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艾森豪威尔传
1606400000061

第61章 1958年:最艰难的一年(2)

艾森豪威尔对待导弹和卫星的基本办法,是让各军种发展自己的计划,并希望其中之一能够获得突破性进展。但这种做法遭受失败。陆海空三军将领彼此争吵,对其他军种的努力大加贬低,对国防部长不予理会。1958年1月,艾森豪威尔建议改组五角大楼,使国防部长具有更大的权力,禁止三军参谋长参加国会的各个委员会(他们总是在这些委员会里批评艾森豪威尔政府没有为他们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资金)。但国会很不愿意放弃为三军分别拨款的权力。一些批评艾森豪威尔的人指责他想建立一个普鲁士式的总参谋部。其他人指出,艾森豪威尔想要实行中央集权,却忽略了真正的问题,那就是在空间计划中存在浪费与重复。他们希望总统能将全部空间事务交给国防部之外的一个超级机构来管理。

艾森豪威尔反对成立独立的太空部。他担心这个部将优先考虑卫星问题,而他想优先发展导弹。他后悔当初没有让国防部长办公室管理所有空间事务。他不涉及与登月计划或其他追求名声的行动,因为他不想“将人才等资源投入到军事机构之外的应急计划中去”。

但是面对几乎所有民主党人、多数共和党人及大多数专栏作家及科学家的反对,总统无法坚守自己的立场。4月2日,他作出了让步。他请国会设立一个“国家航空航天局”。法案授权宇航局管理所有太空事务,“总统认定主要与国防相关的活动除外”。在两周之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詹姆斯·赖斯顿说,他“常常感到不解,为什么”总统花了五年时间才同意设立宇航局。

艾森豪威尔立即反驳道:“我认为答案是在这五年内,我遇到了许多麻烦。”接下来他说的话完全难以理解。虽然编辑们修饰了他的原话,但还是令人费解:“……似乎这并不是一个我们应当在争论中提到的重要因素。我认为,这样的争论已变得非常,非常重要。”但是不管语句是不是含糊不清,不管艾森豪威尔是不是仍然心存疑虑,美国还是拥有了一个民用的宇航局。

1958年1月,纳赛尔宣布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一个新的国家“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开始通过电台进行宣传,在约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黎巴嫩煽动泛阿拉伯思想。对此,约旦和伊拉克两个君主国组建了他们自己的联邦“阿拉伯联盟”。

到那时,局势已经发展到艾森豪威尔不愿看到的地步——中东出现了剧烈的军备竞赛。美国向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约旦(程度较小)和黎巴嫩提供军事装备,苏联为叙利亚和埃及提供军火,而法国则向以色列出售武器。由于中东成了一个军火库,艾森豪威尔越来越担心。

纳赛尔几乎公开地呼吁约旦、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的民众起来推翻君主统治,加入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如果他取得成功,并继续依赖苏联得到武器和资金,赫鲁晓夫有可能控制西方世界基本的能源来源,以色列可能被消灭。

7月14日,伊拉克的亲纳赛尔力量在巴格达发动政变,推翻了哈希姆王朝,刺杀了王族成员。虽然没有直接证据显示纳赛尔与政变有关联,但开罗电台正在呼吁阿拉伯封建国家的民众杀死君主。在约旦,侯赛因成了阴谋的目标;沙特感到担心,要求美国派兵前往中东,否则他将被迫与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站在一起”。艾伦·杜勒斯报告,在黎巴嫩,夏蒙总统已要求英美出手干预。整个中东地区似乎即将落入由纳赛尔控制的反西方泛阿拉伯主义者手中。

这是一次重大的危机。为了处理这个问题,艾森豪威尔召集杜勒斯兄弟、尼克松、安德森、夸尔斯、特文宁、卡特勒和古德帕斯特在椭圆形办公室开会。卡特勒回忆道,“全身放松,舒服地坐在办公桌后的椅子上,是这个房间里最自在的人……”卡特勒认为,艾森豪威尔“完全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事实的确如此。正如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写的那样,“在这次会议上,我没见到他们便已下定了决心……我相信,我们必须进入中东,尤其是要进入黎巴嫩,以阻止局势趋于混乱。这一时刻即将到来。”

