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毕福剑的幽默智慧
1568000000003

第3章 迅速消除距离感的平民式幽默

1 应时应景,不偏不倚善用幽默

应时应景的幽默,简而言之就是依照当时的场景、氛围、事件等所做出的幽默举动,如话语、动作等,以此来缓和氛围,增加笑料。对于一个综艺节目的主持人来说,只有幽默得应时应景,才能引领观众的视觉和情绪。东拉西扯地说些不着边的话,即使自认为比较搞笑,但是观众却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没有任何意义,甚至还会出现冷场现象。

很多时候,话要说得巧和好,关键就在于你如何能让说出的话变得更精妙。毕福剑在主持节目过程中,幽默“炸弹”扔得得心应手、不偏不倚,关键就在于他能把握好时机,话也说得生动有趣。

毕福剑在担当“颐安杯”主持人大赛主持人时,有一名女选手被淘汰出局,在最后发言的时刻,她强忍住眼中的泪。这时老毕告诉她,不要忍着,哭出来吧,憋着容易把眼睛憋小,自己从小就要强,有眼泪就憋着,所以眼睛憋小了。此话一出,全场沸腾。

刚说完这句话,现场突然停电了。来电后,老毕开口的第一句话又把观众逗乐了。他说:“来银川一说话,就把灯泡说憋了。”这话刚说完,电又停了。等这次电灯修好后,老毕又扔出一个幽默“炸弹”来:“不能再说了,再说的话,全场的灯都憋了。”

老毕在节目中总能让观众乐不可支,这种幽默来自何处?老毕说,自己的幽默没有秘诀,说实话自然有内容。临场幽默有如蜻蜓点水,毫不刻意,却能动人心弦,没有事先安排,却能随手拈来,切合现场氛围,这就是掌控全局后的幽默境界。

就拿老毕的这个“憋”字来说,先是说人,而后又因一点小意外借题发挥巧妙地转嫁到了灯泡上。这个幽默点之所以用得极为成功,不仅仅因为老毕的急中生智,还源于这个“憋”字用得形象生动,应时应景,让在场观众听在耳中倍觉有趣。

俗话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用在点子上的幽默,不仅可以用来取悦听众,为大家带来欢笑,有时候还能发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让大家更能明白其中道理,易于接受。

有一次,孙中山在广东大学讲民族主义。由于礼堂小,听众多,再加上天气闷热,很多人都听得没精打采。面对昏昏欲睡的听众,孙中山穿插了一个故事:

“那年我在香港读书时,看见许多苦力聚在一起高兴地谈话,我走上前去问他们什么事谈得这么高兴。他们告诉我:‘我们当中一个行家,牢牢记住那马票上面的号码,把它藏在日常用来挑东西的竹杠里。等到开奖,竟真的中了头奖,他欢喜万分,以为领奖后可以买洋房、做生意,这一生再也不用这根挑东西的杠子过生活了,一激动就把竹杠狠狠地扔到大海里。不消说,连那张马票也一起丢了,结果是空欢喜一场。’”

孙中山风趣的话,引来台下一片笑声。孙中山接着回到本题:“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民族主义就是这根竹杠,千万不能丢啊!”孙中山先生这个充满幽默感的故事,不仅让昏昏欲睡的人们清醒过来,也使得自己的演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要想使语言富有幽默感,就必须言之有物,更要结合当下的情景,才能发挥其作用。以实求幽默,幽默有;以虚求幽默,幽默无。语言真实并且表达得形象生动,能促人联想,产生具象,让人感觉余味无穷。面对大家的昏昏欲睡,孙中山先生以“马票”为切入点,将话题回归到演讲题目之上,既形象生动,又令大家精神重振。

