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奇山秀水张家界
1542100000003

第3章

六奇阁

六奇阁座落在黄石寨最高处,因张家界“山奇、水奇、云奇、石奇、树奇以及珍禽异兽之奇”而得名。阁分三层,黄瓦盖顶,飞檐翘角,画梁彩栋,回廊石栏。阁柱联曰:“翠鬟烟笼,绿树云封,昔日曾遮半个面;丽质天生,画图省识,今朝始醉四方人。”又一联云:“名动全球,到此实堪三击掌;势拔五岳,归来不用再看山。”阁基嵌有羊春秋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记》碑刻。1995年3月27日,江泽民主席曾登此阁赏景。阁内设有土家风情歌舞厅,游人可以在此观看土家歌舞。登上此阁,张家界胜景尽收眼底,一种回归自然的美感油然而生。

在黄石寨顶西北侧有一块长约5米、宽1米、高2米的椭圆形岩石匍匐在一座石峰平台上。岩石块中间隆起形似龟背,北面伸出1米多长、恰似龟头的悬空长石,头上尖石微翅似龟鼻。乌龟下面,一道道线痕石纹像龟脚。雨后雾漫山顶,金龟时隐时现,探头探脑,蠕动于云雾中,分外奇特,故名“雾海金龟”。

金龟含曰:独龙戏珠

从黄石褰后卡门下山,行约300米,回头向左仰视,在20多米处的石壁前,一座高达百米的山峰冲天而立,峰顶似高昂的龙头,龙嘴百米处的坡上有一座8米高的石柱形似球体,像龙吐出的宝珠,故名“独龙戏珠”。

五指峰

站在“独龙戏珠”观景台远眺西南峡谷,有一峰如手掌竖立,并列五个互有间距的石峰,犹如掌上五指,故名五指峰,又称手掌峰。

海螺出水

在“独龙戏珠”下方200米处,有一座高20米的石柱,柱体扭曲盘旋,顶部较平,形似海螺,玲珑剔透。常有云雾游移其间如茫茫大海,海螺则似漂浮在大海水面上。

仙人对弈

海螺出水峰下沿,有一石柱高80米。顶端有两峰似人盘膝而坐,就地对弈。对弈者聚精会神,毫无倦意。

鸳鸯泉

在琵琶溪横山小道与登黄石寨后山游道相交处,一股泉水从石中流出,晶莹清澈,细腻微甘,取之泡茶,色浓味美;以其酿酒,味醇色清。清代乾隆十八年《1753年》,永定知县马燧闻此泉奇特,派人在此“修石道,设茶亭,以便行旅”。

金鞭溪游览线

金鞭溪有两源:一源是三姊妹山下的土地垭,另一源是磨子峪,流域面积达60平方公里,系索溪峪支流。此溪回旋在峰峦重叠、绿树掩映的幽谷深涧之中,沿途汇入琵琶溪、花溪、砂刀沟、黄花溪、矿洞溪等溪流。溪水常年清澈见底,倒映着无数奇峰。从老磨湾至水绕四门一段溪流,因为流经金鞭岩而得名。金鞭溪游览线全长5.5公里,被誉为“巧夺天工的山水画廊”。沿溪游道宽一米,溪中有水獭、娃娃鱼出没,林间鸟鸣蝉叫,猴群嬉戏。因此,有人说:“它是一溪绚烂的水彩画,一溪婉约的抒情诗,一溪优美的旋律,一溪古老的故事”。也有人说:“它有一溪奇特、一溪神秘、一溪游人的惊奇”。难怪诗人梁上泉赞道:“清清流水青青山,山如画屏人如仙;仙人若在画中走,一步一望一重天。”金鞭溪游览线的主要景点有:金鞭岩、劈山救母、紫草潭、太白醉酒、千里相会、重欢树、跳鱼潭、张良墓和水绕四门等。

迎宾岩

锣鼓塌东北400米处有一峰似巨人,五官俱全,两手抚胸,笑口微开,似迎宾客,因此得名“迎宾岩”。其右峭壁横列天际,壁顶绿丛覆盖,壁面灌木倒悬,似一道屏风,称闺门岩。

