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财商课
15259700000002

第2章 财商启蒙,开启孩子财商的智慧

很多父母都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智商和情商对于孩子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却往往忽略了与智商、情商同等重要的财商。实际上,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财商教育重在“商”,是指对财富处理的方法,说到底是一种智慧。因此,父母要认识到智慧在财商教育中的地位,要教孩子重视并且培养财商智慧,找到致富的源泉。

什么是财商

财商(Financial Quotient)一词最早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清崎(Robert T. Kiyosaki)在《富爸爸,穷爸爸》一书中提出来的。Financial一词,在中文中译作“金融”,清崎的本意是指“金融智商”,英文缩写为FQ。

财商是一个人认识金钱和驾驭金钱的能力,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是理财的智慧。它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确认识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所谓的“价值观”),二是正确应用财富及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能力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智商反映人作为自然人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社会人的社会生存能力,而财商则是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财商主要由以下四项技能组成。

·财务知识:阅读理解数字的能力。

·投资战略:钱生钱的科学。

·市场、供给与需求:提供市场需要的东西。

·法律规章:有关会计、法律及税收之类的规定。

财商可以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练和学习得以改变,改变你的财商,可以联动地改变你的财务状况。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我们时时刻刻都离不开钱,每天都面对赚钱、花钱、存钱、投资等直接和钱有关的活动,而每一个环节都因为各人的财商不同,产生的结果也完全不一样。“上算智生钱,中算钱赢钱,下算力换钱”,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财商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故事,说明的正是财商高的人与财商低的人的不同的理财结果。

财商小案例

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十锭。”于是,国王奖励他十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五锭。”于是,国王奖励他五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一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这个理论后来被经济学家运用,命名为“马太效应”。

一开始,一个人手头的钱多少并不是主要的问题,关键在于这个人能否让财富由少变多,多了又再多,所以一个人要懂得理财的重要性。相反,如果像故事中第三个仆人那样,不但不会变富,反而会变得越来越穷。“马太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刻存在着。具备理财的智慧是现代每一个人必备的生存能力。

财商形成的最佳时期是儿童时期,所以父母要正确地培养儿童的财商,帮他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在以后的人生中更好地生活。

【财商小课堂】

衡量财商的标准

衡量一个人的财商不是用资产净值、薪水,或者一个人座驾的牌子、拥有房屋面积的大小来衡量,而是看一个人是否可以用钱买到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幸福、更多的健康,甚至在生活中买到更多的选择。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

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已经大学毕业了的孩子,却不出去找工作,而是继续待在家里靠父母过日子。像这样的人,在今天的社会中有很多,人们给这类人取名叫“啃老族”。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当前社会的一种悲哀。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中竟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父母忽略了从小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有关,孩子不知道父母赚钱的辛劳,才会心安理得地花这些钱。

另外,还有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对其进行财商教育太早了。有的甚至认为跟孩子谈钱,会使孩子从小沾上铜臭味,所以对于这个话题根本不屑一顾。

事实上,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财商小案例

约翰·富勒是一位美国商人,小时候,家中有7个兄弟姐妹,生活过得非常艰苦。为了补贴家用,他5岁开始工作,9岁时就会卖点儿小东西贴补家用。

约翰·富勒的家里虽然很贫穷,却有一位很了不起的母亲,他的母亲经常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现在之所以这么穷,是因为你爸爸从未有过摆脱贫穷的愿望,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没有远大的抱负。”母亲的这些话一直深埋在富勒的心中,他一心想要改变家里贫穷的状况,于是开始努力追求财富。

12年后,富勒接手了一家被拍卖的公司,并且还陆续收购了7家公司。在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富勒总是引用他母亲的话说:“只要有成功的愿望,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成功。虽然我不是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

故事中富勒的母亲正是因为从小就很注重对富勒的财商教育,才为他以后的事业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父母来说,要想让孩子以后能够获得成功,并不是要努力地为他们积累财富,而是要让孩子拥有理财的意识和头脑。

全世界的儿童教育专家对孩子的财商教育越来越重视,其目的就是通过财商教育使孩子能够尽早拥有理财观念,为今后创造财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世界各国培养出1000多名CEO的教育家夏保罗说,美国许多父母在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在孩子IQ(智商)、FQ(财商)、EQ(情商)的教育培养中,FQ(财商)的教育培养最重要,要想子女成才,就一定要从他们小的时候开始进行理财教育。

因此,培养孩子的财商要趁早。一般来说,12岁以前是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黄金时期,所以父母要及早做好准备。

【财商小课堂】

财商启蒙的开始

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有着很强的科学性。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三岁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形成以及身心发展是极为重要的阶段。国外的经验也证明,三岁正是对儿童实施财商教育的重要启蒙年龄。

