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技法大全(超值金版)
1600300000081

第81章 应变各种突发事件(1)

根据听众反应选择应变手段

演讲时,听众不了解演讲内容,或者不同意自己的观点的情况经常出现。还有的听众对演讲心不在焉,或者听众对演讲的内容非常了解以至于对你的演讲不以为然……听众的素质、水平不同,对演讲的反应也就千差万别。怎样对待听众的这些反应呢?

◎ 听众没有同意自己的观点

如果听众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同意自己的观点,采用下面的对策:

①突出共同的基础。

②修正自己的目标,要试图立竿见影。

③多花一些时间建立自己的可信度。

④激发听众的公平意识:“不管你们是否同意我的观点,我相信你们会听我把话说完。”

◎ 听众对演讲内容不了解

如果听众对你的演讲内容不甚了解,考虑采用下面的对策。

①试验你的推测。提出诸如“你们多少人知道裂变和聚变之间的区别?”等问题。

②使用更有效的材料:定义、解释、例证、图示、重复和未知与已知之间的类比等,使问题的阐述更清晰。

③删除专业性非常强的材料。

◎ 听众心不在焉

如果听众看起来没有兴趣或者心不在焉,考虑采用下列对策:

①多讲一些幽默的故事和新颖的观点。

②采用更多的事例。

③多举一些直接以听众为对象的例子。

④请听众直接参与——请他们举例或举手表示同意等。

⑤删掉或简化专业性很强的描述或统计数据。

⑥说话时更加活泼生动。

⑦动一动身体,如沿讲台走动或坐到桌子上。

⑧长话短说。会议时间可能已经太晚,那就去掉分要点,强调主题,点到为止。

◎ 听众比演讲者精通

如果听众对问题的了解程度比你的预期高,考虑采用下面的对策:

①压缩基础内容,就当做是回顾。“既然你们大部分人都知道……”

②回忆并插入你查找到的专业性更强或更抽象的材料。

③引入你认为这个问题尚待解决的方面。

④缩短讲话时间,请大家讨论。

◎ 听众成分庞杂

如果听众的成分比预期庞杂,考虑采用下面的对策:

①对支持材料和演讲语言加以选择,以适应普通听众的要求。辨别占听众多数的民族及其文化背景,或者估计他们的平均年龄。

②添加一些使所有到场听众都有所感触的材料,但是不要改变演讲的主要内容。提及孩子们可以参与的相关的电视节目,或者是用几分钟时间向10%的持有异议的听众建立你的可信度。

在区分听众的类型时不要过火。给听众留出时间,让他们适应你,让你的讲话在他们心里留下印象。始终关注听众的情绪,不要走极端。

听众故意刁难的处理

听众中难免有恶意的刁难者,故意提出一些带歧视、轻视、敌视性的问题。对待这些刁难者,演讲者不能像对待善意的质疑者那样,而是要不客气地给予回击,我们可以采用反唇相讥、顺水推舟等策略。

◎ 反唇相讥

德国大诗人海涅因为是犹太人而常常遭到无理攻击。他在一次演讲中,有一个旅行家突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小岛,这个岛上竟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白了他一眼,反唇相讥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 顺水推舟

作家谌容有一次应邀到美国一所大学演讲,她刚登上讲台,就有人给她提了一个难堪的问题:“听说您至今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请问您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谌容顺水推舟地答道:“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深。”谌容巧妙得体的回答博得了台下听众的称赞。

◎ 针锋相对

当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传播开来时,英国教会曾召开过一次辩论演讲会。会上,一位大主教突然对赫胥黎教授进行人身攻击,他说:“赫胥黎教授就坐在我旁边,他是想等我一坐下来就把我撕成碎片的。因为照他的信仰,他本来是猴子变的嘛!不过,我倒要问问,这个猴子子孙的资格,到底是从祖父那里得来的呢,还是从祖母那里得来的呢?”赫胥黎针锋相对地回答:“我断言——我重复断言:要说我是起源于弯着腰走路和智力不发达的可怜的动物,我并不觉得羞耻;相反,要说我起源于那些自称很有才华,社会地位很高,却胡乱干涉自己所茫然无知的事物,任意抹杀真理的人,那才真正可耻!”雄辩的哲理使大主教瞪着大眼,无言以对。

◎ 反戈一击

有位演讲家在演讲结束时,台下有一名学生突然连珠炮似的向他发问:

学生:先生,您今天是第一次演讲失败吗?

演讲家:那当然是第一次啦。噢,你们当学生的怎么总爱问这个问题?

学生:演讲时,您觉得什么样的字音最容易说错?

演讲家:错。

学生:您演讲开始时,从来不说的是什么?

演讲家:结尾。

回答了学生的问题后,演讲家也来个出其不意,反戈一击:

演讲家:我方才讲的冷缩热胀的道理你懂了吗?

