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最后的民间
1545100000003

第3章 心脏开花(1)

陕北地面,无定河以远,群山环拱中,有个小镇,叫六六镇。啥叫六六,这名字生得有些古怪。有好事的人,一番考证,从而知道了,这一处地面,正是当年陕北乡党李自成揭竿而起的地方。

李自成把自己的年号叫大顺。六六大顺、六六大顺,却是当地老百姓的一句口头禅。一二三四五六七,九个数字,陕北人独喜欢这个六字,认为它大吉大利,大富大贵,而且言谈口语之间,将它和大顺联系起来,故有六六大顺之说。李自成当年给自己的王朝命名,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心理。

考证认为,大顺王朝既殁,陕北乡党捶胸顿足之余,将这个原来叫太平镇的地方,易名六六镇,算是对乡党的一点纪念。

偌大中国地面,若要刨根问底,想来这一类掌故,不在少数。仅就六六镇而言,它治下的许多村名,许多姓氏都有讲究,稍稍刨根问底,都能找出一些有趣的东西来。

有个村子,通村姓。这个姓,就姓得有些古怪。原来这一村老少,却是皇子皇孙,金枝玉叶。历史上的某一次兵变中,帝王之家乘一条船仓皇出逃,溯黄河而上,落脚在此。原先的姓不敢姓了,就取一个帝字,加一个舟字底,权且姓。

又有一个村子,通村的人,古历的正月十三这天,闭门不出。这是什么缘故?这个村子,通村姓杨,细细考察,却是当年杨家将的后裔。杨家北征辽国,正月十三日那天,有过一次大的兵败,从此子子孙孙们在正月十三那天,闭门不出,羞于见人。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又有一个村子,通村姓张。老辈子传下话来,这是黄帝的第四个儿子的一拨后裔。原来,黄帝的这个儿子叫青羊。青羊发明了弓箭,仓颉造字,便取一个弓字,取一个长字,成为他的姓,从此这张姓人家绵绵延延,以至今日。

另有一个村子,通村姓门。原来这一村的人都是当年那赵国宰相蔺相如的后裔。赵国亡国之后,敌人追杀蔺姓人家,叫一声,见了姓蔺的割头,又叫一声,见了姓蔺的,剜心。于是正在逃亡的蔺姓人家说,我们自己先割头,我们自己先剜心吧。于是去掉草字头,隹字心,蔺字变成了门字。

闲言少叙。却说这六六镇的来龙去脉,一旦考证出来,一时节,英雄了这一块地面上的人们,六六镇方圆的山山峁峁,贫瘠荒凉的山野之地,凭空生出一股豪迈之气来。六六镇治下,有个张家畔村。这张家畔,正是陕北民歌好女子出在张家畔一句说的那个地方,这张家畔的张姓人家,亦正是传说中的那青羊的后裔。

这村子,有一个人叫张家山。张家山高高的身材,一张长脸,头上一年四季蒙着个羊肚子手巾,上身是一件发了白的四个兜蓝制服,下身是一个大裆裤,大裆裤的裤角,总用一个带子束着,脚下则是一双圆口布鞋。从冬到夏,他都这么个打扮,从不改样。

张家山当了一辈子村干部,尔格告老在家,躺在炕上,脊背背着炕石板等死。用他的话说:老叫驴拉到背巷里了!又说:老猫不逼鼠了!正在这样说着,六六镇的故事,传到了他的耳畔。本来是死眉搭眼的一个老汉,听到这传说,竟一下子不安生起来。张家山从炕上,一把拾起,猫着个腰,绕着自家的窑院转了三天,主意拿定,然后丈二长的布腰带,往腰里一扎,脏尔巴唧的白羊肚子手巾往头上一围,气昂昂地来到六六镇,要闹一番世事。

适逢改革开放年月,六六镇上,一夜之间,生出许多专业个体、地摊铺面。张家山见了,嘿嘿一笑,托人上县城、办了营业执照,于是,一间民事调解所,鸣鞭开张。

张家山民事调解所,专以调解民事纠纷、说白道黑、摆平抹光为大要。儿歌唱道:张家山,张家山,陕北出了个儿老汉,麻纸糊的一张脸,四处充好汉!说的正是这张家山的日常行径。啥叫儿?陕北话中,儿字是一个很难用三言两语解释清的字眼儿。陕北人生性懒,遇到一些不合常理的事情,不合常理的人物,双手一拍,哈哈大笑曰:儿货!不过公允地讲来,儿老汉这个称谓于张家山,却不算十分合适,我们知道,他所以老了老了,老不安生,却是因为这六六镇的地名,先人们的英雄豪迈的浪漫精神,在一个早晨,像一阵风一样地钻进了他的脑子里了。

