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肯定自己 改变自己 超越自己(大全集)
1475800000025

第25章 换一个习惯,就会拥有高质量的生活(1)

习惯的作用不足为奇,也不会无中生有,更不是一成不变。但是它的确会影响我们生活的态度和方式,最终影响我们生活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生活中的各种习惯,改变错误的习惯,养成好的习惯。如果你不满意现在的生活,就努力去改变曾经的习惯,换一种生活方式,你会发现生活本是美好的。

珍惜时间,掌控时间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不要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曾说过:“时间是生命,只有那些能够充分利用时间的人,才能衡量时间的价值。”

邓亚萍的成功有目共睹,她的教练在评价她之所以获得成功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只是因为邓亚萍有能力与每一天的时间赛跑。”确实,当我们了解到邓亚萍怎样度过每一天时,我们就会明白她的一天有多长!

她早晨 5点钟起床,5点半出门;6点30分做热身运动;6点30分至9点半进行正常的例行计划训练;10点钟在学校上课,16点下课;16点至19点在体育馆继续训练;19点至23点在家做功课;然后上床睡觉。

当别的孩子在早晨走出家门之前,邓亚萍就已经正式开始了每日的训练;当别的孩子在电视机前消磨掉每一天的大部分课余时间时,邓亚萍还在练球;当别的孩子还未将一天最后的时间从餐桌或游戏房找回来时,邓亚萍已经开始了另一天。也正是因为邓亚萍珍惜分秒的时间,所以她赢得了时间,也获得了成功。

有的人终其一生精打细算,却很少有人精确地计算过自己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的多少。钟表上的长针在不停歇地一直向前移动,每一次的移动都预示着我们的生命又消耗了一点。墙上挂着的日历每天都要撕下一页,每撕下一页都表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停留的日子又少了一天。

时间无限,然而生命有限。我们剩下的日子越来越少,但要做的事情却多如牛毛,那么,我们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我们嘴上说的是珍惜生命,善待生命,但行动上却在一天一天地浪费着时间,却不知时间就是生命真实生动的诠释。

生活中你是否经常感到力不从心,时间流逝了许多,但该做的事情不是没有完成就是完成得不够好。你或许抱怨时间不够充足,或许埋怨上级分配的工作量太大,但看着身边的同事却在同样的时间内很好地完成了相同量的工作,于是你开始困惑,难道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吗?

其实,这是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对时间管理的起始点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这个目标制定一个可行的全面计划。你的这个计划不仅要明确到一年、一个月、一周,更应该细致到每天,甚至每个小时。而且你应该把比较重要而又复杂的事情安排在自己状态最佳、精力也最充沛的时候,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只有拥有明确而详细的行动计划,我们才知道怎样合理地安排时间,我们才不会无所事事地浪费时间,也不会因时间紧迫而草率做事。

现在就马上给自己制定一份详细的作息时间表。让自己的生活有一个整体的安排和规划,然后,有步骤地实现你人生的梦想,使自己的生命活得更有意义。

勤奋是人生最受用的资本

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都不要忘了勤奋,勤奋是你最大的资本。

事实上,并非只是具有杰出才能的人就容易得到提升,而是那些勤奋刻苦,并有良好技能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奋刻苦对人生而言,是一所高贵的学校,所有想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须进入其中,在那里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独立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习惯也会得到培养。其实,勤劳本身就是财富,如果你是一个勤劳、肯干、刻苦的员工,就能像蜜蜂一样,采的花越多,酿的蜜也越多,你享受到的甜美也越多。

曾有人问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李嘉诚讲了下面的故事:

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在69岁时的一次演讲会上,当有人问他推销的秘诀时,他当场脱掉鞋袜,将提问者请上讲台,说:“请你摸摸我的脚板。”

提问者摸了摸,十分惊讶地说:“您脚底的老茧好厚呀!”

