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不较“真”的智慧:写给年轻人的社会心理学
15181300000003

第3章 别跟快乐过不去,太较真活得累

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公平,何须抱怨

我们每一个人从降生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开始,怎样的成长环境、怎样的家庭背景就已经注定,这些都是无法改变的。就像有人生来就继承父母漂亮的脸蛋,有人生来就继承父母卓越的智商,而有人一生下来就注定是千万财富的继承者。

比尔·盖茨的座右铭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但这句话不是我们颓废和自暴自弃的理由。我们不该抱怨世界不公平,因为我们人生就是为了和不公平斗争,出身贫寒的人,也照样是可以白手起家的。

戈壁滩上落下了两粒种子。一粒种子惊呼道:“天哪,太阳这么毒辣,天气这么炎热,却连一点水都没有,这可让我怎么活呀!”于是,它在唠唠叨叨的抱怨中死了。

而另一粒种子却没有丝毫抱怨,它只是默默地把根向地下扎去,用尽力气吸取着每一点水分。它说:“我应该是一棵树,我的责任就是为大地添一分绿色。”最终,它长成了一棵胡杨,拥有了能抵抗风沙的躯干。几百年后,这片戈壁变成了一片绿洲,因为这里出现了一大片胡杨林。

每个人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个体,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等于开始了一条只属于自己的漫漫人生路。虽然我们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却也因此有了不一样的沿途风景。抱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至多不过是暂时的发泄,可是结果却什么也得不到,甚至可能会让我们失去更多的东西。

2000年的世界杯上,意大利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输给了韩国队,愤怒的意大利人大肆攻击裁判,甚至还有人围攻韩国驻意大使馆。然而,当时任中国队主教练的米卢却这样说:“意大利人在批评裁判时,更应该想想自己的表现是否合格,你们是三届世界杯的冠军得主。裁判在上半场判给韩国队的点球毫无争议,意大利后卫禁区犯规的动作非常明显。而至于加时赛给托蒂的第二张黄牌,事实上是处罚严重了,但绝对不能成为输球的理由,输球的根本原因是意大利队本身表现不佳。”

有的时候,客观的条件也许并不是很公平,但不是有一句话“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吗?只要我们接受不公平的事实,积极而努力地去改变命运的不公平,那并不是就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有一个女孩从小就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因为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她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一学就是5年。后来父亲将她送到省乒乓球队去深造,然而,去后不久,却因为没有发展前途而被退了回来。倔犟的她并未因此而怨天尤人,相反却训练得更加刻苦。

1986年,年仅13岁的她,临时顶替河南省代表队一名生病的运动员参加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这个替人上场的矮个子姑娘却爆出了本届乒乓球赛的最大冷门,她接连击败了几位在当时很有名气的“国手”,一举登上了冠军宝座。

赛后,这位曾被判为“没有发展前途”的小姑娘成了国家乒乓球队副教练、女队主教练张燮林手下的一名女弟子,从此,开始了她称霸国际乒乓球坛之路。自从她1986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开始,到1997年5月的第四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短短的11年间,她一共在各种全国性和世界性乒乓球大赛中拿到153个冠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乒乓皇后”。她的名字叫邓亚萍。

邓亚萍曾经这样说:“我并不信命。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有人说我命好,为世界乒坛创造出了一个‘常胜将军’的奇迹。我觉得,我可能天生就是打乒乓球的命,但上帝不会将冠军的桂冠戴在一个未真诚付出汗水、泪水、心血和智慧的运动员身上,我自己满身的伤病就是证明。”

俗话说:“满桶水不响,半桶响叮当。”装了半桶困难的人一直都在喋喋不休地抱怨不公平,而装了一桶灾难的人,却默默不语地忍受着,努力奋斗。许多人从懂事起就总是在抱怨,抱怨自己生不逢时,没有出生于名门贵族,不是绝顶聪明,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是否付出过辛勤和汗水。

陈胜起义的时候,说过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世界并不是只有比尔·盖茨能够缔造IT神话,也并不是只有亨利·福特能够驰骋汽车王国,只要努力了,轮椅上也能出科学家,病床上照样可以出建筑师。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的抱怨没有任何意义。在工作中一味地抱怨,反而只会让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远。其实,当我们定下心来,踏实工作,努力奋斗,不再抱怨,不再怨天尤人的时候,成功也许就会来敲门了。

越描越黑干脆不描

误会,这绝对不会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我们不喜欢它,可它却总是出现在生活中,搅乱了一切世俗间的关系。误会的危害绝不可小觑,它可以将多年的感情化为灰烬。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夫妻反目,朋友之间翻脸的事情数不胜数。

有的人说“解释”是消除误会的最好方法,然而,现实生活当中,许多误会并不是光靠解释就能消除掉的,解释反而会让人觉得你别有用心,从而越描越黑。所以,这个时候,不如保持沉默,时间终究会证明一切的。