国外家庭的儿童财商教育

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儿童的财商教育,这种教育甚至渗透到儿童与金钱发生关系的所有环节之中。尽管各个国家的社会背景存在着差异,但这些教育的独到之处依然值得我们借鉴。以下是几个常见国家的儿童财商教育经验。

1.美国:让儿童学会独立

美国父母希望儿童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

美国人对儿童财商教育有着明确的思路:3岁时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时认识到我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必须在购买时做出选择;5岁时知道钱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时能够找零;7岁时能够看懂价格标签;8岁时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学会把钱存到储蓄账户里;9岁时能够简单制订一周的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时懂得每周节省一点儿钱,以备有大笔开销时使用;11岁时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有关花钱的事实;12岁时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的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2.英国: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英国人的理财教育方针是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并且把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下一代。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三分之一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花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英国从2011年开始,将储蓄和理财规定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并且英国的理财教育,在儿童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要求:5~7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对于满足未来需求的作用。

3.日本:自力更生、勤俭持家

日本人主张儿童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其他人借钱;还主张让儿童自己管理自己的零花钱。日本人在教育儿童时有这样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因此,许多日本儿童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

在日本,很多家庭每个月都会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花钱,同时父母会教育孩子怎样节省零花钱,以及储蓄自己的压岁钱。而在给孩子买玩具时,无论是富裕的家庭还是贫困的家庭,都会告诉孩子只许买一个玩具,如果想要另一个,就要等到下个月。等到孩子长大一些后,一些父母会要求孩子准备一本记录每个月零花钱收支情况的账本。

4.犹太人:更重视智慧和责任

犹太人从小就注重财商教育,对儿童财商教育的投资更是世界闻名。他们会送刚满周岁的儿童股票,这是犹太家庭的惯例,也是犹太父母对儿童独特的理财教育。

犹太人的理财教育最为重要的还是教给孩子们关于钱的最核心的理念,那就是责任。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也就知道了节俭的重要性。不光要节俭,还要懂得付出,懂得慈善。不光是为个人,也是为社会。

总结起来,儿童财商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金钱,二是正确使用金钱。父母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入手,在儿童对金钱的认识和使用过程中,养成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财商小课堂】

再富不能富孩子

在中国,许多父母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相反,在国外,即使家庭再富有,也不会让孩子从小就认为自己不缺钱花。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表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比尔·盖茨在退休时宣布将580亿的财富捐给自己创办的基金会,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孩子。在此,我们呼吁:再富不能富孩子。

父母是儿童财商教育的启蒙老师

当有些父母经常抱怨孩子乱花钱、没有储蓄的习惯时;当有些父母在担忧孩子长大后依然要“啃老”时;当有些父母期望孩子能珍惜财富时,不知道父母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对孩子的财商启蒙教育是否做得足够好。不管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好的还是坏的,将来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麦考尔公司董事长从小从父母那里学会的财商智慧。

财商小案例

小时候,我父亲曾问我:“一磅铜的价格是多少?”

我回答:“三十五美分。”

父亲说:“对,整个得克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三十五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是三十五美元。你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

二十年后,父亲去世了,我试着独自经营铜器店。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给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没人应标。看到自由女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我未提任何条件,当即签了字。很多人为我购买一堆垃圾的愚蠢行为而发笑。可是,当我把废铜熔化,铸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和木头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把从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让这堆废料变成了三百五十万美元现金,让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一万倍后,笑话我的人都惊诧了。纽约州的垃圾让我扬名,而这都要感谢我父亲从小对我进行的财商教育——财富是一种创意。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我要感谢我的母亲,是她让我明白了金钱的来之不易,让我懂得了珍惜与尊重,从此开始尝试去珍惜和尊重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从9岁那年到58岁的今天,一直如此!”可见,父母给予孩子正确的教育,对他的影响将是一生的,而当他日后回顾起这段经历时,也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深深的感恩之情。

【财商小课堂】

财商教育的重要性

财商教育不仅仅是一种财产管理分配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格、品德和诚信的教育,爸爸妈妈们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理财观念和习惯,这将会影响和改变孩子的一生。

培养孩子财商中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反向思维或创新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拥有逆向思维的人,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从问题的相反面深入地进行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这种思维对培养孩子的财商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吧。

财商小案例

一位穿着讲究的大富豪走进一家银行贷款部。“请问先生,您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吗?”贷款部营业员一边小心地询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名贵的西装、高档的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镶宝石的领带夹子……

“我想借点儿钱。”富豪彬彬有礼地回答。

“完全可以,请问您想借多少呢?”营业员高兴地说。

“1美元。”

“只借1美元?”营业员惊愕得张大了嘴巴,心想:这位客户穿戴如此阔气,为什么只借1美元?他是在试探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吧?于是,营业员便装出高兴的样子说:“当然,只要您有担保,无论借多少,我们都可以照办。”

“好的。”那位富豪说着便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大堆股票、债券等放在柜台上,然后说:“这些做担保可以吗?”

