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走好人生每一步:写给年轻人的一生规划
15186800000003

第3章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正确选择自己的职业

年轻不要怕,多去尝试将来才不会后悔

每一个喜欢《阿甘正传》的人都能背出这句话:“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

才毕业,还年轻,没有工作经验,对前途一片迷茫。怎么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呢?多尝试。多尝试不同类型的工作、不同的环境,你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王恒考上了大学,在大学里接受的依旧是填鸭式的教育,这让王恒感到自己应该做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尝试,大学四年,大部分时间他都逃课去了图书馆,在图书馆里,如饥似渴地学习他想要学习的知识。大学四年很快过去了,虽然多门功课不及格,也没拿到学位,但是他却给出了全班最有价值的毕业设计,王恒当时想:“我未来的辉煌成就和信心完全来自它!”

1993年王恒大学毕业,国家强制计划把他分配到国企,虽然工作轻松,职位体面,但是他却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加上毕业设计带给自己的信心,王恒决定开始自己人生的第二次尝试。打报告,拍桌子吵架,用尽各种方法要求领导把自己分配到另外一个自己喜欢的部门。

在自己喜欢的部门里,王恒快乐地工作了两年。看到很多同学朋友下海经商,王恒又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尝试,他辞掉了现在的工作,去上海创业。在上海打拼十年的他如今已经拥有千万资产,每天在自己的独栋别墅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

年轻的时候多尝试一些不同的工作是非常有好处的。不时地变换所从事的行业、所处的岗位,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成功人士在很小的时候迫于生计压力不得不去做很多种工作,后来这成为了他们非常可贵的积淀和不断前进的源泉。我们应该认真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积累一段时间后再去从事其他的工作,每一种经历都会给人以不同的人生经验、不同的生活体验,而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被动地变换工作可能会毁了一个人的自信和自尊,主动选择却能使人提高对生活的热情与活力,进而开发自己的潜能,做出卓越的成就。你必须能把握你自己的命运,做出符合自己内心的选择。生命的过程在于体验,过程中的美,才是人生的乐趣所在。通过一个个工作的体验,会总结出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这些经验会让自己受用终生。同时,在这种体验过程中,我们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岗位,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及时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快乐地工作,在工作中感受快乐。

“二十岁的时候,千万不要花精力和时间去犹豫和纠结什么选择是最好的,因为没有人知道,有想法就大胆地去尝试,感受不同的生活,多读书多旅行多谈恋爱多结交朋友,把这些该交的学费都交了,如此一来,三十岁以后你才有可能从容不迫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年轻就是资本,在输得起的年纪里勇敢地尝试,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再专注做下去,迈出尝试的脚步。犹犹豫豫,瞻前顾后只会一事无成。人生最幸运的事就是你的职业刚好就是你的爱好,多尝试几份工作有助于你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根据自己的长处优点,短处缺点,结合工作要求、行业特点详细分析,尽可能多地选择职业,多方位尝试,从事的工作多了,你就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了。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工作只会带给你碌碌无为的一生,等你年纪大了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改变的时候,你就会后悔为什么没有在年轻的时候选择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张建每天晚上睡不着,熬到天亮了,该上班了却提不起精神,因为新的一天对于别人来说是新的开始,对于张建来说只是再一次重复同一天的过程。

大学毕业后,张建的父母费了很大的力气给张建找了一个待遇很好又很轻松的工作,张建服从了父母的安排放弃了梦想。工作后,张建整天什么都不用做,刚开始还觉得很开心,可后来却感到很疲惫很痛苦。他觉得自己干的工作是白痴都能干的工作。每天简单的重复让他感到厌倦,有时连简单的重复都不需要做,就是整天整天地坐着发呆,待到腿发麻,站起来跺跺脚活动活动,坐下来接着发呆。生活已是一潭死水,自己也成了废人一个。

原来的同学都在各自的行业里有所建树,自己却窝窝囊囊地躲在这个温暖的巢穴里天天无病呻吟。他很羡慕并钦佩那些去大城市打拼的人,即使失败了,那样的人生也是精彩的,轰轰烈烈的,因为他们曾经奋力拼搏过。

他也想把自己从生活的沼泽中拯救出来,但每次想突破这个牢笼时,早已习惯的安逸又把这希望之火浇灭了,只得再次回到清闲又痛苦的生活中。张建看着自己的梦想渐渐远去的身影感叹道:“我错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没有人知道你到底适合干什么,应该干什么。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去尝试,尝试多了,你的内心自然就能得出答案。年轻的时候是人最热血激情的时候,如果这时候畏首畏尾不敢尝试,没有选对人生方向,等你上了年纪,就算有尝试的心也没有尝试的力了。

人生只有一次,不要让自己后悔!

