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你急什么
15184400000003

第3章 耐不住性子,乱发脾气是修养不够

怒火是猛虎,伤害别人也毁了自身

愤怒,是人心理上的一种消极且有害的情绪。由于强烈的愿望受到压抑,特别是在追求某个目标时,由于人为的不合理,甚至是恶意的阻挠和破坏,造成许多挫折,从而产生的一种对周围不满的情绪,这种情绪就叫作愤怒,它是极为有害的。

很多人都爱乱发脾气,甚至有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发脾气的原因,轻则大吵大嚷,重则摔打东西等。而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幸事件,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却因为当事人的怒火冲天,导致事情进一步升级,发生悲剧。

董晓平今年25岁,在一家汽车修配厂工作。他做事认真负责,修车技术很好,领导对他很赏识。但是,他非常容易钻牛角尖,对一些小问题总是放不下,每当遇到一点儿对自己不公平的事情,他就特别容易生气。哪怕是平时排队碰上有人“加塞儿”,他都能生好几天气,而且还会整夜睡不着觉。

一天,董晓平在超市排队买东西,突然有一个人看到董晓平前面空档比较大就挤了进去。董晓平眉头一皱,那个人笑着说道:“帮帮忙了,我东西少结账快,不会耽误你多少时间的。”

董晓平嚷道:“插队就是不行!”那人说:“你这个人怎么这样啊,嚷什么嚷?”董晓平跟他吵了起来,最终在众人的围观下离开,董晓平发誓再也不去那家超市了。董晓平也知道自己脾气不好,但是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候把自己气得都睡不着觉,非要找人理论,结果没有人愿意搭理他。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为一些小事而生气,这其实是会对自己以及周围人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的。

首先,生气伤人害己。俗话说:“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生气也就意味着情绪激动,连你自己都控制不了,甚至常常出现由争吵升级到动手的情况。即便是一个人自己生闷气,无论是从心理还是生理上,对于身体健康也是无益的。

更有甚者,有时候他自己的气消了,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却消散不了。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小男孩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特别容易发火,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些钉子和一把锤子,告诉他每生气一次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气消了就拔下一颗。那一天小男孩钉了十几颗钉子,等他慢慢控制自己,平复情绪,把钉子都拔下来之后,他的父亲告诉他:你看,钉子已经没有了,但是钉在篱笆上的伤痕却会永远留在那里。

其次,生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愤怒使人冲昏头脑。”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人们总会作出很多不好的判断。宋朝有一位皇后十分贤慧,她总是在皇帝因宫人失职而大发脾气时,假装生气然后让人把宫人交给专管刑罚的官员处理。当皇帝问她原因时,她说:“皇上在盛怒之下所做的处罚往往过重,把他们交给专管刑罚的官员处理才能公平,更不至于让皇上背上残暴的名声。”怒吼并不会为我们带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还会恶化问题,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冷静的头脑是很有必要的。

生气的原因大致来源于这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跟性格也有很大的关系。有一些人说:“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发脾气。”这句话是错的,乱发脾气、极易生气这种情况是可以控制的,关键要看个人意志。

毕达哥拉斯说过:“做自己情绪的奴隶比做暴君的奴隶更为不幸。”一个只会生气的人是蠢人,聪明人愿意并且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并通过正当的办法把糟糕的情绪发泄到合理的地方。而容易暴怒的人就像一只汽油桶,任何一点小火星都能将其引爆,这样的人也终将走向毁灭。

西方有句谚语:“上帝要想让他灭亡,必先使他疯狂!”愤怒总是伤己伤人。在愤怒的时候,你如果不能让自己冷静,不能控制自己的冲动的话,可能就会给自己酿造出难以吞咽的“苦果”。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于心:“长寿应止雷霆怒,求健须息霹雳火。”

发的是“脾气”,丢的是“风度”

安东尼·罗宾曾经说过:“你愤怒、你愤恨,是因为你已习惯用这种方式发泄,你已学会了用它们来表达你的不满,来表明你的要求,希望达到你的目的。”人们都认为愤怒是一种必须让它自然宣泄的情绪。其实,发泄和愤怒并不合乎自然的法则,也不会使人过得更好,暴怒、发脾气对任何人的生活都会有负面的影响。

蒋学林最近谈了一个女朋友,两个人是在一次公司举办的聚会上相识的,并迅速坠入了爱河。

这天周末,蒋学林跟女朋友一起去公园玩,两个人倚在栏杆上看着湖面,有一个小孩儿手里拿着一根冰淇淋从他们旁边走过,冰淇淋不小心碰到了蒋学林女朋友的裙子,蒋学林当时就火了:“小子,你能不能看着点?你家大人呢?到处乱走什么?”