学生:懂了,先生。冬天白天短——冷缩;夏天白天长——热胀。

这时,台下出现了哄堂大笑,这位发问的学生才知道说错和失败的是自己,不禁羞红了脸。

◎ 避实就虚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恩来:“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听出他是在讥笑我国贫穷,对此,周总理没有做正面回答,而是巧于迂回、避实就虚地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接着,周恩来做了这样的解释:“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十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做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周总理的一席话可谓语惊四座,人们对他的机敏应变才能佩服得五体投地。

◎ 运用逻辑

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位善于应对的演讲家,请看他在一次演讲大会上是如何应对的吧:

反对者:“您讲的笑话我不懂!”

马:“您莫非是长颈鹿?只有长颈鹿才可能星期一浸湿的脚,到星期六才能感觉到呢!”

反对者:“我应当提醒你,马雅可夫斯基,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马(用手指着自己和那个人):“不错,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反对者递上一张条子,上面写道:“马雅可夫斯基,您今天晚上得了多少钱啊?”

马:“这与您有何干?您反正是分文不掏的,我还不打算与任何人分哪。”

反对者:“您的诗太骇人听闻了,这些诗是短命的,明天就会完蛋,您本人也会被忘却,您不会成为不朽的人。”

马:“请您过一百年再来,到那时我们再谈吧!”

反对者:“马雅可夫斯基,您为什么喜欢自夸?”

马:“我的一个中学同学舍科斯皮尔经常劝我说:‘你要只讲自己的优点,缺点留给你的朋友去讲。’”

反对者:“这句话您在哈尔科夫已经讲过了!”

马:“看来,这个同志是来作证的,我真不知道,您到处在陪伴着我。”

反对者又递上一张条子,上面写到:“您说,有时应当把沾满‘尘土’的传统和习惯从自己身上洗掉,那么您既然需要洗脸,这就是说,您也是肮脏的了。”

马:“那么您不洗脸,您就自以为是干净的人吗?”

反对者:“马雅可夫斯基,您为什么手上戴戒指?这对您很不合适。”

马:“照您说,我不应该戴在手上,而应该戴在鼻子上喽!”

反对者:“马雅可夫斯基,您的诗不能使人沸腾,不能使人燃烧,不能感染人。”

马:“我的诗不是大海,不是火炉,不是鼠疫。”

上述应对实在是棒极了,不仅极具幽默,且具有高妙的逻辑战术。例如反对者由“您说,有时应当把沾满‘尘土’的传统和习惯从自己身上洗掉”推出“既然需要洗脸,这就是说,您也是肮脏的了”的结论,这明明是偷梁换柱(即偷换概念)的伎俩,马雅可夫斯基将错就错,用反问给予辛辣的讽刺。当反对者指责他戴戒指并攻击他的诗不能使人沸腾、燃烧和不能感染人时,马雅可夫斯基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同样的战术——偷梁换柱予以回击,使反对者一个个败下阵来。

◎ 运用幽默

达尔文在一次演讲中,刚说出题目,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士就站起来,带着戏谑的口吻问道:“听说您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达尔文答道:“是的。”这位美女继续说:“那么,我也属于您的论断之列吗?”达尔文彬彬有礼地答道:“那当然!不过,您不是由普通的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得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达尔文幽默风趣的回答博得全场一片笑声。

以幽默著称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有一次正准备做即席演讲,一位媚态十足的女士对他说:“丘吉尔,你有两点我不喜欢。”“哪两点?”丘吉尔问。那女士说:“你执行的新政策和你嘴上的胡须。”丘吉尔听后,彬彬有礼地答道:“哎呀,真的,夫人,请不要在意,您没有机会接触到其中的任何一点。”

丘吉尔有一回访问美国,刚做了几分钟的演讲,一位反对他的美国女议员就站起来对他说:“如果我是您的妻子,我会在您的咖啡里下毒药的。”丘吉尔狡黠地笑了一笑,说:“如果我是您的丈夫,我会喝下那杯咖啡的。”丘吉尔的幽默令反对者悻悻而去。

◎ 敌对分子的捣乱

对于敌对分子故意捣乱会场的情况,演讲者应该沉着镇定,机智灵活,在不同的条件下,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回击。

《列宁在十月》这部电影中有一个场面,对演讲者很有启发。列宁在米赫利松工厂发表演讲期间,有个歹徒递上一张纸条。列宁审视片刻,高声向听众宣读:

“同志们,我收到了一张纸条,请大家听一听,上面写了些什么:‘你们的政权反正是维持不住的,你们的皮将被我们剥下来做鼓面!’(群情激昂)

请安静,同志们,我看这张纸条绝不是工人的手写的。恐怕写这张纸条的人,未必有胆量敢站到这儿来!同志们,我想他是不敢站出来的!

