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技法大全(超值金版)
1600300000092

第92章 仪式性场合演讲的技法

仪式性场合演讲的特点

礼仪演讲是在公众节令或重要仪典上发表的演讲。它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主要有凭吊和庆贺两种类型,意在表达感情和表示礼节。礼仪演讲有它自己的特点,要做好礼仪演讲要考虑好当时的场合。

◎ 礼仪演讲的特点

礼仪演讲一般有下面几个特点:

一、符合礼节规范

礼仪演讲是在特定的社交活动中进行的,特别要注意礼节规范,不可贸然行事。表情、态度、动作都要有讲究,要适应现场气氛,尊重民族习惯和民间风尚,彬彬有礼。礼仪演讲的特定内容决定了它有较为固定的结构形式。例如祝酒词,一般开头说明祝酒缘由,结尾借酒祝贺,最后举酒干杯。

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浓重是礼仪演讲最显著的特点。凭吊演讲感情深重,语调沉缓悲切,与丧事的悲痛气氛相协调。庆贺演讲情绪昂扬,语调高亢热烈,与喜庆的欢乐气氛相统一。不管是悲是喜,演讲者的感情总是明显外露,声情并茂;表达充分而自然,扣人心弦;在修辞上,比较接近文学语体。

历史上,出色的凭吊演讲很多,感情色彩的表达则丰富多彩。林肯《在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说》,仅仅10个句子,感情却十分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练、朴实、典雅。郭沫若《在萧红墓前的5分钟演讲》,有感而发,饱含哲理,体现了对青年的热切期望,眷眷之情溢于言表。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的《最后一次讲演》,悲愤交加,情绪激昂,字字句句似匕首投枪,势不可当。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缅怀战友,情深意切,充分表达出无限敬仰思慕之情。

庆贺演讲气氛热烈,演讲者常表达出爱戴、尊敬和祝愿之情。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就是一篇热情洋溢的庆贺演讲。

三、由此及彼,借题发挥

礼仪演讲不是单纯地为纪念而纪念,为庆贺而庆贺,常常由此及彼,借题发挥,通过凭吊或庆贺达到某种目的。

1947年10月10日,冯玉祥出席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职员俱乐部举行的中国学生欢迎庆祝会。这天正好是当时中华民国的国庆纪念日,冯玉祥发表了著名的《国庆演讲》。他首先缅怀孙中山领导革命,创立民国的伟绩,然后话锋一转,矛头直指时弊和当时政府的腐败劣迹,并热情激励大家争取民主的胜利。感情真诚,慷慨激昂,顾乎民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礼仪演讲前的准备工作

在准备礼仪性讲话时,要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一、听众的需求

虽然作为公司总裁,你每年都要颁发安全奖。对你来说,这样的事情毫不稀奇,但是对领奖人来说却是非常特殊的时刻。你应该说些什么,让他或她能够满怀骄傲地记住你的话?谈论他或她的过人之处。讲话的形式也许是非常程式化的,内容却可以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各有不同。

二、代表群体的需求

在大部分礼仪性或仪式性讲话场合,你把自己看做某个群体或协会的代表,而不单单是你自己。人们来到一起,除了交流信息,还包括分享情感,甚至主要是来分享情感的。然而,有时候,这样的氛围还是不够浓烈。如果你在此时能发表一段引入深思、令人感动的讲话,那么就可能引发共鸣,把大家的情绪充分调动起来。在准备这类演讲时,要时刻把自己看做是表达群体看法的代表。借助一些试探性的问题,你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家的看法:“我们大家都对加里怀有深厚的感情。他退休时,我们大家都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或者“这些环保志愿者为创造优美的环境付出了辛劳。我该说些什么来表达大家对他们的热忱欢迎呢?”

◎ 几种不同形式的演讲内容

有几种常见的礼仪演讲,提示一下讲话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颁发奖品或授予荣誉称号

通常要在讲话开始时宣布领奖人的姓名。

解释领奖人为什么得到荣誉称号,由谁评选产生。除了列举领奖人的成就或杰出的品格,可以简单地讲述一些事件或领奖人的特殊个性。这些话可以采取有些开玩笑的口吻。

如果颁发的是有形的物品——奖章、证书、城市的钥匙,简单地说明这些东西象征什么。奖品的实际意义是什么?领奖人将来看这些奖品时应该产生哪些回忆?

二、领取奖品或接受荣誉称号

除非预先得到发表讲话的邀请,否则把讲话内容限制在几句话以内。

自豪地接受奖赏。不要显得过于谦恭或尴尬,好像不愿意接受奖赏一样,不要说“我实在不配得奖”。要记住你这样轻描淡写地对待你的奖品和别人的赞赏会让人很扫兴。

与应该得到奖励的其他人分享你的荣誉。但是不要如数家珍地列举所有做出贡献的人,这样的列举总是使颁奖晚会超出预计的时间。

向听众表示感谢。你能否将自己的成就跟听众联系起来,讲述一个富有洞见甚至是幽默的故事。

说明奖赏对你意味着什么,用展望未来的一句话收尾。

在今后的几年里,只要看到摆在家里的这个奖章,我就会想起我们曾经聚集在这里,就会想起和志同道合的人们一起度过的那些令人振奋而充满挑战的时刻。谢谢你们,谢谢大家!

