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十一月七日即苏联革命(俄历十月廿五日)廿二周年纪念,我们中国人民正在为着国家民族解放而努力奋斗,过着最同情于中国民族解放战争的友邦的这个最有意义的纪念日,不能不感到兴奋。我们一方面愿对苏联表示我们的庆贺之忱,一方面愿举出几点与全国同胞共同勉励。
第一,中苏两大民族的友谊与合作,为着世界光明的前途,有更积极前进的必要。中山先生对于俄国革命是最富同情的,他在《民族主义》第四讲中曾经说过:“欧洲数年大战……是一国的帝国主义和别国的帝国主义相冲突的战争。所以战争的结果仍是一个帝国主义打倒别个帝国主义,留下来的还是帝国主义。但是由这一次战争,无意中发生了一个人类中的大希望,这个希望就是俄国革命”,“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中山先生临终时的“最后一封书”——《致苏联书》——充满亲爱诚挚一字一泪的情绪,说“我在此身患不治之症,我的心念,此时转向于你们”;说“我希望国民党在完成其由帝国主义制度解放中国及其他被侵略国之历史的工作中,与你们合力共作”;说“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我国自发动神圣抗战以来,同情我国最深,援助我国最多的是苏联,这证明了中山先生眼光的远大与认识的正确。我们的敌人日本强盗和在它卵翼之下的汉奸傀儡们,最恐惧的是中苏两大民族的深厚友谊与密切合作。所以挑拨离间,尽力破坏。我们应秉承中山先生的遗训,不但不受他们的迷惑,而且要加强两大民族的友谊与合作。
第二,苏联十月革命的成功虽是光荣强盛的苏联的开端,但是不但在十月革命成功后,尚有待于多年的继续奋斗,继续克服困难,即在十月革命成功的前夜,还有许多艰危,由列宁和他所领导的同志们作百折不挠的奋斗,才打破难关,达到胜利的目的,这种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精神,是正在艰苦奋斗接近胜利的中国所应特别注意的。十月革命的发动与成功是在一九一七年,但在这一年四月列宁由长期充军赶回俄国的时候,反动的临时政府对于革命正在实行高度压迫的手段,党内孟塞维克分子正在附和反动,多方阻挠,布尔塞维克在苏维埃中尚占少数,而列宁并不因此退怯,特提出著名的“四月纲领”,作坚强的领导与说服。附和孟塞维克的“名宿”蒲列哈诺夫也在报上公开申斥列宁,说“列宁将孤独地置身于革命之外,我们要照我们自己的办法做去。”在将起事的两三月前,布尔塞维克因被高度压迫,不得不秘密化,列宁不得不出奔芬兰。甚至在即将起事以前,党的中央委员中尚有季诺维夫与卡米业夫把决议消息泄漏于敌人!但是这种种棘手的事实从来没有使列宁和他所领导的同志们感到消极,感到悲观。他们只有加强继续奋斗的意志,注意克服困难的办法。现在中国抗战虽已接近胜利,但是种种困难之有待于我们克服的尚多,汉奸傀儡及妥协分子的捣乱仍不能免。我们应该学习苏联十月革命的教训,对准我们抗战的目标,争取最后的胜利。
第三,列宁在十月革命的领导中——其实也可以说是在一贯革命的领导中——最重视的是多数人民的要求;他把民众的要求看得特别重要,他把民众的力量看得特别重要,他把对多数人的说服工作看得特别重要。他在一九一七年四月间赶回俄国,虽提出“四月纲领”,鉴于党在苏维埃尚占少数,他郑重指示同志们要先努力于批判、揭发、与说服的工作。后来党在苏维埃由少数变为多数,他郑重指出“多数人民是在我们方面”,作为起事时期已经成熟的根据。我们的抗战,也应该特别重视多数民众的要求与多数民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