要有勇气去尝试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财富》杂志记者Andy Serwer在采访比尔·盖茨的时候,盖茨这样讲道:“在我儿童时代,我的爸爸妈妈会鼓励我做一些我不太擅长的事,例如到户外做不同的运动,包括游泳、橄榄球和足球。我并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当时我认为这样毫无意义,但最终这给我带来了成为领袖的机遇,并向我证明我并不擅长所有事情,而不是让我只去做擅长的事。这段经历很精彩,目前我仍然喜欢其中一些运动。他们坚持这么做,因为我有时会退缩,不过这些确实是宝贵的建议。”

年轻人可以多尝试一下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也许你会发现新的自己也不一定。正是小时候的不断尝试给比尔·盖茨的成功奠定了结实的基础,其实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人只有勇于尝试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才有可能成功。

20多年前的曹卫东只是一个成绩刚刚达到70分的“中等生”,在所有人的眼里他只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可是意外总会发生,仅仅10年的时间,上海市永嘉路一幢临街的小洋房里就诞生了一家名为“百马”的房地产营销公司,10年内完成近4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销售业绩,实现近300亿元销售回款。而做出这个成绩的正是曹卫东。

1992年底,曹卫东毅然放弃铁饭碗,只身来到海南,当时恰逢海南炒地热,他成为了一名房地产公司的职员,并与房地产开始有了第一次的接触。策划、营销、推广的实战工作,为他之后的创业积累了经验。7年后,国内房地产业已到了谷底,曹卫东感觉机会来了。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立了百马公司,开始涉足房地产营销领域,这是百马集团的最早雏形。

2006年底,曹卫东联手海外艺术基金正式介入文化艺术、传媒领域,启动上海壹号美术馆项目。从房地产跨越到艺术品投资,商业与艺术的触碰,这两者怎么看都像是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但是曹卫东却用多元化的定位将两者联系在了一起。

2008年百马集团成立华世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军网络传媒领域,2009年4月上线的畅游无忧网通过B2C平台,在向国内产权式酒店业主提供住宿权置换、入住预订、住宿权交易、投资理财等服务同时,又建立了在线酒店联盟系统,整合度假酒店闲散空置资源。

曹卫东说:“新领域就是应该不断尝试,只有给自己和公司注入新的活力,一切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

张靓颖推出的新专辑《第七感》与以往的风格大相径庭,一时成了各界的关注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被问道为什么会选择跨界模式来呈现自己的新专辑时,张靓颖说:“我希望可以传达一个音乐是值得投入的态度。近些年我被问了太多次乐坛不景气,我怎么看之类的问题。我特别不爱听到这些提问,我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它值得我们去做更多事。我的音乐是从零开始的,我对时尚的关注也是从零开始的,我希望自己的音乐更立体,所以我愿意去加入时尚的元素,使它更丰富。通过与时尚跨界的尝试,希望大家可以看到我为音乐服务的精神,张靓颖可以为了音乐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许多事,都是要经过不断尝试才会成功的,如果因为一次失败就退缩了,那就永远不会成功。

邓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一家国企工作,由于工作比较努力人也热心肠,所以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邓琴平时看起来总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而且说话还非常幽默。只要有她的地方就有笑声,不管是生气的还是有心事的人,她总是能过去把她们逗乐。但是邓琴有个弱点就是不敢唱歌。

每次大家聚会去KTV的时候,她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一有同事让她唱歌,她就婉言拒绝。她的老板挺喜欢这个平时嘻嘻哈哈的姑娘,不想看到她这样,就对她说:“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如果你不尝试突破它,你就会永远陷入那件事情的漩涡中。人只有试了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即使不适合也没有什么损失。”

然后邓琴尝试了一下,由于长时间没有唱歌,刚开始唱得比较生涩,不过慢慢地唱着唱着就找到感觉了。虽然唱得不是很好,但是至少也不难听。最大的收获是,邓琴突破了心里的障碍,再也不害怕唱歌了。

多去尝试,你会得到更多的东西,即使不能收获到事情的本身,你也可以突破心理的障碍,得到自信与正能量。对待任何事情都不要轻易说“不”,因为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去做了,才知其中的奥秘,也只有大胆地去做了,你才会明白原来有些事情并非高不可攀。

我们的人生路上还会遇到更多的艰难险阻,如果连眼前的困难都克服不了,何以继续走下去。就像我们打游戏一样,不通过第一关永远也不可能通过第二关。当我们走到最后一关时,再回头来看第一关,你会发现要通过是那么的容易。所以多去尝试,任何事情做得多了也就简单了。

年轻多换换工作没什么不好

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一份工作一直干到退休,是否会有一些不甘心?或许很多人会想,我在原本的公司已经一年了,再有不久就会升迁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你真的适合你现在从事的工作吗?或者说你热爱你目前的工作吗?

