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影评大佬罗杰·伊伯特毒舌小词典
15760000000004

第4章 B

“非技术人员自带便当”现象 Backseater Mortality Phenomenon.如果我们的主角是一架战斗机的飞行员,并且飞机上有两位以上机组成员的话,那么没有驾驶技能的机组成员十有八九是要领便当的。例如《壮志凌云》(Top Gun)、《捍卫入侵者》(Flight of the Intruder)、《第五惑星》(Enemy Mine)、《颠覆指令》(By Dawn's Early Light)、《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Star Wars: Episode V - The Empire Strikes Back)等电影。(杰夫·克罗斯,马萨诸塞州,马布尔黑德镇)

后座隐形人综合征 Back Seat Inviso-Syndrome. 在电影中,角色们通常无法觉察到一辆车(甚至夸张到是敞篷车)的后排蜷缩着一个人。尽管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地方根本不可能藏什么人。(埃里克·史科万,纽约州,波基普西市)

反派证明演示 Bad Guy Credentials Demo. 在一部电影中,如果反派是一个变态程度和邪恶指数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超级大坏蛋,那么在电影开始不久后,他就会先冷酷地杀掉一个自己人作为铺垫。例如,《星球大战》中的达斯·维达,007系列电影中的许多反派,还有《狙击职业杀手》(The Jackal)中的俄罗斯黑帮老大等。(德克·克内迈尔,俄亥俄州,鲍灵格林市)

“烂片友情提醒”定律 Bad Movie Rental Warning Rule. 如果一部电影DVD包装上写着这样的话,“对暴力、恐怖画面不适者请勿购买本片”,那么请相信这真挚的友情提醒,千万别买。(萨姆·瓦斯,休斯敦市)

“烟鬼有害社会”定律 Bad Smoker Rule. 从70年代中期开始,几乎所有的警匪片中,坏人都是老烟枪,而好人却都试图戒烟。(罗杰·伊伯特)

法棍面包现象 Baguette Envy. 只要电影中出现一个人抱着食品购物袋的画面,那么这袋子里一定会装着一根修长优美的法国长棍,并且精确地露出袋子20厘米。(迈克尔·J.皮林,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枫树岭市)

烤土豆后援团 Baked Potato People. 这指的是电影中出现的这样一类人:他们善良温和,平凡暖心,仿佛是站在主角身后和谐伴唱的一个治愈唱诗班。这类角色在有关疯人院的电影中尤为常见,例如,《要上帝饶命》(The Dream Team)、《天才一族》(Crazy People)等。而这些电影所试图传达的信息也是相似的:“现实世界满是疯癫,疯人院里才有真知灼见。”烤土豆后援团的得名,源自制片人比尔·巴克斯特(Bill Baxter)的见闻。一次他在纽约一家牛排店的烤土豆上看到这样的广告语:“我已被洗过擦过清理过。我可亲可爱又可口!”(I’ve been tubbed,I’ve been rubbed,I’ve been scrubbed. I’m lovable,huggable,and eatable!)(罗杰·伊伯特)

热气球定律 Balloon Rule. 一部好电影里很少会出现热气球这种交通工具。所有热气球烂片中,最糟糕的是《男人止步》(Men Don’t Leave),该片中女主角竟然靠一次热气球飞行治好了抑郁症。(热心读者们不停用反例来抗议这词条,举出诸如《证人》[Witness]这样的例子,但广义上这定律还是成立的。)(罗杰·伊伯特)

“郎蛋似铁”定律 Balls of Steel Rule. 电影中的反派如果下体遭受攻击,必定会瞬间倒地不起,就像现实生活中一样。可如果是正面角色,则只会轻松地耸一耸肩,几秒钟后便再次投入战斗。例如《全面回忆》(Total Recall)中,莎朗·斯通(Sharon Stone)稳准狠地朝阿诺德·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的下体连续攻击五六次,阿诺德却只是“蛋”定地咬了咬牙。(约翰·斯奈尔)

