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肯定自己 改变自己 超越自己(大全集)
1475800000049

第49章 拟定计划,有准备才能步步为赢(1)

有效设定目标有助于我们改掉做事无效率的习惯,制订计划则进一步提高我们改变习惯的成功率。计划是一切工作的起点,如果没有计划,就如同大厦没有了坚固的根基。有了计划,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极强的计划观念。一个善于利用计划的人必然善于对事务进行计划,也说明他是一个有规律、对生活严谨的人。

凡事预则立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周密的计划,可以在现有环境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作出一定的安排和调整,这样才能把事情办好。

有个名叫约翰·戈达德的美国人,当他15岁的时候,就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份清单,被称做“生命清单”。在这份排列有序的清单中,他给自己定下所要攻克的127个具体目标,比如,探索尼罗河、攀登喜马拉雅山、读完莎士比亚的著作、写一本书等。在44年后,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在与命运的艰苦抗争中,终于按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了106个目标,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电影制片人、作家和演说家。

成功学专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制订计划将极大地提高目标实现的成功概率:制订计划的人的成功概率是从来不制订计划的人的3.5倍;在成功实现目标的人群中,事先制订计划者高达78%;事先没有制订计划的人仅为22%。

除了制订计划外,坚持计划也是最终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那些坚持计划的人,比那些中途改变计划的人成功概率高出许多,具体来说,前者的成功概率是后者的成功概率的5倍多;坚持计划的人实现目标的成功概率为84%;中途改变计划的人实现目标的成功概率仅为16%。

计划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按广度可分为,战略性计划、作业性计划;按时间框架可分为,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按明确性可分为,具体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战略计划是指:应用于组织,为之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地位的计划;战略计划趋向于覆盖较久的时间间隔,通常以年为单位,涉及较宽的领域,不规定具体的目标;作业计划是指:规定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计划。作业计划趋向于覆盖较短的时间间隔,如月度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主要偏重于实现的方法。所谓短期是指一年以内的期间;长期一般超过5年的期间。具体的计划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指导性计划只规定一些一般的方针,指出重点而不限定在特定的行动方案上。

维克托·米尔克是一家现代化大食品公司的技术总监。他的工作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公司5000雇员中3000多人的影响,因此,他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在一次时间管理研讨会上,他谈到了对工作和时间的看法:

米尔克说:“现在我不再加班工作了。我每周工作50~55个小时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也不用把工作带回家做了。我在较少的时间里做完了更多的工作。按保守的说法,我每天完成与过去同样的任务后还能节余1个小时。我使用的最重要方法是制订每天的工作计划。现在我根据各种事情的重要性安排工作顺序。首先完成第一号事项,然后再去进行第二号事项。过去则不是这样,我那时往往将重要事项延至有空的时候去做。我没有认识到次要的事项竟占用了我的全部时间。现在我把次要事项都放在最后处理,即使这些事情完不成我也不用担忧。我感到非常满意,同时,我能够按时下班而不会心中感到不安。”

计划可以帮助一项工作沿着既定的路线朝向既定的目标。有效合理的计划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工作的目的及工作要求,使团队能自觉地按照计划去进行更好地协作。计划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增强人们的满意度。

计划是成功的开始。中国有句老话:“吃不穷,喝不穷,没有计划就受穷。”尽量按照自己的目标,有计划地做事,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实现目标。

培养自己的战略意识

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工作越来越多,往往“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不过年,不过节,一年四季无气歇”。“埋头”做事的时间长了,很容易就忘记“抬头”看前方,缺乏战略思维。

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比尔·盖茨的“闭关”,从平时工作的琐碎思维中摆脱出来,用战略头脑自觉捕捉、谋划、解决战略问题。毕竟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远,才能看得全。

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多年来养成一个业界皆知的习惯——“闭关修炼”,也就是每年两次远离尘嚣七天,凝神思考科技业的未来,然后把所思所想传遍整个微软帝国。比尔·盖茨的每次“闭关”,总能为科技行业找出几个新领域,为微软开拓新市场点亮一盏明灯。

微软的每个员工都特别期待“闭关周”,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写的报告就有可能传到比尔·盖茨手中,并被仔细阅读。“闭关周”让他们有机会成为可能影响微软未来的那个人,也让他们更有微软主人翁的意识。这也使得创新色彩浓厚的“闭关”又带上了“群策群力”的色彩。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杜拉克说:“首先是做正确的事,其次才是正确地做事。”“很多时候从盒子里跳出来,冷静地思考,才可以把握正确的方向。”比尔·盖茨的“闭关”正是对彼得·杜拉克这些管理思想的诠释。然而,环顾我们周围,很多人身为某个企业或者公司的领袖,虽然规模远远不能与比尔·盖茨的微软帝国相提并论,但是忙碌的程度与比尔·盖茨相比却毫不逊色。他们常常有疲于奔命之感,工作是“脚踏溜冰鞋”,“溜”到哪儿算哪儿,根本谈不上战略思维。

战略是建立在全面、科学分析与论证基础之上的,集思广益可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帮助自己在制订近期计划和战略目标时,明确方向。

从人生的整体高度来讲,我们需要对以下一些战略问题进行思考: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怎样实现个人价值?你人生的重大挫折是什么?你是怎么在挫折中成长起来的?

