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毒案喋血
1497900000003

第3章

这天邹仁山硬是没有参加对歌亭落成剪彩仪式,只在对歌亭坐一会,喝了杯茶,就带着老伴走了。邹小春和她的伙伴却被潘吉美热情地留住,开始是给成吉副市长他们剪彩摄像,后来又被潘吉美拖到金龙大酒店吃饭,一餐饭吃了三个多小时,下午三点散席的时候,潘吉美给三个记者和邹小春各人送了一枚玉石戒指,给成吉副市长和几位局长送了一个精致的礼品盒,里面装着什么不知道。邹小春和那几位记者,当时坚决不要,见成市长他们都收下了,他们才勉强收了。过后,潘吉美要她们到临江茶楼喝茶,邹小春他们不想去,成吉说去吧去吧,人家潘老板这么热情,怎么好意思驳人家的面子。

邹小春和两位电视台记者还是不想去临江茶楼。潘吉美就显出一副十分诚恳的样子:“我潘吉美抛下丈夫和女儿,离乡背井跑到中国来开茶馆,图的什么,当然是钱嘛。我这个钱怎么赚,赚多还是赚少,发大财还是发小财,靠的是谁呀,靠的是当地政府,靠的是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各位朋友。

春丽市的领导为什么对我们外资企业这么支持、这么重视,是希望我们多投资,拉动春丽市的经济。我们之间其实是互相支持、互相利用的关系。请你们去茶楼坐坐,喝杯茶,这个脸也不赏呀。”

成吉板着脸对邹小春说:“你们还是小孩子,还不知道要做出一番事业该有多么的艰难。人家潘老板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还请不动你们呀。”

邹小春说:“我们不是不愿去,是要回去做节目,不然今天对歌亭剪彩的新闻就播不出来了。我们台里有规定,凡是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新闻,都是要当天播出的。”

成吉想了想,说:“这样吧,小春你还是去茶楼坐坐,你是播音员,节目不用你做。让他们两个先回去算了。还有《春丽日报》的记者,你也回去算了,加个班,争取明天见报。”

潘吉美便显出一副十分遗憾的样子,只得让那两个摄像的电视台记者和《春丽日报》的记者走了。

其余的十余人,分乘四辆小车,浩浩荡荡地从金龙大酒店出来,穿过繁华的春江大道,来到春丽市河街临江茶楼。

春丽市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千年古城,滔滔春江绕城而过。水路自不必说,一条古驿道从春丽市穿过,连接着大西南和祖国的腹地。春丽市自古有大西南钥匙之称。

二十多年前,两条铁路干线修到了春丽市,春丽市一下成了祖国大西南的交通枢纽,经济贸易集散地,加上改革开放的巨大动力,春丽市真是一年一个样,人口由二十年前的二十万急增到如今的五十多万,过去傍江依山而建的春丽城,经过不断地扩建,一宣向江岸的两旁延伸开去,一座崭新的春丽新城正在春江岸边崛起。走进春丽市河街,邹小春才发现河街仍然是那样的繁华,人口是那样稠密,各种店铺是那样的多,十里长的河街,仍然保留着她的古色古香。靠着新街的那一边全是用宽大的青砖封起来的风火楼,靠着春江这一边则是一色的吊脚木楼。中间是一条窄窄的用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无论是风火砖楼还是吊脚木楼,全葡是做生意的店铺。店铺不大,和新街新修的三层五层能百货大楼不可相比,但这样的小店铺一家连着一家,一美的临江茶楼在河街正中间的繁华地带,一面临江,一面靠着河街。茶楼原来是市百货商店的一间仓库。市百货商店在新街修了百货大楼之后,这间仓库就闲置下来了,潘吉美只用了不多的钱就将它租了下来,经过精心的装修之后,如今成了很具东南亚特色的茶楼了。邹小春跟着成吉副市长他们走进茶楼的时候,茶楼里已经有很多客人在喝茶。大茶厅的前面有一个小平台,两个打扮人时的缅甸小姐在那里弹唱缅甸小调。潘吉美介绍说,她将这间仓库租下来之后,只稍作装饰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大茶厅每次能坐八十个茶客,凡在大茶厅喝茶的人只需花四块钱就能在这里喝两个小时的茶。喝茶的时候,还可以欣赏缅甸小姐弹唱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等国的民间小调。茶楼还备有各种东南亚风味小吃。这些小吃的价钱是极便宜的。如果来的茶客想听某一支东南亚民间小调,还可以花一块钱点唱。邹小春一年前大学毕业分到市电视台工作。市电视台在新城的东头,离河街不是很远。今年春带期间,邹小春也曾播过潘吉美在这里开办临江茶楼的新闻,但她从没到过这里。她连忙掏出采访本,想详细地了解一下面前这位衣着华丽,举止大方,谈吐不凡的海外华人怎么想起要在春丽市来投资办茶楼。并将这座茶楼经营得如此红火的。她想,这对于春丽市成千上万无事可做的下岗工人,对于那些大小企业来说是颇有启发的。

