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技法大全(超值金版)
1600300000067

第67章 演讲应变技巧与控场技法(2)

在一般的演讲场合,走进会场时要面带微笑,不论听众是否在注意你;如果是重要的演讲者或被请的,往往由大会主持者陪同,则更要雍容大度,谦和诚挚,用眼神和微笑与听众交流,步履稳健地向安排的座位走去。

二、就座前后

演讲时如需提前上台就座,演讲者将和大会主席或陪同人员一起走到座位前,演讲者应先以尊敬的态度主动请对方入座,对方也会礼貌地恳请演讲者坐,这时方可坐下。坐下后不要前探后望,也不要和台上台下的熟人打招呼。

三、介绍之后

主持人或大会主席介绍之后,演讲者应自然起立,并向主席点头致意,并要由衷地从面部、眼神表示出谦虚之意和感激之情。

四、登上讲台

演讲者向主席点头致谢后,稳健地走到台前,自然地面对听众站好。此时应端庄大方,举止从容,精神饱满,也可面露微笑,尤其是女性演讲者。

五、演讲开始

演讲开始前,先以友好、诚恳、恭敬的态度向听众敬个礼,以表示对听众的致意。然后不要急于开口,暂停几秒钟,以亲切、尊敬的眼光遍视一下听众,表示光顾和招呼的意思,这能起到组织听众、安定听众情绪的作用。同时深吸一口气,平静一下自己的心情,以免心率过速。

六、站姿

若会场未设演讲台,演讲者一般以站在前台中间为合适,这可以统观全场,最大限度地注意到周围听众的情绪,使处在不同的位置的听众都能从各自的角度看到演讲者的表演。另外,站位也要考虑光线,要让光线照在脸上,使听众者看到演讲者的真实表情,但必须合适,不能刺激演讲者,使他看不到听众。

至于站法,没有固定模式,但要保证演讲者的表演。较好的有以下两种。

一是前进式站法。即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两足成45°角,身躯微向前倾,给人一种振奋、向上的感觉。

二是自然式站法。即两足平行,相距与肩等宽,给人一种注意集中、精神抖擞的印象。

七、走下讲台

演讲完毕,应说句“谢谢大家,再见”,接着向听众敬礼致意,向大会主席致意,然后走回原座。坐下后,如果大会主席和听众以掌声向演讲者表示感谢,则应立即起立,面向听众致礼,以表示回谢。

八、走出会场

大会主席陪同演讲者往外走的时候,听众常常出于礼节鼓掌欢送。这时演讲者更应谦虚,用鼓掌或招手表示答谢,直到走出会场。

◎ 注重权威效应与第一印象的关系

演讲活动来自演讲者与听众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演讲者处于主导地位,听众随着反应;另一方面,听众的反应程度又是演讲者调节自己表达方式的依据。演说的期待与听众需要的满足,是演说者与听众心理相融的基本因素,而沟通两者的心理桥梁,正是信任与依赖。因此,演讲者的声望和信誉,能使听众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是听众自发兴趣和高涨热情的巨大诱因。它直接影响到听众的理解效果,直接影响着听众情绪和演讲现场的气氛。显然,权威效应具有积极的控场作用。

然而,威信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取决于许多因素:社会舆论的重视、演讲者的社会地位和外部形象,同时也与听众的文化修养、欣赏水平有关。威信是演讲者德、才、学、识的综合体现。演讲者不一定都是权威,况且,人们也不可能等当了权威再去演讲。那么,演讲者应如何达到这种功效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演讲者的“第一印象”常常具有权威效应。演讲者一上台,首先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视觉形象,而视觉形象的刺激,常常能够强化人们注意的意向性。生活经验表明,“第一印象”往往能决定听众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因此,演讲者走上讲台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应以稳健、大方、镇定自若的姿态出场“亮相”,给听众留下美好的印象,使听众油然产生“一见钟情”的感情,造成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从而使听众对演讲者的演讲能力作出较高的判断,并随之给予更多的注意。所以,把握住“第一印象”,能赢得听众高层次的注意,赢得听众的信任,而这正是积极控场的表现,是演讲成功的秘诀之一。