对于年轻人而言,多换换工作其实是一件好事,在初入道的时候多换工作,寻找自已的目标,给自已定好位,但一旦定好位就要沉下心来专一地研究这份工作才是长远之道。

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张新涵是“人才派遣”里面的成员。张新涵说她刚刚大学毕业,不知道从事什么行业好,万一选错了就得后悔终身。

恰巧在这时黑龙江的哈尔滨市推出了一种全新的用人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一种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人才派遣”,目前,已有2000多名应届毕业生自愿“入库”,打破了“铁饭碗”的传统观念,“人才租赁”开创了毕业生就业新理念。

自从发现有“人才派遣”这个单位后,张新涵终于不再迷茫了。她可以趁着年轻有干劲,多换几份工作,以获取更多的工作经验,从多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然后找到合适的目标再干就得心应手了。于是她自愿与市人才市场签订了派遣协议,现在已被某金融机构“租用”,“只签了两年约,两年后我还想换别的工作试试,年轻人就要勇于尝试。”张新涵说。

年轻人不应该待在“温室”里不思进取,多换几份工作积攒点社会经验以及谋生技巧,对自身也是一种锻炼。当然,频繁地“跳槽”也是不可取的,那样就会顾此失彼,得不偿失了。在跳槽之前应该先考虑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样的工作适合长期去干。

选择一份合适的工作,不管是对自身还是对前途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安田佳生提出:“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确定人生目标是选择工作的先决条件。先问问自己,自己究竟想过一种什么样的日子,想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去生活。比如,你充满热情和抱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相拥有充满挑战的人生,却选择去了一家像养老院一样清闲的事业单位工作。那你每天的工作都将成为你理想与现实的痛苦拉锯战,其结果也只能是两种:一是你妥协了,热情渐渐被消磨,志气一点点被减弱,慢慢地,你也变得死气沉沉了。二是你最终还是无法习惯于这样的生活,经过复杂且长期的心理斗争,最终还是选择继续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或是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残酷的是,到时候你是否还能适应一直快节奏且充满竞争的社会,就是未知数了。当然,并不是说事业单位不好,关键是是否适合你,那种生活到底是不是你想要的。

贝尔去拜访自己的老师,老师问起他的近况,他满肚子委屈地说:“我对现在做的工作一点都不感兴趣,与我学的专业也不相符,整天无所事事,工资也很低,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

老师吃惊地问:“你的工资如此低,怎么还无所事事呢?”

“我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又找不到更好的发展机会。”贝尔无可奈何地说。

“其实并没有人束缚你,你不过是被自己的思想抑制住了,明明知道自己不适合现在的位置,为什么不去再多学习其他的知识,找机会跳出去呢?”老师劝告贝尔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最根本的一点是对自己所擅长的一方面有所了解,从更深的层次来说,就是天赋的问题。比如有的人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而有的人则感情丰富;还有的人沉默冷静,逻辑思维能力强……再加上后天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使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特长,也就是自己的兴趣。

有的人擅长科研技术方面,适合科研工作;有人擅长统筹工作,适合行政管理;有人擅长社交,则适合公关、营销等工作。如果非得让科研技术人员搞行政管理工作,虽然他在技术上过硬,但不一定能管理得好。比如当年的鲁迅,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里看到日本倭寇残忍地杀害中国的民众,而周围的国人竟然都无动于衷时,他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鲁迅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职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荣誉。

学一门一直想学但始终没学的技能,挖掘自己新的潜能

也许你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学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念书的时候要学习,分不出精力;工作的时候要挣钱,分不出时间。因为种种原因梦想始终没能实现,最后被搁浅了。如果你一直不付诸实践的话,梦想永远只能是梦想,不可能实现,到老的时候只能成为一种遗憾。所以,你应该抽出时间来学一门一直想学但没有机会去学的技能,相信学的时候会很容易的。

有位哲人说过:“当你所做的事情是你自己的爱好时,你会发现你做起事情来就会事半功倍,爱好能够让人变得聪明,爱好也能够给人带来动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会在行程中得到快乐,在困难中得到鼓励!”