“发型为帅气服务”定律 Barber's Itch Rule. 电影中的明星演员扮演的角色即便经历过入伍受训,他们的头发也不会像现实生活中一样被完全剃光,而仅仅是被剪短一些而已。例如,比尔·墨瑞(Bill Murray)和哈罗德·雷米斯(Harold Ramis)在《杂牌军东征》(Stripes)里的发型;李察·基尔(Richard Gere)在《军官与绅士》(An Officer and a Gentleman)里的发型。同样的,明星演员如果有锒铛入狱的剧情,他们也会剪一个帅气优雅的短发。可见“发型之等级定律”(Haircut Hierarchy Rule,第99页)词条。(乔恩·尼康,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酒吧挨揍滑行 Barroom Bum Slide. 在电影中的酒吧斗殴戏里,实力不济的可怜角色最后都会被狠狠推一把,然后从酒吧门往外滑行出一段惊人的长距离。尽管在现实生活中,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道格拉斯·W.托珀姆,加利福尼亚州,伍德兰希尔斯市)

酒保定场镜头 Bartender Establishing Shot. 所有电影中的酒保角色,首次出现时镜头都是一样的:冷静地用一块布擦拭着玻璃杯内壁。(戴维·史密斯,加利福尼亚州,威斯敏斯特市)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Based on a true story.”好莱坞黑话,真正的涵义是:压抑,病态,悲观,拥有若干极其惊人或淫荡的戏,以至于没有一个正常的制片人敢不加解释地放进一部电影里——除非借口说它们确确实实发生过。(里奇·伊莱亚斯,俄亥俄州,特拉华市)

厕所定律 Bathroom Rule. 电影中没有人会为了正常排泄需要而进入厕所。相反,人们到厕所里往往是为了吸烟、吸毒、偷情、自杀、被杀、不法交易,或者借厕所窗户溜出去。(尤金·阿卡尔多,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因为这叫音效”定律“Because It's Called Sound Effects”Rule.在现实生活中,当有人挂你电话,你会听见话筒被挂的声音,然后是一阵沉默(大概会持续30秒钟,之后才能听到那令人讨厌的忙音)。可是在一部电影里,当有人挂你电话,你总能瞬间听到忙音——因为这就叫音效。(约翰·法默,加利福尼亚州,曼哈顿海滩)

登山片的套路就在那儿 Because They Are There. 只要这是一部有关登山的电影,你总能遇到这10句经典台词:(1)“我们必须加快脚步。以这季节来说,我们已经出发得太晚了。但如果我们把氧气瓶和其他装备都留下,轻装上路,那么我们就能在暴风雪来临前抵达那儿并安全回来。”(2)“我知道他们一定还活着。”(3)“不要管我,我已经走不动了,我的腿受伤了。你走吧,你还有活下去的希望。”(4)“让我最后再爬一次吧。爬完这最后一次,我就安定下来,回家陪你带孩子。”(5)“告诉他们(当地领路人),只要他们能带我们完成这一段路线,我们每天会给他们额外的50卢比。”(6)“先生,新降的雪已经填满了大山的裂缝,今天绝对不能再往前走了!”(7)“这条路线上的每一次探险都会遇上行李搬运的麻烦。”(8)“我必须相信绳子另一头的人。”(9)“带上我吧!你知道我的登山能力比其他人都强。”(10)“因为山就在那儿。”(罗杰·伊伯特)

打码音效 Beep Bleep. 指的是电影中一种鬼鬼祟祟的技巧:将一段汽车喇叭声之类的声响加入音轨中,借此覆盖若干不文明的词语。汽笛、门铃、动物噪声和雷鸣声也都是常见的道具。得益于此,有时一部分级为限制级(R级)的电影能成功变成特别辅导级(PG-13级)。当然,这种打码音效最广泛的用途还是对一部电影进行“清洁再处理”,使得该片能在电视上得体播放。可参见“屏蔽词间隔”(Crap Gap,第55页)和“无意义的脏话”(Inanity Profanity,第113页)”。(梅文·格罗特,圣路易斯市)