原一平说:“因为我走的路比别人多,跑得比别人勤。”

提问者略一沉思,顿然醒悟。

李嘉诚讲完故事后,微笑着说:“我没有资格让你来摸我的脚板,但可以告诉你,我脚底的老茧也很厚。”

人生中任何一种成功的获取,都始之于勤并且成之于勤。勤奋是成功的根本,既是基础,也是秘诀。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唯一的捷径就是踏踏实实,摆脱浮躁的情绪,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

命运掌握在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上,所谓的成功正是这些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结果。即使你的智力比别人稍微差一些,你的实干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弥补这个弱势。

在工作中,许多人都会有很好的想法,但只有那些在艰苦探索的过程中付出辛勤工作的人,才有可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样,公司的正常运转需要每一位员工付出努力,勤奋刻苦在这个时候显得尤其重要,而你的勤奋会为你的发展铺平道路。

绝大多数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不管在哪个领域,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会经历一段或长或短的“蘑菇”期。在那段时间里,年轻人就像蘑菇一样被置于阴暗的角落(在不受重视的部门,做着打杂跑腿的工作),时常会感到一种不公(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才,在工作初期都有可能被派去做一些繁琐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勤奋便显得尤为重要。

台湾传奇人物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被迫辍学,在台湾南部一家米店当小工。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卑微而敷衍了事,而是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每一件事。除完成送米工作外,他悄悄观察老板怎样经营,学习做生意的本领,因为他总想:假如我也能有一家米店……

第二年,王永庆请父亲帮他借了200元台币,以此做本钱,在自己家乡嘉义开了家小米店。王永庆踏实认真的做事风格又一次得到了体现。小店刚开始经营时困难重重,因为附近的居民都有固定的米店供应,王永庆只好一家一家登门送货,好不容易才争取到几家住户同意用他的米。他知道,如果服务质量比不上别人,自己的米店就要关门。于是,他特别在“勤”字上下功夫,甚至趴在地上把米里的杂物一粒粒拣干净。

为了多争取一个用户,他还会深夜冒雨把米送到用户家中。他的服务态度很快赢得了众多用户,业务逐渐开展起来了。

不久,王永庆又开设了一个小碾米厂,由于他处处留心,经营水平日渐高超。再加上他勤快能干,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克勤克俭,业务范围逐渐拓宽。此后,又开办了一家制砖厂。

发迹的王永庆成为了台湾传奇式的人物。他成功的原因之一,正是王永庆本人常常提及的“一勤天下无难事”的道理。王永庆有一次在美国华盛顿企业学院演讲时,谈到了他一生的坎坷经历。他说:“先天环境的好坏,并不足为奇,成功的关键完全在于一己之努力。”

成功赞叹那些勤奋的人,不管你正处于“蘑菇”时期,还是你做的工作很单调很琐碎,你都应该认真做好每件事情,加速自己的成长。如果你是有志于工作的人,每天都应该问一问自己:“我勤奋了吗?”

勤奋敬业的精神是走向成功最为坚实的基础,与之相反,懒惰则是成功的天敌。无法想像一个总是投机取巧的人能够获得怎样的成功,一个整日偷懒的人如何找到出头之日?

幸福需要勤奋去打拼,成功需要刻苦的工作。即使你天资一般,只要勤奋工作,就能弥补自身的缺陷,终究成为一名成功者。

据说,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另一座是荣誉的圣殿。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秩序,就是人们必须经过前者,才能达到后者。它们的寓意是,勤奋是通往荣誉的必经之路。那些试图绕过勤奋,寻找荣誉的人,势必会挡在荣誉的大门之外。

勤奋是检验成功的试金石。如果你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梦想,如果你想让你的人生充实富有,就用勤劳的双手去打拼吧。

改变拖延的坏习惯

拖延是一种习惯,行动也是一种习惯,但不好的习惯要用好的习惯来代替。当你开始拖延的时候,一定是你的优先顺序没有排列对,因为你不知道这对你有多重要。

“现在”,是成功的象征词。“明天”、“下星期”、“以后”、“某些时候”、“某天”是失败的象征词。许多很好的想法常常因为“我将来某一天开始”而成为泡影。我们应该“现在就开始,就在现在”。

一位大学生准备晚上7点开始学习。但因晚饭吃多了,所以决定看一会儿电视。结果看了一个小时,因为电视节目很精彩。晚上8点,他坐在桌前正准备看书,突然又想起来要跟朋友打一个电话,一聊又是40分钟(他一天没跟他的朋友聊了)。接着他又被朋友拉去玩了1小时的乒乓球。结果,他满头大汗,又去洗了个澡。洗完澡,又觉得饿了,因为毕竟消耗了不少体力。本来计划挺好的一个晚上就这样过去了。到了凌晨1点钟,他打开了书,但又太累了,集中不了精神再看。最终,他还是去睡了。