居伊·德·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优秀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写短篇小说将近300篇,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然而,这位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的大作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却被人骂成是“势利小人”“走狗”,甚至是“给文学丢脸的人”。

19世纪80年代,因为那时候的莫泊桑在文学界已经小有名气,所以有许多喜欢附庸风雅的贵族豪门经常会邀请他去家中做客,或是参加上流社会的一些活动。对于这些,莫泊桑从来都没有拒绝。

因为如此,当时的法国文学界对他相当不满,觉得他简直就是在给文艺界丢脸,更有甚者,甚至骂他是“趋炎附势”的小人,是贵族的“走狗”。对于这些言论,莫泊桑置若罔闻,就像是从来没有听到似的,依旧天天出入那些权贵的府邸。

直到几年之后,他的《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我们的心》《一生》《俊友》六部长篇小说问世,这些作品大肆批判了当时政界与上流社会的种种弊端。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莫泊桑之所以不拒那些贵族的邀请,正是为了贴近他们的生活,以便更加了解他们的糜烂和奢侈,从而将这些社会现象有理有据地揭露出来。

一时间,几乎所有批判过他的作家和思想家都上门致歉,可莫泊桑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有些误会不用解释,总有一天大家会明白。相反,我如果从一开始就不断解释,恐怕也没有什么效果,反而失去了观察上流社会生活,从而证明自己的机会。”

我们一定要清楚地知道,当你为了反抗误解而挣扎时,那些排山倒海的打击会来得更加汹涌,更加难忍,反而在你做出无声的回应时,你会惊异地发现,外界也会随着你的平静而平静。因此当我们遭遇误会,有的时候我们无须为此而挣扎,因为越是挣扎就陷得越深,你只能以沉默来回应这场风暴,到最后一切问题将不攻自破。

当误会出现的时候,大多数人只会一味地向别人解释事情的前因后果,但却从来都不会考虑对方是否会接受你的解释。聪明的人则会审时度势,做出是否要解释的必要。即便是真的需要解释,也要注意限度,解释过了的东西,如果别人还是不肯相信,就不要再多说什么了,那就这样吧!

迪文是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的员工,一天,他因为一笔交易的失误被老板叫到了经理室训斥。当老板训斥完,他离开的时候,却忘了关门。这时,正好一阵风从窗外刮了进来,经理室的门“砰”的一声自行关上了,声音大得吓人,估计整栋办公楼的员工都听到了。

迪文起初没有在意,但是过了一会儿,心里突然一个激灵,立马想到了一个问题:“老板刚骂完我,就出了这事,他会不会觉得我是心里有怨气呢?”于是他立即来到了经理室,向老板解释那件事情。

老板本来没有在意,但是听了他的解释,反而心中起了疑心,心想迪文要是心里面没有鬼的话,又何必解释呢?于是,没过多久,就找了个借口,把迪文辞退了。

其实,人只要做事,就难免会做错事,有的时候,解释反而会加深误解,聪明的人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放弃解释。

当你为错误付出代价,请学会原谅自己

人这一生很不容易,总是在磕磕绊绊中,亦步亦趋地前行。在纷纷扰扰的事物的纠缠中,难免会犯这样或是那样的错误,那么该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有的人犯了错不但不知悔改,一犯再犯,还为自己的错误找出诸多的理由,而有的人则对自己所犯的错,耿耿于怀,一味的后悔莫及,陷入自责的泥潭不能自拔,以至颓丧。前者自然不是对待犯错的正确态度,而后者也未必可取。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尽量少犯错误,这是做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其实,面对错误的最好方法,应该是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而尽快摆脱错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走出错误的阴影。

乔治进入保险行业刚满一年,因为表现优秀,很受上司的器重,他也下定决心要做出一番成绩来。一次,上司要他负责一个企划案,为一个重要的会议做准备,还透露说如果这次企划案能赢得客户的认可,他将有机会升任公司在德州分区的分区经理。

自从一个月前,德州分区的经理离职之后,这个职位便一直空缺,公司中的许多人都紧紧地盯着这块肥肉。对乔治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非常卖力,每天都熬夜准备这份企划案。

可是到了会议那天,乔治却因为连续夜以继日地工作,加上精神过度紧张,身体出现了问题,发言的时候脑子混乱,辞不达意,会议因此而数次中断,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失去了一个这么好的机会,乔治为此懊恼不已。之后,由于他一直纠结于这件事上,工作状态一直不好。几次小的失误后,他对自己更加不满。以前自信的他,现在忽然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不然为什么老是在关键时刻出错呢?