电脑哔哔定律 Beeping Rule. 在电影中,当警察、记者、黑客等人员正在使用电脑追踪一个嫌疑犯或者一份重要文件时,画面总是伴随着华丽酷炫的哔哔声、连续弹出的信息窗口,还有各种其他形式的高科技提示,告诉你“我已经发现了非常重要的信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台电脑如果发出这样的哔哔声,它只是在冷冷地告诉你:“我死机了。”(詹姆斯·摩尔,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

起初,编剧创造天地 Beginning, The. 如果一部电影结束时几乎所有角色都死光了,那么为了制作一部合理的续集,新电影的片头就一定会出现“起初”(The Beginning)这样的关键词。这样的续集电影通常会是一部“前传”,例如电影《鬼哭神嚎2》(Amityville II: The Possession) [26],就是向看过第一部的观众进一步解释在鲁兹一家搬进鬼屋之前,这里曾发生过什么。其他关键词:“第一章”(The First Chapter)、“几天前”(The Early Days)等。(罗杰·伊伯特)

亲切的水军 Benevolent Blurbster. 在一部新片上映一周前,影评界的水军总会显得特别活跃。周刊和电视广告里总会充满了无从证实的赞扬,作者多为不知名的影评人。对这些“影评人”而言,提前用这些赞扬来吸引眼球就是他们存在的意义,另外还能看见自己的名字被印成铅字,何乐而不为?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写的甚至还不是什么正经的评论,只是通过传真、电话等渠道随便投递出去的公关稿而已。聪明的观众往往不会中这些水军的套,而是耐心等待正经的影评慢慢出现在正经的媒体上。(罗杰·伊伯特)

伯格曼-艾伦假说 Bergman-Allen Hypothesis. 英格玛·伯格曼[27]认为存在主义忧虑是宇宙的一种缺陷,而伍迪·艾伦[28]认为存在主义忧虑在人类群体中代代相传。(里奇·伊莱亚斯,俄亥俄州,特拉华市)

运动电影最佳得分定律 Best Play of the Game Rule. 如果这是一部糟糕的运动电影,那么结尾一定是这样的:在比赛结束的最后一声哨响时,主角在慢镜头中完成了整场比赛最叹为观止的一次得分。(韦伯斯特·瓦特尼克)

“就是让你抓不到我在弹啥”策略“Betcha Can’t Name That Tune”Ploy. 几乎所有在电影中弹钢琴的角色,就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在《火线狙击》中演的那样,都是只弹弹和弦就满足了。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弹出任何能被人认出来的旋律,从而省去一大笔音乐版权使用费。(埃莫·菲利普斯,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

贝丝综合征 Betsy Syndrome. 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评论界常常习惯以最新的一部电影来介绍一位影人,无论这部电影实际上有多缺乏代表性。该词条的灵感来自一篇报纸评论文章。该文章出现在劳伦斯·奥利弗爵士演艺事业后期,将这位杰出的影帝称为“劳伦斯[《贝丝》]奥利弗”[29]。(布莱恩·琼斯)

重型枪支后坐力法则 Big Gun Recoil Rule. 电影中所有重型枪支都拥有很强的后坐力,每次射击后,枪管或其他部件都会狠狠地往后弹回。更夸张的是,在一些科幻电影中,导演们甚至不顾物理定律,让一台射击中的激光炮也表演出这种工业时代的力与美。例如:《星际迷航5:终极先锋》(Star Trek V: The Final Frontier)和“星球大战”三部曲。(杰夫·克罗斯,马萨诸塞州,马布尔黑德镇)

展望都是骗人的Big Lie, The. 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电影中的坏人总爱先描绘一幅美丽动人的图景,然后加上一句:“还有,本尼……我刚才说的都是骗人的。”(麦克·希恩)

明星大字定律 Big Name Poster Rule. 在一部电影的预告片或者海报上,如果大部分的面积都被主角明星的名字所占据,比如大字体的西尔韦斯特·史泰龙—莎朗·斯通(STALLONE-STONE),或者韦斯利·斯奈普斯—伍迪·哈里森(WESLEY-WOODY),那么有一件事基本是可以肯定的:将这两位明星拉来领衔主演的费用已经差不多花光这部电影的所有预算了——所以你懂的,耐心找一个好剧本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马克·麦克德莫特,伊利诺伊州,帕克福里斯特村)

