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快乐的法则大全集:找回我们与生俱来的快乐能力
1475900000026

第26章 欲望越多痛苦越多,有一种快乐叫放下(2)

其实,最好的处世哲学还是不与人比,做好自己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干嘛要和别人比呢?如果心里难受,实在要比的话,倒不如把自己当做竞争对手,和自己的昨天比,这样既不会沾惹是非恩怨,自己还能更上一层楼,岂非自求多福?当然,比也并非是百害而无一利,它在形成竞争,推进社会前进中有不可磨灭的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如果大家都不争先,都去争“后”,那么社会如何发展进步呢?

不要和别人攀比,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我们有我们的目标,幸福的形式是多样的,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知道,别人都是毫不知情的旁观者而已。同样的道理,别人的痛苦我们感受不到,我们看到的别人所谓的幸福极可能只是一种假想;一个住别墅的商人可能欠债百万,一个开奔驰跑车的企业家可能已经濒临破产,一对手挽手走进饭店的夫妻可能刚刚协议离婚……所以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定位在别人身上,实实在在地过自己的日子吧!

幸福要远离贪欲

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社会,这是一个欲望膨胀的年代,人们的心里总是塞满了欲望和奢求,追名逐利的现代人,总是奢求穿要高档名牌,吃要山珍海味,住要乡间别墅,行要宝马香车。一切都被欲望支配着。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曾对物欲太盛的人作过极为恰当的评价,他说:“十岁时被点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的确,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欲望太多,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人生的许多沮丧都是因为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其实,我们辛辛苦苦地奔波劳碌,最终的结局不都是只剩下埋葬我们身体的那点土地吗?伊索说的好:“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得不偿失最好的诠释了。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就无形中成了欲望的奴隶了。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力,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向里钻。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力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出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着体力、精力与生命。

扪心自问,这样的生活,能不累吗?被欲望沉沉地压着,能不精疲力竭吗?静下心来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非让我们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朋友,让我们斩除过多的欲望吧,将一切欲望减少再减少,从而让真实的欲求浮现。这样,你才会发现真实、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拥有这种超然的心境,你做起事来就能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而对物质引诱,心不动,手不痒。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

古人云:“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当年陶渊明荷锄自种,嵇康树下苦修,两位虽为贫寒之士,但他们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这样的生活,也不失为人生的一种极高境界!

人生好像一条河,有其源头,有其流程,有其终点。不管生命的河流有多长,最终都要到达终点,流入海洋,人生终有尽头。活着的时候,少一点欲望,多一点快乐,有什么不好呢?

放下就是快乐

两个和尚一道到山下化斋,途经一条小河,两个和尚正要过河,忽然看见一个妇人站在河边发愣,原来妇人不知河的深浅,不敢轻易过河。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和尚立刻上前去,把那个妇人背过了河。两个和尚继续赶路,可是在路上,那个年纪较大的和尚一直被另一个和尚抱怨,说作为一个出家人,怎么背个妇人过河,甚至又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言语。年纪较大和尚一直沉默着,最后他对另一个和尚说:“你之所以到现在还喋喋不休,是因为你一直都没有在心中放下这件事,而我在放下妇人之后,同时也把这件事放下了,所以才不会像你一样烦恼。”

放下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心灵的自由。

只要你不把闲事常挂在心头,你的世界将会是一片风光霁月,快乐自然愿意接近你!

其实,生活原本是有许多快乐的,只是我辈常常自生烦恼,“空添许多愁”。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事业小有成就,但心里却空空的。好像拥有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总是想成功后坐豪华邮轮去环游世界,尽情享受一番。但真正成功了,仍然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了却心愿。因为还有许多事情让人放不下……

对此,台湾作家吴淡如说得好:“好像要到某种年纪,在拥有某些东西之后,你才能够悟到,你建构的人生像一栋华美的大厦,但只有硬体,里面水管失修,配备不足,墙壁剥落,又很难找出原因来整修,除非你把整栋房子拆掉。”

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会不知道你是谁,你也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是谁。

仔细咀嚼这段话,其中的味道,我辈不就是因为“舍不得”吗?

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放弃一个放弃了之后并不会失去什么的工作,舍不得放弃已经走出很远很远的种种往事,舍不得放弃对权力与金钱的角逐……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着健康与年华。不是吗?现代人都精于算计投资回报率,但谁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在指掌间溜走?而我们却很少去思忖:掌中所握的生命的沙子的数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捞不回来。

佛家说,“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是多么自在的快乐之道啊,倘使你总是“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眠时不肯睡,千般计较”,这样放不下,你又怎能快乐呢?

庄子云:“人生如白驹过隙。”哲人的结论难道不能使人有些启迪吗?我辈何不提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做个快乐的自由人呢?

放下也是一种选择

曾经有一个人,每天活得不堪重负,没有丝毫快乐可言,于是他去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圣人。圣人让他背起一只竹篓,请他每走一步就捡一粒石子放进竹篓里,他刚走百步,就觉得背上的东西太重受不了了。这时,圣人又把石子一粒一粒地从竹篓里取出,并且告诉他说:“这粒是功名,这块是利禄,这粒是小肚鸡肠,这粒是斤斤计较……”当大半石子被抛出后,他背起竹篓走起路来感到轻松多了。那个人在圣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自己不快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