同志们,须加上三倍的警惕、小心和忍耐。你们要坚守岗位!对于人民认为是罪大恶极的叛徒,必须无情地加以消灭!不镇压剥削者的反抗,革命就不能胜利!”(雷鸣般的热烈掌声)

在这里,列宁巧妙地借宣读反动分子恫吓性的纸条,因势利导地启发工人阶级要保持高度革命警惕,用铁的手腕镇压反革命分子,来巩固苏维埃政权。这就进一步深刻地阐明了演讲的主旨,扩大了演讲的影响。

怎样化解听众起哄的情况

故意起哄是演讲者遇到的最糟糕的事情。对于现场听众的起哄行为,演讲者可以通过不理睬的方法来处理,如果不行,就要想办法来应对了。针对不同的起哄者有不同的化解方式。但是要注意保持自己在听众心目中的可信度,而且不要让这些事情破坏演讲的效果。

◎ 不动声色的起哄者

不动声色的起哄经常出现。翻眼球、左顾右盼、唉声叹气、交头接耳、传递小纸条是最常见的。他们不敢公开起哄请你下去,但是他们希望你知道,他们不感兴趣或不同意你的看法。如果你在意他们的行为,自己的信心就会受到打击。一旦你开始和他们周旋,这会耗去你全部的注意力。

一般来说,视若无睹是处理不动声色的起哄最常用的办法。有时候你必须一眼都不看那群人。相反,与那些表现友善的听众进行目光交流,不要让自己的目光游移到起哄者身上。

如果你觉得很难对他们的行为置之不理,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

1. 如果你知道他或她的名字,在讲话中用赞扬的口吻提起他或她

这样做或者可以引起他或她的注意,或者可以使他或她感到难为情,而开始变得礼貌。

2. 威严的注视

如果你的身份比起哄者高,或者你对自己非常有把握,盯着他或她的眼睛,直到他或她不敢正视为止。

如果起哄是班级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或是发生在一些商务会议上,那么你最好私下找这个人谈一谈,征求他或她的真实意图。起哄者如果觉得你是重视他或她的,很可能会对自己惹人生厌的行为有所收敛。

但是,你应该避免主观臆测听众的看法。一个学生一年到头两手抱在胸前,脸上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而在学期末的时候走过来说,“这是我上过的最好的课。”很多时候老师都会感到吃惊。听众眉头紧锁也许是因为头痛,或者肚子不舒服,或者只是注意力集中的神情。对听众的身体语言不要仓促得出结论。

◎ 故意喧哗的起哄者

如果你开始对起哄表现得气急败坏,就已经失去了控制现场的能力,结果正中了起哄者的下怀。不要为自己辩护,不要对起哄者的羞辱进行辩解。“你是个骗子!”,“你根本不关心环境问题。”不要浪费时间否认他们的指控。要针对问题,不要针对羞辱。处理这种事情时可以使用下面两个步骤:

第一步

确立理智而公平的形象或基调。要明确地表示,即使起哄者无视礼貌故意扰乱秩序,你也不反对对话。使听众对起哄者的真实意图产生怀疑。

激发公平意识。“我对日本的看法是基于自己在那里待了3个月。我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给大家讲一下,请你们听我说完好吗?然后我再听你们的不同意见。”

建立共同的基础。“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如果我们不是认为这个问题很重要,谁也不会到这里来了。”

永远不要彻底否定或抹杀起哄者的观点。每种看法都代表一种观点,你希望自己给听众留下非常理性的印象。当然,如果你认为起哄者虽然态度诚恳,但是把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就应向听众说明这一点。

第二步

在保持礼貌的同时,不要使听众产生误解,认为你很高兴自己的演讲被打断,正好可以借此表现一番。这表现为,到一定时候你必须请起哄者住口,把自己的演讲继续下去。

不要纠缠不休。如果起哄者在你理智的说服之后不打算善罢甘休,或者仍然没有收敛,那么你要说一些如“我认为你已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现在我必须请你坐下,让我继续讲话”之类的话。即使起哄者不听你的,想办法让听众去制止起哄者,或者请现场的保安人员把他逐出会场。

有力地驳斥。有时候应该使出最后一招,用尖刻而严厉的话加以驳斥,打击起哄者的气焰。驳斥是否有效取决于两个要素:你是否能够想出睿智而犀利的话,你是否察觉了大多数听众的态度。如果听众对起哄者感到讨厌和不耐烦,他们会欢迎你主动回击。但是如果你对他们的情绪判断错误,就会显得过于粗鲁无理。

自身的失误

演讲者在演讲中的失误时有发生,如演讲忘词,讲漏,或者不小心摔了一跤,绊倒了东西……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情。出现上面的失误以后,演讲者一定要保持镇定,这样才能想到有效的补救方法。

◎ 演讲忘了词怎么办

演讲中如果忘了演讲词,演讲者千万别让自己“卡壳”时间太久,而应强使自己集中思想,争取在两三秒之内回忆忘掉的词语。实在想不起来,可根据原来的意思另换词语,或者干脆另起一行,将下一段内容提上来讲。

◎ 遗漏或念错词、讲错话时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