临死前的标准歪头 Big Nod, The. 这通常出现在遗言之后。当一个角色受了致命伤,首先他会静静地躺着,作一番极为深刻的陈述;然后他才会将头歪向另一边。(雷克斯·E.鲁索)

淘气的落水狗 Big Wet Dog Shakedown. 只有当身边站着一个衣冠楚楚的角色时,一只被淋湿的狗狗才会开始抖动身上的水珠,淘气地溅人家一脸。(史蒂夫·怀特曼)

纳粹军官说双语定律 Bilingual Nazi Officer Rule. 电影中的纳粹军官们似乎都喜欢用英语相互交谈,尽管背景声中总能听见其他纳粹军士在用德语发号施令。(蒂姆·本顿,亚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市)

“生孩子”定律 Birthin’ Rule. 电影中所有怀孕超过7个月的女性角色,最终都会把孩子生下来。生产的戏也不会发生在平平无奇的普通产房,而是会在电梯、墓地里,或者一场大堵车中的汽车后座上。新生儿通常被一些没有接生经验的、精神脆弱的人接生出来,他们通过这次接生感悟到生命的神奇,并以自己的名字为宝宝命名。(莉萨·马丁,多伦多市)

“黑岩”定律 Black Rock Rule. 当一部电影出现如下的开篇情节——主角来到一座小城镇试图寻找失散多年的亲朋好友,那么,这人十有八九已经死了,而且镇上半数以上的居民都逃不了干系。此定律以《黑岩喋血记》[30]命名。(乔·迪克斯坦佐,纽约市)

大片布莱迪法案[31]假说 Blockbuster-Brady Bill Postulate. 鉴于如今音像店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大片DVD封面都是一个人举着一把枪,是时候把《布莱迪法案》引入电影界了——观众在购买前必须等待5个工作日,以供他们稽查这是否是部烂片。(杰弗里·R.菲尔德,堪萨斯城)

“指尖蘸血”定律 Bloody Fingertip Rule. 当一个角色看见任何疑似血的不明液体时,他都会勇敢地伸手用指尖去触碰一番,然后严谨地确认这真的是血。推论:如果这不明物体并不是血,那么我们的主角便会更加大胆,先嗅再尝,然后才能告诉观众这究竟是什么物质。(杰拉尔德·菲茨杰拉德,达拉斯市)

灵魂转移类电影 Body Switch Movie. 电影中经常会出现灵魂转移到另一个身体上的剧情。在这种情况下,演员噩梦中的情景就会出现了:必须完全以另一个演员的风格去表演。(罗杰·伊伯特)

恶魔的出场方式 Bogeyman Shot. 电影中凶手/怪物的出场方式是这样的:在一个特写镜头中,毫不知情的受害者无辜地望向镜头,同时旁边留出一片巨大而又倾斜的诡异空间——然后,恶魔就会突然从这空间里闪亮登场,吓所有人一跳。(保罗·S.伍利,俄勒冈州,波特兰市)

拆弹定律 Bomb Defusion Rule. 必须在一枚定时炸弹爆炸前10秒时开始爆炸解除行动,炸弹才能成功拆除。(杰拉尔德·菲茨杰拉德,达拉斯市)

傻瓜电视 Boob Tube. 电影中如果出现了一台电视机,那么相信我,电视里从来不会有任何值得看的节目。(杰里·里希)

炸炸炸定律 Boom-Boom Rule. 只要电影中出现建筑或车辆爆炸的镜头,那么这爆破的镜头一定会重复出现好几次,因为导演一定会选择从各种不同角度重复拍摄这一烧钱的镜头。可参见“爆炸循环”(Explosion Loop,第77页)。(萨姆·卡尔森,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市)

美国制造 Born in the USA. 如果一部电影没有指明故事究竟发生在哪一座美国城市,那么片尾字幕通常会告诉你:本片的取景地其实是在多伦多或者温哥华。(R. R. 孔兹)