艾森豪威尔转身对着特文宁,开始讨论第六舰队和海军陆战队在地中海东部的战备情况。杜勒斯国务卿有些可怜地问道:“您是否愿意听听我的政治评估?”艾森豪威尔显然有些尴尬。他答道:“福斯特,你说吧……请。”杜勒斯说,苏联人满足于制造声势,但他告诫说:“假如美国进入黎巴嫩,我们可以预见多数阿拉伯国家都会对我们产生不满。”他担心输油管道和运河。但是他安慰艾森豪威尔说,从法律角度而言,美军在黎巴嫩登陆与英法军队进攻苏伊士运河截然不同,因为夏蒙曾经邀请美军进入他的国家。然而他也警告说,很少有人能分辨两者的差别。

艾森豪威尔对此早就胸有成竹。卡特勒注意到总统“平静、放松、客观……正在处理他完全熟悉的事情。大家显然都看到了他沉着和自信。”他吩咐杜勒斯让洛奇在第二天上午安排一场安理会紧急会议,吩咐杰里·珀森斯在那天下午召集国会领袖,并要特文宁命令第六舰队和海军陆战队向黎巴嫩开进。

事实证明,干涉是一个很难得到国会通过的建议。国会领袖们根本不热心。有些人称,干涉将破坏美国的好名声;萨姆·雷伯恩担心美国会卷入一场内战;只有三个人支持这个行动。但艾森豪威尔召集这些国会议员并不是为了寻求支持或咨询意见,他这么做只是为了告诉他们,自己准备做些什么。会议结束后,他与杜勒斯兄弟、特文宁、夸尔斯、哈格蒂和古德帕斯特开会,“确定具体行动步骤”。艾森豪威尔要求特文宁让海军陆战队于黎巴嫩当地时间下午3时登陆(华盛顿时间7月15日上午9时)。事先不通知任何人,包括夏蒙,因为总统不想给黎巴嫩的叛乱分子有准备抵抗的机会。艾森豪威尔指示福斯特·杜勒斯,让洛奇告诉联大,在联合国能采取行动之前,美国只想先使局势稳定下来。

艾森豪威尔然后接电话给麦克米伦。英国首相也收到了夏蒙和约旦国王侯赛因“这两个小家伙”的求救信。艾森豪威尔通知麦克米伦,美国海军陆战队正在前往黎巴嫩途中。麦克米伦笑着说道:“你在给我重演苏伊士运河事件。”艾森豪威尔也手握电话笑了起来。麦克米伦要求英美两军联合行动。艾森豪威尔坚持美军在黎巴嫩实施单边干预,并让麦克米伦准备派英军伞兵进入约旦。总统不想让人以为英美两国勾结在一起行动(尽管他们显然是在这样做),所以他承诺为驻约旦英军提供全面后勤保障,但拒绝在这一行动中动用美军。他还安慰麦克米伦,自己不会抛弃盟友。

这样,艾森豪威尔在他的总统任期内唯一一次向外派遣了美军。四分之一世纪以后,他的动机仍然模糊不清。黎巴嫩并没有受到真正的威胁;夏蒙已经宣布他不会寻求连任;苏联或埃及插手黎巴嫩事务或伊拉克政变的证据也不足;美国在黎巴嫩也没有重大的利益。此外,艾森豪威尔的干涉决定与1953年至1955年他对远东各种危机的反应形成鲜明的对照。那时,他与手下的专业和政治顾问们相比,更加小心谨慎得多。现在,他却比那些政客和国务院官员们更加急于实施干涉。实际上,一年多来他一直在等待合适的借口,派兵进入黎巴嫩。为什么他在中东比在远东更加咄咄逼人呢?