“名嘴”孟非是个反应极快,并且能幽默得应时应景的人。在某期《非诚勿扰》上,一位男嘉宾遭遇全场灭灯后,全场气氛一时僵硬。孟非在此时大大咧咧甩出一句话来:“男嘉宾没有亮点,我和乐嘉老师有!”这句话一出,大家的视线自然而然地移到两个光头上来,全场顿时发出善意的哄笑,热情洋溢的气氛又回来了。

应时应景的幽默比较简单,可以随机创造,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当黛玉见到贾母时,贾母一把把她“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授课老师讲到此处时突然插上一句:“谁敢不哭?敢笑试试?!”两个强有力的反问让学生在瞬间一愣后稍一思索,明白了封建等级的威严,以及贾母在这个大家族中的特殊地位。心领神会后,学生顿时会放松一笑。这样的随机幽默不但让学生领悟了“侍立之人”为何“无不掩面涕泣”,而且营造了短暂的轻松氛围,胜过了一本正经的讲解。

谁都想成为一个有幽默趣味的人,但并不是谁都能很好地掌握幽默的说话技巧。要想使自己表达的语言与众不同,不妨就结合身边发生的事,经常说上一些幽默的话,逐渐掌握一些幽默的技巧。

2 长得“难看”,更有平民化的风趣

老毕的主持风格被称为“平民化的风趣,不经意间的幽默”。他总是煞有介事地假戏真做,不温不火、不紧不慢地搅动着千千万万梦想成为明星的普通人的心灵,即兴发挥,信手拈来,开起玩笑来也通俗亲切,在不经意间制造笑声,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老毕一张天生的“幽默脸”,更是让他贴近大众,与民同乐,让大家乍一眼看见他时,就会情不自禁跟着乐。

毕福剑说过:“我并没有太多考虑自己的主持风格,也没有给自己定位。大家说我有亲和力,可能是因为我长得跟老百姓一样,不是那种标准的‘帅哥’。”他还说:“长相不及格,不少朋友出于好心,也曾劝我拉个双眼皮什么的,我至今没敢——好不容易混了个脸熟,拉得观众不认识我了可咋办?”

因为长相问题,老毕不止一次地拿自己“开刀”,来给大家逗乐子。他曾委屈地跟观众诉苦道:“做主持人难,做《星光大道》的主持更难,总被人‘挤兑’。”而他也总结出《星光大道》一大怪:“长得好的、有才艺的都在幕后,长得最难看的那个却总在台前。”

老毕的脸为成就他的“毕氏幽默”出了一份力。试想,一个整天紧绷着脸,眼神中流露出“杀气”的人,如何能发挥出自己的幽默潜质,逗得大家笑成一片呢?但需要指出的是,幽默脸并不仅仅只是长相逗乐、行为搞怪,它与滑稽并不是一回事。

幽默是人人都会用到的交流工具,但并非人人都会如此“有幸”能长出一张“难看”的脸,并能用幽默来为自己挽回更大的“面子”。长相另类、演艺精湛的黄渤夺得“影帝”称号后,曾一度被媒体称为“新喜剧之王”,但他一听这词儿就笑了,说:“到不了那份上!不能跟人家周星驰、葛优比。我就是个小仔,也没经过几个戏。”而对于自己的“面相资本”,他也直言不讳自己“难看”,但即使这样,一群粉丝仍对他“一往情深”,其原因就在于他幽默起来没有架子,很平民化。就如热播剧《民兵葛二蛋》中的二蛋一样,一身破烂简陋的行头,一口乡下土话,让大家一看就喜欢上了这个地地道道的乡下人。

要想有好的人缘,首先在日常的说话行事上都不能太过高调张扬。平民化的幽默才最能打动人心,这与长相是否好看无关。

3 亲和力就是最好的主持风格

说起毕福剑的主持,朴实、平和是他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称之为“布衣化”。他的一举手一投足,找不到一丁点儿“明星”的风度;他“一般”得就像我们在大街上一回头见到的那个人;他站在台上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平易近人,让那些没有舞台经验的新手很轻松地忘记怯场,进入角色。老毕具有亲和力的主持风格,使他更容易做到与民同乐。

