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影评大佬罗杰·伊伯特毒舌小词典
15760000000006

第6章 D

“女儿还给爹”定律 Daddy's Girl Rule. 当电影中的男主角跟他老板的千金订了婚,那么到电影结束的时候,他一定早就已经成功地捅了个大篓子,搞砸了工作和婚约,最后却开开心心地和另外一个姑娘在一起了。(伊恩·曼特加尼,英国,利物浦市)

接下来就是见证真相的时刻 Dawning Light Moment. 电影中如果出现这句台词,“所以,是这么回事啊!”,那么一定可以翻译成“你竟然背着我在外面有人了!”(罗杰·伊伯特)

浪子回头,便当等候 Deadly Change of Heart. 当电影中的反派突然良心发现,并决定做一个好人时,接下去的情节一定会安排他被杀,特别是在这位回头的浪子刚刚说完一段催人泪下的感人台词时。(罗杰·伊伯特)

绝命打斗 Dead Man Dancing. 当电影中的反派按下一个失知制动开关[39]的时候,我们的英雄当然会乘势上前与之搏斗。虽然他们会上演精彩的打斗、滚楼梯、各种特技动作、在枪林弹雨里滚来滚去的戏码,可那个开关却始终不会被触发。(罗伯特·艾普思,加利福尼亚州,普拉瑟区)

死人叙事 Dead Man Talking. 只要有助于推动剧情发展,一个在影片结束前实际已经死掉了的角色也可以作为电影的叙述者,让观众们以为该角色还活着。例如,电影《赌城风云》(Casino)中乔·佩西(Joe Pesci)饰演的尼基,以及《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中威廉·霍尔登(William Holden)饰演的编剧。(里斯·苏塔,得克萨斯州,理查森市)

青少年作死电影 Dead Teenager Movie. 指的是任何一部涉及凶杀青少年的情节的电影。这类电影通常不会在意什么逻辑、剧情、表演,或者正常人应该有的幽默感;通常还会模仿“黑色星期五”系列电影,不过话说回来也很难比这片更糟。在角色塑造方面,这些电影已经完全丧失常识。例如,你总能听到这样的对白:“我们所有的朋友都被杀掉而且被肢解了,真可怕……你看现在已经是凌晨了,也没人来救我们。那么相请不如偶遇,咱们脱光衣服穿过漆黑的树林,然后一起愉快地裸泳冷静一下吧!”(罗杰·伊伯特)

死去的狼人悖论 Dead Werewolf Defense. 在任何一部涉及人类变身为怪物的情节的恐怖电影里,当英雄杀掉怪物——它死后又重新变回人类后,他永远不必担心该如何向警方解释地上那个赤身裸体的死人是怎么回事。可从设定上来说,警方却又从来都不会相信什么怪物之类的事。(乔·迪克斯坦佐,纽约市)

死亡情怀总是湿 Death is Wet. 电影中的所有停尸房戏都会伴随着一段滴水或者水龙头出水的声音。(罗杰·伊伯特)

德尔·克洛斯[40]定律 Del Close's Rule. 当你战友身上携带着一张他爱人的照片时,千万别选择跟他呆在同一个战壕里。(德尔·克洛斯,芝加哥市)

脑壳能量 Delta H of Crania. 可以作为现代概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当电影中出现一场斗殴,且有角色的脑壳重重砸到一台老虎机上,那么该变量会瞬间释放能量,让原本吝啬的老虎机开始源源不断地吐出硬币。另外,如果这能量惊人的脑壳撞到的是一台自动点唱机,那么在脑壳能量的作用下,该点唱机就会开始播放一些谜样的歌曲。(安迪·伊纳克,马萨诸塞州,韦斯特伍德镇)

衣物感应,让枪支更安全 Denim Safety. 指的是电影中一种神奇的枪支安全系统。当角色将一把枪随随便便地装进一条牛仔裤或者上衣口袋里,该安全系统就会自动开启,确保枪绝对不会走火;而当角色拿出枪,让枪口离开衣物的遮盖,那么该系统又会自动解除,让角色瞬间开出漂亮的一枪。(安迪·伊纳克,马萨诸塞州,韦斯特伍德镇)