他始终沉溺于过去的失误中,不能原谅自己,自信心渐渐丧失了,情绪也变得越来越差,就连上司和同事的劝慰也听不进去。任何的工作他都没有信心做好,最后不得已,只好递交了辞呈。

犯错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失去了面对它的勇气,让自己永远都沉溺于错误的深渊中无法自拔,失去了当下生活的乐趣和心情,也因此失去了明天和美好的未来。

现实中,许多人都会为了一个已经过去很久的错误而耿耿于怀,始终都不肯原谅自己,甚至在内心深处还憎恨自己,可是不原谅又能如何?代价已经付出就不能收回了,我们的心情应当从错误中走出来,因为生活还要继续。

一个女人结婚三年后,才生下第一个孩子。她非常爱她的孩子,一天夜里,由于之前孩子一直哭,她没休息好,等好不容易把孩子哄睡,她也很快进入了梦乡。可是,在睡梦中,她不小心让被子蒙住了孩子的头,因为她太累了,睡得很死,居然没有发现。等她醒来的时候,孩子已经停止了呼吸。

女人抱着孩子的尸体号啕大哭,她认为是自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整天嘴里都喊着:“我该死,我有罪……”一连几天几夜不吃不喝,就这样大喊大叫,任谁劝都不听。最后,她疯了。

一个人如果过于自责,就无法走出深渊和迷雾,无法看到希望的曙光。我们不如这样想一想,错误既然已经犯下了,再惩罚自己有什么用呢?我们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为何还要让这个代价继续扩大呢?

学会原谅自己,不是放纵自己,而是让自己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不原谅自己,会凭空多了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平凡的我们犯错误是难免的。太把错误当回事,只能让自己的烦恼加倍。要允许自己犯点错,犯了错误,或者事情没有做好,自嘲地对自己笑笑,好好吸取教训,然后潇洒地走出烦恼。

原谅你自己比苛刻要求自己永不犯错更加明智。人生是不能回头的,已经过去的不幸,就把它晾在时间的绳子上,不要纠缠在错误中不能自拔。有些人总喜欢站在错误的原地打转,不能朝前走。实际上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在不停地犯错中向前的,不要苛求自己,原谅自己,才能真正走出自己制造的茧。

不为别人的伤害埋单

有的时候,别人犯了错误,伤害到了我们,我们会因此而愤怒、生气,感到郁闷,甚至好几天都没有笑脸,心里总是耿耿于怀,放不下。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人的一生难免会遭遇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与人交流总是会发生磕绊或是摩擦,总有因为别人的错误而受到伤害的时候。这时,我们也许不能像圣人一样包容一切,看淡一切,但也要学会原谅别人,不要去斤斤计较。因为,生气、愤怒都只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来伤害我们自己。我们也许不能完全避免受到别人的伤害,但是也不应该再为别人的伤害埋单。

曾经有一个男孩,他的脾气暴躁,总会伤害别人,于是父亲将他带到一段篱笆旁,交给他一些钉子,让他每伤害别人一次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孩渐渐学会了克制自己的情绪,篱笆上钉子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有一天,上面的钉子不再增多了,于是,父亲又将他带到篱笆前,跟他说每安慰一个人就拔掉上面的一颗钉子,直到全部拔完为止。男孩照做了。

终于有一天,钉子被拔完了,留下了密密麻麻的钉眼。这时,父亲指着篱笆上满满的钉眼对他说:“看见了吗?伤害别人就像钉钉子,虽然你可以将钉子拔下来,钉眼却无法愈合呀!”男孩听了若有所悟。

有一天,男孩遇到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经常被人伤害,可是只要别人稍加安慰她就会高兴起来,完全忘记了被伤害的痛苦。男孩知道后十分不解,他问那个女孩,你心上为什么就没留下“钉眼”呢?女孩同样也将他带到篱笆旁,说:“很多人的心就像这篱笆,是用死木做的,而我的心就像一棵树,是活的!”

死木牢牢地记忆着受到的每一次伤痛,结果伤口越积越多,最后只能被摧毁,而大树却能从自然中汲取养分来愈合自己的伤口,从而忘掉伤痛,继续成长。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片坦途,荆棘坎坷与磨难总是会有的,如果我们始终都背负着过去的磨难上路,那迟早都会被这些磨难摧垮。

拥有一颗大树做的心,放下昨天的苦涩与磨难,忘掉别人曾经带给你的伤害,这样我们才能自由地沐浴阳光和雨露,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的轻松惬意。

曾经有一对夫妻,他们生活中相敬如宾,工作中相互照顾,还养育了一个聪慧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常常让身边的朋友羡慕不已。直到有一天,丈夫去电信公司打自己的话费详单,顺便也将妻子的电话单打了一份。

就是因为这个详单,让他的生活发生了转折。他在妻子的通话详单中发现有一频繁的号码。他们几乎每天都在联系。丈夫的心冰凉到了极点,曾经以为自己有俊朗的外表,出色的能力,是妻子心中永远的白马王子,却没曾想,这一切却如同泡影一般是虚幻的。

他拿着电话单去质问妻子。妻子是个诚实的人,她坦白交代了和这个男人维持了长达两年之久的电话关系,在这期间,还见过几次面,两个人仅是相互有好感,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