有一次,老毕率剧组来徐州制作一期《国庆七天乐》,场地选在了刚刚建成的狮子山汉文化景园,突出了徐州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导演也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此次节目的形式是一个模拟的俱乐部,而节目的主旨用老毕的话说就是:老百姓过节,就要老百姓做主角。下午,录制正式开始,俱乐部主任老毕邀请大家参加了一个卡拉OK大赛。众多高手、群众演员同台PK,分成楚、汉两队,你方唱罢我又唱,两队轮番上阵,欢笑不断,令人捧腹。节目中,还有著名笑星博林、著名黄梅戏演员吴琼不断地在和老毕唱对台戏,更是制造出不少笑料来。

节目录制期间,老毕已经体会到了徐州人民的热情,不少演员甚至喊出了“老毕,我爱你!”的口号,徐州人民也为老毕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而老毕也和大家打成一片,时不时地还冒出两句新学的徐州话来,更增加了亲切感。老毕在私下里和记者聊天时说,没想到徐州城市这么美,徐州的两汉文化这么悠久,这次时间太紧,以后有机会还要再来徐州,好好地看一下徐州,看看刘邦、项羽的遗迹。

老毕幽默的亲和力,在外出录制节目时体现得恰到好处。他每到一处,看见当地居民就仿佛看到了“娘家人”一般亲切,总能很容易地就与“群众”打成一片,丝毫没有架子。而在与民同乐的过程中,他的“毕氏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场笑声不断,观众们总会感觉时间过得飞快。

对于自己与其他主持人的不同之处,毕福剑评点说:“崔永元的长处是擅长黑色幽默,谈话中不时攻击对方;李咏的风格是现代时尚,特别能‘忽悠’观众;如果说我有什么风格,可能就是比较有亲和力,观众看我没距离感。”正因为如此,老毕才这样受人欢迎,以至于走到哪儿都会听见有人喊“毕姥爷”。

有时候即使自己不表现出过多的幽默,但建立在尊重对方基础上的有亲和力的主持,也会恰到好处地激起对方的幽默感来。

曾经在《鲁豫有约》做客的嘉宾郑渊洁说:“我见到鲁豫就知道怎么说话了,她的亲和力能够影响我,让我立刻找着了感觉。”

鲁豫在节目期间,话很少,只是偶尔提个问题,奇怪的是,嘉宾会滔滔不绝地讲,很愿意把故事告诉她,还能用幽默激起全场的高涨热情。就连素来以冷酷形象示人的天王巨星周杰伦在做客《鲁豫有约》时,都能在这样亲切轻松的氛围中幽默一把。看到现场有一位跟自己长得很像的歌迷,周杰伦还拿自己开涮:“我参加过很多模仿大赛,每次都想把合照拿回去给我妈看,问到底是谁出了问题啊!”全场哄笑。

亲切的语言就好比聊家常,在轻松的闲聊中容易与对方形成亲切感。尤为重要的是,闲聊可以保持沟通过程的连续性,不至于冷场无话可说,反倒是有说不完的话茬,逗不完的乐子。在《鲁豫有约》中,即使是拥有骄人成就高高在上的人,也能在鲁豫面前卸下光环。这正是因为鲁豫的亲和力,让对方没有距离感,就如遇上了一位可心的倾听者一样,能够放心地与她交谈,时不时地表现出自己幽默风趣的一面。

人人都喜欢与有亲和力的人打交道。不论是主持也好,还是与人交往也罢,一个具有亲和力的人才会吸引更多的观众与朋友。同样的,具有亲和力的幽默会让人倍生好感。曾风靡一时的美国情景喜剧《我为喜剧狂》,被评为“机智却不晦涩,疯热却不低俗,当今最好的情景喜剧”。这部灵巧但绝无匠气的喜剧,让我们看到了久违的充满智慧与亲和力的幽默,没有过多晦涩难懂的嘲弄讽刺和故弄玄虚,就在阳光之下的城市街头和房前屋后,仿佛再度回到那个喜剧的黄金年代——平易近人却意犹未尽。这就是亲和力风格的魅力。