“证件照小方框”定律 Box Rule. 如果在一部电影的海报或平面广告底部出现了一排小方框,里面分别是不同国际巨星的证件照和他们在此片中饰演的角色名字,例如“柯特·杰金斯(Curt Jurgens)饰演司令官”,那么你就要拉响你的烂片警报了。顺便一提,大部分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小说改编的电影都符合这一定律。(罗杰·伊伯特)

“当男孩遇见女孩”定律 Boy-Meets-Girl Rules. 如果电影中一对男女角色发生了一段浪漫的邂逅,那么他们最终一定会走到一起;而如果他们最初的邂逅带着敌对色彩,那么电影发展到一半时,他们就多半已经在一起了。(芭芭拉·布里奇斯,洛杉矶市)

开山怪白兰度标准 Brando Acceptability Yardstick. 当马龙·白兰度(Marlon Brando)纯粹为片酬而出演了《超人》(Superman)之后,他就为一大票演技派演员打开了“出演傻气的超级漫画英雄电影”这扇新世界的大门。这样的后继演员包括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杰克·尼科尔森(Jack Nicholson)、费伊·唐娜薇(Faye Dunaway)、沃伦·比蒂(Warren Beatty)、达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阿尔·帕西诺(Al Pacino)等。这一现象也被布莱克·爱德华兹(Blake Edwards)导演的《影城噩梦》(S.O.B)戏仿,其中朱莉·安德鲁斯(Julie Andrews)被要求拍一场裸露戏,因为“丽芙·乌尔曼(Liv Ullman)拍过”。(梅文·格罗特,圣路易斯市)

主角光环定律 Brass Ring Rule. 电影中只要有几个次要角色聊到什么“一直有人挑战,但从未有人掌握”的绝技,那么在电影结束前10分钟时,主角一定能掌握那个本领。(布兰农·摩尔,西雅图市)

粉碎性噩耗 Breaking Bad News. 只要有人捧着一个花瓶、玻璃容器等易碎物,那么在听到坏消息时,这个人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将这些物体打碎。这些物体通常会以优美的慢镜头形式坠落并摔得粉碎,还伴随着多重角度的特写。(特里·麦克马纳斯,芝加哥市)

“会呼吸的尸体”现象 Breathing Corpse Syndrome. 电视或电影中的尸体看起来总像是没死透的样子,谁让伪装尸体比伪装性高潮还难呢。(特里·伊格尔顿教授,英国,牛津大学)

砖墙悖论 Brick Wall Paradox. 如果一个角色在试图入侵一幢郊区别墅时不小心撞了墙,那么除了哀嚎着从墙上慢慢滑倒之外,他从来不会受什么实质性的重伤。可参考《小鬼当家》(Home Alone)、《警察与妙家庭》(Cops and Robbersons)等电影。(罗德·阿尔布兰特,怀俄明州,拉勒米村)

罗马人英国腔定律 British Roman Rule. 电影中所有罗马帝国的领袖说话都带着英国口音。至少也要让他们带点意大利口音吧,导演你说呢?(尤金·阿卡尔多,纽约市,布鲁克林区)

无视方向原理 Broken Compass Principle. 在一场设置在纽约的追逐戏中,一辆汽车只要猛地拐个弯就能到达另一条大街(avenue)。可事实上这绝对不可能,因为纽约的大街都是平行排列的。(戴维·伯德,宾夕法尼亚州,东斯特劳斯堡区)

布洛特曼法则 Brotman's Law.“如果一部电影在前十分钟里丝毫没有出现任何戏剧冲突,那么这部电影基本没戏了。”该法则由芝加哥放映商奥斯卡·布洛特曼(Oscar Brotman)宣布。(罗杰·伊伯特)

“兄弟基友好上路”电影 Buddy-Brother Road Film. 指的是三种经常打包出现的电影类型:友情主题的好伙伴电影、公路电影,以及重建亲情主题的兄弟电影。例如,《车旅兄弟情》(Coupe de Ville)、《雨人》(Rain Man)、《小鬼跷家》(The Wizard)。(约翰·维克穆勒,威斯康星州,梅诺莫尼市)

