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小学生礼仪:1-3年级
1507300000004

第4章 校园礼仪(1)

(第一节)尊重师长 虚心学习

一、尊敬老师

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是学生处理疑难问题的向导,而且也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

老师们工作辛苦、奉献巨大,因此,理当为整个社会所尊重,身为学生自然应当更加尊敬自己的老师。

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平时,老师之所以被人们尊称为“师长”,就是因为中国人讲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向将老师视作自己的长辈。同学们在从师学习期间,必须从内心真正地尊敬老师。同学们对老师的尊敬理当通过下述具体形式正确地体现出来。

1.行动上尊敬 老师

学生对于老师的尊敬,要在自己的日常行动上有所表现。在学生日常的具体行动上尊敬老师,无疑是对其最好的尊重。

第一,称呼老师要用尊称。

尊敬老师,首先尊重老师的劳动。老师的教学工作往往非常辛苦,作为学生,要学会尊重老师的劳动,见面要向老师问好。无论是在哪里见到老师,都应该向老师问好。

比如称呼“王老师”、“金老师”,学生们不仅要尊重自己的任课老师,还要尊重学校里的其他老师,同时,也要尊重学校里的行政人员、卫生打扫人员、食堂工作人员以及保安等。尊重别人,才能尊重自己。

对别人的尊重,其实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第二,维护老师的尊严。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者同老师交谈时,不允许学生坐而不立,当老师站立时,此点尤需注意。与老师一同外出行走时,学生应当主动请老师行走在前,或使之居于内侧。与老师一同就座时,学生理应首先请老师就座,并使之居于上座。离开座位时,一般不允许学生抢行在前。

学生进入老师的办公室前,应该先喊“报告”或者先敲门。等到老师许可后,再进入。出入教室、上下楼梯、乘坐车辆时,学生亦须认真地行“弟子礼”,处处对老师礼让。

当老师到学生家进行家访时,学生应该有礼貌地请老师进入家门,并主动把老师介绍给家人;老师告别时,要礼貌地把老师送出家门,并向老师致谢。

任何情况下,学生都要对老师的个人尊严主动加以维护,绝对不允许学生与老师打打闹闹。

2.态度上尊敬老师

学生在与老师接触时,无论与对方是否熟悉,均应该对老师毕恭毕敬,而绝对不可过分随便。对老师在态度上的恭敬,主要体现在语言及行为上。

第一,路遇自己的老师时,不管双方置身于校内还是校外,学生均应该主动问候老师,并向老师欠身施礼。

在称呼老师时,务必使用正式的尊称。如称呼“王老师”、“李校长”。不论当面抑或背后,都不允许直呼老师的姓名,更不允许学生乱给老师起外号。每个老师的生活习惯可能有所不同,作为学生,不允许对老师的个性和生活习惯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第二,在课堂上和老师的办公室内,学生更有必要对老师毕恭毕敬。老师走上讲台时,学生应该向其行注目礼。上课和下课时,学生应当全体起立,对老师表示欢迎或者欢送。在课堂上心存疑问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举手发言,但是一定要在获得老师的准许之后,才可以正式提出问题。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应该井然有序,不允许抢答或者拒不回答。课间前往老师的休息室或者办公室时,进门前要喊“报告”,或者事先敲门。不要在老师休息室或者办公室久留,以免影响老师的工作或者休息。

第三,不允许乱动、乱翻、乱用老师的个人物品。

学生不能因为和老师关系比较亲近,就不尊重老师的隐私或者生活习惯,乱动老师的个人物品等。切记老师是长辈,无论老师和自己除了师生关系之外,是不是朋友,都要时刻尊重老师,以老师为尊。

当然,学生们对老师的尊敬,不仅应当体现在具体行动和具体态度上,更要真正地发自内心、发乎诚意。形式体现内容,内容依托于形式。唯有从内心深处尊敬老师,才会使自己在具体行动和具体态度上做到这一点。

另外,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担任何种工作职务,遇到自己的老师都要表示尊敬,并以礼相待。

二、认真学习

勤奋学习、早日成才、服务社会,始终都是老师对学生的最大期望;而好学上进、刻苦读书,则是学生对老师的最好回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们的认真学习也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

