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幸福,一次哲学之旅
14904400000005

第5章 伏尔泰和幸福的傻瓜

我和自己说了不下一百遍,如果我

和周围人一样蠢,我一定会幸福的,

可我不愿意得到这样的幸福。[32]

——伏尔泰

拥有智慧,懂得条分缕析是幸福的必要条件吗?或者,恰恰相反,知识和清晰会成为幸福的阻碍?尤其是,倘若一个人具备丰富的知识,有着更高的追求,他就会有更加严苛的要求,从而比起一个追求有限的人来说,他就更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伏尔泰通过一个小故事提出了这个问题。[33]这是一个印度智者的故事,这个智者特别聪明、智慧,可是他很不幸,因为他不停地向自己提出一些形而上的问题,而且他找不到令自己感到满意的答案。他身边有个虔诚而无知的女信徒,“这些折磨着我们婆罗门的问题,在这位女信徒的一生中却从来不是问题”,她似乎是最幸福的女人。有人问:“就在您家门边,有一个老木偶,她什么也不想,可她快活地活着,您还如此不幸,您不觉得羞愧吗?”智者回答说:“您说得对,我和自己说了不下一百遍,如果我和周围人一样蠢,我一定会幸福的,可我不愿意得到这样的幸福。”

“幸福的傻瓜”的问题实际上在于如果一个人处于无知的状态,生活没有让他难以承受,他就容易沉浸在快乐中。但是我们只要对生活稍微有一点点思考,或者说生活没有能够及时满足我们的追求和需要,我们就会失去这种只是建立在感觉之上的幸福或是缺少自省的距离而产出的幸福。再者,否认思想、知识和思考就是排除了人性中最重要的部分,倘若我们意识到这点,这种建立在错误、幻觉和非理性基础之上的幸福就再也不能够给我们带来满足。安德烈·孔特—斯蓬维尔说得非常有道理:“智慧指明了一条道路,那就是最大的幸福往往蕴含在最清晰的理性中。”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说幸福是哲学的目标,它却并不是哲学的准则。[34]哲学的准则是真理。一个人即便追求幸福,可是倘若他懂得运用理性,即便错误的想法能够让他感到愉悦,他还是更偏向于真实的想法,哪怕这想法会让他感到不幸。“如果说我们重视幸福,我们更重视的是理性。”伏尔泰在这则小故事的最后也是这么总结的。

这是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谈到的:我们对虚幻的幸福不感兴趣。理性使得我们可以将幸福建立在真实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幻觉或者谎言之上。在虚幻中,或是在与事实有所偏差的情境中我们当然有可能感觉很好。但是这种幸福感是不可靠的。例如说,在环法自行车赛上,看到选手征服了这一段山地的赛程当然会让我们见证幸福,可是我们一旦获知冠军服用了兴奋剂,这种幸福感立即便会化为苦涩与失望!或者,一个女人爱上了一个已婚男人,后者告诉她,他还是单身,可一旦女人得知真相,她的幸福感会在瞬间坍塌。再者,有谁希望自己处在疯狂之中的呢?可疯子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正是通过理性的作用,通过批判性辨识的联系,通过对于自身的认识,我们才能够将生活建立在真实之上。

如果要我对以上的这几章做一个总结,给出一个幸福的定义,包含所有我们谈到过的特点,我会说,幸福,就是在建立于真实基础之上的有意义的存在,意识到自己处于总体的、可持续的满意状态。显然,满意的内容因循个人的一切——他们的敏感性,他们的追求,他们生活所处的阶段——而千变万化。智慧并没有遮住幸福无形的、脆弱的特性,它的目的正在于使得幸福能够超越生活的偶然性,外在的事件,日常生活快乐或不快乐的情感,变得更加深刻,更加持久。

但是所有人都向往智慧和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