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橄榄绿方阵里的明星人物
1522000000033

第33章

不能忘的根,不能忘的家

我要走了!谁也没想到张保和会作出这样一个决定。在那个辞行的宴会上,朋友相劝,亲人挽留。“保和,大西北是你创作的源泉,你不能离开它啊!”

“保和,你是大西北人民的儿子,父老乡亲舍不得让你走啊!”

“保和,你现在正处于艺术的顶峰期,千万要把握住机会啊!”保和语重心长地敬告亲友和朋友:“这件事我考虑了很久很久,大西北是养我育我的地方,我爱这块有养育之恩的土地,我爱这块黄土地上的父老乡亲,这里有我的听众,有我的舞台。可是,中国还有更多的听众,中国还有更大的舞台,我想到北京去,站在中国最大的舞台上,说大西北,唱大西北,让更多的人来我们大西北,开发我们大西北。这就是我离家出走的初衷。”张保和就这样走了,一走就是六年。

新千年的钟声刚刚敲过,张保和带着美好的祝愿回到了他离别了六年的故乡。他想告诉家乡的父老乡亲,这六年里,他没有违背自己的初衷,一直在为大西北的崛起而奔走呼号。六年里,他的快板书艺术有了新的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得全国曲艺最高奖--牡丹文学奖和表演奖,连续三次获得全军文艺表演一等奖。这次回家,他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准备了一份特别礼物--一台题为“祝福大西北”的个人专场演出晚会。

张保和回来了!张保和回兰州演出的海报一张贴,全城再度掀起“张保和热”。人们奔走相告,票被抢购一空。原定演出两场,应广大群众强烈要求,不得不加演一场。三场演出,场场爆满,掌声连连。

演出结束后,望着台下久久不肯离去的观众,张保和又一次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家乡的山水还是那么的可爱,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是那么的可亲。他们没有忘记我这个身在异乡的游子。

浓浓的乡情,深深的眷恋,在心灵的祭坛上,为大西北祝福。这是“祝福大西北”晚会的主旨。晚会分三个段落:赞美大西北,感谢大西北,祝福大西北。声情并茂的表演,现代舞美的衬托,灯光音响的配合,把西北山水的秀美,把西北人民的淳朴,把西北明天的展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夸兰州》、《赞高原》、《唱哈密》……热心的听众一次次地捧着鲜花跑上舞台,迭起的掌声一次又一次地将演出推向高潮。

《夸兰州》刚刚说完,兰州市代市长张玉舜走上舞台,代表全市人民授予张保和荣誉市民称号,并希望他能常回家看看。手捧着这至高的荣誉,张保和动情地说:“我生在大西北,长在大西北,无论走到哪里,我的根都在大西北,我永远不会忘记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

“祝福大西北”在兰州演出成功之后,张保和挥师东进北京,为首都舞台带来一股强劲的“西北风”。

过年了,家里一点儿过年的气氛也没有。越是过年,文艺团体越忙活。妻子毕福枝理解保和和他从事的职业。当演员二十多年了,从来没跟家人一起团团圆圆地过个节,能不有怨吗?

“原本说好了的今年回家过年,着实让家里人高兴了一阵子,可到了年关,又改变主意,打电话来说要到边防部队去演出。部队的官兵要过年,军人的老婆孩子就不过年?”毕福枝也不过是发发牢骚而已,好在这样的日子过惯了,每年的春节夫妻俩只能在电话里拜个年,要么就在电视里见个面。

“妈妈,瞧我爸爸出来了!”每看到爸爸在电视里出镜,女儿就兴奋得手舞足蹈,可毕福枝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常常是一个人暗自神伤。保和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想起家人来也常常自责:没有陪双目失明的父亲聊聊天,没有时间陪妻子逛商店,没有时间陪女儿逛公园,没有参加过女儿学校的家长会。用他的话说,他是一个不孝顺的儿子,一个不合格的丈夫,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可他是一个出色的演员,他太爱自己的艺术了,把一门心思全都给了快板,快板就是他的生命。

儿子成了明星,舞台上有他,电视里有他,老父亲为儿子感到骄傲,遗憾的是他看不见儿子的风采了,他患青光眼,双目几乎失明。想儿子的时候,他就让家人放一段儿子演出的录音,听到那熟悉的声音,就感到儿子就在自己身旁。一次,张保和到宁夏为部队演出,到家门口演出了,应该回家看看双目失明的老爹,保和这么想。演出结束后已是下半夜了,保和马不停蹄地往家赶。听说儿子回来了,老爹摸索着从床上爬起来,用那双颤抖的手从头到脚把儿子摸了一遍。老人想儿子啊,儿子是他的全部。儿子一岁那年,渭河发大水,家全部被淹了。穷家值万贯啊,他什么东西都没要,只抱走了儿子。如今儿子长大了,出名了,想见儿子一面也很难了。老人摸着摸着,热泪纵横。

“老爸,还记得延安吗?还记得宝塔山和延河水吗?我随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刚从延安回来,我写了一个《夸延安》的段子,如今的延安大不似从前了,说给你老听听。”他掏出快板,给老爹说了一段《夸延安》。听说儿子明天还有演出任务,不能在家里住一晚,老人什么也没说,抚摸着把儿子送出家门。

张保和是自豪的,他的家在大西北,他的根在大西北。

张保和是富有的,他拥有那一方土,他拥有那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