潘吉美有些歉意地说:“邹小姐,请稍等一下,让我将成市长他们安顿好了之后,我们再慢慢说。即来之,则安之。不急的,等会儿你问什么我就对你说什么。”

邹小春正在奇怪茶厅已经坐得满满的,这几位大小领导怎么坐得下去,没料到潘吉美推开茶厅旁边一扇侧门,穿过侧门外一条小巷,不觉豁然开朗。原来这里有一排装修别致的小包厢,有五六间,每间互不相连,每个包厢可坐四个人,临江的那一边装着透明落地玻璃。坐在小包厢里,一边品茶,一边可以眺望春江对岸阳明山的风景,目睹春江逶迤东流,江面白帆点点的景致。如果有兴趣,还可将大厅中的缅甸姑娘叫来弹唱一曲异国小调。邹小春不由惊诧潘吉美的经济头脑。如今中国的国情如此,腰缠万贯的大款和那些官场中人是不愿意坐在大茶厅和平头百姓一块花四块钱去喝大碗茶的,他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消费。

几个漂亮小姐早已站在包厢的门前,满面含笑地迎接他们,为他们宽衣,为他们张罗座位,然后给他们泡茶。过后就又彬彬有礼地站在一旁随时准备听他们使唤。成吉好像来过这里,对这里的一切都比较熟悉,和包厢的小姐说着话,刚喝过酒的红成猪肝色一般的圆脸上全是堆起的笑纹,邹小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只觉得满嘴清香,人喉之后,又留有一丝甘甜和清凉。成吉笑问:“小邹,你到潘老板的茶楼喝过茶吗?”

“今天是第一次来。”

邹小春高兴地说:“真是名不虚传,潘老板的茶楼办得与众不同,就连这茶也有些特别,喝起来清凉、甘甜,满嘴芳香。”

潘吉美笑说:“邹小姐好厉害,才喝了一口茶,就品出我的茶和别的茶不同了。的确,我的茶和你们中国的茶是有区别的,我的茶叶是从我的家乡清胜进来的。

就连我们泰国也只有我们清胜产的这种茶好喝。这茶采自我们清胜高山之巅的天然茶场,经过科学鉴定,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能预防多种疾病。再就是这茶喝起来上口,苦中带甜,满嘴清香。为什么这茶叶具有这么多的特点,据说原因还在生长茶树的那座大山,那大山叫景岗,长年被浓雾遮盖,不见天日,景岗的土壤就含有多种有利于人类身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我们清胜人做过试验,将那座山里的茶树挖到别的山上栽种,茶叶的味道就变了,也化验不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了。”

邹小春掏出采访本问道:“潘老板,你能不能谈一谈你是怎么经营临江茶楼的。除了你的茶叶质量好之外,在经营方式上,你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办法?”潘吉美正要作答,这时一位漂亮的小姐进来对潘吉美耳语几句,潘吉美便对邹小春说:“真抱歉,那边来了个客人我去照料一下。你喝茶,我一会就来。”

邹小春没有喝茶,她想参观一下整个临江茶楼。走出包厢,看见潘吉美和那个漂亮小姐带着一个身着公安制服的中年男人朝茶楼的那头走去。邹小春和余驰相好乡年,加上她爸过去是公安局长,她的家至今还在公安局大院里,公安局大部分人她都认得。只是这人背朝着她,她一时猜不着这人是谁,跟在他们后面来到茶楼东头的时候,潘吉美将那人带进一间小包厢之后就将门砰的一声关了。邹小春不好意思进去,只得往回走。邹小春来到大茶厅,她粗略地数了数,大茶厅大约有七十多个人喝茶。按每人两个小时需花四元钱计算,如果生意都有今天这么好的话,连同这几个包厢的收入,每月的纯利润不会少于八万。邹小春不由感叹春丽市这么多的下岗工人,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有这种经济头脑,大把的钞票竟会让一个外国人赚走。