如何把握住“第一印象”呢?一般来说,这与演讲者的性格、态度、能力、学识等有关。就性格而言,稳重、活泼、谦和、自信和幽默,能够赢得听众的信任;从态度来讲,热情、真挚、公正、认真易于博得听众的好感;而聪慧、机敏、见多识广、通今达古、博闻强记,更能使听众倾倒。因此,当演讲者走近麦克风的瞬间,切不可忸怩作态,招来听众哄笑;而应该衣着大方适宜,挺胸迈步,头微微侧向听众,脸露甜美的微笑,显露出心中充满着诚恳和激情,以坚实的步伐传递出自信、成熟和热情。走到讲桌和麦克风前时,应从容转身,恭敬地向听众鞠躬致意,显示出文雅庄重,切不可贸然急速转身,急忙点头、哈腰,给人以轻率可笑之感。在讲台上,不宜前后摇摆,也不应左右晃荡,不要随便用手撑住讲桌,也不要懒散地靠在桌边;要挺直腰板,以温和的目光扫视全场,略等几秒,待场内寂静无声,便抓住最佳时机,提高声音,从容开讲。

“开场白”也具有“第一印象”的特点,对整篇演讲的基调和成效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它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架起的第一座桥梁。精彩的开场白能如磁石般吸引住听众,赢得听众的高度注意和信任,也是积极控场的手段之一。

角色整合与高潮设置

演讲者能否进入角色,能否吸引听众,能否给自己的演讲设置高潮,这些都关系到演讲的顺利进行。成功的演讲者都是控制情绪,把握角色的高手。而懂得高潮设置的演讲者,一定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去。

◎ 更快地进入角色

“进入角色”也是一种积极的控场艺术。富有经验的演讲者都有一种体会,头一两分钟要吸引听众较为容易,而要维持五分钟,那就比较困难了,如果一旦失去听众注意,要重新恢复,那就更困难了。因此,必须尽可能地把听众“拉住”。这就要求演讲者在展开主题时,“尽快入戏”,尽快“进入角色”。

所谓“入戏”“进入角色”,就是指演讲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之于演讲内容之中,如同演员担任某种角色一样,自然地、如实地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感受、爱憎等表达出来,既以雄辩的逻辑力量,又以真挚的感情力量,使听众折服倾倒。

“进入角色”,体现真情实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初学演讲,上台时往往感情不真切,表露不恰当:要么表现不足,与演讲内容不合拍,显得心不在焉;要么过头失控,滥用感情,甚至造成失态。

要迅速准确地进入角色,演讲者在上台之前,最好先酝酿一下感情,进行角色调整。平时人们生活举止比较随便,一般相处相互间都处于无拘无束状态。演讲者登台演讲则与平时不同,他一登台就成了演讲活动的主体,所处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角色发生了变化。然而平日生活角色的惯性效应,经常会导致新任角色失当。这种情况,不仅初学演讲者容易产生,就是经常演讲的人,也不时出现。演讲者必须及时预防、纠正角色失当现象,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达到“角色平衡”。

从角色失当到角色平衡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角色整合”过程。要实现角色转换,首先,要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对自己有正确的科学的自我评价;其次,要克服旧有心理定势的负作用,要意识到在演讲中主体是影响演讲成效的至关重要的角色;再次,要认识到只有对演讲内容娴熟掌握,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其中。可见,这是一点也不可马虎的。

◎ 适当的制造几个高潮

娴熟地掌握演讲内容,是积极控场的重要方面。演讲要求内容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在表达过程中要显得波澜起伏,跌宕多姿,逐渐形成全场激动的场面,使听众心驰神往,惊叹不已。要达到这种境地,显然不是照本宣科式的念讲稿所能奏效的。照稿念,演讲者往往顾此失彼。顾了讲稿,顾不了听众,更谈不上用丰富的表情和形象的动作与演讲内容协调配合,演讲当然无法生动形象。这样,听众会无形中降低对演讲者的信任感,减少对演讲的注意力和重视度,形成冷场现象,甚至骚动轰场。演讲者要尽量熟悉讲稿,而又不拘泥于讲稿,真正“入戏”;要能在演讲中自然地组织几次高潮,像磁石般牢牢地吸引住听众。