小孩“哇”的一下就哭了,蒋学林的女朋友赶紧说道:“哎呀,没事没事,你跟一个小孩子凶什么!”蒋学林也就没多说什么。

随后,两个人又到餐厅吃饭,倒霉地遇见一个实习服务生,蒋学林看到服务生动作生疏笨拙,就又生气了,非要他把经理找来,否则决不罢休。

结果这顿饭也没吃好。蒋学林的女朋友说道:“我觉得咱们两个之间的关系应该缓一缓,我们都冷静几天,看还有没有相处的必要。”蒋学林很纳闷:“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一整天都不顺,你也来给我找麻烦!”

所谓发的是“脾气”,丢的是“风度”,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是没有涵养的表现。还有一句话叫做:“量小者易怒。”那些总是随意发脾气的人气量一定是狭隘的,因为他们不能对别人的过错有所宽容,就会控制不了内心的情绪,稍有波动暴躁的情绪就会随之溢出,这时脾气是发泄出来了,心里也很痛快了,但是在别人的心里却已经留下了气量狭隘的印象。

在一次庆功宴会上,有一位年轻的士兵不小心将菜汤洒在了一位将军的秃头上,众人目睹此景,不禁骇然,士兵更是吓得目瞪口呆,手足无措。不料,此时将军竟幽默地对士兵说:“年轻人,你以为用这种办法就能治好我的秃头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化解尴尬的办法,如果该将军大发雷霆,狠批士兵一顿,既不能挽回已经发生的错误,又会造成更恶劣的影响。

没有人会喜欢乱发脾气的人,也没有人会容忍你的脾气,想要保持一个好的气度,就要对任何事都有耐心和宽容心。比如,当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批评下属、摔杯子都是毫无意义的,应该仔细排查失误原因,进行及时补救。

西晋南安郡人朱冲,自小品行卓绝,非常好学,喜好清静,为人宽厚、仁义。因家境贫困,他一直过着半耕半读的日子。有一次,邻居家的牛丢失了,认为朱冲的牛就是他家丢的那头,便把朱冲的牛牵回了家。后来,邻居在树林中找到了自己的牛,感到非常惭愧,于是把牛还给朱冲,结果朱冲反邀请对方到家里吃饭欢庆牛失而复得。

还有一户人家,总是故意让牛去吃朱冲家的庄稼。朱冲每次都带上自己割的草,然后把对方的牛牵着送回去,没有丝毫的怨恨和生气。牛主人非常惭愧,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重复以前不好的行为。

朱冲的气度深深地感染了乡邻,他们都主动找到朱冲道歉,形成了一股非常好的风气。

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在遭受某些不公正的待遇之后仍能心胸宽广、心平气和,才是一个人素质高的体现。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曾与某生同住一寝室。某生的脾气暴躁,他的书桌距窗口好几尺,曾国藩为了取光,将自己的书桌移动到窗前,某生见了大为恼火,说:“我的光线被你挡住了!”曾国藩赶紧和气地说:“那么我的书桌该放在哪儿呢?”那个人指指床边,曾国藩乖乖地把书桌搬了过去。又有一次,曾国藩熬夜读书,某生又大为恼火,说:“平时不读书,现在却如此吵闹!”曾国藩听了,立即改为低声默读。曾国藩的行为不是懦弱,而是具有大气度的表现。

这个世界上不会所有东西都如你所愿,当现实与个人愿望相违背的时候,应该做几个深呼吸,心平气和地去接受或者积极改变,发脾气只能说明你气度不够,说明你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办法,说明你的心态失衡。

为不足挂齿的小事发怒不值得

有一对夫妇在吃饭时闲谈,妻子也没太注意,随口说了一句丈夫不爱听的话,丈夫就反驳了一句,妻子也不饶人。最后,两人心中不快,很快就争吵起来,直至掀翻了饭桌,拂袖而去。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无论是夫妻生活还是同事相处、邻里交往,往往是因为一件不足挂齿的事情而产生纠纷,最终伤害了彼此的感情。