4 巧卖关子,抓住听众神经

“卖关子”是文学艺术用语,指说书人讲长篇故事时,说到重要关节处戛然而止,借以吸引听众继续听下去所采用的一种方法。

卖关子也是一种幽默术,比如主持人在节目有条不紊进行、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提出一个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的问题,待到大家的好奇心与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又宣布了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结果,借以造成强烈的幽默效果。毕福剑就是个会一脸正经却在悄悄卖关子的幽默高手。

在2009年《星光大道》第30期节目中,老毕介绍嘉宾时这样说道:“下一位我也不知道怎么介绍,是青年还是老年呢?欢迎中年影视演员王亚楠!”在这里,老毕故意卖了个关子,这位选手既不是青年,又不是老年,始终跟着老毕思维走的观众们一时反应不过来,而当老毕高声报出“中年”时,台下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阵阵笑语,很大一部分都送给了幽默的老毕。

作为一个主持人,最重要的工作或者可以说是最大的成就,就是能牵住观众的视觉神经,带动观众的听觉神经,让观众跟着自己的思维走,不出现走神现象。试想,如果主持人在台上面无表情地干背台词,不懂得如何与观众互动,怕是台下早就睡倒一片了。因此,适当地忽悠观众一把,偶尔卖几个关子,是典型的花小力气赚大笑声的幽默手段。

此外,不熟悉的陌生人之间,初次见面,发挥一下自己的幽默感,省去呆滞刻板的俗套寒暄,卖个小关子就可以轻轻松松赢得对方好感,让谈话变得诙谐有趣。

卖关子有时会让人有故弄玄虚之感,先是设了一个悬念,做好铺垫,引人入胜,最后一语道破玄机,幽默效果顺其产生,自己也轻松地达到了目的。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习惯于每天早上吃一个土豆。有一天,他把土豆放在餐厅的壁炉上凉一凉,可转眼之间却不翼而飞了。于是,他大声叫喊起来:

“啊,我的上帝,请告诉我,是谁吃了我放在壁炉上的那个土豆?”

他的佣人匆匆走来说:“不是我。”

“谢天谢地,那就太好了!”

“先生为什么这样说?”他的佣人问。

“因为我在土豆上放了砒霜,想用它毒老鼠。”

“啊,上帝!我中毒了!”那个佣人焦急地喊道。

拉封丹笑了:“放心吧,我不过想让你说真话罢了。”

这里,拉封丹用的正是故弄玄虚幽默术。第一次是仆人说自己没有吃,而拉封丹心知肚明却大喊太好了,仆人有轻松的预期,结果却转化为非常严重的后果。接着又来了一个对转,预期的危险完全消失。这个关子卖得一波三折,将对方折腾出一身冷汗,却巧妙地避免了直接揭穿对方而怒言相向的局面。

我们在平常的与人交往中,关子不仅要卖,还要会卖。如果故弄玄虚太过火,不着边际地扯淡,操之过急,露出“马脚”,不仅不显幽默,反而弄巧成拙,使对方产生反感,失去幽默的力量。只有把控好适当的环境,精心设计悬念,并顺着这一主题有条不紊地进行,使之有张有弛,自然得体,顺理成章,才能恰到好处。这样,既有利于解决问题,又能增添自身的魅力。

《中国好声音》热播以来,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各种评价也应运而生,评价自然也是褒贬不一。最近有人针对《中国好声音》卖关子吊观众胃口一事,颇为不满。有网友说:“节目本身真不错,广告插得太流氓!真真有被涮的感觉,也顿时对这档节目的兴趣大减。”