陈帆毕业后由于专业原因分配得特别不好,而且一待就是七年。这七年,跨越了她最好的年华。她所在的国企不死不活,混日子还行,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前途是不可能了。陈帆喜欢弹钢琴,在小的时候家里有台破钢琴,陈帆一直爱不释手。陈帆到了学校后,慢慢地就再没有碰过那台钢琴。直到大学毕业以后,她知道自己待在所在的单位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就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学钢琴,梦想或许有一天能成为职业的钢琴选手。这一练就是七年,由于是自己喜欢的技能,所以七年时间她从来没有中断过练习,奇迹般地坚持了下来,现在她在器乐界已经小有名气了。

人往往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能够投入大量的精力也不感到疲乏,而且会拥有做其他事情时3倍的专注力。强大的专注力可以使我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美国知名学者奥图博士说:“人脑好像一个沉睡的巨人,我们均只用了不到1%的大脑潜力。”一个正常的大脑记忆容量有大约6亿本书的知识总量,相当于一部大型电脑储存量的120万倍。如果人类发挥出其一小半潜能,就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记忆整套百科全书,获12个博士学位。

人脑的潜力是无限的,开发出多少潜力你就会有多大的能力。例如《阿甘正传》里面的阿甘,一个从小智商被医学界定义为75的低能儿,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成了橄榄明星、民族英雄、国会勋章获得者、乒乓球明星、百万富翁。所以,只要你愿意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一定能够像阿甘一样不断开发出新的能量,直到实现目标。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

晓涵是某高校毕业的研究生,现在已经拿到了硕士学位。凭借着优越的条件,晓涵进入了一家外企高层。每天八个小时的工作倒也惬意,但是干了一段时间后,晓涵发现自己变得懒散了很多,没有了当初学习时候的冲劲了。于是,她决定再自学一门专业来提高自己。她以前学的是软件开发,现在选择了一门和以前相差很大的汉语学。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脑力的开发。她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果然仅仅用了一年,她就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晓涵说:“人只有不断地尝试新鲜的东西才能获得新的能力,才能有新的成长。”

只要你愿意去尝试新的东西,一定会有新的成长。国内知名明星吴尊由于工作繁忙,所以在某次生日当天没有举办派对,一直在工作中度过。记者采访问及有何愿望时,他却称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愿望,只希望自己能不断地学习与尝试新的东西,让自己更有成就感。

成就感,顾名思义,就是“成就以后的感觉”,获得成就感可以让一个人满足而愉悦。只有在学习新的技能之后获得成功才会有这种感觉,所以,趁着年轻利用业余时间开发新的潜能,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吧!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义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就会向你招手。

未知的工作领域中存在着更多机遇

网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旅者来到一个城镇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死囚行刑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是选择被就地枪决,还是进入一个黑漆漆的山洞,生死由命。奇怪的是没有一个囚犯选择后者。旅者问狱警山洞里是什么,狱警回答道,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通往另一个城镇的通道罢了。而所有的死囚逡巡徘徊在那未知的山洞前,最后选择了一目了然的枪决。

恐惧,源于未知。未知是恐惧的根源,通常,人们总会对未知的或者不确定的事情或领域充满恐惧,踌躇不前。因此,我们只要认识到一件事情的本质,那么,所有的事情都将明了,也就没有恐惧存在了。从上面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你的恐惧、你的不安,完全是因为不了解,不明白。

恐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恐惧,它远比害怕深刻。害怕是现在的,恐惧则可以针对未来和未知的事而发生。害怕大多是对一个具像,举个例子,一只怪兽向你扑过来时你的感觉就是害怕,而恐惧则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碰到野兽、会不会碰到野兽。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可能是没有具体对象、无边无际的。

未知是对生死的未知、对成败的未知、对前途的未知,这个世界充满变数,而我们却无法知道下一刻将要发生什么。所以,我们内心中总会时常产生一种无端的恐惧。

1995年,“杭州英语最棒”的31岁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却发现了一个“宝库”——互联网。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开始设想回国建立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

回国当晚,马云约了24个做外贸的朋友,也是他在夜校名义上的学生,给他们介绍,结果23个人反对,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马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还是决定干,哪怕24个人都反对,他也要干。

马云是个敢想敢干的人,为了互联网的项目,马云立刻投入7000元,又从自己的家人、朋友那儿凑了两万元,创建了“海博网络”,“海博网络”从此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产品就是“中国黄页”。

一年后,32岁的马云艰难地推广着自己的“中国黄页”,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云一律被称为“骗子”,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他天天都这样提醒自己:“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然后出门跟人侃互联网,说服客户。业务就这样艰难地开展了起来。1996年,营业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也就是这一年,互联网渐渐普及了。

马云的成功绝非单单因为他比我们早创业10年!也许你认为马云恰逢时运,你生不逢时;也许你认为马云资金雄厚,你身无分文;也许你认为马云运气高照,你霉字当头。但你不要忘了马云两次高考落榜,做过搬运、蹬过三轮、当过小贩;你不要忘了阿里巴巴创业之始35个人挤在一个房间,大家要集资才能创业,马云要靠借贷才能发工资。