听了妻子的回答,丈夫感到自己构筑起来的感情世界坍塌了,生活变得不再美好。自此之后,他的心里总像是压了一块石头,累得慌,脸上也没有了笑容,而这种事情,也不好向别人透露,所以就只有自己慢慢地回味自己的不幸。

他感觉到生活没有了以前的乐趣,工作也没有原来的激情了。久而久之,整个人变得抑郁,竟然得了抑郁症,自然也因此失去了工作。

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有的时候学会宽容,学会忘记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把心情变一变,世界就完全不一样。郁闷的时候,坐下来慢慢地平复一下自己的心情,有时候原谅别人,其实也是放过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为了一点点的小事耿耿于怀,郁郁寡欢。更有些心态极端的人,竟然想到报复,用整人,用以牙还牙来博取自身的快乐,从此让自己陷入了狭隘的深渊。别拿别人的错误来伤害自己,这只是在为别人对你的伤害埋单。学会一笑而过,学会宽容,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阳光明媚,才会五光十色。

不要指望每个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有句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次对别人的帮助都能换回别人的感恩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忘记感谢乃是人的天性,如果我们一直期望别人感恩,多半是自寻烦恼。”

有这样一则寓言:

古罗马众神决定举行一个聚会,聚会邀请了全部的美德神祇参加,真、善、美、诚以及各大小美德神都应邀出席。他们和睦相处,友好地谈论着,彼此之间交流得很愉快。

但是众神之王朱庇特发现,有两位神祇总是相互回避,不肯接近。朱庇特向旁边的诚信之神说了这样的情况,让他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再过来告诉他。诚信之神听从了神王的吩咐,将这两位相互回避的神祇带到了一起,并给他们相互介绍。

诚信之神问道:“你们以前是否从未见过呢?”

“是的,我们从未见过。”其中一个神祇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叫慷慨。”

“久仰!久仰!”另一位神祇说,“我叫感恩。”

诚信之神介绍完之后,就去向众神之王朱庇特回报。他将两位神祇的情况向朱庇特说了,而后不解地问道:“为什么慷慨之神和感恩之神总是要逃避对方而彼此不相见呢?”

朱庇特笑了笑说道:“因为生活中慷慨的行为总是难以得到真诚的感恩。”

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对你的无私帮助表示感激,而你最好也不要对那些忘恩负义的人心怀怨恨,将这些让人心烦的小事看得平淡一些,会让你多收获一些快乐。很多时候,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没有必要期待自己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这是人生快乐的最高境界。

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当我们把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同事们的垃圾都倒了的时候,我们是不是期望别人的感激呢?是不是希望别人对我们说声谢谢?如果别人没有这样做,我们是不是很生气呢?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生气,要记住,人们都是健忘的,不要指望别人感激你。

曾经有一位优秀的刑事公益律师,他曾帮助七十多名死刑犯逃脱死亡的命运,更帮助无数人减轻了刑罚,但是这些人中却没有一个登门道谢的,就连寄几张贺卡写几封感谢信的人都很少,然而律师并不会因此就放弃自己的事业。

被誉为“钢铁大王”的安德鲁·卡内基在死后将他的大部分财产都捐给了慈善事业,但仍然留下小部分赠予了自己的亲人。然而这种赠予并没有获得别人的感恩,反而为他惹来了怨恨。他将自己的遗产中划出了100万美元留给自己的侄子,但是他的侄子拿到这笔钱后,非但没有感激,反而咒骂他是个傻子,居然将绝大部分的财产都捐给了慈善事业,而不是用来改善自家人的生活。

忘记感恩是人类的天性,如果你要求每次付出都有回报,那么你一定会因此而困扰。所以,与其担心他人不知感恩,不如不预期。

有一次,一位商人来找戴尔·卡耐基,气急败坏地向他诉说着自己的愤怒。原来,在圣诞节的时候,他拿出了一万多美金给公司的三十多位员工发了年终奖金,而这些员工拿了钱之后,竟然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就离开公司回家去了。这让身为老板的他非常生气。

卡耐基听了商人的话之后,向他说道:“耶稣曾经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去医治并让十个瘫痪的病人站了起来,但是这十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对他表示了感谢。当他问其他几个人都去哪里了,门徒跟他说,其他都早就走了。像我们这样平凡的人给了别人一点小恩惠,凭什么就希望得到比耶稣更多的感恩呢?”商人听了这话,感到非常惭愧!