具体事情是这样的:节目临近结束时,就在最后一组学员演唱结束后,刘欢分别点评并说出“留在这个舞台上的是……”时,节目“惯例”般地插进广告,但是广告结束后,节目却告知观众这组结果要在下期节目才揭晓。这种“卖关子”的做法被众多网友评价为“涮了观众,得不偿失”。

由此可见,关子要卖得好、卖得巧,大家才会买账。卖关子幽默术要处理好“吊”和“揭”的关系。所谓“揭”就是先揭示需求,使对方了解需求,明白需求的重要性;接下来就要“吊”,一直吊到对方如饥似渴的程度,如此内驱力就充分激发出来了。但如果你吊足了对方的胃口,却又不公布答案,势必会惹起对方的不满。

5 入乡随俗的幽默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因有事需前往某地时,一般都会在出发前对那里的风土民情做个大致的了解,避免因不懂当地风俗规矩而出现什么差错,这便是入乡随俗的需要。

当然,作为明星级人物被邀请到外地出席各种活动也十分常见,许多有心之人便会在这项活动上提前下功夫,尽量做到入乡随俗,既尊重了当地风化,又迅速消除了与当地人之间的心理隔阂,活跃现场气氛。毕福剑在这一点上就是一个很会“来事儿”的人。

运动款鸭舌帽、橙色T恤衫,时不时入乡随俗蹦出山东腔,从“国庆七天乐”的舞台变身到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讲台,受聘该院兼职教授的“毕姥爷”毕福剑一亮相,就把学生们逗得捧腹大笑。

当天的山东大学邵逸夫馆报告厅里,过道上和讲台前的地毯上,或站或坐挤满了来“听课”的学生。“毕姥爷!”戴着鸭舌帽的毕福剑一现身,学生们就鼓掌欢呼起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郑春给毕福剑发放兼职教授的聘书时,毕福剑打趣道:“我心里感觉特别茫然,也不知道这教授是正的还是副的?”刚一开口,报告厅里就溢满笑声。他继而表示,受聘为山大兼职教授,作为学校的一员,“一定要为咱们山大110周年校庆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外,他还在报告会现场唱起了山东话版的《外婆的澎湖湾》,并不时用山东方言回答学生们的问题,赢得阵阵掌声。

老毕真实自然、幽默质朴的主持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大家见了他,“毕姥爷”喊得就真如自家“姥爷”那般亲。之所以赢得了这样的好人缘,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老毕的憨厚朴实,他那没有架子、不温不火的态度着实让人倍感亲切。

老毕“入乡随俗”这一点,更是强化了他在全国各地老百姓心中的“亲人”形象。比如,在录制“七天乐”时,由于拍摄场地绝大多数都选在户外,像徐州、梅州、漠河等地,老毕都能穿上当地的服饰,一身当地人的打扮,在现场不时说句当地方言,与观众们零距离接触逗乐子。在大家眼里,台上的毕福剑不是星光闪闪的“大牌”,而如邻家老哥一样说学逗唱,以一个普通民众的形象与大家打成一片。

入乡随俗的幽默是拉近与他人关系的最好方式,因为人们只有先接受了你,才会进一步认可并喜欢你。这对于奋斗在舞台上的公众人物尤为重要。

台湾可算是全球综艺节目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主持人才相当多,于是这几年有很多台湾主持大腕纷纷到内地淘金。但也许是主持风格的差异导致了南橘北枳,许多人都没能站稳脚跟,反而是以前一直不怎么火的欧弟,却在内地一炮而红。

当问及他是如何将台湾的主持风格“嫁接”到内地时,欧弟称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同,大家的笑点也有区别,因此入乡随俗最重要。他也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刻意去融合:“我不是很注重这些差异化的东西,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习,在主持的过程中我很随性。”拥有超强模仿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欧弟在主持过程中很重视场上气氛,不让现场冷场。一旦冷场,他就想尽办法搞笑:“我不喜欢看到冷场,我会尽量让观众开心。”