马云对我们的意义,更在于马云说过“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中国80%的人都能成功”,如果你能像马云一样敢思、敢想、敢说、敢做、敢为天下先,那你也可能实现自己的阿里巴巴帝国。我们常常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却往往会忽略了自己也有创造奇迹的可能。向着未知的领域奔跑不仅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毅力。像马云一样拿出勇气再加上毅力,你也可以创造奇迹。

未知领域里存在着危险,但更多的存在着等待被人发现的宝物,只在我们所熟知的领域里徘徊,难免使我们局促一隅,错过很多精彩的内容。积极地挑战未知,做到不满于现状,更要勇于去打破现实。

克服未知最好的办法就是了解,只有了解到事情的本质才不会无端地恐惧。而想要了解一件事情的本质也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去面对。

启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一家公司做编程,一待就是三年。在这三年中他感到的只有无聊与枯燥,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激情。他想要换个行业,换个充满活力每天热血沸腾的行业。

有朋友推荐他去做销售,说在那个行业没有谁不是热血沸腾的,因为不去拼搏就意味着没有饭吃。启明也很赞同朋友的话,但是他没有勇气去做销售,因为他没有接触过那个行业,他怕风险太大,自己干不了怎么办。

这时候,启明的女朋友对启明说:“我相信你,只要用心干一定会成功的。”启明终于下定决心去干销售,他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在前期的时候确实有些不顺手,但是启明坚持了下来,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的,果然半年后启明开了一张大单,接着越做越顺手。由于不懈努力,三年以后启明终于晋升为公司的总监了,前途不可限量。他说:“销售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难的是自己对于未知的恐惧。”

未知充满着危险,同时也伴随着机遇,只有勇敢迈出这一步的人才能有大的作为。如果你正在从事的行业让你感到枯燥、乏味,不妨换个行业,说不定就柳暗花明了。生命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就像历史的车轮,无论是光辉的日子,还是阴霾的岁月,它都会无声地辗过。所以当你心情沮丧,不妨畅想一下未来,拐过这个路口奔跑。

为了内心的追求,放弃一份不喜欢的工作

“你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随自己的心灵和直觉,只有自己的心灵和直觉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实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乔布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初中时,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斯蒂夫·沃兹尼亚克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乔布斯大学只念一学期就放弃学业选择休学,成为一家游戏机公司的职员。那时,他借住在朋友沃兹家的车库,常到社区大学旁听书法等他感兴趣的课程。他赚钱前往印度灵修,吃尽苦头,只好重新回去继续做一名工程师。

安定下来之后,乔布斯继续自己年少时的兴趣,常常与沃兹尼亚克一道,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他们梦想着能够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可是当时市面上的计算机价格极其昂贵,于是他们准备自己开发。制造电脑必需的就是微处理器,芯片也同样价格不菲。两个人并不灰心,仍继续寻找,终于找到了价格低廉的芯片。两个欣喜若狂的年轻人回到车库,开始了自己伟大的创新。将6502微处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装在芯片上面,通过接口将微处理器与键盘、视频显示器连接在一起,仅仅几个星期,电脑就装好了。乔布斯的朋友都震惊了,他们更没想到的是这个东西会给以后的世界带来的巨大影响。乔布斯立即估量出这种电脑的市场价值所在。为筹集批量生产的资金,他卖掉了自己的大众牌小汽车。就这样,他们有了1300美元的创业资金。乔布斯和两个朋友签署了一份合同,成立了一家电脑公司。公司的名称由偏爱苹果的乔布斯定为苹果。

你自己的生活,你有绝对的权力来决定如何度过,不要被其他人的行为和言论所束缚,更不要因为安稳而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要害怕,不要担忧,不要犹豫不决,过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乔布斯如果没有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只是按照外界的规则生活,那他就不会对世界产生如此巨大和长久的影响。如果别人认为你疯了,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唯一的方法,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爱。生命有了意义和价值,自我便有了使命感,即使身处于困境你也会感觉良好。但是,如果现在你所从事的工作不能带给你激情,那你则需要继续寻找,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终有一天你会找到的。

一个打工仔早年与潘石屹一起在南方打工,潘石屹给他的印象是永远都不安分,一个月领300多块钱工资,他已经很知足了,但潘石屹觉得不行,带着他辞掉工作,再去找,从基层干起。

然后潘石屹当上了厂长,月入8000多元,他觉得潘石屹太了不起了,这辈子都不用愁了,说我们就这样待着吧。但潘石屹觉得还是不行,还要往更高的地方折腾,结果后来两个人搞得一无所有了。这个打工仔跟潘石屹说:“哥们儿,我受不了了,我要安定的生活,稳稳当当地活着,我不能和你再这么瞎折腾了,我要跟你分道扬镳。”结果事隔多年,他还在打工,还是一个工人,潘石屹已经是一个身家上亿的大老板了。

每个人生来就随身带着一项使命,它决定着我们的渴望渴求、兴趣爱好、好奇心和兴奋点。这是你今生要达成的任务,你不需要任何老板、老师、父母等所谓的权威来评断,也不需要任何权威来帮你来决定。你需要做的就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你的使命,尽己所能把使命完成。不要让安稳和舒适埋葬了你的使命,为了实现生命的根本意义牺牲一点又有何妨?