闺门倒影

入公园门前行50米,可见东南200米处一排石峰形似屏风,高200米。峰顶参差,长有青松。前行20米,右边一口0.4公顷池塘,水面平兀,清碧如镜,将此石倒映水中,地上、水底虚实两景相映成趣。

母子峰

沿溪行200米,左岸一座10米高的石峰立于群峰之隙,形似中年女性,头、腰轮廓分明,五官依稀可辨,面向东南引颈而望,似在盼夫回归。一峰紧立其前,似子偎依母胸。

金鞭岩

清代同治

《永定县志》曾载:“金鞭岩在锣鼓塌,离城六十里”。相传秦始皇持鞭赶山填海至此,鸡叫天明,山赶而不动,遂遗金鞭于此成岩。金鞭岩为金鞭溪群峰之冠,高350米。岩峰三面如刀切,

边角如直线,棱层。金鞭岩为张家界奇观,游人说:“名山大川到处有,惟有金鞭奇上奇”。中外游客见之无不称赞。

奇山秀水张家界

神鹰护鞭

金鞭岩左侧一峰如鹰,头高昂,勾嘴,双翅半展,近靠金鞭岩而立,似欲与抢金鞭者搏击,故称为神鹰护鞭。

醉罗汉

与金鞭岩隔溪对峙的是一座矗立在斜坡上、高200米的嶙峋巨石。峰体浑圆,呈70度角向金鞭溪倾斜,形似一个醉酒罗汉,欲倒不倒,诙谐幽默。清代嘉庆学士彭以忠在峰壁写了一个“忠”字。清代道光四年《1824年》,贡生彭之运作《青岩山壁忠记》一文以彰其胜:“永定之西八十里有青岩山。登其巅,见其剑戟林立,难计其数,诚为吾邑中奇观也。”

师徒取经

金鞭岩东侧幽谷中,石峰交织,峰体错落。右边一峰突出如长嘴,似猪八戒;其后两峰并列,大者似沙和尚,秀逸者似唐僧,石崖一峰似孙悟空。其下一群石峰似猴。

劈山救母

醉罗汉峰东南一组石峰尚耸横列,有的似灯,有的如矛,有的像长柄巨斧,有的似神犬蹲伏。其中一峰顶部裂成两半,如被利斧劈开,与《宝莲灯》中沉香劈山救母相似。

文星岩

“劈山救母”东300米处,一座巨峰嘉立。似人面浮雕,颧骨突出,鼻隆唇厚,酷似文蒙鲁迅。

双龟探溪

文星岩边密林中一座石柱顶端重叠两块似龟巨石,背略拱,探头伸足,好像向金鞭爬去。文星岩。

紫草潭

据清代光绪《永定县乡土志》记载:张家界有一种草可造纸,故名“纸草潭”,后改为紫草潭。紫草潭在金鞭溪与砂刀沟汇合处,潭口是一块倾斜石板,石板下端是一个两边突兀的钟乳石合围而成的小潭,潭长5米、宽4.5米、深4?5米。潭上有一块石板架成的桥,桥上刻有一诗:“天降十位巨灵,各持金鞭一根;只喝一声呵喝,紫草潭匕桥横。”

太白醉酒

从紫草潭向西回眺,群峰伟岸,尤以太白醉酒峰形神兼备,令人遐想。这是一座背朝西南的高峰,临近峰巅部位风雨剥蚀处,像巨人头浮雕,五官俱全,双目微闭,长髯飘拂,似睡非睡,故名“太白醉酒。”

千里相会

紫草潭下岩罩东南一组奇峰中有两座似人形的石峰紧密相连,作拥抱状,恰似一对久别重逢的夫妻相会在碧涧幽溪之中。丈夫身材魁梧,戴盔披甲,腰佩宝剑,头微俯,腰略躬,似在慰藉妻子;妻子身材匀称,体态丰盈,束发饰钗,身穿拖裙,手挽夫腰,面部微仰,互相凝视,好似窃窃私语。

重欢树

“千里相会”之下500米处的路旁有一株高7米、胸径0.2米的楠木,其树干在离地面0.5米处分为两枝,再往上1米处两枝又合为一体,天衣无缝,枝繁叶茂,人称“重欢树”。

