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关于人的思考:人的本质、产物及发现
15739300000002

第2章 序言

在本书中我试图对各种思想给予一个确定的、恒久的形式。这些思想自从我出版了标题为《询问者》一书后,就一直存在于我的头脑中,有34年了。这些思想尽管可能他人也想到了,但就我所知,至少还未付诸印刷向世人公开。此间的一段时期里,我在很大程度上未能担当起一个作者的角色,很少以我的名字发表东西。我请读者相信,自1791年我从事了可以被认为是我生活中的职业后,我就很少为任何期刊哪怕写上一页纸的东西。

我的头脑与生俱来就爱思考。若不能把我冥思苦想的特别结果整理出来发表的话我就不会有满足感。我既然已经从事了某个工作,就认为有责任不放弃它。

有件事情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来说明。我一直都认为我有责任用明白无误的语言向世人表述我的思想。偶尔我也碰巧和那些自认为学识渊博的人有交流,他们用朦胧晦涩的语言来讲述他们的理论,吹嘘仅有少数人能够懂他们的思想,而那也只能通过抽像思考,通过孜孜不倦的运用才能懂得。

自然我不属于这类扑朔迷离的思想家。对要花大力气才能懂得他们的思想这个说法,我也无话可说。若我能够的话,我决定不“用无知的语言解释神谕[2]”。这就是我在关于政治公正问题的《询问》中所奉行的原则。我这样做收到了回报;我拥有了各阶层、各年龄段的众多男女读者。妇孺在翻阅我的读物时也不会有畏难感觉。

也许那书是在一个恰当的时候出版的。现在都说印刷出来的东西是不受欢迎的,除非是以娱乐这样的形式展现。那些坚持自己主张,以这样或那样特定方式拉开面罩,将智慧或道德庄重真相示人的,肯定会将自己的陈说置于少人问津的地步。

对此我一直都不愿意相信,因而我要出版自己的思考成果。我的目的是达到一种大众化的(如果我能做到的话)、令人感兴趣的风格。若没人理睬我,将我抛掷一旁,我将认为这是我尽最大能力所能达到的地步,我没有荒废我的能力,以此作为自我安慰。

如今的出版物有一特点,即总是取悦于最肤浅的读者。我知道许多的人讨厌与人交往,并声称瞧不起自己的同类。我的信条正好与此相反。我们所观察到的有关智力方面最优秀最杰出的就是人了。从很多实例中都可以很容易观察到,相信神话者不过都是将他所信奉的神祗用人的最好的属性和规格装扮起来的。我一直生活在我的人类同胞中,对人类有满腔的热情和深厚的爱。这种情感存于胸中,让我满足,我也乐于将其珍藏在其他的形式中。为此,我非常高兴把自己变成一名说教的人。

1831年2月15日

扉页中提到的有关作者的详细情况,将主要见于第四、九、十四和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