现在问一问自己的内心:“我是想要安稳舒适的一生,还是想要轰轰烈烈的一生?”二者没有好坏对错之分,选择哪个将来会不会后悔就要看你的价值取向了。安稳的生活不是不好,在家附近找工作上班、有地方住、有饭吃,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生活方式。但如果你没有理想会过得不幸福,那安逸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你是因为恐惧而放弃自己内心的追求,那你就需要战胜恐惧。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奋斗过,拼搏过,无论成功与否,年老回忆起来也不会为自己当初的犹豫不前而后悔。

追随自己的心不难,即使生活水平暂时比较低,你也会活得很快乐。当你做你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你永远会尽全力做到最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出众的成绩,感到人生是一个让你不断获得快乐的游戏,每天都精彩无限,投入其中、乐趣无穷。

想象一下五六十岁的时候自己要做什么,变成什么样的人,而不是忙忙碌碌、浑浑噩噩地走向错误的方向。

价值观是职业选择的原点

人们常说选择的表面层次代表你的目标,选择的深层层次代表你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的人生态度,从而决定了这个人的职业取向、职业选择、职业状况、生活方式,最后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成功。既然价值观这么重要,那么什么是价值观呢?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假设你现在面临就业,且有多个选择,你可以选择去做销售,薪酬没有保障,但如果你努力的话可能会获得高薪;你可以选择去做行政,工作稳定但未必有很大的挑战;你也可以选择去做导游,因为你觉得这样可以看到很多优美的风光。无论你做出哪一种选择,你肯定认为这种选择对你而言是最有价值的。冥冥中支配你做出这种选择的就是你的价值观,是你未必很清楚地知道或者了解的你的价值观。

价值观支配着我们完成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从我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到我们选择工作、教育孩子的方式,这一切都深受价值观的影响。

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分别拿到菜市场、博物馆、古董店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师父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小和尚抱块大石头,到菜市场上去卖。这时来了一个家庭主妇,愿意出20元钱买他的石头,说刚好可以拿回家去压菜。

第三天早上,小和尚抱着石头去了博物馆,这时有人愿意出2000元买他的石头,说刚好可以做一尊雕像。

第四天,小和尚又抱着那块大石头来到了古董店,这次竟然有人愿意出20000元买他的石头。还问它从哪里出土的,收藏起来一定很有价值。

第五天,小和尚抱着石头去找禅师,问他人生中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禅师摸摸小和尚的头,慈爱地说:“孩子啊,你人生最大的价值就好像这块石头,如果你把自己摆在菜市场上,你就只值20元钱;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博物馆里,你就值2000元;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古董店里,你值20000元!平台不同,定位不同,人生的价值就会截然不同!”

为什么一块普通的石头会这么值钱呢?为什么不同的人愿意出不同的价钱去买它呢?因为我们内心深处都拥有一个强烈的影响外在行为的价值观,我们都有让自己的行为与心灵深处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的倾向。在我们身体的内部好像有一套完全独立的组织一样,可以根据内心的价值观来检查我们的行动。

当我们的行为违背了自己的价值观时,我们就会感到非常的痛苦;而当我们的行为遵从了自己的价值观时,我们会感到内心的充实。比如如果你认为贡献很重要,那么很清闲的工作会让你难以忍受;如果你认为亲情很重要,那么总是加班的工作会让你痛苦。让我们内心感到不舒服的工作我们可以间接地看作是一种失败,即使腰缠万贯也不会是你想要的。

蔡明亮是一所高校的毕业生,由于学的专业比较热门所以毕业后很快就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份工作蔡明亮干得不错工资也挺高,所以一干就是三年。但是蔡明亮发现这份工作不是自己内心的追求,不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干着不舒服。于是,蔡明亮辞掉了现在这份还算不错的工作,竟然去了一家饭店当起了服务员,大家都觉得蔡明亮脑子出问题了。蔡明亮没有解释,他在饭店干了半年以后就自己开店了,凭着自己的理论和在饭店学到的实战经验慢慢地做出来一些规模,接着越做越大,现在蔡明亮的店已经是一家五星级酒店了。