所内收得一个面目慈善、菩萨心肠的老女人,人称谷子干妈。有知道的人说,这是张家山年轻时候的一个相好,张家畔的女儿。所内还收得一个半大后生,懵懵懂懂的李文化,一个半脑子,忙前忙后,算是仆从。

太平年间,人类猥琐,这六六镇及其方圆的卫星村庄,奇奇怪怪,蹊蹊跷跷,生出许多奇异怪诞的事情。如此闭塞的乡间,如此呆滞单调的环境,能有什么事情发生?所发生的事情,大都是些花案,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日鬼倒棒槌些事情,稀奇古怪些事情。这些事情总让人啼笑皆非。当然,怀着深刻的乡土观念、记着昨日的光荣的六六镇的人们会说,正是这半蛮荒的土地,正是这封闭的环境,正是这些淳朴的山汉们,给他和他们一个机会,他们立刻会像李自成一样横行天下。亲爱的读者,他们这样说是对的,至少讲故事的人这样认为。

张家山调解所一经开业,四邻八村,旮旮旯旯,各样事情,纷至沓来。其中第一桩,最为尴尬,叫心脏开花,说的是一个寡妇的故事。

寡妇门前是非多。六六镇地面,有个田庄。田庄有个田寡妇。说话的当儿,这田寡妇都五十三了。田寡妇膝下,有个独生子,叫田本宽。这天早晨,田本宽提了把镰刀,上山收秋,出得门来,见母亲拿了把扫帚,站在大门口。

田本宽是个粗人,见母亲在门口张望,心中不悦,叫一声:我的娘,你不见有人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么!你放着逍遥不逍遥,放着自在不自在,整日价提着把扫帚,像个丧门星,站在门口招人眼目,做甚?你尿泡尿照照自个儿,看你是十七了,还是十八了!唉,老了老了,老不安生!

这话说得有些馋火。田寡妇听了羞红了脸,低声斥责道:好娃哩,你说起话来,咋仄塄半坡地,没个大小?旁人听见了,会笑话你的!娘再不好,好歹为生你,十月怀胎,疼过一回!田寡妇说完,不再理会田本宽,双手抱了扫帚,开始在地上划。有灰尘轻轻地飘起来。

田寡妇手中的扫帚,是用高粱穗儿缚的。六六镇靠近蒙地,通常用的扫帚,是用芨芨草扎的,扎好以后,上面再安个把儿,俗称扫把。另一种是细扫帚,是用糜子秆儿缚的,为了有个区别,叫笤帚,婆姨女子们扫炕用的。这田家窑院,早晨,田本宽已经用扫把划过一回,因此现在见了母亲这样,就给了些言语,细细想来,也不为过。

关于这扫帚的交代,也不算多余的笔墨,待会儿,田寡妇还要用这扫帚去派她的用场。这是后话。

田本宽在山上干到晌午端,回到家里,冰锅冷灶的,全不见田寡妇的踪影。田本宽以为自己早晨的话重了,惹得母亲不高兴了,也就没有在意,从馍笼里摸出两个馒头,又从窑院的空地上,拔下两根生葱,一阵狼吞虎咽。吃罢,又顺过瓢来,喝了一瓢凉水,算是对付着吃了顿饭,把肚皮哄住了。吃罢饭,依旧上山。

黄昏回来,满院寻找,仍不见田寡妇的踪影。田本宽这回才有些着急了。他站在畔上,可着嗓子,朝村子吼了一阵。这小小的田庄,巴掌大的一块方,以田本宽的大嗓门,焉有听不见的道理。可是吼归吼,就是不见田寡妇的人影。倒是有几个光头老汉,听到喊声,探了探头,就又缩回去了。没良法,田本宽只得叹息一声,又回到窑里。

