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利率。以上的计算,我们选用了10%这个数字。但凡是存过钱的人都知道,上哪里找10%的银行利率呢?正如经常炒股的人都知道,上哪找没有风险的10%的投资产品呢?
关于期数。这个期数是和你的利率相对应。利率按年利率算,期数就以年为单位,如10年、15年。如果利率按月利率计算,那期数的单位就是月了。
再说说72法则。所谓“72法则”就是以1%的复利来计息,经过72年以后,你的本金就会变成原来的一倍。这个公式好用的地方在于他能以一推十。例如:利用5%的年报酬率的投资工具,经过14.4年(72/5)本金就变成一倍;利用12%的投资工具,则要6年左右(72/12),才能让一块钱变成两块钱。
综合起来,复利要让它成为我们心中可观的累积,需要三个条件:
1.让你足够满意的本金;
2.好的投资渠道;
3.足够的耐心和精力。
由此可以看出,要让复利真正的能为我们的钱财服务,首先要完成本金的积累,或者持续的对本金进行投入;其次要我国有限的投资渠道和在这些渠道里的进行恰当地选择;最后要具备精明的选择能力,这是复利能否发挥神奇作用的分水岭。
在复利的模式下,一项投资所坚持的时间越长,带来的回报就越高。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得到的回报也许不理想,但只要将这些利润进行在投资,那么你的资金就会像滚雪球一样,变得越来越大。经过年复一年的积累,你的资金就可以攀登上一个新台阶,这时候你已经在新的层次上进行自己的投资了,你每年的资金回报也已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投资。
现在人们的收入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如果一个大众家庭如果从现在开始投资1万元,通过运作每年能赚到15%,那么,连续20年,最后连本带利变成了163660元了。看到这个数字后,我们也许并不感到满意,但是连续30年,总额变成了662117元了,如果连续40年后的话,总额又是多少呢?答案或许会让你目瞪口呆,是2678635元。也就是说,一个25岁的年轻人,投资1万元,每年赢利15%,到65岁时,就能获得200多万元的回报。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市场并非总是一直景气。如果每年都保持15%的收益率这是很难做到的。但这里说的收益率是个平均数,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再加长合理的投资,这个回报率是有可能做到的。
这种由复利所带来的财富的增长,被人们称为“复利效应”。不但投资理财中有“复利效应”,在和经济相关的各个领域其实广泛存在着复利效应。比如,一个国家,只要有稳定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下去就能实现经济繁荣,从而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的生活。从这个角度看,“可持续发展”这个时髦的词,实质上是追求复利的另一种说法。
可以说,复利是一种思维,是一种以耐心和坚持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复利思维,不管投资还是人生,都会有不错的回报。
你的时间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
“不善于支配时间的人,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怎么样才能善用时间呢?这是过去十几年来哈佛商学院时间管理专家试图解答的一个问题。
以下是他们总结的利用时间的一些经验,并已经逐渐在商学院的课程中得到普及。
抓住重点。一个时期只有一个重点,一次只做一件事情。聪明人要学会抓住重点,首先解决重要问题,然后解决次要问题。
用好80/20原则。即把主要精力用在最见成效的地方。曾经就读于哈佛大学的美国企业家威廉·穆尔,在为格利登公司销售油漆时,头一个月仅挣了160美元。他仔细分析了自己的销售图表,发现他的80%收益来自20%的客户,但是他却对所有的客户花费了同样的时间。于是,他就把最不活跃的36个客户重新分派给其他销售员,而自己则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户上。不久,他一个月就赚到了1000美元。穆尔从未放弃这一原则,这使他最终成为了凯利·穆尔油漆公司的主席。
浪费时间的人等于大把浪费金钱。把一小时看成60分钟的人,比看作一小时的人效率高60倍。许多人习惯于“等候好时机”,即花费很多时间等着“进入状态”。其实,状态是干出来的,而非等出来的。
学会说不。要学会把握时间,对于不必要的会面要予以时间限制,自己也不要在不必要的地方逗留太久。学会拒绝也是获得自由的一部分。
提高通话效率。尽量通过电话来进行交流,沟通情况,交换信息。打电话前要有所准备,通话时要直奔主题;工作时间,不要在电话里传达无关主题的信息与感受。
成本观念。不要做“一分钱智慧几小时愚蠢”的事,如为省两元钱而排半小时队,为省两毛钱而步行三站地等等,都是极不划算的。对待时间,就要像对待经营一样,时刻要有一个“成本”的观念。
朋友之间的交往也要有时间观念。要与有时间观念的人和公司往来。
避免无谓的争论。无谓的争论,不仅影响情绪和人际关系,而且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到头来仍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如果有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搁置起来,过段时间再议。
学会利用零散时间。许多人都把生活中的零碎时间不当做时间,被无谓地浪费了。其实这些时间虽短,但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做一些事情。比如等车的时间可以用来思考下一步的工作,翻翻报纸,读一会儿书等。
当然,以上只是利用时间的一些经验。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自己利用时间的一套办法。方法有很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一个是否适合你的问题。
下面是时间自我测验表,总共有40道题目。这是哈佛商学院的管理专家所倡议的“有效的时间管理准则”。每个渴望在商业领域有所突破的人,至少每隔6个月就要根据这份测验表进行一次自我检测,以便最有效率地利用时间。
1.我是否订下一套明确的远期、中期与近期目标?
