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香港回归
1551400000006

第6章

林维喜之子林伏超甚至给洋人写了假证明:

立遵依人林伏超、母张氏、马氏、弟伏华、叔奕禧及伯叔房族亲人等,缘因父亲维喜在于九龙贸易生意,于五月二十八(七)日出外讨帐而回,由官涌经过,被夷人身挨失足跌地,撞石毙命。此安于天命,不关夷人之事。林伏超母子甘心向夷人哀求,幸夷人心行恻隐,帮回丧费银些少与伏超母子并亲人等,搬父亲维喜回家,殡葬妥息。此乃二家允肯情愿,日后伏超母子兄弟并叔伯房亲等,不得生端图赖夷人。各表良心,恐口无凭,故立遵依一纸,与夷人收执存照。

道光十九年五月二十九日立尊依人男林伏超。

林则徐接到地方官呈报的英国水手殴伤尖沙嘴村民致死案的紧急文书之后,立即指派新安县知县梁星源赶到尖沙嘴查办。梁星源经过验尸,确认为林维喜系棍伤致毙,并不是什么被夷人身挨失足跌地,撞石毙命。

在村民的协助下,梁捉拿了帮助洋人收买尸亲的刘亚三,林伏超也交出了致死人命者约定付款的英文字据。

根据调查结果,林则徐立即派员到澳门和义律交涉,谕令义律查明凶手,按中国法律交官府审办。义律却拒不执行中国的法典。

义律回复林则徐说,尖沙嘴殴斗一事,不仅仅系英国人所为,打骂的人还有美国人和西班牙人,实情尚未明晰,怎么就认定是英国人?再说,英国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子民交付它国审判的法律。我们会自己审办这个案件的。

林则徐为了批驳义律的狡辩,仔细研究了国际法,组织翻译了1758年瑞士人华达尔所著的《各国律例》等有关段落,从这些律例中得知,杀人偿命,中外所同,英国人并没有杀人不偿命的法律。

此时,美国领事和西班牙人也具证明,说尖沙嘴殴斗一事,行凶者确实系英人所为,和别国水手无涉。

林则徐据理再次向义律发出谕令,令其配合中国政府,交出杀人凶手,并宣布停泊在尖沙嘴一带的英船不许擅自出入采办食物,所需用品均须通过有执照的买办经手,以防勾通贩毒。而义律对上述谕令置若罔闻。

他煞有介事地在威廉要塞号上组成了临时法庭,对尖沙嘴参加殴斗的英国水手进行审判。陪审团有23人组成。义律自扮法官。

经过审判,义律宣布,对一名英国水手犯杀人罪的抗诉案不予受理,然后将五名参予殴打的水手判处三人监禁六个月,罚金二十镑,两人监禁三个月,罚金十五镑,并指定监禁应在英国本土的一个监牢里执行……

林则徐得知义律如此坏法养痈,亲自和邓廷桢同赴香山查问英国水手致死人命案,并派兵在香山县各交通要道实行戒严,并宣谕义律的审判结果为非法。林则徐说:

查该国尚有定例,如赴何国贸易,即照何国法度,其例甚为明白。在别国尚当依该处法度,况天朝乎?犯罪若在伊国地方,自听伊国办理,而在天朝地方,岂得不交官宪审办?

但是,义律恃强,决不交出凶手。尽管中国宣布戒严,宣布如不交出凶手的严重后果,义律也在所不顾。

8月24日,一只英国舢板船从澳门到香港的途中被中国海盗袭击,除一名水手耳朵被割,一名商人重伤被救外,其余七名水手全部被杀。义律差人禀告林则徐请官府查处,林则徐因义律在水手问题上的恶劣态度,认为这是义律故意捏造,坚不受理。

义律和林则徐的矛盾更加尖锐起来。义律干脆不再和钦差行辕的公文接触。为了表示和中国政府决绝,义律干脆离开澳门住在了货船上。而林则徐得知消息后,立即命令澳门葡萄牙官员驱逐所有留在澳门的英国人,限他们在三天内出境。

