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性的优点
15741400000004

第4章 分析焦虑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 如何分析和解决焦虑问题

我有六个忠实的仆人

(他们教会我所知的一切);

他们的名字是:事件、原因、时间、方式、地点、人物。

——拉迪亚德·吉卜林

用第一部分第二章提到的开利的“神秘处方”,能解决所有的焦虑问题吗?当然不可能。

那么,应该怎么办呢?答案是:我们要通过学习以下三个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来武装自己,以便解决各种焦虑带来的困难。这三个步骤是:

1、获取事实材料

2、分析事实材料

3、做出决断并付诸行动

就这么简单?不错,这是亚里士多德教导别人并切身运用过的。如果想解决那些侵扰着我们、让我们日夜如临地狱的难题,那么我们也必须用上这种方法。

我们先来看第一步:获取事实材料。为什么获取事实材料如此重要呢?因为只有把事实查清楚,才有可能理智地解决问题。弄不清事实,我们就只能在混乱中一筹莫展。你以为这是我的想法?不是,这是已故的郝伯特·霍克斯的思想,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学院当了22年的院长,帮助过20万个学生解决了焦虑问题。他曾对我说,“困惑是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他是这样说的:“世人的焦虑,大多是因为对事实缺乏了解就试图做出决断。譬如说,我碰上了一个的问题,必须在下周二下午三点之前予以解决。那么在下周二之前,我肯定不会尝试就此做出任何决定。在这段时间里,我会专注于获取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事实情况。我不会焦虑,不会为此忧心忡忡,也不会辗转反侧。我只会专心致志获取事实。等到了星期二,如果我已经弄清了全部的事实,问题基本就迎刃而解了。”

我问霍克斯院长,这是否说明他已彻底战胜了焦虑呢?他答道:“是的,可以坦率地说,我现在的生活几乎与焦虑不沾边儿了。我发现,一个人如果致力于公正、客观地查清事实真相,他的焦虑就会在智慧之光照耀下烟消云散。”

请允许我重复一下他的话:“一个人如果致力于公正、客观地查清事实真相,他的焦虑就会在智慧之光照耀下烟消云散。”

可是我们大多数人是怎么做的呢?如果我们还算关注事实的话——托马斯·爱迪生非常严肃地说过:“人们懒得思考问题,为此会不择手段。”——如果我们还算关注事实的话,也只是像猎狗一样,紧盯着那些我们已经考虑到的部分,却忽视了其他一切。我们只想获得支持自己行为的事实——这些事实轻而易举地就满足了我们的主观愿望,让我们先入为主的偏见得到合理的解释。

正如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所说:“任何事情,只要与我们的个人愿望一致,似乎就是可信的,如果不一致则会让我们大为光火。”

既然这样,我们找不到解决难题的答案还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如果我们就是认为二加二等于五,那么在做二年级的算术题时不也会遇到同样的困难吗?可是,这世界上就有很多人,坚持认为二加二等于五,甚至是等于五百,从而把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对此,我们能怎么办呢?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排除个人情感,就像霍克斯院长说的那样,必须“公正、客观”地弄清事实真相。

这对于深陷焦虑之中的人们来说并非易事,因为我们焦虑的时候往往情绪激动。不过,我找到了两种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以纯粹、客观的态度对待事实情况:

1.在获取事实材料的时候,我假装不是在为自己,而是为他人搜集信息,这样有助于我保持冷静和公正,也可以帮助我剔除个人情感因素。

2.在搜集与那些引起焦虑的问题有关的事实材料时,我有时会设想自己是对方的辩护律师。换句话说,我要尽可能获得一切对我不利的情况——一切违背我的初衷、让我不愿面对的情况。

然后我把正反两方面所有事实情况都记录下来,一般都会发现,真理其实就存在于这两个极端之间。

我想强调的是,无论你我,甚至是爱因斯坦或美国最高法院,都无法在查明事实真相之前对任何问题做出明智的决断。托马斯·爱迪生知道这一点。他去世的时候,留下了2500本笔记,里面记满了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事实根据。

所以,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原则是:获取事实材料。让我们效仿霍克斯院长的做法吧:在尝试解决问题之前,以公正的态度弄清全部的事实。

然而,仅仅获取全部的事实材料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我们还要对它们加以分析、判断。