要想追求真正的快乐,就必须抛弃别人会不会感激的念头,只享受付出的快乐。古罗马皇帝马库斯·阿列留斯说过:“我今天会碰到多言的人,自私的人,忘恩负义而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我也不必惊讶或困扰,因为我还想象不出一个没有这些人存在的世界。”

其实他说得很有道理,别人不懂得感恩,这是他们的本性,我们若心里总是计较着对别人的些许恩情,期望别人的感恩,那难免就要受到痛苦的折磨。相反的,若是我们施恩不图回报,那么当我们偶尔得到别人的感激时,就会是一个惊喜。如果没有得到感激,也不至于为此伤心难过。

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

在现实中,难免会遇到很多不如意,当这些不顺心的事情发生后,我们不必因为它而耿耿于怀,一蹶不振。无论事情是好是坏,都已经发生了,与其背着沉重的包袱受罪,不如放下包袱享受生活。

有人说,人生的诸多烦恼追根溯源就是没有在生活中学会放下。但有的时候,有些人即便明白了烦恼的根源所在也不肯放下,既然如此,为了这些包袱,就必须付出异常的心血和精力,于是原本可以轻松前行的脚步变得步履蹒跚,生活也在重压之下变得越来越艰苦,越来越累。

有一位导师有一天走进教室问自己的学生:“你们有没有讨厌的人啊?”学生们不明白导师的意思,一时都愣了。于是他又问了一遍,这时大家才开始点头。

导师接着便发给每人一个袋子,说:“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现在大家想想看,过去这一周,曾有哪些人得罪过你?他到底做了怎么样可恶的事?想到后,就去找一块石头,用小纸条把他的名字贴在石头上。如果他实在很过分,你就找一块大一点的石头,如果他的错是小错,你就找一块小一点的石头。每天把你们的战利品用袋子装到学校来给我看!”

学生们虽然都不知道导师打的是什么主意,但都感到很有趣,于是下课后,便开始找起了石头。第二天一早,大家都把装着石头的袋子带到教室来,兴高采烈地讨论着。然而,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有的人的袋子越装越大,几乎成了负担。

终于有人抗议了,一个学生说:“教授,每天带着石头好累啊!”说完立刻就有人附和了。导师笑了笑说道:“既然累了,那就放下吧!”看着学生们都有些惊愕,导师接着说道:“别人对你的冒犯,其实就像是这些石头一样,扛在身上,时间久了,谁也受不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因为负载了太多的过去,心灵的空间因此被占满,以致无法容纳漫长的未来。于是压抑的生活便迎头而来,烦躁、痛苦也便接踵而至。这时候,我们是继续背负过去还是追寻未来,那就要看我们能否放下了。

经常有人说:人的一生中所有的烦恼,其实都是自找的。一个人与其说别人和你过不去,倒不如说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人之所以有太多的痛苦,就是因为放不下。

歌德说:“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放下。”放下曾经的辉煌,放下昔日的苦难,放下旧日的恋情,卸下所有的包袱。放下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学会放下,放下利益与面子,放下仇恨与纷争,放下私心与争执,只有这样,才会拥有更惬意的人生,才能让自己的路因为放下而越走越宽。

托·富勒说:“记忆就像一只钱夹,装得太多就会合不上,里面的东西还会全部掉出来。”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一旦放下,就会万般自在。无论怎样,我们的脚步都要走向前方,而不是一直回首那过往的每一个路口。

有一个富商酷爱陶壶,只要听说哪里有好壶,不管路途多远他也一定要亲自去见识见识,如果喜欢,花再多钱他也舍得。在他所收集的茶壶中,有一只龙头壶他最喜欢。有一天,一个久未见面的好友前来拜访,于是他便拿出这只龙头壶泡茶招待他。朋友对这只茶壶爱不释手,万万没想到观赏把玩的时候,一不小心竟然将它掉落到地上,茶壶应声而碎。

但富商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收拾这些碎片,然后拿出另一只茶壶继续泡茶、说笑,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结果这位朋友非常不好意思,就问他:“这是你最钟爱的一只壶,被我打碎了,难道你不难过,不觉得惋惜吗?”富商笑着说:“既然都已经碎了,再对它留恋又有什么用?有这个时间,还不如重新去寻找,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呢!”

走过的岁月没有回程,错过的情感不能再来。许多事情即使回头也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既然已经无法再回头,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回想又能有什么用处呢?何不放下这些负担,清空我们的心灵,让自己轻松上路。

别总说别人怎么看,你没那么多观众

许多人都有一个陋习,就是总是习惯于太看重自己,总是认为自己是团体的中心,觉得别人总是在注视着你。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也许你根本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是聚会的核心,然而,其实你在其他人眼里,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罢了。有一个人参加公司的聚餐,等到快要吃完的时候,他起身去了趟洗手间,结果等他出来的时候,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们,竟然都已经结账离开了。他的心理大受刺激,本以为自己在单位还算是个风云人物,没想到什么都算不上。