正在无计可施之际,田本宽突然听到南窑里有响动。侧耳一听,却是老鼠在叫,吱吱喳喳的,像是在演戏。田本宽听了眼前一亮。这时天色已晚,南窑里没有装电灯,田本宽点了一盏油灯,向南窑走去。

陕北的窑洞住家,通常以三孔为一组。田家也是这样。中间一孔,算是正窑,由田寡妇住了;住家以外,兼作厨房。北边一孔,是田本宽住。南边的一孔,按照惯例,放些杂物。光景好的人家,这南窑里,会有一头驴子,一合柱子等等。田家的光景拮据,因此这南窑只是空着,好在当年挖窑时顺势在窑掌留了一面大炕,因此不至于显得过于空落。

推门进去,高举油灯一照,田本宽不由得哎呀一声大叫。只见窑掌的炕上,顺着炕沿,田寡妇直挺挺地躺在那里。一群老鼠,围着田寡妇,跳跳蹦蹦,想要下嘴,却又不敢,于是扭转屁股,伸出尾巴来,在人身上试探。听到响动,见了光亮,老鼠们哗的一声散了。灯影绰绰中,田本宽实指望母亲也能动上一动,可是这指望是落空了,母亲仍直挺挺地停在那里,纹丝不动。

田本宽大着胆子,走上前去,一手掌灯,腾出另一只手,朝田寡妇的嘴上,试探了一下,不见有气,就又将手伸到田寡妇脖颈底下,想将她扶起来。奈何田寡妇全身已经梆硬,像一个直棍子一样,哪里折得回来。

田本宽年轻,没经过世事,见了这阵势,早吓得心惊肉跳,失魂落魄。他掷了油灯,大呐二喊起来。声音惊动了田庄村。

六六镇上,夜半三更,张家山民事调解所的大门,被敲得山响。张家山身沉,醒是醒了,却不开门,脊梁骨依旧贴在炕板上,问是谁。敲门的人乍着哭哭声喊:张干大救我。张家山说:你是谁,你不道出个名姓来,我不开门!来人说他叫田本宽,田庄的,他妈死了。张家山听了,倒是吃了一惊,赶紧下炕开门,嘴里念叨道:你是说田寡妇死了?那一天,我从田庄经过,还看见田寡妇提了把扫帚,畔上站着,面色红光光的。这婆姨,倒是走得快,怎么说死就悄没声息地死了!也不打个招呼,好相跟上!

田本宽进窑,接住话茬,说道:我也是这么说,张干大!事情蹊跷,怕是叫人害死的!

人命关天,你该出去报官!

我找派出所了。派出所不管,说这叫自然死亡!叫不要声张,挖个坑坑,把我妈埋了算了!

话咋能这样说,一满不负责!死的是一个大活人,又不是一只鸡,咋能这么草率!

我也说的是,张干大!你看,我跑了四十里山路,跑得一头的米汤,来搬你,就是求你到田庄走一趟的!这事得靠你做主。张干大,你给我个脸儿,咱们上路!

张家山要田本宽先回去,自己明个儿一早就去田庄。田本宽说:你可要当事!张家山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咋会不当事的?赶明儿,张家山民事调解所,娃娃打狼一齐上,都到田庄去,连红砣砣章子也带上,就地办公,如何?田本宽心安了些,径自去了。

第二天早晨,太阳冒红,六六镇上,走出一干人马。张家山叼着一根烟袋,神色开朗,前头走着。见人咧嘴一笑,露出一颗铁质的门牙来,煞是有趣。谷子干妈摇摇晃晃地迈着个解放脚,形影不离,跟在后边,落在最后的是半大小子李文化,腋下夹着一个公文包,一边走着,一边捧着一本闲书在看,高一脚低一脚的。

路旁,有一个小孩站在那里撒尿,看见张家山一行过来了,小孩想收,收不住,只好转过身,背对大路,装作不知道路上有人,继续撒。

谷子干妈见了,脸上有些挂不住,用手捂了眼睛,擦着路边走。

张家山见了,哈哈一笑,吆喝小孩:转过来,让干大看,你交裆里,长了个什么?

小孩也是一个怪物,撒尿的途中,用手扶着牛牛,扭过头来答道:不用看,你地方也有!