吃完饭不容易 Deserting before Dessert. 在电影中,很少有人能顺利吃完一顿饭。好好的一顿美餐总会被层出不穷的状况打断,有时是一个重要的电话,有时是前任恋人突然出现,有时又是一场无关紧要的争论。即使上的是一份热狗、棉花糖或者爆米花,也没几个人能坐着吃上第二口。就算有幸撑到了上甜点的时候,那么这甜点也多半进不了肚子,而是被摔在大腿上,或者干脆被扔到什么人的头上,糊了人家一脸。唯一的反例是“饿死鬼”大掠食的戏。只有在这类戏中,一个穷凶极“饿”的角色才有机会能风卷残云地将桌上的食物扫荡一空,然后心满意足地将刀叉在盘子上一放,摆成一个X形。(梅文·格罗特,圣路易斯市)

改道定律 Detour Rule. 在任何一部惊悚片中,如果出现了一块指引改道的路牌,那么百分之百就是有人想借这老梗来绑架某辆车的车主了。可参看“骆驼,走,得,慢”(Camel,Slow-Moving,第39页),“你好呀,干草马车!”(Hay Wagon!,第103页)等词条。(罗杰·伊伯特)

人类退化进行时 Devolution in Action. 一对拥有徒手闯火海、高楼崩于前而不惊等高素质的父母,却为了他们那些又蠢又作的儿女拼上了性命。这些熊孩子明明知道什么是危险,却会一边喊着“老爸救命”,一边还朝着危险直扑而去。也许对这样的父母而言,保住自己的性命,然后再专心孕育一些更像样的后代才是正经事。(玛丽·赖利,芝加哥市)

杜威十进分类法对话[41] Dewey Decimal Dialogue. 所有出现在图书馆的对话:(1)至少出现一次两个角色站在书架两边,隔着书本对话的情境;(2)角色交谈时,通常会引来一个上了年纪的严肃管理员,朝着两人发出保持安静的“嘘”声;(2a)[42]如果一个角色手上抱着很多书,那么这些书一定会成功地统统掉在地上,发出很大的响声。(罗杰·伊伯特)

重要的人死三次 Die Three Times Law. 在现代电影中,“大反派至少死三次”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定律。第一次他会被杀掉,但没有真的死;第二次他会被杀,但他还活着;第三次他才会被杀得死透。(戴维·伯德,宾夕法尼亚州,东斯特劳斯堡区)

我们有特殊的快进技巧 Difficult We Do Immediately, The. 通常发生在一部电影的中段,指的是这样一种戏:一项在正常情况下需耗时几周的建造或修缮工程,只要落到主角手中,往往只需两三分钟就被搞定了。例如,将一艘二十多年没开过的船里里外外重新翻修。可见电影《六天七夜》(Six Days,Seven Nights)。(吉姆·西蒙,加利福尼亚州,维拉帕克市)

脏乱差即美德 Dirt Equals Virtue. 在科技题材的电影中,一间狭小、昏暗、杂乱的小实验室加上一个怪异技术宅的组合,往往代表更高的道德水平;而那些光鲜亮丽又高级昂贵的仪器,却永远只为邪恶服务。(保罗·A.李,威斯康星州,日耳曼敦村)

消失的裸体爱人 Disappearing Nude. 一般来说,在电影开头时和男主角一起躺在床上的裸体女人永远只是昙花一现,之后就没什么机会再出场了。(戴维·史蒂文斯,得克萨斯州,欧文市)

自古悬吊不可信 Disbelief of Suspension. 电影中一般不特意展示绳索或板桥之类的悬吊系统,除非它们会坏掉。绳索会被剪断、被烧毁、磨损;或者会有角色踩烂板桥上那些腐坏的木条,然后坠落。(莉比·韦伯斯特,印第安纳州,哥伦布市)

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Disclosing Whisper Law. 电影中如果有一个角色正在找一样观众并不知情的东西,那么他一定会一边疯狂地寻找,一边大声说出这件东西的名字。可见“碟中谍”(Mission Impossible)系列电影。(里斯·苏塔,得克萨斯州,理查森市)

关键时刻必定掉线 Disconnection. 任何一个角色只要说出“这事不能在电话里说,让我们约在……”这样的台词,那么这位老兄一定离死不远了。通常他会在约定的时间地点被杀,(1)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或者(2)说了一句“障眼法”台词,或者(3)给出某条模棱两可的线索。例如,在电影《小迷糊闯七关》(Foul Play)中,那条“小心矮人”的遗言。(唐·霍华德,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