演讲者感情最激昂、气势最雄劲,演讲者与听众感情交流最融合的时刻,正是演讲的高潮所在。如果演讲中能做到高潮迭起,演讲者便自然控制了整个现场。那么怎么组织高潮呢?情是人性的天然表现,演讲者要善于在情的领域耕耘。李燕杰在《演讲美学》中写到:“一次演讲怎样达到高潮,这需要演讲者在感情上一步一步地抓住听众,在理论上一步一步地说服听众,在内容上一步一步地吸引听众,使听众的内心激情逐渐地燃烧起来,演讲将自然地推向高潮。”说穿了,就是以情激情,以心换心。具体而言,深邃的思想能启迪深思,激起听众的积极响应;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和热情;生动感人的奇闻轶事,可以醒目提神,活跃气氛;新颖广博的知识传授,可以使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精辟的论证,能以其严密的逻辑征服听众;设置悬念与适当提问,则能引起听众积极思维和兴趣;而真挚热烈的激情迸发,贴切自然的动作,尤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总之,演讲者声情并茂地把演讲由一个高潮推向另一个高潮,场上气氛也就会完全由演讲者主动控制着。

完善形象与巧妙设置

为了让听众接受并认可自己的演讲,演讲者自始至终都要关注自己的形象。完善自己的形象,并且在演讲结束时也要注意保护形象,这样才能让听众更好地认可你,从而为自己以后的演讲打下基础。

◎ 完善形象与巧妙设置

主动控场,还应特别注意演讲临近尾声时演讲者的自我形象对听众的影响。这也是很重要的。有些演讲者往往因为前面一直顺利,临近尾声时,自认为胜利在握,扬扬自得,显出高傲轻慢的样子;有的则自认为演讲不尽如意,产生浮躁情绪,表现出匆匆忙忙、草率收兵的样子;有的放纵感情,任凭意气,话已讲完却又添枝加叶,画蛇添足,拖拖拉拉;有的则认为听众注意力不集中,借机旁敲侧击,发泄不满;有的则虎头蛇尾,露出疲倦神态,话没说完,就收拾讲稿……这些失误,往往造成听众情绪松弛,会场秩序混乱,使演讲失去光彩。

临近尾声时,演讲者要保持饱满的情绪,尽量地完善自我形象,从容镇静,善始善终,结尾处设法异峰突起,显示出一定的高度,形成强烈的慑服力,使听众感到余味无穷,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美的享受。

如何在结尾处以巨大的感染力使听众情绪激动感奋呢?关键在于巧妙结尾。对此前面在演讲稿的撰写一章中已做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总之,演讲者临近结尾时,要保持高昂的情绪,不可虎头蛇尾,不必画蛇添足,不要陈言俗套,也不可高傲轻慢,更不可盛气凌人。演讲者要庄重、镇静,既显示出分量,又显示出有修养。

◎ 演讲结束时留下良好形象

许多人认为演讲完了,就可以给自己的演讲画上一个句号。这是不对的。有些缺少经验的演讲者缺乏必要的礼貌,自鸣得意,趾高气扬,不管一切扬长而去。其实演讲作为一个整体,只有当你完全从台上消失时才能算画上了一个完全的句号。因此,我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演讲的最后道别。

当你演讲停止时,可以带着与演讲最后的情感相一致的表情看着听众,稍稍停顿,然后满怀深情地说一声“谢谢”、“谢谢了”或“谢谢大家”。然后往后退一步,恭敬地行礼,一般行鞠躬礼且时间要长点,不少于两秒钟。不同行业的演讲者可以选择不同行业的职业礼。例如,军人行军礼,少先队员行队礼,商人行抱拳礼,佛士行合十礼。行这些类型的礼时要配合注目礼且照顾不同角度的听众,然后很巧妙地转身。转身时除了一些职业性的规定外,不要很正规地向左转或向右转。

下场时不要太快,可采用上场时的步伐,也可押着演讲情感的节拍稍快或稍慢,如需调换姿态,最好也要一直走到听众看不见的地方再变换为好,切忌突然变换姿态:或急跑,或跳跃,或吐舌头,或抓耳挠腮。这都会有损你演讲的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