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财商课大全集(超值金版)
1476300000026

第26章 富有源于工作,用壮丽的事业垒起你壮观的财富大厦(3)

今天,一个人在工作中取得的报酬与其工作中的付出不可能是完全等价的。 当有些人的工作报酬低于他的贡献时,他难免要产生不平衡心理,觉得吃亏,于是对工作采取躲避、愈少做愈好的消极态度,以求工作的量与质恰巧与报酬等价为度。结果,他的贡献越少,得到报酬也会更加减少,直到和公司一拍两散。

仅仅为报酬而工作的动机,在今天也并不算耻辱,但却算不得十分高尚。不过,这种消极的态度,势必会让你整个人生的事业都走一条下坡路。

有一本流行一时的书讲了一个道理:不功利的人往往会更为顺利地获利。

原因很简单:功利的人常常在追逐功利的过程中丧失原有的目标。而不只盯着“利”字的人因为排除了功利的干扰,反而能做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尤其是,这种品格常常会化为脱俗的人格魅力,极容易令上司欣赏。

有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姑娘到城市打工,由于没有什么特殊技能,于是选择了餐馆服务员这个职业。在常人看来,这是一个不需要什么技能的职业,只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许多人已经从事这个职业多年了,但很少有人会认真投入这个工作,因为这看起来实在没有什么需要投入的。

这个小姑娘恰恰相反,她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并且彻底将自己投入到工作之中。一段时间以后,她不但能熟悉常来的客人,而且掌握了他们的口味,只要客人光顾,她总是千方百计地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去。不但赢得顾客的交口称赞,也为饭店增加了收益——她总是能够使顾客多点一至二道菜,并且在别的服务员只照顾一桌客人的时候,她却能够独自招待几桌的客人。

就在老板逐渐认识到其才能,准备提拔她做店内主管的时候,她却婉言谢绝了这个任命。原来,一位投资餐饮业的顾客看中了她的才干,准备投资与她合作,资金完全由对方投入,她负责管理和员工培训,并且郑重承诺:她将获得新店25%的股份。

现在,这个小姑娘已经成为一家大型餐饮企业的老板。

在工作与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凭什么要我做这做那,一个月才给我这么一点钱。”“这不是我的事,让张三去做吧。”“差不多就行了,是公司的事,又不是我自己的事情。”

很多人都认为工作是为老板做的,就像年少时认为学习是为老师学的一样。现在你知道了学习是为自己,不是为老师。可是,你知道工作也不是为老板做的吗?你能否做到领一份薪水做双份工作?

总是斤斤计较自己付出的人,他们最大的误区就是始终抱着“我不过是为老板打工”的工作态度。他们认为,工作就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和自己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反正自己的工资就是那么多。超出自己工作范围的工作与自己无关。这样的工作观念让无数人错失了人生中宝贵的机会,等到人生已经没什么希望的时候就不断地埋怨自己所在的企业。

财富上的成功者会遵守什么样的信念呢?“让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你不断地超出老板所要求的,老板才有可能给予你更多,你才能收获更多。

迈克·道尔在一家肥料厂工作,后来被提升上来完全是因为他做事的态度。

他最初是在一个懒散的秘书手下干活,那秘书总是把事推给手下职员来做。他觉得迈克是一个可以任意指使的人,某次便叫他编一本老板去欧洲时用的密码电报书。

那个秘书的懒惰使迈克·道儿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不像一般人编电码一样,随意简单地编几张纸,而是编成一本小小的书,用打字机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整整齐齐的订好。

当那个秘书将它转交给老板的时候,老板一看就知道不是秘书做的,便要求见做这个密码本的人,并问:“你怎么把我的电报本做成这样子呢?”