“邹小姐,让你久等了。”

潘吉美出来对她说:“市公安局郭主任你认得吗,他来喝茶,我给他安排一个地方。”

潘吉美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得意的笑容,“他们来这里喝茶,对我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啊。我的茶楼就有一种安全感。”

“郭平主任他也来这里喝茶?”郭平邹小春早就认得,还在她读中学的时候,他就从省警校毕业分到市公安局来了。那阵她爸是市公安局长,郭平有时到家里来玩,总是做出一副极老实极听话的样子。她爸说什么他总是连声说是。

有时没事的时候,还关心地问她的学习情况。她爸要她叫郭平叔,郭平总是说别叫叔,叫哥吧,我比小春才大十岁哩。

潘吉美笑说:“春丽市的几位主要领导都到我这里喝过茶的。郭主任他们就算得是临江茶楼的常客了,每个星期少说也要来一次的。”

潘吉美顿了顿,说:“欢迎邹小姐常来我这里喝茶。我一个海外华人,回到祖国,办荼楼靠的就是你们的支持啊,不然,我的茶楼怎么办得下去。”

邹小春说:“工作累了,在这里喝杯茶,听听异国他乡的小调,的确是不错的。”

“来的时候,把余大队长也带来。说起来,我们能有这么一个安定的环境开店做生意买卖,还真搭帮了他们这些公安人员将社会环境治理得这么好。对邹小姐说句心望话,我真的很感激他们,很崇敬他们。”

邹小春说:“谢谢潘老板的夸奖,什么时候他有空了,我一定带他到临江茶楼来喝茶。”

邹小春这么说醮时候,掏出采访本,“潘老板,有时间吗?一些事情,我还想详细了解一下,晚上做你的节目时好用。”

潘吉美有些过意不去地说:“你们做记者的也很辛苦,忙了一个上午,也没得坐下来喝茶,就又开始工作了呀。”

“我想问你这么几个问题,一是请你谈谈你对临江茶楼的投资情况,这半年来的经营状况。二是你今后还有什么打算。三是请你谈谈你对春丽市的印象。当然,你也可以不按照我问的谈,你想说什么你就说什么。说你感触最深的事也行。还有一点要求,就是想请你带我参观一下整个临江茶楼,让我对你的茶楼有一个整体印象。你看行吗?”潘吉美笑说:“邹小姐要参观我的茶楼,我当然高兴啊。”

潘吉美顿了顿,说:“我来春丽市已经大半年了。来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我一来就找到了兼管你们市招商引资的成市长。成市长可热情了,租用这座仓库还是成市长出的面,不是他出面,只怕难得办成这件事。实在说,租赁费用是很低的,这也是成市长的面子啊。装修和改建花了将近三十万。我知道,加今大家的消费水平高,不上档次,人家不会来。果然,这半年就收回了投资成本。我这个人不贪财,我不想将同胞的钱赚了全部带回泰国去,我得拿出一部分给春丽市办公益事业,回馈给春丽市的人民。至于我的经营方法,有些你们春丽市的人办茶楼能够做到,有些你们本地人却是无法办到的,比如从我的家乡清胜市进口茶叶,你们没办法做到,从缅甸带歌手过来,你们也难得做到。

这两条,却是办好临江茶楼的关键。今后的打算嘛,当然准备将茶楼长期办下去。我们这些做生意的人,图的就是钱,这里能赚到钱,我为什么不在这里赚钱呢?况且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又这么关心我。这里的治安环境也好,赚钱也赚得落心。我还答应在临江公园再修踏青亭和赏花亭的。说而不做,不成了言而无信的人了吗?要知道生意场中最讲究的就是信誉啊。”

潘吉美顿了顿,“你要我说对春丽市的印象吗?只有一句话,春丽市山好、水好、人更好。我来到春丽市,有回到自己家里一样的感觉。”

