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我想,我能,我成功:心态积极成功不是梦
1472300000002

第2章 中层人感叹又错过了机会

八十年代初,摆个地摊就能发财,可很多人不敢。

九十年代初,买只股票就能挣钱,可很多人不信。

二十一世纪,开个网站就能赚钱,可很多人不试。

这些话流传的很广,其实从中我们可以参透为什么我们总是错过机会的原因了。所以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人与人差别在行动,当初用几百块钱去摆地摊,几年后成了大老板;当初有人带了几千块钱杀进股市几年后成了大富翁。有人说:如果当初我也做,会比他们赚得更多。不错,你的能力或许比他们强,本钱或许比他们多,经验也或许比他们丰富,可问题出在你当初没有做!是大多数中层人士之所以总是错过机会的重要原因。

观望求稳,乐于从众——机会与风险并存,害怕风险等于拒绝机会

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天,曾出现过一次百年不遇的日全食,它的时间是在上午。现代科学早就计算出了日全食的准确时间,并印在日历上。应该说,对于所有想观看日全食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公开的机会。

因为太阳光刺眼,所以人们不能直接观测日全食,有人在水盆中倒些墨水,通过反射观测;有些人则拿无用的照片底片挡着眼睛去看;当然,还有人选择了戴墨镜观看。很显然,在水盆里倒墨水极不方便,而照片的底片上又有影像,这两种办法都不太合适。无疑,戴黑色太阳镜是最方便的办法,但是在那个年代,太阳镜是一种奢侈的饰品,一般人家根本就没有。

怎么办呢?就在日全食发生的头一天,张老大从中悟到了一个赚钱的机会。他想去工厂进一批工业用黑色半透明胶片,把它们剪成小方块,当做“简易太阳镜”以5毛钱出售给路人。要知道这胶片一片成本才不过几分钱,肯定有钱赚!但是他没有人手,何况没有到日全食发生的那一刻是无法知道市场情况的。于是张老大找到他的弟弟张老二,准备与他合伙做这个事,平摊成本,平分收益。张老二听了很高兴,觉得这是一个别人想不到的好点子,正要答应,但是转念一想:愿意花钱买这个破胶片的人究竟有多少呢?万一要看的人都准备好了自己的工具,胶片没人买,那岂不是白忙乎一场吗?于是他犹豫了一下,说:大哥,你让我先做做调查,问几个人看看他们会不会为看日全食花5毛钱吧。

老大听了,就说:你先问问,但是不要透露我们的点子。当老二去问邻居朋友的时候,老大就去买胶片,然后裁剪。等到第二天早上,老二很悲观地说:有一半人对日全食没兴趣,还有些人想看,但不愿意花钱。老大听了很高兴,他说:有一半人愿意看,我们就有机会,你想想全城有多少人啊!其实老二调查的结果也正常,要知道80年代的5毛钱可比现在5元钱买的东西都多呢。

这时,老二不吭气了,他可不想做这种亏本又很傻的事,但是他又不想放弃这个机会。于是就说:你先卖卖看吧。情况好的话,我就帮你卖。老大再没说什么,就自己找上几个人,在城里各个繁华的地段摆上了摊了。一开始人们不太理会他们,慢慢地买的人多了。但是与他们的想象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有很多人压根儿不知道这回事。老二虽然有些动心,但是还想再等等。

终于,广播里传来激动地声音:还有几分钟,百年难得一见的日全食就要开始了!这个时候,路上的行人急了,他们这才知道今天有日食,他们想:这可是一辈子也遇不到一回的事啊!于是购买胶片的人蜂拥而至!他们忙不过来了。这时老二开始要求老大给他一部分胶片卖,但是老大拒绝了。不过一会儿,太阳开始有了黑边,买胶片的人达到了高峰,快到一半的时候,仍然有人买。到后来,整条街上都是手拿胶片望着天的人!

张老大自己一个人就卖了好几百张,加上他在市内设的几十个“销售点”张老大一下子发了!而张老二则因为观望,失去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的失败之处,就在于过于害怕风险,总希望看到趋势之后再动手,可是有时机会就是转瞬即逝,等他明白过来,日全食过了,赚钱的机会也没有了。

有些机会,在人的一生中只会有一次,如果害怕风险、观望求稳,你将什么都得不到。

1857年,年轻的摩根从德国哥廷根大学毕业,进入邓肯商行工作。一次,他去古巴哈瓦那为商行采购鱼虾等海鲜归来,途经新奥尔良码头时,他下船在码头一带散步,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膀:先生,想买咖啡吗?我可以出半价。

“半价?什么咖啡?摩根疑惑地盯着陌生人。”

陌生人马上自我介绍说:先生,我是看您像个生意人,才找您谈的。我是一艘巴西货船船长,为一位美国商人运来船咖啡,可是货到了,那位美国商人却已破产了。这船咖啡只好在此抛锚……先生!您如果买下,等于帮我一个大忙,我情愿半价出售。但有一条,必须现金交易。

摩根看了看咖啡的成色还不错,而且价钱如此便宜,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以邓肯商行的名义买下这船咖啡。然后,他兴致勃勃地给邓肯发出电报,可邓肯的回电是:不准擅用公司名义!立即撤销交易!