迈克·道尔回答:“我想这样你用起来会觉得方便些。”

过了几天,迈克·道尔便坐在前面办公室的一张写字台前;再过些时候,他便替代了以前那个秘书的职位了。

现实当中,人们总希望自己的收入变得更高一点。有一个观念很重要,就是:金钱是价值的交换。只要你能够为你所服务的团队创造出很好的价值,你就会获得应得的金钱。不管今天在什么样的公司工作,不管这家公司是什么样的性质,你都应该坚持每天思考帮助公司创造价值的方法。

哈佛教授告诉我们,工作不仅仅让你获得薪水,更重要的是,它还教你经验、知识,通过工作,你能够提升自己,从而变得更有价值。所以,你一定要记得,你不是仅仅为金钱而工作,你要为梦想而工作,为自己的前途而工作。让你工作的结果,让你创造的收益远远大于你获得的报酬吧。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的同时,你自己会获得更多。

自己是工作的最大受益者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说过:“为我工作的人,要具备成为合伙人的能力。如果他不具备这个条件,不能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我是不会考虑给这样的年轻人机会的。”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很多年轻人这样说:

“一个月只有这么点钱,凭什么要做那么多工作。”

“我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干嘛那么拼命。”

“只要能对得起薪水,上班干活,下班走人,天经地义。”

“这又不是我份内的事,谁爱干谁干。”

这种将工作等同于薪水,认为自己不过是在为老板打工的想法,在现在这个社会的年轻人中间相当普遍。他们本来有着丰富的知识、不错的能力,同时也有很好的潜力,但却因为观念上的一时狭隘,认为工作中只是一种简单的雇佣关系,只要每月能拿到薪金,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的意义不大,只要达到要求,无愧于心就行了。未曾想,正是这样一种观念,使他们错失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成功机会,甚至使自己的一生从此与成功无缘。因此,每一个工作着的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们到底是在为谁工作?如果不在年轻的时候弄清这个问题,此后的一生或许也只能碌碌无为。

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应邀在一次对大学生的演讲中说道:“不管你在哪里工作,都别把自己当成员工,应该把公司看作自己开的一样。你的职业生涯除你自己外,全天下没有人可以掌控,这是你自己的事业。”

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能够让你拥有更大的挥洒空间,使你在掌握实践机会的同时,能够为自己的工作担负起责任。树立为自己打工的职业理念,在工作中培养自己的企业家精神,让自己更快地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小李高中毕业后随哥哥到南方打工,哥俩一起在码头的一座仓库里找到了工作,给人家缝补篷布。小李很能干,工作认真,做的活儿也特别精细,当他看到别人丢弃的线头碎布便会随手拾起来,留做备用,好像这个公司是他自己开的一样。

一天夜里,暴风雨骤起,小李急忙从床上爬起来,拿起手电筒就冲到大雨中。这时,他哥哥不仅不在他的呼唤下一同前去,还一个劲劝他不要那么傻。

地露天仓库里,小李察看了一个又一个货堆,加固被掀起的篷布。这时老板正好开车过来,只见小李已经成了一个水人儿。

当老板看到货物完好无损时,当场表示给小李加薪。

小李说:“不用了,我只是看看我缝补的篷布结不结实。再说,我就住在仓库旁边,顺便看看货物只不过是举手之劳。”

老板见小李如此诚实,如此有责任心,就让他到自己的另一个公司当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文化程度高的大学毕业生当业务员。小李的哥哥跑来找小李,说:“你现在当经理了,给哥也弄个好差事吧。”小李深知哥哥的个性,直接回绝道:“我现在当了经理更要为公司负责,你不行。”哥哥说:“看大门也不行吗?”小李说:“不行,你没有责任心,更不会把公司的活当成自己家里的干。”哥哥说:“真傻,这又不是你自己的公司。”不料小李却说:“就是你这样的想法让你跑来找我,公司是不是我的并不重要,但我可以把它当成我的去干,干好它。”

几年后,小李成了一家公司的总裁,他哥哥却还在码头上替人缝补篷布。

这就是为自己工作和为别人工作之间的区别!

无论你在什么样的公司工作,都要把自己当做公司的主人,而不是为老板工作的仆人。要知道,你不是在为老板打工,而是在为自己打工。当你具备做主人的心态时,你就会把公司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来做,你离成功也就越来越近。

事实上,把公司当做自己的,能够让你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更多的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为自己工作,能够让你在工作岗位上更主动更积极的处理各项事务,为自己不断开创新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