我们身边也经常碰到这样的事情,许多人一起用餐,坐在一起的,有领导,有亲戚,有朋友,还有陌生人。突然,你一不小心,把酒杯给碰倒了,酒水洒了你一身。你慌忙拿纸巾去擦,结果忙乱中又碰翻了别的东西,这个时候,你显然会觉得很狼狈。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观众。你的领导,你的亲戚,你的朋友,还有陌生人,他们都在喝酒,都在高谈阔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关注到你。你只是自己的主角,在别人的生命里,主角也只有他自己,你永远都只是配角而已。

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英若诚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则故事。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个人坐在大餐厅中。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于是在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一个不起眼的柜子里,想等到大家遍寻不着时再跳出来。

可是让他大为尴尬的是,大家却像往常一样,酒足饭饱之后,就各自离开了,竟然直到最后都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的缺席。于是他只好蔫蔫地走出来,吃了些残羹冷炙。从那以后,他就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肯定会大失所望。

在一场马拉松赛上,所有的选手都在拼尽全力地跑,就算真的跑不动了,也只有咬牙坚持,因为那么多的观众在看着呢,那么多双眼睛在眼巴巴地望着呢。然而,人生并不是一场马拉松,并没有那么多观众。

很多时候我们陷于别人的飞短流长中,别人的眼神、语气、评价都可能搅扰我们的心,扰乱我们前进的路线,消磨我们奔跑的勇气。对方可能说过之后,一转眼就抛到脑后了,根本没有往心里去,可是我们自己却总是耿耿于怀,还觉得对方的目光总是停留在自己身上。

彼得留胡子已有很多年了,不过最近他觉得有些厌倦了,所以他准备把自己的长胡子剃掉,可是又有点犹豫,如果剃掉了以后,朋友、同事们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取笑?后来,经过数天的反复考虑,他终于还是下决心把长胡子给剃掉了,只留下了一点小胡子。

第二天,彼得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了公司,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来应付同事们的嘲笑。然而,让他意外的是,竟然没有人对他的胡子发表任何意见,大家都匆匆忙忙地在办公室来回走动,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一直到午饭时间,也没有人对他的胡子做出哪怕是一个字的评价。

这反而让彼得有些无所适从了,于是他忍不住拉住一个同事问道:“你觉得我现在的样子怎么样?”

但对方却是一愣,反问:“什么样子?”

彼得说:“你没有发现我今天与往常有点不一样吗?”

同事满脸不解地看着他。彼得见此,只好抬手摸了摸自己的小胡子提示他。这时,那名同事才叫出来:“噢!原来你把胡子剪掉了。”

我们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要总是想着别人怎么看。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位置,不要总是以为自己会是世界的中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没有那么多人会闲着没事,天天关注着你。

其次,即便是别人关注着你,你也不应该总是活在别人的眼光当中。凡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在生活或是工作中,当我们面对选择时,决定权永远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也许有的时候我们自己的选择并不是最好的,但这最起码是你自己的选择。

自己的生命方舟要靠自己来掌舵,即使行驶起来它也许会有些许颠簸,但却能实实在在地到达我们自己的生命彼岸。如果总是因为他人的看法改变自己,你就会活得越来越没有自我。只有跳出别人的视线,还原自己,才能拥有自己的空间,才能找回自己的快乐!

把丢脸看成是一种磨炼

“丢脸”这个词是许多人常常挂在嘴边的。生活中有晴天也有雨天,有欢乐也有挫折,也许是先天的不足,也许是时机不对,我们总会遭遇这样那样丢脸的事。它会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困境,但也正是因为困境,才能深刻地磨炼我们,让我们得以成长。

美国总统罗斯福小时候因为龅牙的缘故,连话都说不清楚,这使他很自卑,也经常因此而遭到同学们的嘲笑。但是罗斯福并没有因为别人的嘲笑而自暴自弃,这些嘲笑的声音反而成了促使他奋进的动力。他在困境中抗争,通过不断的努力,最终克服了自己的缺点,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演说家之一。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问题就在于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如果你仅仅因为它让你丢脸,而一味地去逃避,那“丢脸”也只能是“丢脸”而已了,只有像罗斯福一样,把丢脸当成磨难,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才能克服它,让它变成我们的优点。

萧伯纳不仅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但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位演讲家小的时候却是一个非常胆怯的人。直到20岁那年,他来到伦敦,胆子仍旧非常小,见到陌生人就会感到害羞。

一次,朋友邀他去参加学术辩论会。他在会上万分紧张,等到发言的时候,他哆哆嗦嗦地站起来,说话更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结果受到了别人的讥笑,有人甚至说他是傻瓜。正是因为意识到自己不敢大声说话这个缺点,他这才发愤练习演讲,决心改正自己的这个缺点。

萧伯纳联想到自己刚开始学习溜冰的时候,也是很恐惧,但在一次次狼狈不堪的摔倒中,恐惧就渐渐地消除了,而且还学会了溜冰。可见,不上溜冰场,就学不会溜冰。同样的道理,如果不当众练习,自己就不可能真正学会演讲。

于是,他勇敢地报名加入伦敦的一个辩论学会,每星期都坚持当众演讲。刚开始的时候,别人都把他当成一个“小丑”,取笑他,甚至要轰他下台,但他不怕丢脸,始终坚持演讲完毕再下台。他一次又一次地向自己挑战,同时也在一次次地证明自己。

十几年后,萧伯纳从一个自卑怯懦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出色的演讲家。后来,有人曾问他:“您是怎样学会声势夺人地当众演讲的?”他回答说:“我固执地、一个劲儿地让自己丢脸,直到娴熟为止!”