迪士尼道德双重标准 Disney Ethical Exception. 就电影中的坏家伙或者将被打败的强队来说,他们可以在之前所有次要的比赛中犯规、弄虚作假,取得各种胜利,却绝对不可能在决定胜负的关键一战中搞出任何小动作。如果他们真的大胆地搞了什么小动作,那么肯定会被红牌罚下、取消比赛资格。可反过来,如果换成了作为主角的弱势家伙或者还没崛起的弱队,那么就算他们搞点可爱的小动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就是所谓的迪士尼道德双重标准。之所以如此冠名,是因为这在迪士尼电影中尤其常见:你总能看见一些没啥实力但是惹人喜爱的弱者最终取得了胜利。或者是因为某些怪异的发明,比如电影《飞天老爷车2》(Son of Flubber);或者是因为某些匪夷所思的事故,比如电影《电脑神童》(The Computer Wore Tennis Shoes);或者是因为超能力,比如《鬼马神仙车》(The Love Bug);或者是因为魔法药剂,比如《魔力神童》(The Strongest Man in the World)。(梅文·格罗特,圣路易斯市)

神圣狗狗综合征 Divine Dog Syndrome. 在电影中,人类总是被肆意杀害,好像没人会追究似的。可有趣的是,狗狗却很少会被残忍地杀害。所以,如果有一个外星人正巧在研究人类电影的话,那么它很可能推测狗狗是地球上的某种神灵。(保罗·卡塞尔)

纪录剧情片 Docudrama. 电视术语,指的是一种加长时间的特定节目,通常会聚焦于某种真实的疾病或者社会现象,并由演员出演。一般来说,这些出演纪录剧情片的演员们也愿意在节目中以访谈形式讲述在拍摄该剧情片时,其个人的体验与成长。(罗杰·伊伯特)

“狗咬人”定律[43] Dog Bites Man Rule. 当一个角色被要求读报纸上一段特定的新闻时,他总会先傻乎乎地读错一段,然后引出一阵笑声。在电影中,似乎这已经成了一种俗气的惯例:没有一个人能准确地看清楚一条新闻标题,也没有一个人能从新闻中解读出任何对个人有影响的现实意义。(保罗·N.耶基,纽约州,阿默斯特镇)

“狗狗去哪儿了”定律 Doggone It Rule. 导演编剧总喜欢把狗狗加入到故事中去,却从来不让它们干一条真正的狗会干的事。比如,电影《致命诱惑》(Fatal Attraction)中,迈克尔·道格拉斯(Michael Douglas)家明明养了一条狗,可是在那场充满了噪声又阴森恐怖的浴室戏中,这条粗神经的狗狗竟然毫不所动,完全没有过来嗅嗅、调查下发生了什么的意思。(玛丽·斯坦伯格,芝加哥市)

拯救怎么够,循环使用雨林才环保!Don’t Just Save the Rain Forest—Recycle It!无论你从约翰尼·韦斯默勒(Johnny Weism-ueller)主演的“人猿泰山”(Tarzan)系列中选择哪一部,你都能看到这样的画面:(1)一群华丽奔腾的大象;(2)泰山坐在一只巨大鳄鱼的背上不停用刀刺向它坚硬的皮肤,并伴随着鳄鱼狂野的反抗不停旋转。这些镜头通常会被完整保留,等到下一部电影出来时直接剪辑一番,再加上主人公的新特写镜头就可以了。(戴维·H.科尔曼,加利福尼亚州,塔扎纳区)

儿童背包,出门必备 Don’t Leave Home without It. 儿童背包里的物品,总能帮你在在各种天灾人祸中顺利逃生,也能在你突然穿越时空后发挥巨大作用。可见《神气威龙》(A Kid in King Arthur's Court)和《小黄历险记》(Far from Home: The Adventures of Yellow Dog)。(普瑞利·豪斯,伊利诺伊州,圣琼斯村)

别想让我笑段落 Don’t Make Me Smile and Reveal How I Really Feel Sequence. 指的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一类剧情:一个男性角色试图让一个女性角色爱上他,女人尚处于“朋友之上、恋人未满”的动摇期,可她的孩子却已经喜欢上这个男人了。于是,我们会看到男人和孩子在女人家中玩得正开心,女人会突然出现,假装严厉地对孩子说:“该吃晚饭了。”一次威严的停顿,然后是“现在,马上!”。(罗杰·伊伯特)

病人死亡遗言 Doomed Patient Dialogue. 当下面这句台词出现时,这位倒霉的病人多半是要领便当了:“喂等一下,你好像不是之前分管我的那个护士……”(金·罗措尔,伊利诺伊州,厄巴纳市)