代价不菲的经历让我发现,把事实写下来再作分析,这样要容易得多。实际上,把事实写在一张纸上并且说清我们的问题,就已经对我们做出合理的决定大有帮助了。正如发明家查尔斯·凯特林所说的:“把问题陈述清楚,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下面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来看看这种说法的实效。中国人有种说法,叫“百闻不如一见”。就当我给大家展示的是一幅可以看见的画吧,看看人家是怎么把我们正在谈论的东西转化为实际行动的。

就举盖伦·利奇菲尔德的例子吧。我认识他已经有些年头了;他是一个在远东地区非常成功的美国商人。1942年日军侵入上海的时候,利奇菲尔德先生正呆在中国。下面是他来我家做客时对我说的:

“日本佬偷袭珍珠港后不久就涌进了上海。我当时是上海亚洲人寿保险公司的经理。他们给我派来一个‘军方清算员’——他其实是个海军上将——并且命令我协助他清查我们公司的财产。我当时别无选择,要么和他们合作,要么看着办。这里的‘看着办’当然意味着死路一条。”

“我只得奉命行事,因为我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过,有一笔大约75万美元的保险费,我没有填在那张要交给日军将领的清单上,因为这笔钱归我们香港分公司,跟上海公司的资产无关。不过,我还是很担心,怕万一日本佬发现我的所作所为,我就会陷入麻烦。他们果然很快就发现了。”

“他们发现的时候我不在办公室,不过我的主办会计在场。他事后告诉我说,那个日本将军暴跳如雷,破口大骂,说我是小偷、叛徒!说我没把日本皇军放在眼里!我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我要被抓进桥楼里去!”

“桥楼就是日本盖世太保的刑讯室!我有几个朋友宁愿自杀也不愿意被关到那个鬼地方。我的另外几个朋友在那里经受十天的刑讯折磨之后死掉了。现在轮到我进桥楼了。”

“该怎么办?我是星期天下午听到的这个消息。我想,我应该吓坏了。要是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我真会被吓死。多年以来,每次遇到忧心的事情,我总会坐到打字机前,写下两个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答案:

1.我担心的是什么?

2.我能做什么?”

“过去我尝试着给出答案,但不把它们写下来。但是几年前我就改变了做法。我发现,把问题和答案都写下来能让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

“所以,在那个周日的下午,我径直回到我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的住处,拿出打字机,开始写道:

1.我担心的是什么?

我害怕明天早上会被抓进桥楼里。

2.我能做什么?”

“我花了几个小时思考这个问题,并将可以采取的四种措施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打了出来:

(1)我可以去向这位日本海军上将解释清楚。可是他“英语的,不说”,如果找个翻译来跟他解释,没准会再次惹毛他。那可能就意味着死亡,因为这家伙十分凶残,可能不愿多费口舌就把我扔进桥楼了。

(2)我可以设法逃走。但是不可能。他们时刻监视着我,每天进出在基督教青年会的住处都要登记,如果我想逃走的话,极有可能被抓起来枪毙。

(3)我可以躲在房间里不再去办公室上班。但如果我这样做,那个海军上将会心生疑窦,很可能会派兵来抓我,然后直接把我关进桥楼,根本不给我说话的机会。

(4)星期一早上,我可以照常去办公室上班。那样的话,那个日本将军可能会因为忙昏了头而忘掉我做的那件事。即便他记起来了,也可能已经冷静下来,不再找我麻烦。如果真的这样,那我就万事大吉。万一他真的找我麻烦,我还有机会向他解释一番。所以,周一早晨若无其事地照常去办公室上班,这样我会有两次避开桥楼的机会。

思索再三,我决定采取第四个办法:周一早晨照常上班。主意打定,我顿时如释重负。”

“第二天早上我走进办公室,那个日本海军上将正坐在那儿,嘴上叼着一根香烟。他像平常一样瞅了我一眼,什么话也没有说。谢天谢地!六个星期后,他回东京去了,我的担心也就此结束。”

“就像我说过的那样,那个周日的下午,我坐下来把可以采取的各种措施以及后果写下来,然后镇定地做出决定,很可能就这样救了自己一命。如果我当时没有这么做,就可能惊慌失措、犹豫不决,冲动之下做出错误的举动。如果我不是在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决定,那个星期天下午肯定会慌张焦虑,那个晚上也会难以入睡。周一早上去办公室时也会心事重重、愁容满面,仅这一点就很可能引起那个日本将军的疑心,促使他采取对我不利的行动。”