原因之一,是因为两个超级大国在黎巴嫩发生冲突的机会比较小,而且黎巴嫩当地出现抵抗的可能远远低于印度支那和中国沿海。此外,到了1958年,民主党指责艾森豪威尔的话逐渐成了他奉行的国防政策,那就是强调飞机炸弹,武力至上。陆军参谋长马克斯韦尔·泰勒也同民主党人一起展开批评。批评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称,美国只知道蛮干,要不全胜,要不全败,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通过对黎巴嫩的干涉,艾森豪威尔证明事实并非如此。在两个星期内,他派了相当于一个整编师的部队进入这个国家,给它配备了携带核武器的“诚实约翰”导弹连。另有两个师待命,可以在数小时内从德国飞抵黎巴嫩。简而言之,黎巴嫩成了美国展示武力的地方。此次行动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此次行动针对谁呢?目标不是苏联人,因为他们已经大体了解美国的能力;也不是针对手无寸铁的黎巴嫩人。真正的目标是纳赛尔。艾森豪威尔想震慑纳赛尔,告诉他不能依靠苏联人,凡事“要三思而后行”。艾森豪威尔也急于向沙特国王表明美国是可以依赖的朋友,可以为他的朋友提供支持。(总统曾告诉国会领袖们,沙特明确表示“如果我们不去,我们就在中东完了。”)最重要的是,艾森豪威尔之所以在中东实行炮舰政策,是因为他认识到这一地区对美国及其盟友至关重要。根据他的判断,就美国的利益而言,中东比远东更为重要。

海军陆战队顺利登陆后,发现黎巴嫩太平无事。兑现了承诺之后,艾森豪威尔对此行动进行了低调处理。在递交国会的特别咨文中,在洛奇向安理会递交的声明中,在7月15日晚间全国广播电视讲话中,艾森豪威尔表示,希望联合国能迅速进入黎巴嫩,“以便美军能够尽早撤离。”他使用“驻扎在”黎巴嫩这一说法,而没有说“入侵”。美军将保障机场和首都的安全,但不会在黎巴嫩展开作战行动。

两天之后,7月17日,英国向约旦派遣了2200名伞兵,支持摇摇欲坠的侯赛因政权。麦克米伦仍然想让美国直接参与;艾森豪威尔再次拒绝。到了8月初,美国开始从黎巴嫩撤军。不出艾森豪威尔所料,苏联只是通过外交途径作出了反应。(赫鲁晓夫谴责美国的侵略,强烈要求召开首脑会议来处理黎巴嫩问题。)不到四个月,危机烟消云散。到10月25日时,最后一批美军撤离。艾森豪威尔完成了自己的基本目标,却没有冒全面战争的风险(当年7月,纳赛尔曾飞往莫斯科,但发现苏联人无意在中东地区挑战美国)。艾森豪威尔在回忆录中写道,整个事情使“纳赛尔对美国的态度有了明确的转变”。

虽然美国在黎巴嫩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实力,但民主党人继续指责艾克不重视国防。赛明顿参议员抢先发难。他公开说总统使美国处于无法防御苏联攻击的境地。艾克请他前来椭圆形办公室一晤,向他作了详细解释,称中情局高估了苏联的发展速度与能力;实际上,美国在战略武器的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

艾克与政府的关系也出现了麻烦。接替施特劳斯出任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的约翰·麦科恩、夸尔斯和尼尔·麦克尔罗伊都认为,艾森豪威尔希望实现核禁试对国家不利。他们还想进行更多的试验。7月下旬,他们向总统提出了新一轮试验计划,目的是测试反弹道导弹。原子能委员会和国防部提议,在佛罗里达湾沿岸的埃格林机场进行这些试验,导弹对准海湾发射。杜勒斯国务卿大吃一惊。他说,这将极大地损害美国与古巴和墨西哥的关系。(在会上,没有人提出海湾沿岸的美国居民会怎样想的问题。)根据杜勒斯的建议,艾森豪威尔下令取消了这一系列试验。

与此同时,来自美苏两国的技术专家在日内瓦继续展开讨论,希望在保障核禁试的核查制度方面达成一致意见。8月4日,基利安报道他们取得了进展。艾森豪威尔指示基利安,“如果达成全面技术协定,这样(中止核试验的)论据就会很有力。”特文宁和麦科恩强烈反对,但艾森豪威尔坚持己见。

8月21日,日内瓦的专家通过了他们的最后报告。报告认为,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有效的控制系统,来探测世界范围内中止违反核武器试验的协定的行为,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专家们对所需的控制哨数量以及探测小型地下核爆炸的能力存在一些分歧,但有一点却相当明确:那就是美苏两国在核时代首次在核问题上达成了协议。艾森豪威尔命令国务院开始与苏联进行核禁试谈判。8月22日,艾森豪威尔发表公开声明,建议美苏于10月31日开始核禁试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