王先生本来是人力资源副经理,升职后成了产品开发经理,公司把未来的几个重要任务都交给了他。这几个任务关乎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所以王先生每天都非常忙,每天都加班到九点多才回家,甚至在家里都要工作。

王先生的妻子很不高兴,她抱怨王先生陪她的时间越来越少。而王先生也整天没有一个好脸色,因为项目开发进度严重拖沓,他已经被老总骂了好几次了,这次在饭桌上又听到妻子在埋怨自己,他就气不打一处来。正巧,王先生吃到妻子做的排骨,味道很咸,可能是盐放多了,王先生就一口吐在桌子上:“菜做得这么咸,你到底有没有用心做饭?我每天这么忙这么累,回到家里还要吃这么咸的东西吗?”

妻子反驳说:“难道我每天不工作吗?就因为咸了一点你就对我大喊大叫吗?”王先生不依不饶:“我每天忙得要死你不知道吗?你的工作那么轻松,还饭都做不好,真是的!”两个人吵了起来,最后王先生摔门而去。

陈于陛说过:“天下有不如意事,不当忿激与争。”生活里有一些人很“敏感”,不仅总是喜欢一句一句地琢磨,对别人的过错加倍地抱怨,而且对于自己的得失也常常耿耿于怀,一旦发生偏差就会发怒,任何一点小事都会激起他愤怒的情绪,这样就使得他自己和周围的其他人活得特别累和痛苦。

美国研究应激反应的专家理查德·卡乐森说:“我们的恼怒有80%是自己造成的。”他这样归结防止激动的方法:“请冷静下来!要承认生活是不公平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是不会按计划进行的。”大事生气,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生气,那可就没有心情愉悦的时间了。

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就向大家发出振聋发聩的警告:“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小事了!”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的时间,如果因为生活中鸡毛蒜皮的琐事而频频生气,不仅对身体不好,而且也影响心理健康,同时还会白白浪费自己的大好光阴。

东晋有个叫王述的人,这个人脾气很不好,曾在著名政治家、书法家,时任宰相王导的手下工作。那时候的官府中人,常常谈论一些玄学方面的问题,名为“清谈”。王导原本就是个爱好学问的人,再加上权高位重,每每他话音刚落,就会博得一片叫好。一次,大家刚为王导喝了彩,王述就火了,他奋力将手中的杯子摔向地板,呐喊道:“又不是什么尧舜禹,怎么他说什么你们都说好!”一场玄学探讨就这样被王述给搅黄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愿意跟他在一起清谈。

还有一次,王述在家里吃鸡蛋时,用筷子戳鸡蛋戳不着,竟然恼羞成怒,抓起鸡蛋就往地上重重一摔。奇怪的是,鸡蛋不仅没摔碎,还在地上滴溜溜打转。看到这一幕,王述更加生气,眼睛瞪得非常大,他抬脚就向鸡蛋踩去。可没想到,王述这一脚竟然没踩到。这几乎要把王述气死了,他弯身捡起了鸡蛋,也不顾是否已经变脏,囫囵个儿地塞进嘴里,使劲地嚼着,等咬到破碎后,立即吐了出来。

王述的蠢相固然好笑,但也直接点明性子急躁者无厘头的情绪和行为,其实只是跟自己过不去而已。在情绪的迷宫里,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忙着走出去,静不下心来,就永远找不到出路。

百岁老人陈椿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件事情,如果想通了就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狱。既然活着,就一定要活好。”生活中的事会不会引来麻烦和烦恼,完全取决于我们怎么样看待和处理它。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更要懂得: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

下面是一则简朴而又真挚的打油诗《莫生气》: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有一位金代禅师栽种了许多兰花,他即将出游,便交代弟子照顾好兰花。可是一夜的暴风雨把兰花全部都摧毁了,禅师回来后,对弟子们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栽种的。”

人生是短暂的,所以,生活中不要因一些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于怀,为这些小事而浪费你的时间、耗费你的精力是不值得的。

为什么对越亲的人越没耐心

很多人在面对自己至亲至爱的人时,经常会脾气暴躁,毫无耐心,对爱人大呼小叫,对父母不太尊重,当事后意识到自己发的火伤害到亲人时,又会产生强烈的愧疚感。那么为什么有些自控力很好的人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人们又为什么会对越亲的人越没有耐心呢?

