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绝色杭州
1527500000010

第10章 苏东坡的苏堤

杭州的眉毛和眼睛

我们在东坡路上行走,于苏堤六桥间赏春,到楼外楼吃东坡肉,又登望湖楼品茗沉醉于苏太守儿百年前“望湖楼下水滔天”的山水意境。杭州人无法想像没有苏东坡的西湖是怎么样的西湖。上天谪下了苏东坡,仿佛专门就是要为了西湖而来的。西湖三生有幸,杭州人三生有幸。

白居易来杭两次,一次尚为少年。苏东坡也来杭两次,却都是为治杭而来的。

一零五六年,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和他们正当壮年的父亲苏洵,三人同科进士及第,名动京师,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及后苏轼宦海沉浮四十年,既不是旧党又不是新党,想要维护他那清高独立的人格,又要达者兼济天下,其难,如上他故乡的蜀道。苏东坡便一会儿贬下去,一会儿浮上来,在中华大地上浪迹与周游,两次的治杭,该缘于此故也。

第一次来杭当通判,年三十六岁,是因为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遭贬斥。为官三年,苏东坡在杭倒也快活自在。民间至今还流传他“画扇断案”之事。说的是小商贩吴小一控告卖扇子的张小二拖欠了他的钱。张小二则告曰天凉扇乏,卖不动。苏东坡便动恻隐之心,在张小二的白绢扇上画画,款题苏东坡,扇子顿被一抢而空。这等潇洒举措,心到手到一挥而就的名流风采,想来苏东坡也的确是会做的。

不过一二枝梅兰竹菊,对苏通判而言,毕竟不过是雕虫小技,他治理杭州,最关心的,还是百姓痴苦。

杭人生计,多少年来,还是脱不掉一个“水”的苦字。从李泌开“六井”到苏东坡,又是一个三百年。“六井”复又废坏。杭人饮水,或者到西湖,或者到十几里路山外,挑担取水,实在是不便。

亏了苏东坡亲自调查治理又将治井工程教给了四个精通此道的和尚,花了半年工,修好了“六井”。恰于此时天降大旱,江南水井尽枯,百姓相互间赠水,珍贵到了用酒坛子盛。杭州人免了此劫此难,无不“阿弥陀佛”,为苏东坡念佛诵经。

十六年后,苏轼又来杭州任太守,见那“六井”又坏了,再访那四个和尚,只剩下垂垂老矣的子珪了。子珪作了技术改革,再塑“六井”,半年之后,西湖甘水,殆遍一城。苏东坡便为子珪向皇上请了功,希望赐“惠迁”为其号。井旁一桥,因此也被命名为惠迁桥。

苏东坡重水,实为重民,像他那样一个大文人从政,却能治理得百姓有口皆碑,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一个范例了。他离开杭州,心里挂牵的仍旧是新堤旧井,解决用水就成了他州治的首要任务。

苏堤春晓

因为重民重水,才有重西湖这一说。历来苏轼文重天下,赞美西湖游山玩水之作脍炙人口,弄得后来的人们多以为苏轼爱惜山水而治理山水,误矣。

西湖,乃一人工湖。已故浙大校长竺可桢先生在《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中说:西湖若没有人工的浚掘,一定要受天然的淘汰,现在我们尚能徜徉湖中,领略胜景,亦是人定胜天的一个证据了。

苏东坡第一次来杭时,西湖已有十分之二、三派塞了,过了十六年,苏东坡再来,西湖竟又小了一半,如此下去,再过二十年,西湖将荡然无存。为此,苏东坡为西湖请命,写下历史性的文件《乞开西湖状》,那著名的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便出于此。

苏东坡提出了西湖不可废的五大理由。第一条貌似最重要其实最不重要,只是苏东坡这位艰辛备尝的北宋老距做的官样文章,让皇上看了舒服开恩罢了。说的是西湖乃放生池,每年四月八日,数万人在湖上放生百万数,它们皆向西北磕头祝皇上万寿无疆呢。

第二条为灌溉。放水一寸,可灌沿湖两岸田一千五百多亩。

第三条为民饮。城内的井,要靠湖水引人,才便于人民饮用。

第四条是助航。城内有一条通航的盐河,要取水于西湖。

第五条是酿酒。用西湖水造酒,质好味醇,所缴酒税年达二十余万缗,全国第一。

以上五条,一条为皇帝,另四条均为国计民生。倒是的确不曾想过要筑一条万古留芳的苏堤来纪念自己的。

朝廷一分钱也没有给太守,只给了他一百道僧人的度牒,也就是和尚尼姑的身份证。苏东坡拿它换了一万七千贯钱,又亲自发起募捐,写宇作画,到店铺里去义卖,这简直就是一个拯救西湖的希望工程。要知道,这可是整整九百年前的事情啊。

从夏到秋,苏东坡动用了二十万民工,终于把西湖治理好了。

余下来的才是关于苏堤的事情,鲁迅先生主张“杭唷杭唷”派,是说劳动创造艺术,劳动创造美。苏堤正是劳动创作的最美好的良性循环之美。从西湖中挖出的葑草和淤泥,修筑了一条自南到北横贯湖面的二点八公里长堤,这可是一条交通要道,苏东坡自己也不免纵歌唱之:“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苏堤筑桥六吊,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形似弯弓,各有其趣。又遍植桃柳、芙蓉、蔷薇。苏堤在春天的早晨醒来,六桥中淡妆素裹的烟柳,美得让人常常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又美得让人屏气息心,只恐惊动了她,美境幻化而去。这种时常会怀疑自己是否在梦中的美,天赐杭人也,苏东坡赐杭人也。

今日的苏堤,除了桃柳、花木亭阁数座之余,是无他物了。当年,这里可是西湖园林建筑的集秀之处。有先贤堂、三山堂、湖山堂、水仙王庙、学真道院……明有文人的私家楼台,清有康熙的“苏堤春晓”,如此一条缎带,轻轻地束住了西湖的腰身。和白堤一样,便成为湖上的双璧了。

恋人们,自然是要把那六吊桥化为情人桥的了。“茅家埠头芳草平,第四压堤桥影横,桥外飞花似郎意,桥边凉水似侬情。”不知有多少恋人,在此天人合一的呢。

苏东坡,在杭州为官,前后五年,对杭人的恩情,却泽被万代。他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了杭州的眼睛,筑堤一条,吟诗千首,展现了天堂初景。可以说,西湖是从这时起,才开始真正成为游览胜地的。

现在,你远远地,定睛注目吧,你是不是看到,苏东坡宽衣高冠,长髯飘飘,正从堤上缓缓走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