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礼仪教材:中学生礼仪(高中版)
1509900000004

第4章 个人礼仪(3)

第二,主要的禁忌。

在公共场所下蹲,有以下三条禁忌:其一,面对他人。那样做,往往会使他人不便。其二,背对他人。那样做,对别人不够尊重。其三,双腿叉开。此举好像在上洗手间,故称“洗手间姿势”。它不仅不够文雅,而且对女生而言还有内裤曝光的可能。

三、坐姿

坐姿,即人在就座之后所呈现出的姿势。从总体上讲,坐姿是一种静态的姿势。在交际应酬之中,坐姿往往是人们应用的最多的姿势。

一种正确的坐姿,一般需要兼顾角度、深浅、舒展三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首先,角度。它指的是坐定后,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所形成的角度。这两个角度均有大小之分,坐姿因此也大有不同。

其次,深浅。它指的是坐下时,臀部与座位所接触面积的多少。以此而论,坐有深坐、浅坐之别。

最后,舒展。它指的是入座前后,手、腿、脚的舒张、活动程度。其舒展与否,往往与交往对象相关,故可间接地反映双方关系。

坐姿的重点,自然是指坐定后的姿势。但就座时的姿势,也应当尽量雅观。

1.就座的姿势

就座,即走向座位直到坐下来等一系列的过程。它是坐姿的前奏,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就座由一系列的具体环节所构成,而学生礼仪对其中的各个重要环节均有所规范。

第一,注意顺序。

若与他人一起入座,则落座时一定要讲究先后顺序,并礼让尊长。就座时合乎礼仪规范的顺序有两种:一是优先尊长,即请位尊之人首先入座。二是同时就座,它适用于平辈人与亲友同事之间。无论如何,抢先就座都是失礼的。

第二,讲究方位。

不论从正面、侧面还是背面走向座位,通常都讲究从左侧走向自己的座位、从左侧离开自己的座位。它简称为“左进左出”,是高中生在正式场合一定要遵守的。

第三,落座无声。

入座时,切勿与人争抢。在就座的整个过程中,不论移动座位还是身体落座,都不应发出嘈杂的声音。不慌不忙、悄无声息,本身就体现着一种教养。调整坐姿时,同样也不宜出声。

第四,就座得法。

就座时,应转身背对座位。如距其较远,可以右脚后移半步,待腿部接触座位边缘后,再轻轻坐下。着裙装的女生入座,通常应先用双手拢平裙摆,随后再坐下。

第五,离座谨慎。

离座之际,亦应讲究其先后顺序。不要突然跳起,惊吓到其他人。也不要因不注意而弄出声响,或把身边东西弄到地上去。

2.坐定的姿势

正确的坐定后的姿势,主要应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根据座位的高低,调整坐姿的具体形式。

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或有位尊者在座时,通常坐下之后不应坐满座位,大体占据其2/3的位置即可。

第二,应挺直上身,头部端正,目视前方,或面对交谈对象。

在一般情况下,不可身靠座位的背部。只有在无人在场,或者个人休息时,此举方被许可。

第三,在极其正规的场合,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应当均为直角,此姿势即所谓“正襟危坐”。

这两个角度若为钝角或锐角,不是表现放肆,就是显现疲乏。

第四,若有可能尤其是当自己面对尊长而无屏障时,双腿最好并拢。

具体来讲,男生就座后双腿可张开一些,但不应宽于其肩宽。女生就座后,特别是身着短裙时,一定要并拢大腿。

第五,在非正式场合,允许坐定之后双腿叠放或斜放。

双腿交叉叠放时,应力求做到膝部之上的并拢。双腿斜放时,令其与地面构成45度夹角则为最佳。

第六,双脚应自然下垂,置于地面之上,脚尖应面对正前方,或朝向侧前方。

届时,双脚可以并拢、平行,或呈外八字状。双脚一前一后,也是允许的。

第七,正坐时,双手应掌心向下,叠放于大腿之上,或是放在身前的桌面之上。

届时,亦可双手分别扶住座位两侧的扶手。侧坐之时,双手以叠放或相握的姿势放置于身体侧向的那条大腿上,则最为适宜。

3.禁忌的坐姿

在就座以后,身体各部分所呈现的下述姿势均不符合学生礼仪的要求。

第一,头部乱晃。

坐定之后,不允许仰头靠在座位背上,或是低头注视地面。左顾右盼、闭目养神、摇头晃脑,亦不许可。

第二,上身不正。

不允许坐定之后上身前倾、后仰、歪向一侧,或是趴向前方、两侧。

第三,手部错位。

坐下之后,不应以双手端臂、双手抱于脑后、双手抱住膝盖、以手抚腿摸脚。双手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动作,不要摸摸、碰碰、敲敲、打打。身前有桌子时,不要将肘部支于其上,或双手置于其下。双手夹在大腿中间,也应避免。