李雪红已经二十八岁了,在北京一家公司上班,生活各方面都很不错,只是工作太忙没找到男朋友。

李雪红每天最难受的时候就是下班后跟爸妈一起吃饭,她的爸妈常常在饭桌上告诫她要赶紧谈恋爱,赶紧结婚,这天她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就反驳道:“爸妈,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但是又不是我不想找,是没时间,并且没遇到合适的,这事强求有用吗?”

李雪红妈妈赶紧说道:“我看你一副不着急的样子,你是想气死我和你爸啊?我告诉你,别以为现在翅膀硬了,你必须得听我的话。”

李雪红有点生气:“我自己的婚姻大事不用任何人做主,谈不谈恋爱是我的事,跟你俩没有任何关系,你们要是再提这个事我就再也不回来了!”说完,李雪红扔下饭碗,重重地关上门回到卧室。

过了一会儿,她听到在餐厅的老两口小声嘀咕:“唉,孩子也不容易,可是我们不就是想让她有个归宿吗?”听到这里,李雪红心里也不禁愧疚起来,走出去跟两位老人道了歉。

回想一下,我们哪一个人没对自己的亲人发过火?我们的炮火曾经对着自己的母亲、爱人毫不犹豫地发射出去,我们还用自己都没有想到的大嗓门吼他们,尽管那并不是我们的本意。我们总是这样,在与外人相处时,还可以控制住自己暴躁的情绪,但是在家里似乎就再也无所顾忌。

这其实在心理学上是有解释的。相对于亲人,我们常常对“外人”更有耐心,因为毕竟彼此不熟、不了解,想要跟对方配合默契是需要充分沟通的。但是亲人却会让我们很有安全感,在我们看来,家人是最了解最支持也是最懂我们的,“如果家人不了解自己,那么这个世界还有谁可以了解自己?”这是我们对家人的期待,一旦期待成空,我们就会失望和生气。这种想法和行为,就是把个人的主观意志强加到亲人身上,总觉得亲人就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

再加上长时间生活在一起,有什么话都是敞开了说,有人就会觉得反正大家都是一家人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说,这就导致耐心越来越少,一言不合就会引起争论,导致吵架的发生。

而且,家庭是一种紧密的社会关系,它拥有一个非常包容的氛围,所以,很多人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压力,只能在家中进行宣泄。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应该给予谅解。但事实上出现的情况往往是过分地宣泄,你在公司里被上司骂了一顿,回到家里只想对自己的家人喊上几句,缓解心理压力,殊不知这样做只是把家人当成了“出气筒”。这种情况下,你的压力是缓解了,你的家人却受到了伤害。

2015年春节期间,一条“为什么跟越亲的人越没耐心”的话题在微博里引起热议,很多正在家里过年的年轻人都纷纷发微博讲述自己跟家人生气的经历。

众多网友纷纷表示在家里因为菜的咸淡、赖床等小事都跟家人闹过别扭,甚至是被批评几句懒散的作风都要跟父母顶两句嘴。过年气氛热烈,他们也不想一年就回来一次还跟父母吵架,可是有些话不自觉地就说出口了,想道歉也晚了。

大年初四,程女士的女儿带着4岁的孩子“回娘家”,心疼外孙女的程女士做了很多好吃的,她一直给外孙女喂饭,女儿就埋怨说这样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当着全家人的面,女儿说话声音越来越大,程女士只能强忍着泪水。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写过一篇关于家庭的文章,里面说道:“夫妻、父母、子女之间,有时难免有不同的意见,如果一方发点小脾气,你让他(她)一下,风暴便可平息。等到他(她)心态平衡以后,自己会认错的。此时,如果你也不冷静,火冒三丈,轻则动嘴,重则动手,最终可能告到法庭,宣判离婚,岂不大可哀哉!父母兄弟姊妹之间,也有同样的情况。结果,一个好端端的家庭,会弄得分崩离析。”

国外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男人每天下班回家后,都在家门口的大树下站一会儿,他的解释是自己每天工作受了很多气,他把不愉快告诉给大树,这样就不会对妻子和孩子发火了。

