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北京的梦影星尘
1517200000034

第34章 长安街:中国的1号公路

一个中国人,走在长安街上的心情,是怎样的难以描述啊!

写下这第一句话,我怀疑自己几乎会以政治教员的面目来进行本文的创作。谁也无法排除心灵深处的爱国主义激情,这并不完全是教育的结果,乃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我们对待自己的性别、名字乃至脚下这块朝夕相处的土地所特有的某种依恋与归顺。黑头发,飘起来,一次次地遮蔽我们鸟语花香的视线,这是命中注定的颜色,构成我们性格中值得骄傲的基调。有谁会想到篡改它呢,谁又愿意呢一一那等于扭曲浑然天成且汹涌不息的宿命。虽然我熟知这块热土上迸发的水与火、荣与辱以及一望无际的五千年历史,但我绝非政治教员,与之相比我更愿意做个携琴远足的抒情诗人,歌颂自己所希望歌颂的事物一譬如此刻,我正走过全中国最宽阔的一条街道,周围是旌旗、车辆、绿树红墙、白玉兰吊灯、人声鼎沸的广场,这一切很容易给人以节日的错觉。在一个哪怕最平凡的日子里,再没有什么地方,能像长安街一样,每时每刻都带给你欢乐、幸福、骄傲的感受。

作为一位普通公民,走在长安街清洁的人行道上,我有写诗的愿望。

我想把它命名为中国的1号公路。它也确实是这个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度里的第1号公路。翻译成英语就是10.1,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种充满荣誉感的美国香烟的商标。但我要说:车水马龙的长安街,足够唤醒每一位路过此处的中国人对民族的良知与集体荣誉感一这毕竟是最能体现五千年沧桑、最接近袓国心脏的一条动脉。

似乎巳经很长时间了,我在写作时不怎么使用“祖国”这个字眼,仅仅因为它在过去的时代曾经泛滥过、曾经修饰某种做作与夸张的崇高感?抑或,是担心渺小的自我不配和这个伟大的词汇相提并论?总之我不能原谅自己的忽略与健忘。尤其是蓦然抬头,看着千古容颜不变的天安门城楼一这个一向出现在电视、报纸、绘画乃至课本里的举世无双的建筑景观的时候,它在我心目中顿时成为祖国的化身。祖国出现了,“祖国”这个汉语词汇,像闪电一样出现在我脑海中。我就像一位因一记棒喝而猛然恢复了记忆的人一样,重温着往事里的喧天锣鼓、旌旗招展、节日的气球、游行的队伍以及街上每一位路人脸上洋溢的对一个共同对象的热爱、感激与赞美一同时,血一点点热起来,促使我认识到自己身上应该具备的责任与义务。祖国,和母亲、故乡之类词汇一起,构成每个人的生命之根本。我不会忘记自己的性别、出身、籍贯,填履历表时造成的重复记忆、但在个人化的生活中却很少想到袓国这个概念以及这个概念的具体存在--仅因为它太博大、太理念化了吗?无论如何,对于一个民族而言,健忘不是一种值得称赞的品质一一尤其是对宿命之根的淡忘与忽略。

时代在发展。世俗生涯中埋首赶路的人们,越来越多地考虑金钱、自我、个性与自由,却很少有闲暇仰望万里无云的天空,抚慰伤痛累累的土地一对于仅仅拥有个人追逐的他们来说,祖国是无形的,袓国这个概念也就是跑道之外虚设的风景。这是一种何其悲哀甚至恐怖的自私啊一不仅仅对借钱的邻居,甚至对祖国都表现出情感上的吝啬。这简直是一种精神偷税。我多想呼唤他们:从个人主义的鸟笼里飞出来吧,到长安街上、到祖国的公路上走走吧,你会觉得自己正伫立在一整张中国地图的中心,你会发现,热爱祖国一一是人性中多么重要的一条交通规则,永远不会过时。谁也没有权利嘲笑这份真挚与忠诚,除非他是一个没有国籍的人。连难民都懂得怀念水深火热中的祖国,并且把袓国的苦难视作个人生命抗争的对象。

屠格涅夫通过《罗亭》中人物之口说过:“俄罗斯可以没有我们当中任何一个,照样存在下去,可是我们当中任何一个却不可以没有俄罗斯。”他甚至以那首散文诗《俄罗斯语言》,来颂扬母语的古老、美丽以及对心灵无微不至的概括力。可以说,在我们咿呀学语的时候,祖国就已是我们精神上的家庭教师,它的智慧、关怀、力量渗透每一颗成长的心灵一并将伴随一生。祖国会老吗?母亲会老,但祖国不会老。至少,我们不能容忍衰老侵蚀它的容颜。因为祖国的衰老,等于宣判一代人青春的失败。

我很幸运,生活在北京,黄昏散步时可以到长安街上走走。在中国这条最伟大的公路上,做个行人也很幸福!不信你试试。至少你可以在远方想像那种幸福,想像那种幸福就等于拥有了那种幸福一一因为你毕竟还懂得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