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于三月一日起在战时首都举行,参加者有全国教育界领袖与教育行政长官,共达一百六七十人,可谓极一时之盛。无论是主持学校教育,或是主持教育行政,都是全国莘莘学子所仰望的教育家,都是全国青年一代命运的制造者,尤其是在抗战建国的重要时期,教育事业为文化动员的一个重要部分,诸位教育家不辞劳瘁,检讨教育上已往的实施与将来的方案,其责任的重大与意义的深远,是可以不言而喻的,我们对诸位教育家敬致慰劳,并祝这次全国教育会议的成功。
关于教育的问题,这几天诸位教育家正在深思远虑之中,我们现在特就所见到所听到的青年学生在这伟大时代中所感到的大苦闷,呼吁于诸位教育家之前,希望加以慎重的考虑。
在这抗战建国的伟大时代,人人都渴望对于国家民族有所贡献,尤其是充满热情与朝气的青年,他们对于抗战建国是绝对不愿做旁观者,他们是要做积极的参加者。抗战爆发以后,云起泉涌的战地服务团与青年训练班,吸引了不少青年学生参加,广西的整千整万的男女学生军震动了全国男女青年的心弦,都是这种心理的表现与趋势的指针。最使我们看了感动的是收到无数青年的来信,表示不愿在学校里读死书,但愿学得于抗战有直接补助的技能,或在参加抗战工作中学习。最使我们爱莫能助的是有许多家长,或用函商,或亲临面商,都因为他们的弟妹或儿女不满意于学校教育,吵着要到前线去,而家长的意思却希望他们能在学校里继续求学,焦灼万分。这种种事实的表示,无非是我国的教育还未能完全适合于抗战的需要,还未能使青年感觉到在学校里所学习的也是和抗战建国有切实的联系。怎样使教育内容尽量与伟大的当前需要有更密切的联系,使抗战建国纲领规定的“改订教育制度及教材,推行战时教程”,“以应抗战需要”,“以增加抗战力量”,在事实上能有更进一步的开展,我们深切地感觉到这是目前教育上的基本问题,有待于诸位教育家的深刻考虑的。这是我们所要贡献的第一点。
其次,关于抗战建国工作的课外活动,应加以更积极的提倡。曾到中国视察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博士提倡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他根本反对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隔离。但是社会生活含有时代的背景,中国目前的社会生活是应与抗战建国的一切活动结不解缘,所以要使学校生活与抗战建国的社会生活发生密切的关系。我们承认青年学生的能力还不能参加一切有关抗战建国的社会活动,但是必须尽可能参加抗战建国的社会活动,使青年学生不特在校内学习“战时教程”,而且还有机会参加课外的社会活动。试举实例来说,有组织地参加寒衣捐运动,参加义卖运动,参加献金运动,参加校外的学生组织运动等等,使学生在参加各项运动中加强组织,又在加强组织中加强工作。学校当局不但不应该惧怕学生动,应该提倡学生动,领导学生动,打破学校和社会的隔阂。这是我们所要贡献的第二点。
再次,尽量使青年学生有发表苦闷的机会,学校当局及教师应加以虚心的倾听与尽可能的采纳,这也可以说是在教育中采用民主的精神。我们不是说青年学生的意见都一定是对的,但是即令不对,也要让他有表示的机会,才有纠正的机会,而且我们深信青年学生的苦痛,只有青年学生自己懂得最清楚,可是有许多青年有意见不敢或不愿和自己的校长或教师商量,这在校长或教师方面是个最大的损失,应该痛切反省,不应丝毫放过的。这是我们所要贡献的第三点。
以上所举的三点都不是无病呻吟,都是根据实际的情形,很诚恳地提出来,以供参加全国教育会议诸先生的参考。我们深信诸位教育家对于青年学生是非常爱护的,希望这全国教育会议对于青年的苦闷加以慎重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