居住在澳门的英国商人及家属悉数被逐,这支队伍成为海上的流亡难民,他们由于准备不足面临缺水缺食的威胁,他们还可能受到海盗的袭击。他们带着大量的银子和搜罗来的宝器却不知所终……

就在他们面临绝望境地的时候,义律请求驻印总督火速驰援的两艘军舰出现在他们的视野里。他们获救了。

这两艘军舰,一艘叫窝拉疑号,一艘叫海阿新号。有了这两艘军舰壮胆,义律顿时腰杆就硬了。

英舰驶向珠江口的消息传至钦差行辕之后,林则徐为了防止意外,下令海口内河各处严加防范。关天培亲自坐镇沙角,每天操练水师,积极备战,时刻准备歼灭来犯之敌。

不仅如此,一场人民战争的威武活剧也由林则徐导演开场。林则徐和邓廷桢发出告示,号召沿海民众立即行动起来,购置自卫武器及防卫器械,成立自卫队,如发现英国人上岸滋事,可以开枪阻止,勒令其退回,或者将其俘虏,交给官府。不许英国人上岸觅水,谁人胆敢为英人引水将受法律制裁云云。

一时间,广州附近的南海、番禺、顺德、东莞、新安等地的社学组织立即发动起来,爱国士绅们召集义勇,组织团练,投入抗英自卫的斗争之中。沿海民众平时对洋商散播鸦片荼毒百姓早已恨之入骨,今见官府号召阻拖夷船便纷纷响应,人众在井边塘头河岸遍插标语,写着水内有毒字样。有的村庄还组成巡逻队,日夜巡察,一有可疑情况,立即报官。沿海一带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1839年9月2日,林则徐在邓廷桢等的陪同下,前去澳门视察那里的禁烟戒毒肃清毒源事宜。

澳门是洋商们聚集的地方,广州禁烟之后,一些洋商纷纷逃至这里,林则徐担心这里会藏污纳垢,成为鸦片的新源头和集散地。另外,这里的英人据报已尽数驱逐,借此还可以察看一下落实情况。

巡视队伍从香山县城出发,走了一天,到达距澳门十里的前山寨。第二天清晨出发,来到关闸,澳门理事官葡萄牙人做遮马地沙早带领士兵百人排列道左在那里迎候。见钦差大臣的官轿红顶在晨雾中闪动,指挥把手一扬,西洋乐声便大作起来,一时引来众多百姓和外国居民争看热闹。

理事官将林则徐一行引至行辕驻地一莲峰庙。莲峰庙创建于1592年,初名天妃庙,又名慈护宫。现在这里成了清朝官员巡视时的临时住所。

当时由洋人办的《中国丛报》报导了林则徐来莲峰庙时的情景。队伍自关闸出发,到进入庙前那片广阔的庭院,其情景是非常有趣的。是晨天空晴朗,在小山的斜坡下,这个院子十分凉爽。成群结队看热闹的人,已经聚集在院外。而院子内,澳门理事官、同知、知县以及钦差大臣的代表,已在那里恭候。各种礼物--银子、丝绸、茶叶、猪和角上扎了红绸带的小牛,也已摆设在庙的正门口。队伍由二百名左右士兵组成,成两列纵队,约摸有四百多码长。不管是在进行中或在操演时,都极不整齐。一名骑马的军官最先到达,随后是抬大锣的,接着是一队扛旗的中国士兵,引导着钦差大臣的八人大轿。走在轿旁的,还有一队葡萄牙仪仗兵。然后又过来一小趴本地士兵,为邓总督开路。在他后面,跟随着其他官员和军队。大员们一到,受到在恭候的官员的迎接,然后被引进庙堂,在那里稍事休息并与理事官举行会谈。

这篇报导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中西合璧的奇异画面。有扛着洋枪的外国士兵,有缀着肩章绶带的葡人军官,有项带花翎的达官要员,有素衣粗衫的蓬头小民,有西洋乐器,又有中国祭祀,既有粤语声声,又有西语朗朗,然而笑声却是共同的,那种友谊却是不用语言的。