署名法则 Bud“The Stud”Drumplehoff's Law. 剧情片的剧组成员名单中一般不会出现昵称,而喜剧片则正相反。(格雷格·布朗,芝加哥市)

子弹速度定律 Bullet Velocity Rule. 在动作电影中,为了确保我们的主角能优雅地避开攻击,子弹飞行的速度总会贴心地降下来。在科幻电影中,为了让主角或飞船能及时避开攻击,同时确保观众们能看见酷炫的光波特效,这些电影甚至能让光速(激光炮、移相器、冲击波等)都毫无压力地慢下来。所以,实际公式其实是这样的:好莱坞子弹速度=真实的子弹速度/角色的重要程度。就分母来说,一个角色在电影中越重要,戏份越多,分母的数值就越大。(戴维·埃德森,俄勒冈州,尤金市)

警网铁金刚[32]定律 Bullitt Rule. 所有发生在旧金山的汽车追逐戏都在下坡路上,尽管现实情况中,有逃窜可能的路线全部都在市中心,就是说全部都在山脚。(尼尔·米尔斯泰德,芝加哥市)

警网铁金刚式换挡 Bullitt Shift. 在高速行驶的汽车追逐戏中,司机们总能不可思议地转换出惊人数量的挡位。而在现实生活中,一辆车根本就没那么多挡位可供他们换的。例如,电影《警网铁金刚》中,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的车至少高速换挡了16次。(爱德华·萨维奥,旧金山市)

形同虚设的夜班保安 Bumbling Night Watchman. 只要电影中有正义角色偷偷潜入一间办公室的戏,那么也一定会出现一个心不在焉的夜班保安。该保安存在的意义似乎只是为了给这段无聊的剧情加入一丝紧张和悬疑。保安的戏份通常会包括这些动作:在玻璃窗前来回挥舞手电筒、转动门把手、机械地盯着监视器屏幕等。正义角色有足够多的时间找到他所需要的信息或物品,然后被保安追逐着逃走。(里克·纽比,华盛顿州,科利奇普莱斯市)

“丑女大变身”定律 Bun and Spectacles Rule. 电影中出现的任何一个女性角色,如果她梳着毫无魅力的发髻,还戴着又大又厚的老气眼镜,那么她十有八九是隐藏的女主角。很快,她就会神奇地开始大变装,不仅脱胎换骨成完美女性,还拥有整整一衣橱的性感服饰。(汤姆·德雷尼)

蹩脚俗烂改名管理局 Bureau of Lame and Anemic Name Ch-anges(BLANC). 这是一个隐藏在好莱坞深处的神秘组织,专注于将聪明又特别的电影片名修改成俗烂但是看上去没那么商业化的名字。例如,将《警察给了服务生两百万美元小费》(Cop Gives Waitress $2 Million Tip)改成《你也可能碰上的事》(It Could Happen to You);将《芝加哥性爱异闻录》(Sexual Perversity in Chicago)改成《昨夜风流》(About Last Night);把《刺你一刀》(Stab)改成《碧玉惊魂夜》(Still of the Night);将《披风与尿布》(Cloak and Diapers)改成《特务家族》(Undercover Blues);把《火箭男孩》(Rocket Boys)改成《十月的天空》(October Sky)等。(梅文·格罗特,圣路易斯市)

可这是今天的报纸吗?But Is It Today's?在一部涉及时空穿越的电影里,主人公都喜欢先从垃圾桶里翻出一张报纸,然后通过上面的日期知晓现在是何年何月。那么问题来了:这一定就是今天的报纸吗?(史蒂夫·苏扎,夏威夷州,火奴鲁鲁市)

“但他们没料到……还有一个人。”But They Didn’t Count on... One Man. 在动作电影的预告片中,经常会有一个低沉而富有磁性的画外音叙述这样一个故事:我们伟大的英雄凭一己之力摧毁了恐怖组织或犯罪集团的邪恶阴谋,并且整个过程血浆四溢,华丽壮观。例如,“虎胆龙威”(Die Hard)系列电影。(克里斯·加尔文,俄亥俄州,哥伦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