欧弟将自己的成功归根于“入乡随俗”,就像他说的,因为风俗习惯的不同,大家的笑点也会有区别,而他就是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才能将独家的“欧式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为自己在大陆综艺圈赢得了一席之地。

有时候,对于一个地域来说,一种风俗就是一种潜意识中的传统概念。比如,某外国解说员说:“大家看,场边戴绿帽子的就是沙特队教练。”中国人在听到这句话后几乎人人都会忍不住爆笑。假设一个世界帽业巨头准备进军中国市场,不管他们给男士设计的帽子多好看,质量多好,价格多便宜,如果他们把帽子做成绿色的话,恐怕结果只会血本无归,因为他不仅没有做到入乡随俗,反倒还成了中国人眼中最强大的“幽默”。

另外,当我们在不熟悉的地方因没能做到入乡随俗时,也要保持幽默地自我反省的态度,以防下次再犯。著名记者杨锦麟在日本采访时,曾发了一条反省微博:“在京都前往大阪的火车上,接到老友电话,顿时整个车厢的人向我投来惊异甚至有点责备的目光。陪同说,日本火车上禁止接打电话,他们认为这很不礼貌,也影响大家休息。实在抱歉得很,稍候观察果然没有一个人接打电话,和咱们国家地铁上经常看到的大呼小叫迥然不同。”

现在国人出国多了,出门之前,要先了解了解他国文化,入乡随俗,万一未能随俗的,大可像老杨一样,自我反省,保持幽默。

6 荒诞的无厘头式幽默

“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俚语,意思是一个人说话做事都令人难以理解,没有中心,莫名其妙,其语言和行为粗俗随意,还经常乱发牢骚。如果一个人经常有无厘头的表现,会被别人看不起。但如果这种表现是故意的,并且没有恶意,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自我贬损式的幽默感。

有些综艺、娱乐节目,为了用幽默来吸引观众,或是增加节目的趣味性,抓住观众的眼球,主持人往往会采用一些荒诞的无厘头式幽默,逗乐全场,使得气氛高涨,节目声情并茂,更有看点。毕福剑在节目中也经常会无厘头一把,别看岁数不小了,幽默起来效果斐然。每次节目自打他悠悠出场,观众几乎就开始乐得合不拢嘴了。

2010年,重新改版的《唱到北京去》第一期选在山东省阳谷县知名企业“绿灯行”电缆厂,由三个小合唱分队争夺进入《唱到北京去》的机会。

节目中,毕福剑延续“无厘头恶搞路线”,兴致勃勃地将山东阳谷县最“著名”的历史人物武大郎、潘金莲拉上了舞台,自己则穿上华服扮演起“武松”。不仅如此,连说话都不忘与观众们逗贫:“本人毕福剑,小名叫贱贱(剑)”、“老妹儿,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恶搞别人也捎带上自己,老毕无厘头式的幽默调侃,让现场的气氛热火朝天。

老毕的无厘头可称得上是装疯卖傻,以其荒诞搞笑的形象“笑倒众生”。但大家看得开心,老毕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他的初衷正是给终日因忙碌而找不到生活乐趣的人们送去久违的欢笑与快乐。

无厘头虽然荒诞,虽然与现实八竿子打不着,或是根本行不通,但人们仍然看得津津有味,原因就在于人们从这些看似荒唐的情节表演中感受到了幽默的力量。看多了令人欲罢不能的爱恨纠葛之戏,一部轻松搞笑的喜剧就备受欢迎和热捧,周星驰就是典型的代表。

当“无厘头”元素被注入周星驰的电影之后,星爷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并最终成为其电影的标签语、幽默搞笑的代名词。可以说,星爷的“无厘头”电影所到之处,尽管有时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但更多的必然是观众的疯狂笑声和极力模仿,以及刮起的一阵阵“周星驰无厘头”旋风。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周星驰饰演的唐伯虎路遇一美女,心生搭讪之念。此时电影和着如临仙境的配乐,出现了该美女婀娜多姿的背影。正看得唐伯虎神魂颠倒之时,忽然一阵清风将该美女手上的丝巾吹到他身旁,唐伯虎陶醉地闻了闻丝巾的清香,这一幕何其引人遐想!