摩根勃然大怒,但是邓肯商行毕竟不是他摩根家的。他立刻求助于在伦敦的父亲。吉诺斯同意他用自己伦敦公司的户头偿还挪用邓肯商行的欠款。摩根大为振奋,索性放手大干一番,在巴西船长的引荐之下,他又买下了其他船上的咖啡。

摩根初出茅庐,做下如此一桩大买卖,不能说不是冒险。但上帝偏偏对他情有独钟,就在他买下这批咖啡不久,巴西便出现了严寒的天气。一下子使咖啡大为减产。这样,咖啡价格暴涨,摩根便适时地大赚了一笔。

吉诺斯从咖啡交易中认识到自己的儿子是个人才,便拿出了大笔资金为儿子办起摩根商行,供他施展经商的才能。摩根商行设在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的一幢建筑里,这个位置对摩根后来叱咤华尔街乃至左右世界风云起了不小的作用。

我们看看这件事,如果不是摩根坚持,邓肯是赚不到这笔钱的,摩根最后成了超级巨富,并有了政治影响力,而邓肯则湮没不闻,始终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由此可见,敢于冒险的人生和消积观望的人生一定会拉开档次。

有句话说“第一名躺着吃,第二名抢着吃,第三名捡着吃”是说在商场中,别人通过冒险把握了机会后,自己才跟进,成本会要大很多,竞争也更激烈,最后将会无利可图。其实在人生的各个领域里都是如此,一个人若不敢冒风险,不能得风气之先,总是错过机会,就只能随大流,做凡夫俗子。

忽略身边的机会——两眼看天,当然会与机会擦肩而过

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急匆匆地走到路上,对面的景色与过往的行人全然不顾。一个人拦住了他,问道:小伙子,你为何行色匆匆?

小伙子头也不回,飞快地向前奔跑着,只冷冷地甩了一句:别拦我,我在寻找机会。

转眼20年过去了,小伙子已经变成了中年人,他依然在路上疾驰。

又一个人拦住他:喂,伙计,你在忙什么呀?

“别拦我,我在寻找机会。”

又是20年过去了,这个中年人已经变成了面色憔悴、两眼昏花的老人,还在路上挣扎着向前挪动。

一个人拦住他:老人家,你还在寻找你的机会吗?

“是啊。”

当老人回答完这句话后,猛地一惊,一行眼泪掉了下来。原来刚才问他问题的那个人,就是机遇之神。他寻找了一辈子,可机遇之神实际上就在他的身边。

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许多机会就是因为人们轻待它、漠视它,而被失去的。

某公司后勤办公室搞竞聘。小陈、小罗、小夏几个“老”干部这段时间为了竞聘考试忙得不可开交。只有小刘是“后勤办”的新人,没有资历,所以他表现得十分淡然,仿佛这事与他毫无关系。

这时间里小刘一有空就往下跑,常常和后勤员工聊上几句,看看各处的情况,或者待在办公室里看书。而办公室其他几位同事打个照面儿就没了影子,小刘便主动在办公室里值上了班。

平时几个人干的活儿这会儿都交给了小刘一个人,一会儿是上头布置的工作,一会儿又是传达通知,做好卫生、防火、防盗等工作。好在他做起来倒也利落。

一个上午,他就给张总送了三次材料,张总顺手就交给了他几份:你看着给我改出来吧。中午的时候,秘书来取材料,他已经改好了,改好了,你看成不成?

秘书拿过来一看,只有他一个人的笔迹,问他:怎么就你自己改的,他们呢?

“他们都忙着复习呢。不是准备竞聘嘛。”

“你怎么不竞聘?”

“我是个新手,哪可能和他们抢位子呢?这多好呀,你们吩咐什么我就做什么,省脑子。”

下午,张总打来电话,笑着说了:我看你改的几份材料,可不简单呀。

小刘说:这都是来咱们这儿后学的,还是公司管理得好。

于是这几天,下面交来了许多调研材料,张总都要他给改出来,连后勤办公室的临时负责人也不需过目。有的时候一天要改四五份。好在他过去就老往底下跑,对他们的情况比较熟悉了,改起来不是很费劲。几天的忙活劲儿一过,他也闲了下来,在办公室里看书或者写东西,倒也乐得逍遥。

提拔的事没了消息,小陈、小罗、小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就一块找人事主管、秘书了解竞聘的情况。

张总、人事主管、秘书等人正在一起商量什么,看见这几位的表情,也就猜到了七八分,把几人让进了会议室。他们说明了来意。人事主管笑了笑说:我们这次考试的目的,是要找出一个勤勤恳恳工作,又有业务能力的主管。你们几位可以想一想,这几天,你们在上班时间,都干什么去了?几位相顾,张口结舌。人事主管接着说:只要这几天在办公室里工作的人,都会接到一份调研报告,那就是试题。遗憾的是,这些试题你们都没做,只有小刘一个人做了,这个考试的办法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还对你们后勤大部分员工做了民意调查,结果得票最多的又是小刘,为什么他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深得人心呢?你们该反思一下自己了。

他们不敢接触张总等人的目光,悄悄退出了会议室。不用说,小刘成了后勤主管。

有的人只看到竞聘的形式,而没想到竞聘的本质是考核能力和态度,所以因为工作的怠慢而一无所获,这不正是很多人在职场中常遇到的尴尬吗?

机会就像一个美女,你要把握她的心,而不能只盯着她的形;一味关注机会出现的形式,而忘记了它的本质,这是机会错失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