营业员立刻清点了一下:“先生,您的这些股票和债券价值总共50万美元,做担保足够了,不过先生,您真的只借1美元吗?”

“是的,我只需要1美元,有问题吗?”

“好吧,请您办理手续,年息为6%,只要您付6%的利息,且在一年后归还贷款,我们就可以把这些作保的股票和证券还给您……”

大富豪走后,一直在旁观察富豪举动的银行经理怎么也弄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跑到银行来借1美元呢?于是,他追了上去,问道:“先生,对不起,能问您一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

“我是这家银行的经理,我实在弄不懂,您随身带了50万美元的家当,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

“好吧!我不妨把实情告诉你。我来这里办一件事,随身携带这些票券很不方便,于是问了几家金库,要租他们的保险箱,但租金都很昂贵。所以,我就到贵行将这些东西以担保的形式寄存了,由你们替我保管,况且利息很便宜,存一年才不过6美分……”

听到这里,银行经理如梦初醒,不得不钦佩这位先生,他的做法实在太高明了。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这位大富豪非常有智慧,他只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就取得了常人意料不到的效果。如果是按照我们常规思维惯用的做法,身上带这么多股票和债券时,很有可能会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存起来,而不会想到以担保的形式寄存到银行。可见,一个拥有高财商的人,他的思维方式不应仅仅是顺时针的。

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财商过程中,训练孩子的逆向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孩子的逆向思维,可以帮助他在以后的理财过程中学会更全面地思考和解决各种理财问题。

【财商小课堂】

培养逆向思维的几个关键期

3~4岁的孩子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这个阶段父母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让他萌发思考的兴趣,并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经常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4~5岁是孩子思维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孩子的思维已经进入具体形象阶段。5~6岁的孩子抽象逻辑思维比较迅速地发展起来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能开始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思维活动。

培养孩子的理财品质

理财教育的缺失是造成孩子缺乏理财能力的主要因素,在理财规划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我们也应该重视对孩子理财品质的培养。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理财专家认为,送给孩子财富不如培养他的理财意识,让孩子的德商、情商、智商、财商共同发展进步。

1.诚信,给孩子带来财富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古人留有“以诚为本”“莫失信于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古训,同时诚信也是每一个人立身、从业、赚钱的无价资产。它是一个人最有说服力的“名片”。

一天深夜,一位有钱的绅士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小男孩拦住了。“先生,请您买一包火柴吧。”小男孩说道。“我不买。”绅士回答说。说着绅士躲开男孩继续走。“先生,请您买一包吧,我今天还什么东西也没有吃呢。”小男孩追上来说。绅士看到躲不开男孩,便说:“可是我没有零钱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给你换零钱”。说完,男孩拿着绅士给的一个英镑快步跑走了。绅士等了很久,男孩仍然没有回来,于是无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绅士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工作,仆人说来了一个男孩要求面见绅士。于是,男孩被叫了进来,这个男孩比卖火柴的男孩矮了一些,穿得更破烂。“先生,对不起,我的哥哥让我给您把零钱送来了。”“你的哥哥呢?”绅士道。“我的哥哥在换完零钱回来找你的路上被马车撞成重伤,在家躺着呢。”绅士深深地被小男孩的诚信所感动。“走!我们去看你的哥哥!”到了男孩的家一看,家里只有两个男孩的继母在照顾受重伤的男孩。一见绅士,男孩连忙说:“对不起,我没有给您按时把零钱送回去,失信了!”绅士被男孩的诚信深深打动了。当他了解到两个男孩的亲生父母已经双亡时,毅然决定把他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开销都承担起来。

2.节约,成就孩子未来的财富

著名地产商,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曾对儿子说:“节约能成就未来的财富。”

在外人看来,潘石屹的两个孩子可算是含着金汤匙长大,是不折不扣的富二代。然而,出身于穷苦人家的潘石屹认为,过于优越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并非有利。

潘石屹曾对两个儿子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正是因为出生在富有的家庭,你们才更需要在生活中学会节省。自己带盒饭,并不是吝啬,而是一种合理的节约。有时候,贫穷反而能成为将来的财富。”