潘吉美那张娇美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感激之色,“你看,为一个小小的对歌亭剪彩,来了这么多方方面面的领导,能不让我感动吗?能不让我要下决心将临江茶楼办得更兴旺吗?不然,我怎么对得起成市长他们。”

邹小春仿佛被潘吉美的这一番话感染了,说:“真难得你远离家人到春丽市来投资办茶楼,真难得你这么热爱我们的城市。请问潘老板你家还有些什么人?他们来过春丽市吗?”潘吉美眉头稍稍一皱,立马就又舒开了,笑着说:“要说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那也不假,我有丈夫,还有一个十分璐明、十分漂亮的女儿。可我这个人总是不愿意安于平静的生活,我总想有一点作为,起码能多赚一点钱。做一个有钱人多好啊。可是,我丈夫却没有我这样的志向,他说他有老婆孩子,有一个美满的家,再有一个养家糊口的小茶馆就够了,他不想做大老板。所以,两年前我到缅甸的景致开茶馆,要他和我一道去他不肯。去年我要他跟我一块到春丽市来开茶馆,他还是不肯。没有办法,我只好只身一人在外面闯荡了。”

潘吉美这么说的时候,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邹记者,你也是女人,我们做女人的,要办成一件事,真难呀。一辈子没跟上一个好男人,那可就更惨了呀。”

邹小春见潘吉美一副要掉泪的样子,心想她可能有许多难言之隐,忙说:“潘老板,我真佩服你,只半年时间,就将临江茶楼办得这么红红火火,再过些年,你就成了我们春丽市的大老板了。”

邹小春这么说的时候,就要潘吉美带她参观一下她的茶楼。

潘吉美说:“也没有什么看的,说起来就这么几间房子。”

这时,在大茶厅喝茶的人大部分已走了,陆陆续续地又进来了一些茶客。一个漂亮的小姐正在给新来的茶客上茶。

潘吉美对邹小春说:“这个姑娘叫紫燕,贵州人,和禁毒大队的翁公安正在谈朋友哩。”

邹小春认真地瞅了那个名叫紫燕的姑娘一眼。这个紫燕不过二十来岁,长得可真漂亮,那身段,那眉目,让人看了有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她问:“翁瑞昌也来这里喝茶?”

“来。就是余大队长不来。”

潘吉美笑说:“可能是没有时间来吧,你们正在热恋之中啊。听说你们五一劳动节要办喜事,是真的吗?到时候我一定要未喝这杯喜酒的啊。”

邹小春脸有些发红,担心地说:“还不知道五月一日这天他有没有空哩。”

过后,她由衷地说:“潘老板的服务小姐真不错,你看紫燕长得多漂亮。你不知道,我们翁公安选择对象可挑剔了,一般的姑娘他看不上。”

潘吉美笑说:“翁公安选择紫燕做女朋友是选对了的。紫燕不但长得好,还有文化。我鼓励她补习功课哩,有机会的话,就让她去读成人大学,那样她就可以不在我的茶楼做服务小姐了,她可以找更好的工作。”

邹小春心想,给潘老板这样的人打工算是找对门了,一般的老板只要你好好给他干活,他多从你身上赚些钱,谁还考虑你今后的前途呀。她对潘吉美就又增添了几分好感。两人站在大茶厅说了一会话,潘吉美就带她一间一间地参观小包厢,几间小包厢都看完了,邹小春却没有发现郭平,问道:“就这几间?”

“对,就这几间。”

“郭主任怎么没看见?”

“我们刚才在那边说话的时候他就走了,说是有人呼他。”

邹小春问:“潘老板你住哪里呀,能参观参观吗?”潘吉美面有难色:“我和两个歌女住在吊脚楼下面的杂屋里,很脏、很乱,实在不好意思带你去看。”

听潘吉美这么说,邹小春不由对她又生出了几许敬意,说:“你才来春丽市不久,条件很艰苦,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这时,成吉在那边包厢大声叫邹小春:“小春,你忙的什么呀,茶都凉了,还不来喝茶。”

潘吉美说:“邹小姐,感谢你采访我的临江茶楼,什么时候接你和余大队长到茶楼来喝茶,那时我们再慢慢说吧。”

邹小春心想她是不想让自己再往深处问她茶楼的事,便有些失望地回到小包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