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儿童微表情心理学
15260100000002

第2章 前言

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每一个孩子都是“戏精”的化身,可能上一刻还在哈哈大笑,下一刻就晴转多云,接着可能就是梨花带泪了。孩子的微表情就像天气一样让人难以琢磨。

对于不了解儿童微表情的父母来说,孩子的喜怒哀乐就是一道道难解的试题。他们总是不明白:

为什么几个月的孩子有时咧着嘴笑得那么开心,有时又撇着嘴像受了很大的委屈?

为什么孩子对你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孩子津津有味地吮吸着小手,这是怎么回事?

孩子总是握着拳头,就连睡觉也不松开,这正常吗?

孩子总是一个人待着,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他不会得了自闭症吧?

除了睡觉,孩子几乎没有一刻是安静的,这是不是儿童多动症呢?

……

其实,读懂儿童微表情,了解儿童微表情背后的心理,父母的这些疑惑就都会迎刃而解,并能帮助他们找到相应的回应方式或者措施来解决。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有这样一句名言:“任何人都无法保守他内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却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同理,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也会通过微表情表现出来。

说到儿童的微表情,父母通常会认为只是指孩子面部五官的微表情,例如眉开眼笑、做鬼脸、痛哭、嘟嘴等,它们反映了孩子眉毛、眼睛、嘴巴以及面部五官组合的细微变化,就是这些微小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孩子内心的情绪变化。如果父母能够及时捕捉到孩子的这些面部表情并准确解读,那么就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然而,儿童微表情不仅包括儿童的面部表情,还包括儿童的肢体动作和语言声调等,这些也属于儿童微表情的范畴。比如,特定年龄段的孩子喜欢津津有味地吮吸手指,喜欢随口咬人,总是爱走高低不平的路,这些都是孩子特定年龄段的特定表现,背后都可能是心理因素在作祟。再比如,孩子放狠话、顶嘴、爱插话,既有孩子生理发育方面的原因,也有孩子心理方面的因素。听孩子的声音,观察孩子的睡姿,同样可以了解孩子的情绪,判断孩子的性格及未来成长趋向。

孩子的微表情是复杂多变的,很多时候父母总是不能捕捉到这些微表情,有的即使观察到了孩子的微表情,却常常误解了孩子的“心意”,无法读懂孩子的心灵语言。因此,父母需要通过孩子的微表情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以便对孩子的需求及时做出回应。

《儿童微表情心理学》一书就是基于这个理念而产生的。本书结合丰富的儿童心理学专业知识,以及典型的儿童家教案例,帮助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读懂自己的孩子。

书中精选了儿童的几十种典型微表情,并将其分为积极微表情和消极微表情,在对孩子的微表情进行阐释的时候,教给父母引导孩子表达正向情绪、规避负面情绪的方法。

总之,这是一本内容丰富、专业性和实用性兼具的家庭教育枕边书,为父母解读孩子微表情背后的心理密码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