亲人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人,在任何时候你都不能对他们发火,当然也要尽可能地容忍他们发火,别因为一时冲动就伤害了一直陪伴在我们身边的至亲。

忍耐是暴脾气的天敌

王安石说:“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一切绪烦恼,皆从不忍生。莫之大祸,起于斯须之不忍。”生活中很多冲突和矛盾都是源于一时的“不能忍”,当暴躁的情绪平复下来时,静静回想你就会后悔:我当时怎么那么冲动,为什么这么点儿小事都忍不了?其实,这都是一时之间的暴脾气,发脾气时不考虑任何后果,结果把自己置于了危险的境地。

李晓丹在一家留学中介做文书,她与留学顾问陈玲做搭档。陈玲比她大三岁,经验丰富一些,平时负责跟客户沟通,而李晓丹则是做一些资料的收发和归档。渐渐地,李晓丹就有些不满意,她总觉得陈玲不过是比自己大三岁早工作了几年而已,却总是一副领导的姿态,对自己呼来唤去。陈玲还会批评李晓丹,比如,当李晓丹的文书准备得慢了,就会严厉批评,更过分的是还塞给她另一份文书,却还要求加快速度。

李晓丹就气不过,她觉得两个人明明是搭档,又不是上下级的关系,是不是看自己好欺负就如此对她。

有一次,陈玲又批评了李晓丹几句,李晓丹就把手里的键盘用力一摔,对陈玲喊道:“你每天都这样!你干吗这样欺负我,我告诉你我也不是好欺负的!我今天就不干了!”李晓丹愤愤地辞了职,又踏上了找工作的路。

“忍”是汉字中的会意字,心字头上一把利刃,其意义不言自明。在《说文解字》中,“忍”字是谦让不争之意,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最为精华的内涵。古语有云:百忍成金,孔子也曾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足见忍让对我们来说多么重要。无论是同事间,还是邻里间,无论是朋友间,还是夫妻间,都需要相互忍让,一定要防止暴脾气的出现。

许多人往往喜欢说:“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然后就肆无忌惮地发火,觉得这样就会解决问题。其实,发火恰恰是一个人不够强大的表现,而这种“忍耐的限度”更是限制了他的成就。聪明的人都明白:在做人问题上,忍让是处世的良方。当一个人被怒火冲昏了头脑的时候,他很容易做出一些不经大脑思考的冲动举动,也最容易伤己伤人。富兰克林说得好:“愤怒是起于愚昧,终于悔恨。”所以,我们要懂得用忍耐来抑制暴躁的脾气。

苏轼《留侯论》讲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被同事欺负一下、被路人欺负一下等,这些都是生活中躲避不了的事情,在这些事上不能忍,只能说明你心智还不够成熟。

我国古代有非常多关于忍耐的故事。韩信甘受胯下之辱而后受封齐王,勾践能够卧薪尝胆而成就千秋霸业,张良屡次为老人捡鞋得受《太公兵法》,成大业者都在于其能够忍一时之愤,在逆境中懂得顺受,韬光养晦,等候时机。还有诸葛亮出师北伐,但是司马懿坚守不出,两军对峙百余日,诸葛亮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心中着急,加之北伐远征,耗费巨大,兵粮不足,便加紧派人挑战司马懿,叫骂、喊话,司马懿就是不出来。诸葛亮还特意给司马懿送了一套女人衣服,表示司马懿就像女人一样,司马懿坦然接受,仍然不出来。最后,拖得诸葛亮命丧五丈原,空留遗憾。

很多人认为“忍耐”是没出息,是忍气吞声。这显然是对“忍耐”的误解。真正的“忍”绝不是无原则的委曲求全,而是待人接物的坚持原则,正如苏轼所说:“夫君子所取者远,则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佛家有一段著名的对话。寒山曰:“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忍耐不是无能、无奈,而是以低调展现出自己的气度和胸怀,是对自己的急性子进行的约束。

急性子的改造,需要你去主动约束,并严格规范自己可能因为暴躁、冲动做出的不好行为。那么,牢记一些关于忍耐的名言、故事,能够有效地帮你在关键时刻给急性子“降温”,从而遏制住暴脾气。