他一直没有能够坐下来看书,因为他花的准备时间太长了。这种“过分做准备工作的人”不计其数。

有一种方法可改掉这种习惯,即告诉自己:“我此时此刻已经一切就绪了,可以开始工作了。我拖延时间什么也得不到,我要把‘准备’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开始工作上去。”想给朋友写封信吗?现在就写。有什么可以扩大业务的好想法吗?去尝试。记住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忠告:“不要把今天能做的事推到明天做。”

一个人一旦有了拖延的习惯,每当想要拖延的时候,就应该及时转换想法。这就是拖延的根源,如果已经设定了期限,就不会拖延,而且,那个期限如果是一定要完成的,无法再更动的,这样一来,就没有拖延的借口。

仔细思考一下,拖延的事情迟早要做,为什么要等一下再做?现在做完等一下可以休息,有什么不好?现在休息,也许等一下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想想,在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事情是你最喜欢拖延的,现在就下定决心,将它改善。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当你可以激发自己的行动力的时候,你会非常有冲劲,会非常想去完成一件事情。

当事情不如意时,一定是你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当完成的速度不够快的时候,一定是你使用的策略不对。

你遇见过那种喜欢说“假若……我已经……”的人吗?有些人总是喋喋不休地大说特谈他以前错过了什么云山雾雨的成功机会,或者正在“打算”将来干什么渺渺茫茫的事业。失败者总是考虑他的那些“假若如何如何”,所以总是因故拖延,总是顺利不起来。总是谈论自己“可能已经办成什么事情”的人,不是进取者,也不是成功者,而只是空谈家。

所以,要当一个成功者,必须积极地努力,积极地奋斗。成功者从来不拖延,也不会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动,而是今天就动手去干。他们忙忙碌碌尽所能干了一天之后,第二天又接着去干,不断地努力、失败,直至成功。

要记住这句老话:“今天能做的事情,不要拖到明天。”成功者一遇到问题就马上动手去解决。他们不花费时间去发愁,因为发愁不能解决问题,只会不断地增加忧虑。当成功者开始集中力量行动时,立刻就兴致勃勃、干劲十足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让你的办公桌整洁有序

走进办公室,一抬眼便看到你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信件、报告、备忘录之类的东西,很容易使人感到混乱、紧张和焦虑,给人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

有些人没有养成整理办公桌的习惯,他们总能为自己找到借口,说自己是多么的忙,无暇分心在这些小事上,或是怕清理东西时,把需要的或是有价值的文件也一起清理掉了,所以,他们总是把那些有用的以及过时的记录都堆在案头,让自己埋首其中去工作。其实,这是一种忙而无序的表现,不仅会加重你的工作负担,还会影响你的工作质量。

有一位研究所的研究员,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攻关苦战,终于解决了研究中的一个难题。这位研究员把攻克这一难题的资料和办公桌上其他的资料放在一起,就带着满意的笑容入睡了。他睡得很香,第二天上午醒来时,却找不到攻克难关的资料了。原来,这个研究员的孙子进入他的办公室,为了扎一个风筝,正巧拿走了那些有用的资料。如果研究员的办公桌是井井有条的,把那些无用的东西不放在桌上,并告知小孙子办公桌上的东西都是有用的,不能乱动,这样的悲剧还会发生吗?

很多时候,让你感到疲惫不堪的往往不是工作中的大量劳动,而是因为你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不能保持办公桌的整洁、有序,从而降低了办公室生活的质量。

在多数情况下,东西越堆越高,物件越杂乱无章,就越可能浪费更多的时间。当你不能记起堆积物下层放的是什么东西时,或者你要为一个项目找到所有相关资料时,你就不得不在资料堆里埋头苦找。这样,一部分时间就浪费在了查找丢失的东西上了。更糟糕的是,随意放置的凌乱的东西会随时吸引你的注意力。当你在做某项工作的时候,你的视线也许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别人送你的小纪念品、钟表或者全家福照片而吸引。等你回过神来的时候,你又不得不从头思索你刚才正在做的工作或者写的文书。

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你的办公桌老是弄得乱糟糟的,上司也许就会觉得你这个人的工作大概就像你的办公桌上一样杂乱无章,交给你的任务怕你做不好,你的上司还会因此对你不放心、不信任,进而你在办公室的地位就不稳固,那又谈何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