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爱的重建
14953300000003

第3章 推荐序Ⅰ:学会“爱”,不辜负这个时代

夏日的一天,我正和一位电视台主持人坐在三里屯的室外咖啡馆,沐浴着略有些火辣的日光闲聊时,她忽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见了这么多牛气的企业家、艺术家、学者,有没有发现他们拥有一些共同特点呢?”

我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杰出人的共性是富有激情。”

“那他们为什么这么有激情呢?”她又好奇地问,“只是跟天生的基因有关,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这可真是个好问题,人的激情究竟来自哪里?

其实长久以来,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一旦你踏入社会,面对漫长的人生,琐碎的日常,尤其是各种挑战和困难时,人很难保持持久的激情,生活常常沦为循规蹈矩乃至平乏无味的重复。

这些牛人是怎么保持激情的呢?能持久保持锐气不为日常的平庸所消磨呢?我也在不停地琢磨这个问题。

确实,这些牛人,尤其那些运筹帷幄的企业家,拥有非常出色的头脑,他们非常聪明,但这显然不是全部,这不能解释他们为什么这么有激情,我肯定忽视了些什么。

直到有人问起我,你见过真性情的人都有谁?

我脑海里迅速浮现出这些大神来,我豁然明白我忽视了些什么——这些人都是有真爱的人。或者说,他们是非常懂得“爱”的人。

是的,被我忽视掉的就是“爱”,我一贯认为爱是一种本能,甚至怀春的少年就已经懂得,只要一个人智力正常,神志清醒,他就不可能不懂得爱。

但实际并非我想象的这么简单,尽管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的历程中或多或少体会到“爱”的滋味,并大胆热烈地追求过“爱”。其实,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辨识清楚“爱”的诸多含义的微妙区别,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太多人不具备“爱”的能力。

那些真正杰出的牛人能做出非凡的事业,其实有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寻找到了“真爱”,而且我相信“爱”绝非是一种简单的本能,如人们常把“爱”和“性”所混淆的那样,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有生之年遇到真爱。

略举一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乔布斯早在2003年就查出了癌症,但直到2011年他去世前几个月,他还一直在坚持工作。显然,这不是因为乔布斯缺钱,他在不到30岁时挣的钱就足够花几辈子了。

在2005年斯坦福毕业典礼的演讲中,乔布斯就曾讲道:要找到自己的真爱,只要你是追随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真爱的事情,那么终究有一天回过头来时,今天看似零散的事情其实也是很有意义的。

乔布斯的真爱就是打造改变世界的产品,这驱动他即使在备受病痛折磨时仍然做出了非凡的成就。

爱原来别有深意,也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影响至深。但也许正因为我们对“爱”太熟悉,以致于我们常常自负地认为我们很懂得“爱”,不需要学习。

课堂也很少教给我们这样的知识。艺术作品里虽然充斥了大量这样题材的作品,但太多时候是在迎合我们,而不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和提升爱的能力。以致于我们会进入这样的误区,那些最懂得“爱”的人是我们嘴里常说的“情圣”,这种错误认识不但会坑害我们的个人生活,还会耽误我们的事业,但是我们本可以在真爱驱动下富有激情地扬帆远航。

所以,我向大家推荐《爱的重建》,这是在弗洛姆《爱的艺术》之后对“爱”这一主题的又一次系统思考。这不是一本学术研究著作,而是事关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帮助我们找到前行动力,启蒙我们对本认为熟悉“爱”的反思,学会去“爱”。

我们这个时代更加包容,让我们有更大的空间去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和生活。我们不必委屈地为了父母的意愿而和不喜欢的人结婚,也不必为了所谓的铁饭碗忍受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当选择主动权在我们手里时,我们就越要珍惜,因为终究有一天我们会离开这个世界。

那时回过头来,我们要能无悔地说——这一生我没白活,因为我真爱过!

唐文

资深营销专家,畅销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