福来了莫张狂,祸来了莫乱套

小说《白鹿原》中有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世事就是俩字:福祸。俩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说,俩字相互牵连着。就好比箩面的箩筐,咣当摇过去是福,咣当摇过来就是祸。所以说你们得明白,凡遇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头了后边就有祸事;凡遇到祸事的时光也甭乱套,忍着受着,哪怕咬着牙也得忍着受着,忍过了受过了,好事跟着就来了。”这段话是至理名言,但至今仍有许多人在得意与失意之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得意时忘形,失意时落魄。

好莱坞明星安妮·海瑟薇因演出《悲惨世界》的“芳汀”一角,先拿下了金球奖,后又夺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在2013年走向演艺事业的高峰,但是也是在这个时候,新闻媒体爆出了许多安妮·海瑟薇“耍大牌”的新闻。

工作人员更向美国《明星》周刊爆料,表示安妮·海瑟薇要工作人员尊称她为“海瑟薇小姐”,“安妮”不能随便乱叫,否则她会不客气地大声斥责对方,还会纠正别人,爆料者还说:“即使是和她共事好几年的人也没有例外!”

有很多急性子的人性格开朗活泼,但是同时又常常把情绪流于表面,高兴的时候就特别欢乐,一举一动都非常轻快;有麻烦事的时候就变得阴沉,显得举足无措。这种心态会严重地影响我们的生活,当你得意时,被无数地鲜花和掌声围绕着,头脑若不能保持冷静,便会做出不恰当的事;当你失意时,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处境,若没有一个淡定自若的心态,更是没有办法重振旗鼓,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

塞翁失马的故事想必每个人都听说过,老子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中又含有祸的因素。也就是说,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所以往深处看,福祸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就没有必要因为一点点成就而得意,因为一点点挫折而失意。

马寅初先生有一句名言:“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就是告诉人们,保持一个平和的心境更加有利于生活,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无论是福还是祸都要淡定自若,保持喜怒不形于色,否则按照急性子的特点,是很容易“乐极生悲”的。

唐代“半俗半僧”的著名诗人,也就是“身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作者贾岛,人称“诗囚”,此人日日潜心研诗已达忘我境界。他每日骑驴沿街游走,驴走驴的路,他想他的诗。

有一次,他看到一片水面,突然想到一句“秋风吹渭水”,可是想了许久却想不出下一句,他便开始全神贯注地苦思冥想。后来,偶然间得“落叶满长安”一句,他便喜不自胜,猛拍驴屁股,没想到连人带驴冲撞上了长安的行政长官刘栖楚的大驾。结果“诗囚”真的变了“囚徒”,被关了一夜。

再说唐末五代时期冯道,自号“长乐老”,他经历了四朝,辅佐了十帝,三入中书,居相位二十余年。在任河东节度掌书记时,奉命出使中山国,路过井陉关险隘之地害怕马有失足,便处处小心,时时提防,紧握缰绳不敢放松,一路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总算是到了平地,以为太平无事了,他“平地脱缰”,结果一下子从马背上摔下来受了重伤,差点要了性命。

正如范仲淹所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不管是急性子也好,还是慢性子也好,都应该做到“福来了莫张狂,祸来了莫乱套”,身心强大的人不会因为周边环境而改变自己的心境,但是会合理地调动自己的情绪。该高兴就乐呵呵的,但是要保持警惕,不能得意忘形;在遇到麻烦事时,就赶紧寻求解决办法,而不要过度地沉浸在负面情绪里,这样才能够掌控好生活的风帆。

坏脾气该如何避免伤害他人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一个急躁的坏脾气,这些人心地不坏,但是遇到事情总是抑制不住内心中的急躁、愤怒,开始乱发脾气。他们就像一只只刺猬,时不时就竖起尖锐的利刺刺向别人,使得周围的人不敢靠近。

2007年夏天,小付在一次宴会上认识了一个女孩,女孩名字叫婷婷。他被深深地吸引了,立刻对其展开了追求。两年后,小付和婷婷步入婚姻的殿堂。但不久之后,小付就高兴不起来了。

婷婷是一个很有脾气的女孩,小付以为她的无端发火是在乎自己,就不断暗示自己要充分理解她。小付一直觉得自己对婷婷好一些,不让她受委屈,婷婷乱发脾气的毛病自然就会改掉。

