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许地山散文精品
14882500000049

第49章 我们要什么样的宗教

一、宗教是不是普遍的需要

宗教是社会的产物,由多人多时所形成,并非由个人所创造。宗教的需要,是普遍的,其理由有五:

1.

凡宗教必有一特别的理想,这个理想是人类所欲达到,为人间生活所必要有的。

2.

凡宗教全要想解决“人生目的”的问题。

3.

凡在宗教团体的人,必用自己的宗教理想,表现于实行上。

4.

凡宗教必不满意于现实生活,以现实生活是病害的,不完全的,都是要想法子,去驱除他,或改正他。

5.

凡宗教皆栽培,节制,完成人类的欲望,人类欲望大别有三,(一)肉欲(Sensuality),(二)我欲(SeLfishness),(三)意欲(willingness)。三种欲望全是人间生活所不能免的。肉欲从肉体种种器官,为感觉发生,感觉不能免除,则肉欲必须存在,于是发生有利有害的两个方面,凡宗教全是试要节制他有害的方面.而栽培发展他有利的方面。在现实的生活之下,我欲是较高的欲望,例如作文作画,必要写出自己的名字,表明是自己的作品,便是由于我欲的缘故。但我欲过强,便成自私,有时也有妨碍,所以宗教要去节制他,而他之一方面,仍要栽培他,完成他,因为个人的人格,也是由我欲造成的。意欲是更高的欲望,可以管理一生的生活。倘若意欲不正就可毁坏一生生活的全体。佛教所谓“心如工画师。善画诸世间”便是表明意志有创造世界的能力。宗教的终极日的是要指导他,发展他,强健他。

由上述的理论,看人生免不了有理想,欲望,病害,故此要向上寻求安康,宗教的感情,于是乎起。可以见宗教的本体,是人生普遍的需要。但是宗教的生长,必须适应环境。所以宗教的适用,必须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因时因地而不同。例如,六朝时候的佛教、因政治的关系而发达,可见政治与宗教之关系;又如,在天灾流行的时候,人类朝不保夕,于是就希望超绝的能力,可见天灾与宗教的关系;在国家衰弱的时代,宗教的情操越强,宗教的信仰越烈,可见强弱势力与宗教的关系。所以今晚的讲题“我们要什么样的宗教?”这“我们”是指我们今日中国说的。

二、宗教的领域

许多人不看一看宗教的领域,不知道他有如何的大,所以一提宗教二字,便要唾弃。其实宗教的领域最大,可以说占人生之最大部分。人的行动,若仔细分析,少有不含宗教色彩的。由此广大无边的领域之中,依我的意见,可以为三大国度:(1)巫祝的宗教,(2)恩威的宗教,(3)情理的宗教。

巫祝的宗教全基于过去的经验,其所行全是礼仪的,神圣的,秘密的。不问参与之意义如何,参与者之了解与否。在原始的社会,这是很盛行的。

恩威的宗教,亦多基于经验。重礼节,信条,全以威权吓人、从者有福,违者有祸,使人因慕升天之福,畏入狱之祸,而信服。因此人便立于无限威权之下,不能不信服而持守戒律。

情理的宗教,不专恃恩威的作用,而重慈心,与智慧。佛所谓“悲智双修”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行,全是依其智慧,情感,而得了解。提高感情,用以打动人的慈悲,提高理智,用以坚定人的意向。使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就实现此悲,此智,于行为上。

此三种教,因时因地而异,共适用之处无绝对的善恶优劣之可言。智慧过低的地方,用情理的宗教,倒会发生病害,反之文化极高的时候,巫祝的宗教也就无所用了。

三、中国现在缺乏的宗教精神

我们对于宗教所缺的精神,总括起来,可得下列的五种。

1.

多注重难思的妙法,而轻看易行的要道。人都以为宗教是玄妙的,肤浅便不是宗教。讲宗教,要你越听不懂.越妙。古来佛教经典.有些伪造梵文,或者直译梵音,以为是圣语不翻,使人不易了解,正是这个缘故。

2.

多注重个人的修习,而轻看群众的受持。修道的人,不甚注意传播,和发展的事。所以我们宗教态度,是独善的,木是普济的。

3.

重视来世的祸福、而忘却现实之受用,与享乐。我国人种种宗教行为,多是为求来生之福,免来生之祸,而不知宗教正是使人得现实的享受。

4.

只见宗教柔弱方面,而忽略了宗教的刚强方面。反对宗教者、多以下列四项为理由;(甲)以为信仰古来圣人听从他的主张,认他作主,便是认己为奴,在名分上实已小看自己的人格。(乙)信则有福,否则受罚,是崇拜威权,而轻看自由。(丙)个性本应发展,而因宗教之故,每每使人萎退。(丁)已死之人,其智识经验全比现在的人少,宗教祟拜死人,服从其主张,则使人愚拙。这些话,似乎不错。然而人在宇宙,或太阳系之中本来不能算是最好的;就是在地球之上,人类也不能算是最完全的,最自由的。所以我们,于现有之理智以外,要想求得一位更高明的“神”,来服从。神的有无,不是今晚我们所说的问题。但所谓神,不过人类更高理想的表现,人设立他来,作个模范;并不算是怎样专制.或约束人的理性。

5.

多注重思维,而少注重实行。以为宗教是超绝现实生活的,所以要主张入定,持斋等事,若是多去活动便不算得宗教。例如:善堂,养老院,孤儿院等设施,本出于儒道作善降样的思想,而不认为宗教行为;在屋中焰香,默坐,反认为宗教。

以上所说的五项,倘苦不错,就是见我们所缺乏的宗教思想和度了。

四、我国今日所需要的宗教

1.

要容易行的。所谓容易行,并不是幼稚的念念阿弥陀佛,画画十字,就算了事。乃是要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多费气力,就可以去作的善业。

2.

要群众能修习的宗教。并个为特定的人,特定的事,而发生。所以无论智愚,全能受持,才是合适的宗教。一个人坐在屋里苦修行,不是我们需要的。

3.

要道德情操很强的。人的理性,每自有光明的启示、因理智经验,而评判将来的结果。此即自己对于自己道德情操所立的标难;而人的共同的道德标准,则不可不由宗教来供给。

4.

要有科学精神的。或谓宗教与科学不并立,其实不对。科学对于物质的世界,有正确的解释,能与吾人以正确的智识。此正确的智识,正为宗教所需要。必先有正确的智识.然后有正确的信仰。所以宗教,必须容纳科学,且要有科学的精神。

5.

要富有感情的。感情有感力,令人不能不去作。所以感情强,则一切愿望全可成全。在宗教,决不能不重感情,而专重理智。

6.

要有世界性质的。因为人的生活、日趋于大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世界上的人心、全有交通的可能.所以宗教,必须是世界的。

7.

必注重生活的。旧日宗教,重死后的果报,其实宗教正为生前的受用。宗教不注重生活,就失去其最高的价值。

8.

要合于情理的。不能只重恩威,而不重情理。若是不合情理,不论是什么宗教,一律在排除之总之我们今日所需的宗教必要合于中国现在生活的需要。我们中国古代“礼”的宗教既多流弊,近代输入的佛耶两教又多背我们国性的部分,宗教既是社会多年的产物,我们想即时造一个新的宗教也是不可能,所以我们指出现有的一个宗教而说她是最适合中国现在生活的需要是很难的。按耶教近年发展的趋向似其合于上述的理论。否认或证实不是在我今晚讲演的范围。所以我对今天问题的答案是凡不背上述条件的宗教就是我们中国今日所需要的宗教,并且我们所要的宗教不能专为上等社会着想而忘却宗教是一切人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