见孩子们不解,潘石屹干脆讲起了自己当年的故事:“爸爸刚到海南创业的时候,没有钱住宾馆,晚上只能睡在天涯海角的沙滩上,又担心衣裤被流浪汉偷走,每晚临睡前,我都先在沙滩上挖一个深坑,把衣裤埋进去,睡到上面压着才放心。第二天穿上衣服,身上的沙子淅淅沥沥直往下掉。”潘石屹说得风趣,孩子们听了却难过地低下了头……

3.耐心,日久才能生“财”

股神巴菲特曾说:“很多人希望很快发财致富,我不懂怎样才能尽快赚钱,我只知道随着时间的增长才会赚到钱。”李嘉诚认为,理财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效果的,一个人想要利用理财在短时间内快速致富,是不现实的。

巴菲特和李嘉诚的观点说明了理财是长期的事情,甚至是一辈子的事情而非是一次“冲动”。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你才会拥有惊人的财富。

4.放远眼光,预测未来

一位记者在采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时问:“您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了三点:(1)超前的眼光,即小生意看眼前,大生意看未来;(2)机会,即用你超前的眼光抓住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3)行动,即立刻付出积极的行动。

理财需要一个长远的眼光,不仅要理好眼前的财,还要理好长远的财,这才是最佳的理财之道。

【财商小课堂】

孩子也要长胆识

俗话说:“世上成大事者,必定有大胆识。”胆量和勇气能帮助孩子学会比较,果断行动,快速判断和选择,有这些能力的孩子,人生积极乐观,充满正能量。因此,在财商教育的过程中,父母要让孩子长长胆识。

大富翁的理财经验 洛克·菲勒:发现财富的眼光

洛克·菲勒出生在一个贫民窟里,他和很多出生在贫民窟的孩子一样争强好胜,也喜欢玩,而且很调皮,甚至还逃学。但是与众不同的是,菲勒从小就有一种善于发现财富的非凡眼光。他把一个从街上捡来的玩具车修好,让同学们玩,然后向每个人收取0.5美分。在一个星期之内,他竟然赚回了一个崭新的玩具车。菲勒的老师深感惋惜地对他说:“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富人的家庭,你将会成为一个出色的商人。但是,这对你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你能成为街头商贩就不错了。”

菲勒中学毕业后,正如他的老师所说,他真的成了一名小商贩。他卖过电池、小五金、柠檬水,每一样都经营得得心应手。与贫民窟的同龄人相比,他已经可以算是出人头地了。但老师的预言也不全对,菲勒靠一批丝绸起家,从小商贩一跃而成为商人。

那批丝绸来自日本,数量足有一吨之多,因为轮船在运输过程中遇到了风暴,这些丝绸被染料浸染了。如何处理这些被染料浸染的丝绸,成了日本人非常头痛的一件事情。他们想卖掉,却无人问津;想运出港口扔掉,又怕被国家环境部门严重处罚。于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的路上把这批丝绸全部抛到大海里去。

港口区域里有一个地下酒吧,菲勒经常到那里喝酒。那天,菲勒喝醉了,当他步履不稳地走过几位日本海员身边时,海员们正在与酒吧的服务员说那些令人讨厌的丝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感觉到机会来了。

第二天,菲勒来到轮船上,用手指着停在港口的一辆卡车对船长说:“我可以帮你们把这些没用的丝绸处理掉。”结果,他没有花任何代价便拥有了这些被染料浸染的丝绸。然后,他用这些丝绸制成迷彩服装、迷彩领带和迷彩帽子。几乎一夜之间,他拥有了10万美元的财富。

有一天,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块地皮。他找到这块地皮的主人,说他愿花10万美元购买。地皮的主人拿到10万美元后,心里还在嘲笑他:“这样偏僻的地段,只有傻子才会出那么高的价钱!”令人想不到的是,一年后,市政府宣布在郊外建环城公路。不久,菲勒的地皮升值了15倍。城里的一位富豪找到他,愿意用200万美元购买他的地皮,富豪想在这里建造别墅群。但是,菲勒没有出卖他的地皮,他笑着告诉富豪:“我还想等等,因为我觉得这块地皮应该增值得更多。”

果然不出菲勒所料,3年后,那块地皮卖了2500万美元。

他的同行们很想知道当初他是如何获得那些信息的,他们甚至怀疑他和政府官员有来往。但结果令他们很失望,菲勒没有一位在市政府任职的朋友。

菲勒的发迹和致富,在许多人的眼中一直都是个谜。解铃还须系铃人,他那别具匠心的碑文,也概括了他不断在平凡中发现奇迹的传奇一生,帮助不少人解开他发迹和致富之谜:“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财富,而是缺少发现财富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