这话答得有水平,惹得张家山又笑。只是可怜了谷子干妈了,山路狭窄,躲又没个躲处,只得硬着头皮,以手遮脸,从这一老一小中间,快步走过去。

她有没有?张家山指着闪身而过的谷子干妈。

她没有!她地方是个窝窝!小孩认真地答。认真中,且透出一份骄傲。

张家山击掌大笑。

一对老烧包!李文化这时候赶到了,他眼睛离了书本,不满地说道。

张家山收敛笑容,正经起来:哎,李文化,你说说,这自然死亡是咋回事?条文上是咋说的?

说话间,四十里路到了尽头。眼前灰蒙蒙的一座黄土山,半山上,稀稀拉拉的有些窑洞,田庄到了。

田本宽见派出所说得头头是道,跳起来,说道:你在喧谎!我就不相信,干儿事还能把人干死!

张家山没有搭理田本宽,转身又问派出所:身上你看过没有?

派出所说:身上我也仔细验过,光光堂堂的,没有一点外伤!

张家山点点头,不再言语。

一行人退出偏窑,来到正窑。走之前,谷子干妈掏出一方手帕来,拽展,盖在田寡妇脸上。老妹妹,你咋把自己折腾成这个样子了!谷子干妈叹息了一声。

本宽,不要逞强!派出所同志说得对,这确是自然死亡。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娘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也是她的命。咱就认了吧!你娘做闺女的时候,我就认得,一条川里的人样子!她年轻时候就守寡,好容易将你拉扯大,尔格,清闲了,生点余事,也是情理中的事。你看她,笑意还挂在脸上,喜得眉开眼笑的。你娘辛苦一生,能这样的死,也算她的福分了。退一步想,本宽,你应当高兴才对!

正窑里,张家山闷了半天,找了这一番话来,说给田本宽。

田本宽一听,又跳起来:这是什么话!闹了半天,叫你们这个歪歪道理一说,倒是我田本宽不是人,胡搅蛮缠,无事生非哩!张干大,你可是我请来的,忙你帮不上,你要拆台子,也好!

张家山说:好侄儿,凡事得有个道理才对!我这一把年纪了,不能胡说么!

田本宽说:就算我娘是那号死的吧!我认了!可是,一个巴掌拍不响,总得有个嫖客才对!这人是谁?

派出所这时插话说:田本宽,这嫖客不难找,抓住几个不顺眼的,铐子一铐,就问出事了。只是查出来,你也判不了人家的罪。通奸不犯法,抓住了,派出所也是干瞪眼,没法子的,弄不好,人家还要反咬一口,说你母亲勾引人家哩!

谁要你判他?我只是要他抬埋我娘!我要你们查出谁是嫖客,谁弄死谁埋!田本宽说。

见田本宽这样说,张家山微微一笑:这后生,成了这半天的精,绕了这么大的圈子,却原来是为了找个替死鬼,替他抬埋母亲。

派出所又说:田本宽,遇上你这号牛板筋,你们家的事情,我管不了了!

谁要你管,你抬脚走人!事情反正是闹下了,一不做,二不休,我到县上去告,大不了将这一料庄稼,烂到地里!

派出所见说,一跺脚,走了。

张家山这时来了气,他指着田本宽说:好娃娃,你当你妈做了啥赢人的事,还要到县上去告,让满世界都知道?你不知道,这世人的舌头,有多毒,遇着好事的了,给你编成酸曲,唱出来,臭你家几辈子哩!

田本宽说:好你个张家山,你三番五次拦我,莫非你这儿老汉,也是我母亲的相好不成!

你这娃娃,咋成了混眼狗,见谁咬谁哩!还把你妈给贴赔上!谷子干妈见田本宽这样说张家山,不情愿了,回敬了一句。

李文化一直没吭声,坐在炕沿上看书,这时,努了几努,也挤出一句话来:张干大,我看,咱们也上路吧!这后生不能共事!我看,这一次,咱们钱是挣不下,弄不好,还叫这麻缠事给缠住了!

田本宽见说,应声说道:你们不能走。你们都是嫌疑。李文化,我看你抱着一本书,装模作样地充你有文化,其实,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张家山将鞋一脱,身子一横,坐在炕上,说道:我们不走了,田本宽,你去放心地告你的状去吧!看看你娘冷冰冰地停在那里,不有个交代,我也不忍心走的!

那就好!你们待着,我告状去了!

田本宽说完,返身下了畔,朝公路上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