2.对于下星期所想从事的工作,我是否已有清晰的概念?
3.在一个工作日开始之前,我是否已编妥该工作日之工作次序?
4.我是否以事情之重要性而非以其紧迫性,作为编排行事优先次序的依据?
5.我是否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而非集中于程序,又是否以绩效而非以活动量作为自我考核之依据?
6.我是否在富于效率的时间内做重要的事?
7.我今天是否为达成远期、中期、或近期目标做过某些事?
8.我是否每天都保留少量的时间做计划,并思考与我的工作有关的问题?
9.我是否善用上、下班的时间?
10.我是否故意减少中午的食量,以免在下午打瞌睡?
11.我是否对自己的作息时间做松弛的安排,以便自己有时间应付突发的危机及意外事件?
12.我是否尽量将工作授权他人处理?
13.我是否将具挑战性的工作以及具例行性的工作都授权他人处理?
14.我是否根据“权责相称”之原则从事授权?
15.我是否一意遏止部属对他们感到困难或不耐烦的工作进行“反授权”?
16.我是否有效地利用部属之协助,以令自己对时间获得较佳之掌握,而同时,避免令自己成为浪费部属时间的瓶颈?
17.我是否采取某些步骤以防止一些无用的资料及刊物摆置在我的办公桌上并占用我的时间?
18.当我有所选择时,我是否尝试以电话或亲身到访的形式去处理事情,而只有在无可避免的情况下才利用书面的形式沟通?
19.除了例外情况,我是否尝试在下班后把工作置之不理?
20.倘若有需要加班,而且可自由选择加班时间,我是否宁可提早上班而不延迟下班?
21.我是否迫使自己迅速地做出一些微小的决策?
22.我是否在获得关键性资料的第一时间,立即从事决策之制定?
23.对循环性的危机,我是否经常保持警觉,并采取遏止之行动?
24.我是否经常为自己及他人定下工作的完成时限?
25.最近我是否终止任何毫无益处的经常性工作或例行性活动?
26.我是否在口袋中或手提包中,携带一些物件,以偶然空余时间(如在排队时,在等候室里、在火车上,或在飞机上取出来处理?
27.当我面对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我是否应用“80/20原理”(即指只掌握20%的重要问题,而不受80%的不重要的问题所羁绊以对付之?
28.我是否真正能够控制自己的时间?我的行动是否取决于自己,非取决于环境,或他人之优先次序?
29.我是否试图对每一种文件只作一次性处理?
30.我是否积极地设法避免常见的干扰(如访客、会议、电话等持续妨碍我每天的工作?
31.我是否尝试面对现实,思考现在需要做的事情,而非缅怀过去之成败或担心未来之一切?
32.我是否将时间的货币价值铭记于心?
33.我是否腾出一些时间为部属提供训练?
34.我是否尽量将电话集中在一起?在打电话之前是否先准备好有关的资料?
35.我是否拥有一套处置各类文件的系统?
36.我是否有时采取“门户封闭”政策,以免工作受到他人之干扰?
37.在一天工作完了时,我是否自问:哪些工作无法按原定计划进行?无法按原定计划进行的原因何在?以后如何补救?
38.在我筹备会议之前,我是否先探寻取代会议的各种可行途径?
39.开会时我是否讲求技巧以增进会议的效率与效能?
40.我是否定期检视自己的时间支配方式,以确定有无重蹈以往的各种时间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