第四,腿部失态。

双腿切勿在坐好后敞开过大。不要在尊长面前高跷“4”字形腿,即不要将一条小腿交叉叠放于另一条大腿之上。两腿不要直伸开去,也不要反复抖动不止。不要骑在座位之上,或把腿架在其他高处。

第五,脚部乱动。

切勿在坐定后将脚抬得过高,以脚尖指向他人,或是使对方看到鞋底。不要在坐下后脱鞋子、脱袜子,或是将脚架在桌面上,钩住桌腿,跷到自己或他人的座位上。不要以脚踩踏其他物体。双脚不要交叉,不要摆成内八字;不要两脚脚跟着地,脚尖朝上,摇荡抖动不止。

4.离座的要求

离开自己的座位时,通常也有一定的礼仪规范可循。

第一,先有表示。

离开座椅时,身旁如有人在座,需先以语言或动作向其示意,随后方可站起来。若一蹦而起,则往往会使人受到惊吓。

第二,注意先后。

与他人同时离座,需注意起身的先后顺序。地位低于对方时,应稍后离座;地位高于对方时,则可首先离座;双方身份相近时,才可同时起身离座。

第三,起身缓慢。

起身离座时,最好是动作轻缓、无声无息,尤其要避免左碰右撞,弄响座椅。

第四,站好再走。

离开座椅后,先要采用“基本的立姿”。站定之后,方可离去。要是起身便走,则会显得过于匆忙。

第五,从左离开。

有可能时,离座起身后,宜从左侧离开。“左入”与“左出”都是与坐姿有关的一种礼节。

四行姿

行姿,亦称走姿,它指的是人在行走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姿势。与其他姿势不同的是,它自始至终都处于动态之中,通常体现的是人类的运动之美和精神风貌。

从总体上讲,行姿属于人的全身性的综合活动。但是,其重点则在行进中的脚步上。因此,行姿有时也叫做步态。

对行姿的总的要求是:轻松、矫健、优美、匀速。虽不一定非要做到古人所要求的“行似风”,至少也要做到不慌不忙、稳重大方。

1.基本的行姿

行走时,高中生应以正确的立姿为基础,并且要全面、充分地兼顾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全身伸直,昂首挺胸。

在行走时,一定要面朝前方,双眼平视,头部端正,胸部挺起,尤其要避免背部、腰部、膝部弯曲。届时,应使全身看上去呈一条直线。

第二,起步前倾,重心在前。

在起步行走时,身体应稍向前倾,重心落在反复交替移动的前面那只脚的脚掌之上。这样做,身体就会随之向前移动。需要注意的是:当前脚落地、后脚离地时,膝盖一定要伸直,踏下脚时再稍为松弛,并即刻使重心前移。如此这般地走动时,步态就一定显得好看。

第三,脚尖前伸,步幅适中。

在行进时,向前伸出的那只脚应保持脚尖向前,不要向内或向外。与此同时,还应保证步幅大小适中。步幅,这里主要是指行进时一步的长度。通常,正常的步幅应为一脚的长度,即行走时前脚脚跟与后脚脚尖二者相距为一脚之长。

第四,直线前进,自始至终。

在行进时,双脚两侧行走的具体轨迹大体上应当呈一条直线。此时此刻,要避免身体在行进中左右摇摆,并使自腰部至脚部始终都保持以直线的形状进行移动。

第五,双肩平稳,两臂摆动。

行进时,双肩、双臂都不可过于僵硬呆板。双肩应当平稳,并力戒摇晃。两臂则应自然地、一前一后地、有节奏地摆动。在两臂摆动时,手腕要进行配合,掌心要向内,手掌要向下伸直。其摆动的幅度,应以30度左右为佳。切记:不要双手横摆或同向摆动。

第六,全身协调,匀速前进

高中生在其行走的某一阶段中,速度要保持均匀,要富有节奏感。此外,全身各个部分的举止要相互协调、配合,表现得轻松、自然。

2.禁忌的行姿

学生礼仪规定:行走时,下列举止俱为失礼。

第一,方向不定。

在行走时,方向要明确。不可忽左忽右、变化多端,好像胆战心惊、心神不定。

第二,瞻前顾后。

在行走时,不应左顾右盼,尤其是不应反复回过头来注视身后。此外,还应力戒身体乱晃不止。

第三,速度多变。

行走时,切勿忽快忽慢。要么突然快步奔跑,要么突然止步不前,往往让人不可捉摸。

第四,声响过大。

在行走时,若用力过猛,搞得声响大作,往往会因此而妨碍或惊吓了他人。

第五,八字步态。

在行走时,若两脚脚尖向内侧伸构成内八字步,或两脚脚尖向外侧伸构成外八字步,都很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