萧伯纳学演讲不怕出丑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中有很多人遇事不敢作为,就是怕一旦做错了就会丢脸,然而,就像溜冰和演讲,事情总是要做了才有可能会成功。

俗话说:“鸟惜羽毛人惜脸。”有的人认为丢脸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情,一旦丢了脸,便很难在大家面前立足,从而在大家面前失去威信。然而,古来有多少帝王将相、成功人士都是在丢脸之后,才知耻后勇,奋发图强的。

越王勾践被俘吴国,养马多年,卧薪尝胆,历尽磨难,终横扫吴国,成就霸业。秦穆公曾数败于晋,誓不服输,养精蓄锐,发愤图强,终杀败晋军,威震诸侯。宋朝岳飞不忘“靖康之耻”,率军转战疆场,精忠报国屡立战功,名扬千古。清朝蒲松龄曾屡试落第,受尽嘲笑,但矢志不渝,终著《聊斋》,流芳百世。

丢脸是不光彩的,同时又常常是不邀而至,所以不要因为一次丢脸就懊悔不已,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是不应该的,而应该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如这次为什么会失败,会丢人,从而总结出经验教训。

诚然,丢人的确是一种耻辱,但是知耻后勇,三千越甲可吞吴。既然丢脸已经是既成的事实,不能够避免了,那我们就将它当成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磨炼。这样,丢脸未必不是一种收获。

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活得轻松惬意,潇洒自在,有的人则活得身心疲惫,苦不堪言。然而在我们这些旁观者的眼里,这两种“幸福指数”截然不同的人,他们的生活条件却都差不多。有的时候,可能那些苦不堪言的人其实条件还要更好一些。

其实,人之所以不快乐,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会是十全十美的,总是会有一些小瑕疵。如果你总是感觉自己拥有的东西不够多,或是不够好,那也许是你自己的原因。

一个财主的儿子娶回了一个非常贤淑的妻子,可是新婚还没过几天,这位少爷就有些厌烦了。他觉得自己的妻子挺没意思的,和她在一起过日子非常枯燥,于是决定休妻。但是老财主不允许,这位少爷为此非常烦闷。

一天晚上,他独自在后院闲逛,想到自己今后的生活,不禁心生悲意:“唉!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属于我的幸福呀?整日面对同一个女人,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啊?”

这时,他看到马棚里溜进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乞丐悄悄走到马槽前,偷吃喂马的豆饼充饥,又用马粪堆在自己的身上取暖,还把旁边一个给牲口喂食的瓢扣在头上,抵挡寒风。做完了这一切,乞丐满足地在马棚里躺下,同时还悠悠然唱起了小曲儿,好像自己此时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一样。

这位少爷家财万贯,还有贤惠的妻子,却还嫌日子过得枯燥,整天唉声叹气,而乞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却依旧活得很开心。快乐是一种感觉,一个人感到快乐是基于他对快乐的理解。懂得感知快乐的人,总能感觉到快乐的存在,不懂得感知快乐的人,就只会抱怨生活中的不幸。

英国诗人弥尔顿在他的诗集《失乐园》中说:“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变成地狱。”那些真正获得快乐的人,不是因为做了大官,发了大财,而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健康乐观的心,因为他们会用这样的心灵去体验快乐。

有一个机构曾经做过一次国民的幸福状况普查。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人幸福指数最高的不是那些拥有高学历、高薪水的人,而是农民。在我们眼中,也许农民过的日子很艰辛,但他们却最容易满足,不会去计较自己的房子有多大,不会去计较自己穿得有多好,只要收成好,一年到头能保证温饱,还能存上一点余钱,他们就很心满意足了。因为计较的少,所以快乐也多。

有一个财主虽然家财万贯,但是却时常感到自己的生活过得不幸福,于是他决定请高僧指点开悟,就来到了峨眉山。由于他的年纪已经非常大了,自然不可能自己登上峨眉山,所以就在当地找了几个轿夫抬他上山。

烈日炎炎,山路险峻,不一会儿轿夫们的衣服就全都被汗水湿透了。财主坐在轿上见此便想到:“这几位轿夫累得气喘吁吁,他们一定痛恨这份艰辛的活计,也许他们还会想,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

到了半山腰的时候,轿子停了下来,众人在一块开阔的平地上休息了一会儿。财主平时为人也很和善,所以下了轿子,准备去宽慰一下辛苦的轿夫们。但是,当他看到轿夫们坐在一起交谈,不时发出高兴的笑声时,财主觉得自己可能错了。