跳鱼潭

跳鱼潭和紫草潭是金鞭溪一对动人的眼睛。紫草潭下游1公里处,有一泓溪水跌落在宽20平方米、深2米的椭圆形深的跳鱼潭中。潭水清澈,溪石红润。坐在石上可见潭中游鱼成群漫游。桃花春汛季节,游鱼跳跃争春,跳起水面一米多高,呈现一幅“鲤鱼跳龙门”景象。

骆驼峰

金鞭溪下游排列数峰,形如骆驼下山。颈竖头昂,两个驼峰高耸,峰体绿树似驼毛,溪畔有骆驼亭观景台。

张良墓址

在“水绕四门”西北角100米处的杨桃岩下有张良墓,坟茔虽毁,风光极佳。清代道光《永定县志》记载:“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时隐时现。”20世纪80年代,当地老人张清华、张自明等人均能背诵祖传颂扬张良隐居青岩山的歌谣。

水绕四门

金鞭溪流经楠木坪,过骆驼峰,来到天子洲。这里南有龙尾溪,北有鸳鸯溪和金鞭溪汇入索溪峪。天子洲四面都是绝壁,东西南北因四条溪水而凿四门,溪水绕四门经荒洲而东去,形成“山环水绕、环壁如城”的奇观,于是又叫“水绕四门”。水绕四门周围雄奇石峰列阵相围而立,如笔架峰、签筒、万岁牌和四十八大将军岩等奇观。南边龙尾溪东有向王墓,向王墓附近的龙尾巴有向王天子庙。

琵琶溪游览线

琵琶溪因琵琶界而得名。琵琶溪游览线以琵琶溪为中轴,为一狭长幽谷,景点在溪北成组展开。另一段从琵琶界至朝天观旧址,沿线有金鸡报晓、夫妻岩、望郎峰、九重仙阁、龙凤庵和朝天观等景点。

展卷亭

从老磨湾前行300米,可见一座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桥亭横跨溪上,这就是展卷亭。清初,大庸县令马燧在此建“马公亭”。1982年,湘西作家沈从文到此观光时,改名为“展卷亭”。意为千姿百态的画卷正在此展开,现碑刻立于桥端。

金鸡报晓

从老磨湾行至田家台,隔谷回首东望,一峰傲然梃立,状如雄鸡。尖嘴、高冠、凸脖,昂首向西,引颈啼鸣。

夫妻岩

沿田家台石径上行400米,有一座依山而立的观景台。站在台上,可见对面200米处两峰相依,酷似一对恩爱夫妻并肩而立,五官俱全,面向东南。那峰顶树木恰似他俩的头发和围巾。女的正在微笑,男的像沉思的哲人。民俗传说,凡夫妻不睦,只要双双去夫妻岩朝拜,就会和好如初;恩爱夫妻前去朝拜,就会好上加好。

望郎峰

从展卷亭北上600米,可见一座石峰卓立众峰之间,似一曲线分明的少妇向西引颈遥望,人称“望望郎峰郎峰”。传说其夫出征未归,妻子日夜等候,化为石峰。

九重仙阁

望郎峰北,隔谷西望,一个巨大的石壁高耸云端,面宽百米。石壁上仿佛有巍峨的宫殿、古雅的寺庙和楼台亭榭,石壁边沿还有几座转角楼。这些神奇“建筑”掩映丛丛绿树之中,构成一幅肃穆、幽深、庄重、神秘的仙山画面。因为这一景观在高山上,又似宫苑楼阁,故名“九重仙阁”。

龙凤庵

在化香坡南有龙凤庵,庙宇完整。因“石壁崚嶒,跃起卧龙之势;山林翡翠,飞来仙凤之形”而名龙凤庵。该庵建于明代,残存的13块碑刻记载了清代道光、同治、光绪年间等时期的7次修葺。规模为二进三殿,面积达1100平方米。其中一块同治八年(1869年)镌刻的《重修化香坡龙凤庵寡化功德序启》石碑,对青岩山山脉作了考证,认为此山乃“永邑之太祖山”,而龙凤庵“总诸名胜,由此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