然而,等到该美女伴着配乐缓缓回首,映在唐伯虎眼中的美女形象并不是他理想中的国色天香,而是一抠着鼻孔、浓眉大眼、形容猥琐的男扮女装的怪物!于是,唐伯虎痛不欲生呼天抢地,观众们却早已仰天大笑不能自已。

康德说:“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变成空白时的感情爆发。”周星驰的作品是出了名的无厘头,虽然期间也不乏粗俗、不可思议的情景,但仍赢得了许多影迷的热心追捧。

幽默需要用心去体会,它并不是纯粹出于搞笑,它超越生活,却又基于生活。无厘头的语言或行为往往有着比较深刻的社会内涵,透过其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可直接触及事物的实质,比如曾经火极一时至今仍为人所推崇的《大话西游》。

看《大话西游》,有种一个大人看一群孩子过家家的感觉。孩子们入戏很深,表现得郑重其事、一脸严肃,大人在旁边却早已笑得“肝肠寸断”了。整部电影颠倒了传统的秩序:大闹天宫英勇无双的孙悟空被脱去了紫金冠、黄金甲,沦落为无能无用无胆无谋的至尊宝;执着进取虔诚大善的唐僧走下神坛,变得婆婆妈妈啰里啰唆像个老太太。所有的神圣,在影片之外的我们看来似乎无异于一场闹剧。

然而,伟大的喜剧作品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留给了观众反思的空间。笑过之后,我们看见了真正的至尊宝,他玩世不恭的外表下隐藏的是一颗脆弱敏感的心,正如你我衣冠楚楚、无畏无惧的外表下都有一个卑微怯懦的“小我”一般。

无厘头式的作品以博人一笑为目的,但它一旦走入人们的生活、心灵深处,又会引人深思,对生活有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但如果太不符合实际,太虚假,难免又会让人生厌。比如一度炙手可热的“穿越小说”,作者全凭虚构想象,故事情节往往荒诞不经,甚至是无厘头,譬如女主人公穿越时空的恋爱对象总是皇帝、大官一类,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沦为了演绎风花雪月恋爱经历的配角和工具。虽然这也是一种人们日常生活的消遣,但看得多了,没了新鲜感,反倒会让人觉得哗众取宠、贻笑大方。

7 巧妙恭维,展现幽默的魅力

很多人都对恭维话不屑一顾,认为没有必要或者斥之为庸俗。但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人人都爱听好话。在人际交往中,恭维可以算是最为有效的润滑剂之一,尤其是初次见面,恰当的恭维会令对方心花怒放,彼此之间的交谈也会更加和谐有趣。

一次录“七天乐”时,毕福剑带领剧组一干人马来到青岛拍摄节目。在社区录制完后,老毕和栏目组又去了岛城一户孙姓居民家中,碰巧这家的一位小主人正过11岁生日。一进门毕福剑就开始“忽悠”起来:“听说你家有高人,我来瞅瞅。”三位小女孩不甘示弱地表演了绕口令、唱英文歌等。后来毕福剑又给一位小女孩下了个“套”,让她喝完水再唱,果然很出彩。毕福剑夸道:“你家的水真神啊!”一句话将一家人逗得哈哈大笑。