这是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友好的场景。倘若英国人也像葡萄牙人这样尊重中国的主权,听命中国的法律,不去搞邪门歪道,它们决不会遭到驱逐,决不会成为海上难民。在它们居住区内,也会出现这样风俗画般的热烈场面,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朵奇葩,一件让后人称道的往事……

林则徐是第一次走进夷人居住区,这使他眼界大开。他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尽管如此,他仍然对外国人的服饰文化、婚姻风俗等等大惑不解。

他说,惜夷服太觉不类。男人浑身包裹紧密,短祸长腿,如演剧扮作狐、兔等兽之形,这服装和清代人众的服装正好相反,清人系满族服装推而广之的一种服装,长袍马褂,宽大松缓。和夷人服装相比,只能说互有利弊,不能一概排斥。

由此可见,即使像林则徐这等远见卓识之人,仍有偏见和狭隘之处。

他对外国人也颇看不惯:

其发多卷,骤见能令人骇,粤人呼为鬼子,良非丑诋。更有一种鬼奴,谓之黑鬼,乃谟鲁国人,皆供夷人使用者,其黑有过于漆,天生使然也。妇女头发或分梳两道,或三道,皆无高髻。衣则上而露胸、下而重裙。婚配皆由男女自择,不避同姓,真夷俗也。(《林则徐集日记》第351页。)

闭关锁国使人的思维短之又短。

从林则徐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精细入微之人,一个具有深刻观察力的人,同时又是一个恪守旧规很难接受别的文化的人,是个具有很浓的老夫子味道的人。

在对澳门巡视的数个小时中,林则徐详细察看了原来英人居住地,看看有无有存贮烟土情事,并且和葡萄牙人达成了一项协议:使其在中国和英国的对立中保持最严格的中立。待诸事完毕之后,便打道回府了。

9月6日凌晨,刚到虎门镇水师寨中的林则徐,得到了紧急战报:九龙山地区发生海战……1839年9月4日,上午9时。

义律和士密大佐乘坐路易莎号,带着几只武装快艇从香港出发,开到九龙山炮台附近海面,假装要求供应食物,向中国水师大鹏营三只师船寻衅。

大鹏营参将赖恩爵站在船头喝令义律尽快执行钦差大臣的谕令,让洋商们具结之后,再来这一带购买食物,否则不许靠岸!

义律说,我们已经付了钱,为什么不让我们索取食物?林大人也不能不讲人道哇?如果再不许我们上岸,我们就要采取行动!

赖恩爵作色道:采取行动?就你们夷人这几条破船,奈我天朝何?滚回去吧……你一言,我一语。叽叽咕咕,呜哩哇啦。吵了许久,义律就送来一份抗议书。半个小时后,还没等答复,英舰便开始炮击师船。炮击非常突然。

没想到炮火这样激烈,这样准确。师船上的兵丁欧仕乾被当场炸毙。但是赖恩爵立即命令兵士们反击。

师船的大炮和九龙山炮台的大炮一齐对准路易莎号开火,咣咣一阵猛射,一下打中了它的主帆,路易莎像个陀螺一样原地旋转起来,甲板上的水兵下饺子般落进水里……

激战两个半小时,英船不支,败退而去。师船不舍,狼群般围上去,正在这时,英舰窝拉疑号和武装鸦片走私船威廉要塞号赶来救援,拦截住师船,双方又你来我往炮击起来。路易莎号再次受到重创,舰上的水兵被水师炮火打得说不出话来。这时,英舰上一个小头目率领16名水手划船渝袭一只师船,快接近船尾时被师船发现,船上兵丁用火绳枪英勇反击,击毙多人,小头目也被打穿手腕。

战斗共进行了四个小时,六时半,英舰向尖沙嘴方向逃去。水师官兵阵亡2人,重伤2人、轻伤4人,而敌舰却损失惨重。林则徐在上送北京的战报中写道:击翻其双桅飞船一只,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受伤者,尤不胜计。

11月2日,士密又率领英舰窝拉疑号和海阿新号窜至穿鼻洋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