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把时光揭开
1487800000070

第70章 风声雨声(70)

《中国青年报》让我挑出一本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其实这相当难。人的心智,就跟人的身体一样,有不同的成长阶段,对读书人而言,如果他是幸运的,每个阶段都可能遇到一本书的照耀和指引。很多书都影响过我,但要说“最大”,我依然挑选托尔斯泰。并非托尔斯泰的某一部著作,而是他的全部。不过,我读《安娜·卡列尼娜》的次数最多。我的枕边读物不止一本,别的书都可能换,只有《安娜·卡列尼娜》不会换。在我看来,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因为还没有一部书像《安娜·卡列尼娜》这样,让我如此清晰地看到人类生存的平凡和高贵。当我觉得精神已经下坠,或有了下坠的趋势,就拿起《安娜·卡列尼娜》,随便翻上两页;当我去了不想去的场合,见了不想见的人,回来照样翻上两页。书一上手,我的心很快归于宁静。托尔斯泰去世那么多年,但在我心里,那个长着小眼睛的、胡子花白的长者,一直生活在我的身边。罗扎诺夫说,我们中间,没有谁像托尔斯泰那样执着于崇高、伟大的理想,这是他胜过所有作家的地方。

《四川日报》让说说今年读到的最难忘的书。我想每年都能读到一本难忘的书,其实是奢望。但托尔斯泰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因此我依然说说他的书,说说他的《童年·少年·青年》。世界上的好作家多如繁星,伟大的作家却屈指可数,托尔斯泰是伟人中的伟人。欧洲曾发起一场运动:评选全球位列第二的小说。第一名是不需要选的,那是《战争与和平》。该书之所以拥有如此显赫的地位和难以企及的号召力,除小说本身具有的文学品质外,还因为托尔斯泰的创作,总是超出文字的层面,以其毕生凝聚的人格力量、心智密度和思想深度,影响世道人心,进而拓展人类的世界观。《童年·少年·青年》这部自传体小说,是他的早期作品,但其宽阔邈远的精神长河,已显现出清晰的源头。他把主人公摊开来,宽厚而不失锐利地审判和解剖,步步为营地告诫我们:人的成长,是一件很冒风险的事,所以要格外小心;你可能会变得很坏,但你应该变得更好;幸福不取决于外因,而取决于我们对幸福的看法……书中对美和美德进行不懈的探索和构建,也从不避讳“教诲”这个词,这个词是被众多文学诟病甚至鄙弃的,而学家们视为圭臬的“技巧”、“艺术性”之类,托尔斯泰又是那样的不屑一顾,他从来不用专门去操心技巧,因为技巧已经内在于他的细节敏感、词汇运用和说话口吻,尤其是,已经内在于他的天性、情感和思想。他认为,离开了小说呈现的特定内涵,技巧和艺术性根本不可能单独存在。这如同我们说“某某很有才华,可惜他不写作品”一样扯淡,才华只能通过作品才能实现,没有作品,就不可能知道他是否具有才华。还如同我们说“文学要反映时代精神”一样无知,时代精神是通过文学加以佐证的,没有文学(包括别的艺术),我们就不会知道什么是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