“一次又一次的经验向我证明了做出决定的巨大价值。不能明确目标,不能跳出胡思乱想的怪圈,这是让人精神崩溃、遭受地狱般折磨的根源。我发现,一旦做出清晰、果断的决定,50%的焦虑情绪就烟消云散了,而另外的40%也将在付诸实施之际荡然无存。”

“所以,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去实施,就能消除我90%的焦虑:

1、清楚地写下我所担心的是什么

2、写下我可以做些什么

3、决定该做的事情

4、立刻按照决定去做。”

盖伦·利奇菲尔德现在是总部设在纽约约翰大街3号的斯塔尔·帕克·弗里曼公司远东区总裁,掌管着大量的保险和金融业务。

事实上,就像我前面说过的那样,盖伦·利奇菲尔德是目前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美国商人;他诚恳地告诉我说,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这种分析焦虑、正视焦虑的方法。

他的方法为什么这么好呢?因为它有效、具体,能直击问题的要害。而其中最关键的是不可或缺的第三个步骤:采取行动。

我们要采取切实的行动,否则收集事实并进行分析就像是迎风吹口哨——纯粹浪费精力。

威廉·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一旦下定决心,剩下的就是去执行了,此时要抛开一切顾虑,也不用关心结果。”(这里威廉·詹姆斯无疑把“关心”当作“焦虑”的同义词来用了。)他的意思是说,一旦你基于事实做出了慎重的决定,那就行动起来吧。不要左思右想;不要游移不定,裹足不前;不要怀疑自己,那只会让自己迷失,引来更多的疑虑;不要再三回头张望。

有一次,我问起俄克拉荷马州最成功的石油商人韦特·菲利普,他是如何执行自己的决策的。他说:“我们不停地思考问题,一旦过度就会造成困惑和焦虑。有的时候,过多的查证和思索反倒无益。有的时候,我们必须下定决心,坚决执行,绝不回头。”

你何不马上运用盖伦·利奇菲尔德的方法来解除你的焦虑呢?

以下是:

问题一:我在担心什么?(请用铅笔把问题的答案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问题二:我能做些什么?(请在下面的空白处写上你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问题三:我准备采取的措施。

问题四:我什么时候开始行动?

第五节 如何消除工作中50%的焦虑

如果你是个商务人士,你可能立刻就会想:“这一章的标题真搞笑,我干这行已经十九年了,要说方法我比谁都更有谱,居然有人想要来教我怎么消除除工作中50%的焦虑,太可笑了!”

一点不错。如果我在几年前看到这样的标题,也会有同样的感觉。它承诺了太多的东西,但承诺是廉价的。

坦白说吧,也许我的确不能帮你消除除50%工作上的焦虑。不过话说回来,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但我能让你看看别人是怎样做到的,剩下的就要看你自己了。

或许你还记得我在前文引述过的卡雷尔博士的那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不知道如何排解焦虑的人容易早逝。”

既然焦虑的后果如此严重,那么,如果我能帮助你消除哪怕只有10%的焦虑,你也应该感到满足了吧?对吗?很好!下面我就给你讲一个企业主管的故事,他不但消除了50%的焦虑,还节省了75%之前用于开会、讨论解决业务问题的时间。

而且,我跟你讲的故事千真万确,其主人公并非“张三”或“李四”,也不是“我在俄亥俄州的某个熟人”,这些语焉不详的说法大家都无法核实。它牵涉到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利昂·希姆金,他曾经是西蒙舒斯特公司的股东及总经理,该公司是全美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位于纽约州纽约市的洛克菲勒中心。

以下是他亲口讲述的个人经历:

15年来,我每天上班几乎都要把一半的时间用在开会和讨论问题上。我们讨论该这样做还是那样做?或者什么都不做?我们情绪紧张,坐立不安,走来走去,争吵不休。一天下来,我已经精疲力竭,真以为后半生就要这样度过了。我已经这样过了15年,从来没想过还有什么更好的做法。如果有人对我说可以减少3/4用于开会的让人头疼的时间,可以消除3/4的精神压力,我一定会认为他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纯粹是马大哈式的纸上谈兵而已。然后,我却发明了一个能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这个方法我已经用了8年,它使我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都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改善。

这听起来像魔术似的,但是正如所有魔术戏法一样,当你看清它的过程的时候,它就显得极其简单了。

这个方法的秘诀在于:首先,我立即终止了15年来遵循的会议流程。按照这个流程,我那些焦头烂额的同事们总会先向我详细汇报公司运作中的各种问题,然后以“我们该怎么办?”收尾。其次,我订下一条新规定,任何想向我汇报问题的人,必须先准备好一份书面报告,要能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出了什么问题?