多萝西·拉莫尔[44]综合征 Dorothy Lamour Syndrome. 指的是在一场有两个男性主角针锋相对的戏里,一个女性角色只会傻乎乎地一会儿看这个人,一会儿看那个人。当然,拉莫尔女士或许有个很好的借口,她可以说霍普(Hope)和克罗斯比(Crosby)都太喜欢即兴编台词了。该现象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的电影中尤其常见。比如在《曼德林街13号》(13 Rue Madeleine)中,在一场紧张的跳伞戏前,两个男性间谍开始激烈争吵,而在场的另一个女间谍同样只是傻乎乎地一会儿看这边,一会儿看那边。(莉萨·坎贝尔)

卷宗定律 Dossier Rule. 在一部电影中,当大反派是一个黑化了的前中情局(CIA)特工或前克格勃(KGB)特工,那么一定会出现这样一场戏:来自正义一方的角色小心拉开一个标志着“绝对机密”的卷宗,拿出里面的一张大反派的模糊照片。可见《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绝岭雄风》(Cliffhanger)等电影。本词条可对照“幻灯片定律”(Slide Show Rule)词条来看——正义一方的负责人一定要播放一些让人眼花撩乱的幻灯片,投影出一张大反派的模糊照片,这时他缓慢庄重地说:“他之前是一个克格勃特工/爱尔兰共和军(IRA)军人/红色旅(Red Brigades)成员。见《夜鹰》(Nighthawks)、《火线狙击》等电影。(克里斯·菲桑尼克,宾夕法尼亚州,巴恩斯伯勒市)

菜鸟专家两阶段 Double Step. 当电影中出现一场舞蹈戏,或者其他任何一场需要展示某种专业舞蹈技巧的戏,我们都会看见这样的“两阶段规律”:开始,角色们会从一个大特写镜头开始第一个笨手笨脚的动作;随后的镜头中,他们已经能像专家大师一样轻歌曼舞了。(安迪·伊纳克,马萨诸塞州,韦斯特伍德镇)

“南方大陆”定律 Down Under Rule. 所有有关澳大利亚的电影,都不会直接在标题里用上“澳大利亚”(Australia)的字样,而是会选择“南方大陆”(Down Under)这样的带着文艺范儿的词。例如,我们不会有《澳大利亚救难小英雄》[45]或者《澳大利亚游侠》[46]这样的电影标题。(斯蒂芬·罗雷,澳大利亚,墨尔本市)

戏剧性迟到镜头 Dramatic Late Arrival Shot. 一个妈妈出于种种原因禁止自己的天才孩子去表演。当然,我们的小天才总能成功地偷偷溜出去奔赴剧院。而当孩子站在舞台上的聚光灯下准备开始演出的那一刻,剧院的大门会突然打开——你猜来的人是谁?当然是小天才的妈妈啦。在之后的一组镜头里,妈妈的情绪会渐渐平和,然后她开始微笑,并最终为自己的孩子而骄傲。(罗杰·伊伯特)

“安能辨我是雄雌”定律“Dr. Curie Will See You Now”Rule.在一部电影中,当一个角色还没来得及正式表明性别,而观众又好奇地做了自己的推测时,真正的答案通常都会跟他们的推测刚好相反。例如,一个看上去威武健壮的摩托车手连连突破障碍,停在镜头前并潇洒地摘下头盔,此时观众才发现这原来是个女人。(布莱恩·琼斯)

试衣间定律 Dressing Room Rule. 每当电影中的商店里出现了一间试衣间,那么该试衣间的门或帘子总会被谁不小心打开,然后露出一个稍纵即逝的镜头:一个配角正在试衣服,而且还光着上半身。(戴维·史蒂文斯,得克萨斯州,欧文市)

负责阐释的科学家 Dr. Exposition, I Presume. 如果电影中出现的科学家角色既不是主角,又不是反派爪牙的话,那么他们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向主角阐释某个事件背后的重要科学原理和关键信息。然后,在这位科学家准备为主角进一步解决问题时,他就会领便当。(布兰农·摩尔,西雅图市)

鸭鸣器捷径 Duck Call Shortcut. 在电视节目中出现的所有自然场景中,无论具体是什么族群,水生禽类们都只会发出同一种叫声。而这其实是一种猎人常用的鸭鸣器,通常还伴随着手指拍打水面的音效。事实上,无论《国家地理》节目组砸了多少钱去拍摄地球上无数种类的鸭子,他们都不舍得花钱买10种以上的音效。(拉斐尔·卡特,亚利桑那州,坦佩市)

然而当地智叟早就看穿了一切 Dude's Landing. 在任何一部电影中,只要有一群莽撞的城里人初入一片偏远险恶的陌生地区,就一定会出现这样一场戏:一个头发花白的当地老人眯起眼睛,注视着这批陌生人抵达。他智慧的目光早就看穿了将会发生的一切。(罗杰·伊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