判断职业发展是成功还是失败,就要看它是否是你想要的生活,你的职业所带来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当一个人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以后,心态也会变得平衡许多。比如你碰到一个比你薪水拿得高的人,也不必羡慕,因为他们的价值观就决定他们想要的是成就感,同时他们也会失去很多东西,比如天伦之乐和某种程度上的身体健康。你可能没有很高的薪水,但你得到了充足的时间。

我们职业发展的目标不应该是薪资的多少,而是得到了多少自己想要的。即使是很多成功的职业人士,他们早期的目标也没有单纯地考虑金钱而是更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发展,应该说,这样的人反而会成功,金钱是职业发展所带来的副产品。当你按照自己的梦想去追求而后成功,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会朝你拥来,包括金钱。

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工作

人们在工作上遭受到打击的时候,总是会仰天悲叹:“为什么我已经很努力了,还是会失败?天下之大,哪里才是我的容身之所?”长叹完之后就又接着努力去了,撞到南墙也不回头。他们认为只有坚持、忍耐才是成功的法宝,现在的失败只是自己的坚持还不够。他们在坚持的时候很少会去想一想,自己的才能是不是放错了位置?

张志忠长期从事企业战略的顾问工作,曾给很多濒临破产的企业开出起死回生的“药方”,他想自己既然能指导别人取得成功,那自己也一定能打造出一个成功的企业。于是,他毅然辞去了企业顾问的工作,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去了。让他想不到的是,他以前那些灵验的“药方”放在自己的企业里竟然失效了,虽然每天累得筋疲力尽,也未能打造出辉煌的成功,坚持了两年就倒闭了。

古人说:“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不要轻易地否定自己,也不要模仿成功人士的方法,因为成功根本不可能复制。别人那样做可以成功,不代表你那样做也可以。你可以换一种方法试试,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每个人成功的方式不同罢了。即便你身患残疾也可以拥有成功,只要找到自己的特长并去发挥它,就能顺利登上成功之巅。

有一个叫陈建宁的小男孩,从出生的那一刻他的世界就是一片漆黑,连上厕所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他觉得自己是个无用的人。就在他自暴自弃的时候,他的妈妈送他去学习了按摩。

在按摩院,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位置。他聪明好学,进步很快,不久就能独立工作了,学成后,他被介绍到一家医院工作,他边工作边提高自己的技术。三年后,他筹集资金,开了一家自己的按摩院,开始的时候规模很小,只能容纳几个人,在他的努力下,一年后,按摩院就扩大了规模。三年后,他又开了另一家按摩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说起他的按摩院,他的脸上就洋溢着自信的光芒,他说自己终于找到了人生的价值。

当然,大多数人都是健全、正常的,在工作的时候不会遇到像残疾人那么多的局限,正因为有了更多的选择性,也使得他们将自己放错位置的几率大大提高。由于他们什么都可以干,不管干好干坏至少可以干,所以常常把自己放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里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觉得现在的工作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却又可惜,于是就懒得改变。

三百六十行,不是行行都适合你,只有找到自己的位置,你才能到达通往成功的起点。如果只是茫然地虚度时光,一辈子都只能在失落中徘徊,无所成就。

很多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总是血气方刚,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没有谁是万能选手,无论是在职业发展还是事业的发展道路上,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位置。

一个人将来究竟可以走多远,有多成功,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定位是否准确。只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目标,个人才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而从事热爱的工作,你也容易获得幸福和快乐,也最容易在事业上取得最大的成功。定位的方法可以从以下三点参考:

1.爱好。爱好应该放在人生规划的首位来考虑。因为只有你喜欢这个职业,你才可能去主动投入,而也只有你主动投入了,你才可能有收获,才可能会取得成就。如果你不喜欢这个职业,所有的工作你都是在被动地接受,这样就会很难用心去干,也难以有大的收获。所以,当你决定从事一个行业时,你要问自己是否真的因为喜欢这个行业才选择它,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或其他原因。

2.性格。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但也并不是不可改变,爱好浓烈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通常性格被分为“外向、中性和内向”,看看你属于哪一种?和你性格相冲的行业会让你感到痛苦,比如内向人不适合做销售,外向人不适合做会计,中性人不适合做压力太大的工作。当然事无绝对,这只是针对大多数人而言。

3.特长。特长分为基础特长和专业特长,基础特长如沟通能力强,组织能力强等。专业特长如计算机熟练、擅长策划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人的流动性增强,改变外部环境的空间加大,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就成为了自我完善的核心。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自然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特长的发挥成为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为有时候不足很难弥补,况且有弥补不足的时间还不如用这个时间去发挥自己的优势。