1.专心听讲

学生的课堂学习,首先是听取老师的讲授。课堂教学,一向是通行于世的教育方式。作为学生,不论从学习专业知识的角度还是从尊重老师的角度来讲,在课堂上都必须老老实实地专心听讲。

上课时,学生应该先于老师进入教室。

课间休息时,学生不宜离开教室太远,也不宜进行激烈的体育活动,否则弄得浑身是汗,或者衣衫不整,不适宜继续进入课堂学习。

在上课铃声响起之前,学生应该进入教室,不能等待铃声响起,再进入教室,让老师等待学生。这是对老师的尊重。

学生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除非个别的特殊情况,上课期间不允许学生迟到或早退。如果学生上课迟到,应该先敲门,得到老师的允许之后,再进入教室。如果学生迟到,应该先对老师和同学致以歉意,态度要真诚,语言要礼貌。比如可以说“老师,对不起,我迟到了”!学生如果生病或者因其他原因迟到或早退,应该提前向老师请假;如果时间来不及,也需要及时向老师解释清楚,获得老师的谅解。

第三,当老师进行课堂讲授、辅导或者在做学术报告时,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搞小动作、看课外书、收听音乐、做其他作业、打瞌睡,尤其决不允许随意走动。

从根本上讲,专心听讲是对老师付出的心血所表示出的最基本的尊重。

2.帮助老师

不论是从完成学业的角度,还是从尊敬老师的角度上讲,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地帮助自己的老师。帮助老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二是主动为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必要的准备;三是对年老、体弱或者多病的老师加以必要的照顾。

三、听从教诲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成为国家的优秀人才,未来的社会栋梁。学生们要学会听从老师的教诲。

老师对学生的批评与帮助,既是其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使然,同时也是其关心、爱护学生的一种十分具体的表现。面对老师的批评、帮助,每一名学生均应该端正认识、听从教诲。

1.虚心接受指教

一般而言,老师对学生所进行的批评教育,都是出自善意的。仅仅就看这一点,学生就应该虚心接受,并要对老师给予自己的关怀表示诚挚的感谢。

当老师对自己进行批评、帮助时,一定要面含恭谨之色,起身站立,并老老实实、一心一意地聆听。绝对不允许对老师的教育表现出鄙夷嘲弄、不屑一顾,尤其不允许拒绝老师的帮助,甚至扬长而去。

2.耐心听从教导

当老师对自己进行批评、帮助时,无论老师本人的态度如何,同学们都应该表现出应有的耐心。最为重要的是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自己和老师之间存在的某种误会,以及老师对自己的误解,可以在适当时候心平气和地向老师作出解释,以求得对方的谅解。但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具体表达方式。

3.充分理解老师

老师在与学生进行接触的具体过程中,难免会有教学或其他方面的失误出现。例如,记不清楚学生的名字,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比较严重或可笑的口误、笔误甚至操作失误,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水平较低,在工作中出现一定的差错,在日常生活中出了洋相,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一定要予以理解,并且不应以此作为拒绝听从其教诲的借口。万一遇到此类情况,学生的正确表现应当是若无其事,千万不要哄堂大笑、起哄闹事,不可公然嘲笑老师,不可让老师过分难堪。

4.切勿顶撞老师

由于种种原因,老师对于学生所进行的批评、指责显然不可能一贯正确。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难免会存在误会,所以老师有时候了解的情况可能也不总是全面并且十分准确的。

此外,有些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难免会“爱之深,责之切”,很可能会说出一些比较严厉或者过分的话。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学生一定要冷静地加以对待。要注意维护老师的个人威信,不要直接与老师发生正面冲突。不能因此说出对老师不尊重的话语,做出不尊重老师的行为。

即使与老师产生矛盾,也不应当直接顶撞老师,尤其是不应该当众对老师进行顶撞。

一般而言,师生之间的情意纯洁而美好,学生务必要珍惜这种感情。

(第二节)团结同学 共同进步

在学校里,同学是我们最主要的交往对象。古人有“十年寒窗”的说法,所以我们用“同窗之谊”来指代同学之间的珍贵感情。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之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同学之间的友谊往往是最美好的,也是最真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