经常思考这些问题会让你变成一个有博大心胸的人,形成天下为公的思想,并且具有超强的忍耐力。要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你的爱心的大小就是你视野的大小。对个人价值与成长问题的评估有助于我们对人生战略进行整体规划。

正如一场战役、一场足球比赛都需要确定作战方案一样,有效的生涯设计也需要有确实能够执行的生涯策略方案,这些具体的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

通常,职业生涯方向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我想往哪方面发展?我能往哪方面发展?我可以往哪方面发展?

比如,你现在是一个财务人员,但你的5年、10年或20年个人职业规划是希望成为一个理财规划师。那么,你应该问自己下列几个问题:我需要哪些特别的培训和学习才能使我够资格做一名理财规划师?为使自己发展的道路顺畅坦荡,需要排除的内部和外部障碍有哪些?我目前的上司在这方面能给我帮助吗?我周围的人在这方面能给我帮助吗?目前的公司对我最终成为理财规划师的可能性有多大?是否比在其他公司机会更大?作为理财规划师这个职位的经验水平和年龄层次是怎样的?我是否符合这个范围?

战略规划是人的第一大事,每个人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知道自己的职责,心中须有一个个人发展的清晰蓝图,知道自己应该向何处去,怎么去。只有明确了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具有了强烈的目标感与全局意识,才能养成战略思考的意识。

说到底,我们学习比尔·盖茨“闭关修炼”,就是要像比尔·盖茨那样善于懂得制衡:战略与策略的平衡,近观与远眺的平衡。

细分大目标,大事化小做

一个看似很庞大很艰巨的任务,如果分成一件件小事分段来完成,往往就会变得简单易行。比如,当作家开始着手写一本书时,这个巨大的工程也许一下子就把他压垮了。不过,当作者以“章”为单位把它分成了五小块,并将每一块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突破时,这项工作就变得简单易行,一点儿都不令人感到沮丧了。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夺得了世界冠军。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他在自传中是这样说的: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分段实现大目标真可谓是经验之谈,这一思想甚至适用于所有的“行业”。相信你已制订了自己宏大的计划,可你不可能一步达到,你还要制订一些小计划,分步来完成你的宏大计划。当你把这些小计划一步步完成时,你就成功实现了你的宏大计划。

有个专业名词叫“冷盘切割技术”。假如你买了一根意大利腊肠,很显然你不可能一次把整根肠都吃完,于是你要把它切成薄片。做事情也是这样。当你遇到太大太难的任务时,你会习惯于拖延。但是如果你把它分成小块,一次做一点,你做起事情来就会很带劲,而且一点一点,最终你会把整件事情都做完!问题的关键就是你要摆脱惯性,以便使事情运动起来获得动量。一旦你获得了动量,你就会循序渐进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个妇女想打扫地下室,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旧东西,这都烦了她八个月了。可每次开始打扫时,她都认为这么多东西是不可能清理干净的,她始终不知道该从哪入手。一次,邻居在倾听完她的苦恼后对她说:“为什么不先选一个角落打扫呢?”两个小时之后,她对邻居说她按照这种方法做了,结果还真奏效。不清楚她是先把东西都堆到一个角落然后打扫的呢还是先打扫一个角落、一部分一部分清理的。但不管怎么样,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做,使她终于把整件工作都做完了。分步做事,事情就不会显得那么艰巨,相反它会显得更容易完成。

假如有一天你发现家里看起来有点破旧、需要重新刷一遍,但是愁于搬家具等准备工作,你就一再拖延。解决办法就是一次一点儿地去做。拟订一个行动方案:第一周选定一个颜色;第二周去买颜料和刷子;第三周先刷一面墙……不知不觉,你就会把整间屋子都刷完。但是,粉刷屋子的最好方法还是找一个粉刷匠,所以多花点时间努力工作,这样你就有资金雇专业的粉刷师。

几乎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冷盘切割技术”来处理。你最想做成的事情可能是需要花时间最多也是最难的事情,但是只要你把一件大事分成小块来做,你就不会再拖延,这样你的愿望也不会受损。这个好习惯使你的每一个大工程都变得简单易行。

为自己拟订一个可行的计划

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你很可能走到你不想去的地方。我们之所以拟订计划是为了尽一切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不要走到不想去的地方。因此,如果你想改变自己,改变你的人生,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规划你未来的航向,同时,为自己拟订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1908年,年轻的希尔在田纳西州一家杂志社工作,同时又在上大学。由于工作表现杰出,他被杂志社派去访问伟大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

卡耐基十分欣赏这位积极向上、精力充沛、有闯劲、有毅力、理智与感情平衡的年轻人。他对希尔说:“我向你挑战,我要你用20年的时间,专门研究美国人的成功哲学,然后提出一个答案。但除了写介绍信为你引荐这些人,我不会对你做出任何经济支持,你肯接受吗?”年轻的希尔凭着自己的直觉,勇敢地承诺“接受”。数年后,希尔博士在他的一次演讲中说:“试想一下:全国最富有的人要我为他工作20年而不给我一丁点薪酬。如果是你,你会对这建议说YES或NO?‘识时务者’面对这样一个‘荒谬’的建议,肯定会推辞的,可我没有这样干。”

卡耐基对希尔的挑战包括了明确的目的——研究美国人的成功哲学,以及达到目的的时限——20年。长谈之后,在卡耐基的引荐下,希尔遍访了当时美国最富有的500多位杰出人物,对他们的成功之道进行了长期研究,终于在1928年,他完成并出版了专著《成功定律》一书。后来,他又开始撰写《思考致富》。这本书于1937年出版。随后,他又将《成功

定律》与《思考致富》这两本书加以总结,得出这个领域著名的17个成功定律。明确的目

标正是17个成功定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