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大师教你生活之道:爱比克泰德语录
15739700000012

第12章 论认知

认知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说都不陌生,认知与预见并不矛盾。谁能否认“善”是有益和正当的,否认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应当恪守和奉行它?谁能否认正义是美好和合理的?那么,什么时候会产生矛盾呢?矛盾会在认知符合特定对象的过程中产生。一个人说,“他干得漂亮:他是个勇者,”另一个人说,“不对;他的行为真愚蠢”;由此便产生了矛盾。犹太人、叙利亚人、埃及人和罗马人之间的矛盾也是如此;它不在于凡事是否应该恪守纯洁,也不在于食用猪肉是否触犯神灵。你会发现阿伽门农[17]与阿喀琉斯之间也会产生这样的矛盾。阿伽门农,你要说什么呢?难道不该做正当和正确的事情吗?“当然该做。”阿喀琉斯,你还有什么话说呢?难道你不赞成“好”的事情是应该做的吗?“我再赞成不过了。”那就使你的认知符合当前的事情吧。以下便是矛盾的形成。阿伽门农说,“我不该屈服于克律塞伊斯[18]的父亲,把她送回去。”阿喀琉斯说,“你应该这样做。”显然,两人中有一人对“该做之事”或者“份内之事”持有错误的认知。接着,阿伽门农说,“如果我应该把克律塞伊斯送回去,那我把你的战利品据为己有也是应该的。”阿喀琉斯答道,“所以你就该带走我心爱的女人吗?”“是的,就是你心爱的女人。”“那么就该我一人一无所获、一无所有人吗?”如此,矛盾就开始了。

那么,什么是教育呢?教育就是学习如何符合自然法则地使本来的认知适应特殊事物;然后分清哪些事物是我们能够掌控的,哪些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是意志和取决于意志的行为;我们不能掌控的是肉体、肉体的各个部分、财富、祖国、父母、兄弟、孩子,总之,与我们共同生活在群体中的人。我们应该将“好”置于何处呢?我们应该使它符合哪种事物呢?“符合那些我们能够掌控的事物?”可难道健康的身体,强健的体魄和美好的人生不是“好”的事物吗?孩子、父母和祖国不是“好”的事物吗?如果你否认这些,谁还能容忍你?

让我们把“好”这一概念换到如下事物中去。当一个人遭了厄运,得不到“好”的东西,他会快乐吗?“他不可能快乐。”他能对群体做正确的事情吗?他不能。因为寻求自我利益是人的本性。如果拥有一块地皮是我的利益,那把它从邻居手里夺来也是我的利益。如果拥有一件外套是我的利益,那把它从浴室里偷来也是我的利益。这就是战争、暴乱、苛政和阴谋的根源。那么,我如何一如往昔地对宙斯履行我的职责呢?因为即使我遭了厄运,他也不会在意我;如果他把我置于这种境况,他对我来说又有什么用处呢?我开始怨恨他了。为什么我们要为他修建庙宇,为他和魔鬼建立神像;为什么说宙斯是救世主,是甘霖之神和硕果之神呢?如果我们真要把“好”的本质归于这些事物,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我们该做什么呢?这是一个真正的,勤勉的哲学家应该探询的问题。“现在我还没有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我不是疯了吧?”然而,如果我把“好”置于取决于意志的事物里:所有人都会嘲笑我。某个头发花白,满手戴着金戒指的人会站出来,摇摇头说,“听着,我的孩子。就算受点哲学的影响是好的,可你也该动动脑子吧:你在这上面浪费功夫是愚蠢的。你从哲学家那里学到了三段论法;可你知道怎样做得比哲学家更高明吗?”人啊,如果我知道的话,你就不会责备我了。我能对这个奴隶说什么呢?如果我缄默不语,他就会暴跳如雷。我不得不这样说:“很抱歉,像谅解情侣们那样谅解我吧:我已经神思恍惚,我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