然而事与愿违,婷婷的脾气愈演愈烈。尽管小付处处让着婷婷,只要婷婷发火,他就立刻道歉,还去哄她高兴,但是婷婷发脾气的频率却越来越高。渐渐地,小付也越来越没有了耐心。小付不想跟婷婷吵架,于是总出门避开争吵,可是回家后发现婷婷总是坐在沙发上等着他,然后继续发脾气。

这天是婷婷的生日,小付为婷婷的生日礼物准备了很长时间,他打算一下班就回家给她惊喜。可是当天下班时,上面突然通知要加班,还要开会,小付给婷婷打电话解释,婷婷不由分说挂掉了电话。等小付回到家里,婷婷就开始发脾气。小付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很爱婷婷,可是这样的生活又能持续多长时间呢?

其实,任何的坏脾气都是可以控制的,像小付这种情况,他应该跟妻子多做沟通,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乱发脾气,很多无理取闹的背后都是有着深层原因的。如果你是一个喜欢乱发脾气的人,就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是为了什么而乱发脾气,弄清楚了缘由,你才能够控制自己的暴脾气。

有人会说:“我是经常生气,但是我从来不跟别人发脾气。”即便不对人发脾气,自己一个人生闷气也是不好的,它是会影响你自己的心智和身体健康的。有效地控制坏脾气的影响,才能够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同时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人际交往。

当你想要对人发脾气的时候,应该做几个深呼吸,或者独自冷静一会儿。静想个三分钟,你就会发现事情有很多种解决方式,而冷静与心平气和绝对是上策。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心灵被“钉”得千疮百孔,那么就请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与嘴巴。

如果是那种经常发脾气的人,可以在家里安置一个沙袋,想发脾气的话就戴上拳套在沙袋上尽情发泄。这种办法是非常管用的,许多人在心情不愉快时,会使自己陷入一种含有敌意的沉默当中。实际上,如果能把这种不快表达出来,便会感到某种真正的轻松和愉快。

关于控制坏脾气的方法还有以下几种。

1.学会转移

转移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办法,当怒火上涌的时候,你须立即从当事人面前走开,马上转移注意力,把问题放到两个小时之后再来处理。如果余怒未消,可以进行一些如看电影、听音乐、下棋、散步等有意义的轻松活动,这能使你的紧张情绪很快就会放松下来。

2.学会宣泄

危害人体健康的不只是一时之间的怒火,在生活中,我们会积累非常多的不良情绪,比如悲伤、郁闷、烦躁等,这些情绪淤积在体内会给人带来很多消极影响,所以宣泄不应该只是在发怒时宣泄怒火,其他不良情绪也应该及时排解掉。如上面提到的打沙袋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发泄方法,在日本非常流行,甚至有专门的打沙袋会馆,可以把老板的照片绑在沙袋上尽情地打。

除此之外,跟自己的至亲之人好好谈谈心,或者大哭一场,这样也可以有效地释放内心淤积的情绪。

3.自我安慰法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狐狸因为吃不到葡萄,就安慰自己说:“这葡萄应该是酸的,不吃也罢。”这种酸葡萄心理看上去有点自欺欺人,但是在某些时候还是非常管用的,比如,在生活里当某件事情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时,你完全可以运用一下这种心理安慰自己,这远比因得不到的东西而气急败坏,用尽手段也要得到更好。

4.语言节制法

很多人情绪激动的时候总要大喊大叫,用一些激烈的词汇跟对方争辩,甚至让脏话脱口而出。这一点是必须要克制的,当我们发火的时候首先要记得先闭上嘴巴,无论如何都应当先缄默,做到这一点,你对坏脾气的掌控就有一半的主动权了。

5.环境转换法

在情绪异常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立刻离开所在环境,到公园去看看美景,或者打开电视机看看喜欢的节目,享用一些让人胃口大开的美食,这些方法都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缓解情绪。当然了,如果你能够换位思考,让自己置身于对方的环境中思考一下,这也是很不错的,你一定能够因此而宽心许多。

改善坏脾气是一件长期的事情,但并不是无法做到。只要你有心改变,并严格按照上述方法去做,建立一个平和的心态,在心里挂一个“制怒”的牌子,时刻告诫自己,那么你发脾气的次数一定会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