三、颂扬或纪念性仪式

除非你觉得自己可以保持镇定持重的气度,否则不要接受这样的任务。这并非是指你完全不动声色,但是这意味着你要把自己的悲伤置之度外,向其他人表示安慰。承认你和大家一样感到悲伤、失落和愤怒,但是不要始终无法释怀。

向别人介绍和宣告死者身上值得称颂的东西。在场的某些人与死者可能只是职业或社交场所的相识,或者只是很久以前或最近才结识的朋友,所以必须全面地介绍死者,要提及一些轻松的、甚至非常幽默的时刻。

用话语把大家联结在一起。“我们大家都爱埃莉诺……”,“我看到在座的很多人……”“我们都知道如果她相信一件事情是对的,会多么顽强地坚持把它做下去。”这种分享和分担的感觉可以缓减悲痛造成的疏远和孤独感,向死者的亲人表示有一个爱护他们的团体关心着他们。

从开朗的、乐观的角度看待丧失亲人的痛苦。生命的延续、珍惜生活的每个瞬间和从痛苦中得到成长是永恒的、普遍的真理。用打动人心的引语、几句诗词或精心选择的自己的话加以表达,这些饱含哲理的话语将使人们感到安慰。

四、祝酒

如果祝酒是正式事件的一部分,那么要预先做好安排,保证到时候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杯酒。一定要准备不含酒精的饮料,这样每个人都可以参加。

将你的中心思想化成简短的良好祝愿,并把它记下来。认真选择措辞用语,幽默、文字游戏、押韵、暗喻、格言都可以在祝酒时采用。如果你想不出巧妙的句子,而关于祝酒词的书里的话都显得做作或勉强,那么气度优雅地说出自己衷心的祝愿,最后再加上一句呼吁作为结尾:

我们为小王和小李干杯。我们中间有些人今天可能是第一次认识他们,让我们共同举杯祝贺他们。希望他们从今以后能够相互扶持、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白头偕老,最重要的是,永远像今天这样相亲相爱。

如果祝酒词不仅是几句话,而是一段简短的演讲,不要让听众始终举着杯子。

像发表演讲一样开头,最后说一些如“让我们举起酒杯向我们新的实验室主任表示祝贺。我们祝你好运,祝你成功,祝你事事如意”之类的话。

礼仪演讲的技法

礼仪演讲是指在公众节日或重要庆典上发表的演讲。它是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表达观点的重要方式,有凭吊和庆贺两种类型,意在表达感情、表示礼节和表述观点。演讲者常常借对死者的哀悼或对喜庆的祝贺,以真挚感情打动听众,起到纪念和宣传的作用。

凭吊演讲不仅在葬礼上使用以寄托哀思,还常常在周年祭或纪念会上发表,借歌功颂德,激励后人。庆贺演讲的适应面则更为宽广,婚礼、寿诞、立功授奖、佳节纪念等都需要前往祝贺,可以发表热情洋溢、催人奋进的演讲。

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感情深挚,激情荡漾,撼人心魄,高度赞扬了巴尔扎克的作品、人品、性格和思想,表达了演讲者悲痛的情感,评价了死者的伟大。

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

各位先生:

方才入土的人是属于那些有公众悲痛送殡的人。在我们今天,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不是统治人物,而是思维人物。一位思维人物不存在了,举国为之震动。今天,人民哀悼的,是死了有才的人;国家哀悼的,是死了有天才的人。

各位先生,巴尔扎克的名字将长留于我们的时代,给未来留下光辉的线路。

巴尔扎克先生参与了19世纪以来在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一代,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希留之后一样,就像文化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精神统治者承继了武力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人;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他的理智是壮丽的、独特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全部书仅仅形成了一本书:一本有生命的、有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化走动、来去,带着我说不清楚的、和现实打成一片的惊惶与恐怖的感觉。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形式与一切风格,超过塔席特,上溯到徐艾陶诺,经过博马舍,上溯到拉伯雷;一部又是观察又是想像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骤然之间就是现实的帷幕撕开了,留下一条宽缝,立时露出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品的作者,就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的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到目的地,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恶习,解剖热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与各个人有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天赋的自由而强壮的本性,由于理智在我们的时代所具有的特权,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了什么是天意,于是面带微笑,心胸爽朗,摆脱开了那些令人望而生畏的研究,不像莫里哀,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起憎世之心。

这就是他在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高大而又坚固的作品、金刚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伟大人物给自己安装座子;未来负起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快要死了,希望再看一眼祖国,就像一个人出远门之前,要吻抱一下自己的亲娘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强有力的、永不疲倦的工作者,这哲学家,这思想家,这诗人,这天才,在我们中间,过着暴风雨的生活,充满了斗争、争吵、战斗、一切伟大人物在每个时代遭逢的生活。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他在同一天步入了光荣,也步入坟墓。从今以后,他和祖国的星星在一起,熠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你们站在这里,有没有羡忌他的心思?

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受一下这些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不时有伟大的死亡刺激充满了疑问与怀疑论的心灵,因而对宗教发生动摇;这也许是适宜的,这也许是必要的。上天使人民面对着最高的神秘,对死亡加以思维,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最高的教训。一个崇高的心灵,气象万千,走进另一世界,他本来扇着天才的看得见的翅膀,久久停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人看不见的另外的翅膀,骤然投入了不可知。这时候个个人心所能有的,只是庄严和严肃的思想。

不,不是不可知!不,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了,我就不疲倦地再说一遍吧:不,不是夜晚,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空虚,而是永生!你们中间有谁嫌我这话不对吗?这样的棺柩,表明的就是不朽。面对着某些显赫的死者,人更清清楚楚地感到这种理智的神圣命运,走过大地为了受难、为了洗净自己。大家把这种理智叫做人,还彼此说:那些生时是天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是灵!

(摘自《演讲经典99》,山东人民出版社,石川林郁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