他想:在我眼中,在大热天还要抬轿就是不幸福,穿得不好也是不幸福,但轿夫们并不觉得自己不幸福。他们的工作虽然幸苦,但是对此他们却没有丝毫的埋怨。想到这里,他不禁想到自己,心中感到非常惭愧。

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得到的多,而在于计较的少。不爱计较的人知道满足,所以,虽然他只得到了很少,却感觉像是得到了很多;而爱计较的人,即使拥有了再多的东西,也还是觉得不满意、不开心。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工作或是生活上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你去努力地经营,去妥善地处理。但是无论怎样处理,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十全十美。对得失少些计较,才能收获快乐。功成名就是一种快乐,两袖清风又何尝不能成为一种快乐。

快乐其实只是一种内心的感觉。不爱计较得失的人,常常都能感觉的到快乐,而对于那些永远都不知足的人来说,快乐就像挂在拉磨驴子脖子上的粮草,虽然就在眼前,却永远也得不到。

尊卑本不存在,芥蒂只在心中

我们现在总是强调一个词,叫作“平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却很难做到。我们总是带着自卑的心情,去仰视着那些比我们有钱,或是社会地位高于我们的人,然后转过头再俯视那些不如我们的人。

美国作家托马斯·沃特曼所著的《心灵咖啡》中曾经这样写道:大人物之所以高大,是因为你自己跪着;你仰慕他们头上的光环,却忽略了自己的价值。

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不应该分尊卑贵贱。正如18世纪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过:“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当他们发挥各种动物机能的时候,以及运用他们的理智的时候,他们都应当是平等的。”

离美国第十八任总统格兰特陵墓不到一百米处的哈德逊河边,还有一座孩子的坟墓。坟墓很小,但整齐别致,四周有护栏、树木和路灯围绕。在墓旁还树立着一块木牌,上面记载着它的来历和故事:

1797年,一个年仅五岁的孩子,不慎从这河滨的悬崖上坠落身亡。孩子的父亲悲痛欲绝,便在悬崖落水处给孩子修建了一座小小的坟墓。几年之后,为了减轻丧子的痛苦,男孩的父亲决定卖掉自己的土地,迁往他乡。但是他在转让土地的契约里,写明土地的新主人必须把孩子的墓地保留下来,不能私自拆迁和铲除。

一百年后,美国格兰特总统逝世,美国政府选择将这块土地作为格兰特总统的墓地,于是政府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但是人们把总统的坟墓建造在这里后,这孩子的坟墓不仅未曾移动,而且还重新修缮了一番。

1997年,格兰特总统逝世100周年,政府决定拨款重修。此时距离那个孩子的不幸死亡已经整整200年了。按照正常人的理解,为了不影响国民对总统的瞻仰,应该将孩子的坟墓移到他处,但美国政府却没有这样做,而是在修整总统坟墓的同时,将孩子的墓地也重新修整了一遍。

原美国总统里根曾经在格兰特墓前说过一句话:“孩子也应该享受和总统一样的待遇。”这就是平等,无论是总统伟人,还是一个无知稚童,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面对乞丐我们高傲,这只是对我们自卑心理的一种安慰;在面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时候我们自卑,这是对我们自尊心的亵渎。人人生而平等,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我们有什么必要降低自己的人格,去向权贵和名流表达平白无故的敬意呢?恪守本分,不卑不亢,如此我们才能以平等的姿态去面对别人。

有一次,法国电影明星洛依德去修车,一名长得非常漂亮的女工接待了他。对方熟练灵巧的双手和甜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当时整个巴黎的人几乎全认识他,但这位姑娘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惊异和兴奋。

他想进一步和女工接触,便问她:“你喜欢看电影吗?”

“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女工回答。

女工的动作很麻利,一会儿车就修好了,她说:“车修好了,您可以走了,先生。”

但洛依德却有点依依不舍,于是摆出自己迷人的笑容,问:“小姐,你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他觉得女工一定会答应自己这个大明星的邀请的,但是女工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女工说:“不,我有工作!”

洛依德依然不死心,又追问道:“既然你喜欢看电影,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女工平静地看了他一眼,说道:“当然知道,您一来我就认出了您是影帝阿列克斯·洛依德。”

洛依德惊奇道:“既然如此,你为何对我这样冷淡呢?”

女工反驳说:“不!先生,您错了,我没有冷淡。您有您的成就,我有我的工作。您来修车,那么您就是我的顾客,就算您不是明星来修车,我也会一样接待您。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这样的吗?”

女孩虽然只是一个修理工,但却没有妄自菲薄,也不会因为对方是个大明星,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人或有富贵贫穷,但是人格是没有贵贱之分的,所谓的尊卑之念只是人们心中的一种芥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