(以前我们常常花上一两个小时开会,却没有人明了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我们往往心烦气躁地讨论问题,却没想过把问题明确地写下来。)

2、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回顾职业生涯,我无比惊讶地发现,我们浪费了那么多时间在开会上,却从来没有想过去找出问题的根结所在。)

3、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有哪些?

(过去,会议上每个人都可能提出一个解决方案,而其他人则可能会反驳他,气氛会火爆起来。我们常常偏离了会议的主题,等会议结束,谁也没有记下那种种解决问题的措施。)

4、你倾向于用哪种办法?

(过去开会,参会的人可能已经为某一困局担心了几个小时,他不停地绕着圈子,却没有通盘考虑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然后说“我建议这么办”。)

现在,我的同事已经很少拿着问题来找我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发现,为了找到上述四个问题的答案,他们得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将其通盘考虑。做完这些工作,他们发现,有3/4的问题根本不用跟我商量,因为合适的解决方案已然出现,就像面包片从烤面包器中自动跳出来一样。即使遇到非协商不可的问题,讨论所花时间也不过是原来的1/3,因为整个过程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得出合理的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

现在,如果有什么问题,西蒙舒斯特公司很少花时间去担心和空谈,而是采取更多的实际行动去解决那些问题。

我的朋友法兰克·贝特格是美国保险业的顶尖推销员,他告诉我,他采用类似的方法,不仅消除了工作中的烦恼,而且收入也几乎翻番了。

法兰克·贝特格这样说道:

几年前,我刚开始推销保险时,对这份工作充满了无限的激情与热爱。后来出了点儿事,我非常气馁,开始讨厌这份工作,并考虑到放弃它。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突然有了坐下来寻找焦虑根源的想法,若非如此,我想我早就放弃了。

1.首先,我问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我打了无数的电话,却没有收到应有的回报。我在推销的过程中表现似乎不错,可最终却无法签订合同。客户会说:“嗯,我再考虑考虑,贝特格先生,下次再来找我吧。”就这样,我浪费了许多时间在随后的回访电话上,让我非常沮丧。

2.我问自己:“可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得琢磨事实材料。于是我拿出过去12个月的工作记录,研究起上面的数字来。

我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我发现所卖的保险中,有70%是在第一次见面时成交的,这些都白纸黑字地写在那儿呢。还有23%是在第二次见面成交的;只有7%是我在三番五次的拜访之后签订的,就是它们让我疲惫不堪,还耗费了我的时间。换句话说,我把一半的工作时间浪费在7%的销售额上面了!

3.“该如何解决呢?”答案显而易见。我立刻取消了超过两次的拜访,把省下来的时间用于建立新的客户关系。这样做的结果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在很短的时间里,我每个拜访电话创造的现金价值几乎翻了一番。

正如我前面所说,法兰克·贝特格成了美国最知名的寿险销售员之一。他现在就职于费城的富达人寿保险公司,每年签下的保单价值达100万美元。就是他,差点放弃了他的工作,差点儿认了输,直到对问题作出分析,才让他重拾信心,最终走上了成功之路。

你能把这些问题用于解决自己生意上的问题吗?我再说一遍,它们可以消除你一半的烦恼。这些问题是:

1、问题是什么?

2、造成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3、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方案有哪些?

4、你觉得应该采用哪种方案?

第二部分小结

分析焦虑的基本方法:

规则一:收集事实,记住霍克斯院长所说的:“世人的焦虑,多半是因为人们对产生焦虑的事实缺乏了解而妄下结论所产生的。”

规则二:在仔细权衡全部事实之后再做决定。

规则三:一旦做出慎重的决定,就立即采取行动!积极施行自己的决定,不要为结果担忧。

规则四:当你或你的同事为某个问题焦虑时,请列出下面的问题,并给出答案:

a)问题是什么?

b)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c)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方案有哪些?

d)最佳方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