还有一次,老毕在“五一七天乐”首度牵手原唱龙梅子,对这位歌手的《漂亮的姑娘就要嫁人啦》点评时,幽默地说:“这首歌通俗而不低俗,大俗却不媚俗,乍一听朗朗上口,仔细一品,却又别有一番风味。而且这首歌寓意也不错,希望能借这首《漂亮的姑娘就要嫁人啦》警示年轻朋友们,做人做事都要自信执着。自己漂亮的姑娘嫁给别人了,你就悔之晚也!”此言一出,立马引起一片叫好之声。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在很多时候,恭维之语并不是纯粹的溜须拍马、虚伪做作,它反而是拉近与对方心理距离的一条纽带。就像老毕夸人,摒弃了一见面就大赞“唱得好”、“很棒很厉害”等一些早被人听腻了的俗话,而是以一个邻家大叔的形象,幽默地道明来意——“瞅高人”。之后在与对方互动当中,连人带水一起夸了,着实令一家人高兴不已。老毕在点评龙梅子的歌曲时,言谈细致,给人一种真诚之感。说到最后还不忘幽人一默,更是点睛之笔,既含而不露地夸赞了此曲的寓意与影响力,又调侃了一下年轻观众们,营造出轻松风趣的交流氛围来。

赞美之词一般来说都是善意的,不是来捧杀别人的。恭维话要坦诚得体,必须说中对方的长处。对方心里虽然知道别人说的是奉承话,心中还是免不了会沾沾自喜。换句话说,一个人受到别人的夸赞,绝不会觉得厌恶,除非对方说得太离谱了。因此,恭维也要讲究技巧,有的人在恭维他人的同时加些调侃的料,会有别样的趣味生出。

一次,姚明和冯小刚携手代言某人寿保险。发布会上,姚明的出场很有意思,主办方特意用一个篮球将姚明给“砸”了出来。而冯小刚接着从另外一边的门里闪耀而出。

两人一见,“分外眼红”。冯小刚导演先是对姚明来了一段夸奖脱口秀,他幽默地说:“出名的文体明星多,负面新闻少的也多,但是像姚明这样的,少!他确实是一个民族英雄,而且他还保留了自身鲜明的特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接着冯导开始“夸奖”自己。“有报道称,姚明刚去美国打比赛的时候由于语言不通,经常在比赛结束以后观看我的贺岁片,并且他看过片子以后非常高兴。看到这篇报道以后我非常开心。”

面对冯导的“咄咄逼人”,姚明也开始“还击”:“我很喜欢冯导的《甲方乙方》,对他的评价是四个字——‘人不可貌相’。”姚明这番话也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主持人带领大家数了数,其实是五个字。

姚明和冯小刚的互相恭维幽默“对侃”,成了现场的一大亮点,使人们看到了不轻易显于人前的大腕的另一面,幽默的对白令人忍俊不禁。

当然,在相互比较熟识的人之间,这样极具调侃趣味的恭维并不伤大雅,反而还会令双方关系更显亲密;但如果双方向来没有过多接触,在刚见面时就要注意恭维分寸了。话要说得巧妙,才能令对方欣然接受,不然就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不快了。

那么如何正确地使用恭维话呢?

第一,恭维话要坦诚得体。

有一回,毕福剑在外录制节目时,有人夸赞他“秀气”,老毕一听这评价就乐了,说:“我老毕五十多岁了,第一次被人夸秀气。姑娘啊,你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呀!”

看来,奉承别人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份诚挚的心意及认真的态度。言词会反映一个人的心理,因而轻率的说话态度很容易被对方识破,从而产生不快的感觉。

第二,赞扬要准。

最好避免以对方的人品或性格为对象,去称赞他过去的成就、行为或所属物等具体事物。如果赞美对方“你真是个好人”,即使是由衷之言,对方也容易产生“才第一次见面,你怎么知道我是好人”的疑念及戒备心。

因此,高帽尽管好,尺寸也得合乎规格才行,滥做过重的高帽是不明智的。当人们发现你言过其实时,常常会感到自己受到了愚弄。所以,这个时候宁肯不去恭维,也不宜夸大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