如果仔细去观察的话,就不难发现那些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在他们的心里都有一把丈量自己的尺子,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专注耕耘,就一定会有一个丰硕的人生。例如当初擅长编程技术,又具有法律经验的比尔·盖茨和艾伦合伙创立了微软公司,他们以自己的长处奠定了自己在这个产业的坚实基础。一直到现在,他们也一直不改初衷,“顽固”地在自己的位置——软件领域耕耘,而从不涉足其他任何一个赚钱的领域,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歌德说过:“你最适合站在哪里,就应该站在哪里。”一粒饱满的种子,只有在肥沃的泥土中才能茁壮成长,如果你把它种在贫瘠的土地上,即使这粒种子的本质再好,也难以茁壮成长。我们成功也是一样,只有想办法把自己的才华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才能触摸到成功的光芒。

不要让所谓“稳定”的工作害了你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工作量太大,工作时间长,且工作的收入也不高呢?是不是也纳闷,为什么自己努力地奋斗了那么多年,却还是一个小职员呢?也许你也曾经以为自己才华横溢,也许你曾经也会觉得自己是个旷世奇才,但是,为什么你还是一直在原地踏步呢?你在自责和郁闷的同时,有没有想过,其实你遇到的这一切,都与你自己的选择有关?

生活中,很多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往往会进入求职的误区,他们往往考虑的不是职业本身,而是其他很多外在的因素,比如是否稳定、有保障,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削尖脑袋想进入国企的原因。其实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些人缺乏自信和责任感的表现,求稳定是因为怕承担风险。但如果你认真考虑一下就会发现,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有风险,都要负责任,社会工作本身就是这样的。

“一眼能看到十年后,没有挑战,找不到方向,想跳槽又怕失去稳定……”纠结于选择稳定的工作,还是辞职去寻求更大的发展,这在职场中很常见。

王希华是一名研究生,念书的时候学的是软件开发,出来以后也找到了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待遇好而且稳定。在工作了几年后,王希华发现这份工作并不适合自己,虽然自己干得不错,但是好像缺点什么东西。具体缺什么她也说不清楚,她想要出去找一找。于是她选择了辞职,辞职以后王希华做起了销售,她终于明白自己到底缺什么东西了,缺的是一份激情、一种久违的活力。这种东西伴随着她整个高考,以及整个考研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而自从有了稳定的工作之后,这种东西就消失了,她整个人也变得麻木了很多。

很多人都希望找一份相对而言稳定点的工作,那么什么样的工作算是稳定的工作呢?工作内容清闲、事情少、所谓的铁饭碗、各种福利待遇等等?曾经被70后80后恪守坚持的“稳定”,如今在90后眼里似乎一文不值。《百度90后洞察报告》显示,对于跳槽,90后比80后更果断:96.15%的人会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选择“另谋他就”。“一份工作干一辈子”这种无趣的事情对于他们而言是不可能的。

东软集团品牌部部长张晔认为:“很多人都在追求稳定的生活,但大多数人的选择未必就是正确的。稳定是相对的,寄托在别人身上的‘稳定’可变性太大,凭借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稳定’,市场一定会给你一个相对公平的分数。90后在择业上重视自己的兴趣,对什么是‘稳定’有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是进步。”

1959年冬天,在美国奥马哈俱乐部的一间包房里,一名资深律师会见了一位新客户,两人相见恨晚,相谈甚欢。没过多久,这名律师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辞去律师工作,跳槽到这位客户的公司。

他这个决定遭到家人的极力反对。毕竟律师已经35岁,并非20多岁的小伙子,早就过了心浮气躁的频繁跳槽年龄段,而且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后,在加州法院当律师已经有11个年头,工作稳定而体面。假如要跳槽,也一定要朝着更加专业、更加高薪的大型公司法律顾问的方向去努力。

可是,律师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律师工作,成为客户公司的合伙人,开始从事新的工作——投资。

谁也没有想到,这次跳槽成了律师有生之年唯一的一次跳槽,这份无人看好的投资工作他一做就是55年。时至今日,律师已经90岁高龄,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查理·芒格,他的合伙人就是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他们的公司就是伯克希尔公司。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查理·芒格和沃伦·巴菲特这对黄金搭档联手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伯克希尔公司股票账面价值以年均20.3%的复合收益率创造了投资神话,每股股票价格从19美元升至84487美元。

假如当年查理·芒格没有勇敢地跳槽,那么极可能一辈子从事着波澜不惊的律师工作直至退休,他也许会成为一名不错的资深法律顾问,却绝对成不了今天的投资大师。

现实中,跳槽虽然会让你浪费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不是有句话叫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吗?当然,跳槽太过频繁也就不可取了,适当的跳槽能让你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更加精确地为自己定位。如果你目前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请你考虑清楚,是否真的想要过这种一眼可以望到底的工作?如果不是,请行动起来,因为行动永远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