书城传记多情爱因斯坦
1471000000006

第6章 旅游艳遇安娜

“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

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刻画爱情生活常用的一句话。按照爱因斯坦的见解,这里面就有相对论。

前文提到,有一次,爱因斯坦用了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解释他的相对论:“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了很久,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很久。这就是相对论的意义。这当然是好懂的。如果有人存有怀疑,想试验一下的话,有谁不愿同那个姑娘坐在一起,而把火炉留给那个怀疑者呢?”

这可不是爱因斯坦通过纯粹自然哲学的思辨,根据某个公理,用数学推导或凭空冥想出来的结论。这必定是他的亲身体验。这位自然哲人一向崇敬基本事实,把经验看成是科学研究和哲学概括的出发点。在他的一生中,他肯定不止一次地在漂亮的姑娘身旁动情地坐过。否则,他就不会想到用这个生动的例子来解释现代物理学上极艰深的相对论了。

据爱因斯坦的朋友后来回忆说,从青年时代起,直至暮年,他终生都喜欢同女子交往,从中得到快乐,得到娱乐,而免除掉了寂寞、冷清。

早年,爱因斯坦经常在女大学生面前演奏小提琴,若是在座者中有位漂亮的女子,他的琴声就显得特别热情,格外富于柔情。

大学期间,爱因斯坦时常去拜访一所公寓的老板娘巴赫托德太太,因为那里住着好几个女学生。爱因斯坦的隐蔽动机由此可见。自然界的优美结构使爱因斯坦一往情深,美好的女子同样使他心醉,这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女人的美是优美大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曾使许多不同年龄的女性为之倾倒,尤其是那些在钢琴上和他的小提琴相伴过的女子--如前面提到的他的初恋情人玛丽小姐。不过,他说他宁可找年龄大的女人,特别是老祖母们做他的音乐搭档。因为他太多情,太容易成为女人的俘虏。“他有一种男性美,”有位朋友说,“这种美在20世纪初特别容易给人带来麻烦。”

1899年夏天,20岁的爱因斯坦还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那时,爱因斯坦与恋人加同学米列娃再次告别,各自离开学校,回家了。爱因斯坦的母亲波林,在离苏黎世不远的梅特门斯特坦附近一家名叫“天堂”的乡下旅馆中租了几间房子,用来避暑。

爱因斯坦来到父母身边度假,住在这个乡下旅馆时,他最大的收获就是结识了这家旅馆主人的小姨子(一个说法是女儿)安娜·施密德(Anneli Schmid),她当时也在这里做客、休假。17岁的安娜(小爱因斯坦3岁)漂亮而大方,性格活泼,非常可爱。

人在旅途,感情很容易奔放、变动,加之旅途中多有邂逅,充满传奇色彩,所以常常发生艳遇故事,而在中国则喜欢称之为因缘、缘分。不知道那段日子在爱因斯坦和安娜之间究竟出现了什么事情;当然,也不过就是短短的几周时间,不可能会有什么男欢女爱、颠龙倒凤、轰轰烈烈、一波三折的举动。但他们在一起相处愉快,交谈甚乐,一同游玩,甚至有轻浮嬉戏的成分,彼此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是肯定的。而且,少男少女,情窦初开,两心相悦,这也很正常。

临分别时,爱因斯坦应邀在安娜的照片簿上大胆而风趣、甚至还有点暧昧地写道:

姑娘小巧又美貌,

为你题点什么好?

我会想到好多事,

包括一个小亲亲,

落在你那小秀唇。

你若因此而生气,

可别立即就哭泣,

惩罚我的最佳法,

就是还我一个吻。

这并不是爱因斯坦第一次向女性表达自己调皮、诙谐、风流的一面。爱因斯坦的母亲波林,很早就发现了自己儿子的这一面。但是,最吸引他的爱好还是在智力方面。在他12岁生日时,父母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是几何小书,曾给他带来无穷的快乐。

但也就是这次“旅途艳遇”,惹得若干年后当爱因斯坦小有名气时,安娜小姐再度找上门来。回忆起曾经的这段往事,他们倍感亲切、甜蜜。两人频频约会,相处甚久,惹得他的妻子米列娃大为吃醋,使其原本就局势紧张的婚姻更加濒临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