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有道 领导无形大全集(超值金版)
1607300000017

第17章 人际——领导者要有高超的交际力(2)

坦诚地欣赏别人的长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成绩,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赞美。有些优点和长处是与生俱来的,比如某人长得漂亮、智商很高等。因此,对于别人优点与长处的肯定不仅不会贬低自己,而且还可以使旁人从中认识到你所具备的优良品质,从而获得他人的称赞。春秋时期,齐国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夺王位,鲍叔牙和管仲分别辅佐公子小白和纠,最终公子小白当上了齐国国君齐桓公。小白想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说:“公子如果想统治齐国,任我为相就足够了,而公子如果想称霸天下,则非拜管仲为相不可。”最终,齐桓公由于任用管仲而成为一代霸主。鲍叔牙虽然不及管仲有才华,但却能坦然地欣赏管仲的优点和长处,并大力举荐,从而赢得了天下人的称赞,并借此得以留名青史。所以,在面对他人的成绩时,我们首先应该懂得,成绩是他人用勤劳加汗水获得的。我们应该坦然地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予以肯定,与此同时,检讨自己,虚心请教,学习他人勤奋向上的精神。虚心接受别人向你传授的学习与工作的要领,不仅是对他人成绩的一种高度赞扬,而且也可以督促自己继续提高。这是一箭双雕的事情,既有利于你技术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你处世水平的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要坦然地欣赏别人的优点和成绩,还需要自信和勇气。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别人比自己强的情形,而赞美之词却怎么也说不出口,这主要是因为缺乏自信心,觉得自己不如对方,于是心理失衡,没有勇气为对方喝彩。要么觉得不好意思;要么觉得自己人微言轻,说赞美的话也不会引起重视,还害怕会引起非议,被人误解为是溜须拍马。结果,我们不仅失去了一次坦然欣赏别人优点与长处的机会,也失掉了一次抛弃自卑与胆怯心理的机会。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对别人说他的队友皮彭在投三分球方面比他更有天赋,在扣篮方面也比自己胜出一筹。皮彭是最有希望超越乔丹的新秀,而乔丹则处处对其加以赞美。一方面反映了他挑战自我的勇气,另一方面也是乔丹自信心的体现。因此在生活中,如果棋逢对手,不妨采取“吴越同舟”的策略,同对手友好相处,对其优点和成绩大大方方地表示祝贺,送上一束鲜花。与此同时,自己也要奋力追赶。

人际中学会忍耐和斗争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曾经说过:“无节制的欲望是儿童的事情,而不是成人的事”。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中国,人们往往将节制和忍耐视为道德上成熟的标志。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就曾大力提倡“克己”;我们今天也有“百忍成金”之说,上级与下级所站的角度不一样,考虑问题的高度也不一样,难免会形成“对撞”,这时作为下级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忍耐,这并不是说比别人低一级就该忍着,而是说上级在处理一些全局性的问题时,眼光要看得比下级更广一些,所谓的本位主义说的就是那些对全局把握不清的领导者。

理智的领导者,能坚持做到宽宏、忍耐,还有一种并不是命令与执行方面的矛盾,而是理解与误解之间的矛盾,有时下级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非但没有得到上级的肯定与承认,反而被误解、冤枉。

这时,不管是谁,心里都不好受,但不同的人在难过之后做法不同,粗俗的人常常是暴跳如雷,谩骂与武力并用,不但没有得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使上下级关系恶化,一发而不可收。理智的人一定知道这时“忍”的重要性。他相信总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消除误会,赢得信任。

领导者在处理与上级关系中,坚持做到宽宏、忍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自己和上级在心理上有一个缓冲的坡度,在自我认识和相互认识的程度上逐渐深化。也可以借此机会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过失?过失有多大?同时还要吸取教训,千万不要在与自己下级的关系中也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是,总是忍耐也不是什么好事,人的忍耐总是有限的,太迁就上级,这样自己难受,而且容易使上级犯错。万事忍耐无限的人,碰到好的上级问题不大,而遇上有问题的上级,则会跟着犯错误。所以除了“忍”之外还要进行适度的“对抗”。所谓对抗,就是下级从维护正常的上下级关系或个人合法权益出发,对上级的错误行为的抵制。忍耐不是万能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上级也是人,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在他没有醒悟的时候,提提醒,说不定就能避免灾难性的后果,这样不但不会遭来上级的责怪,还会赢得上级的赏识。上级在决策问题时,尽管照顾了大局,但对各部门的一些具体问题,不甚了解。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上级领导不顾条件的限制,要求员工每人都要精通计算机,每人都要熟练地打字等,这样的要求本来是为整个全局着眼,提高每个人的能力素质,但是,如果操之过急,很容易打消下属的积极性,认为“这下完了,这份工作丢了”,反而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使自己在接受命令时让上级看着舒服,还要使自己在实施这条命令时让下级觉得愉快。在某种程度上这就要求有“斗争”,当然“斗争”也不是没有限度,不能上级来一次指令就“斗争”一次,稍微有点分歧是应该顾全大局的,只有遇到明显不正确或出现重大分歧时,才有理有据地进行“对抗”。这样既有风度,又不失原则。与上级的关系也就自然而然地会好起来。

宽严得当,扬抑结合

协调同下属的关系是领导者工作成败的关键。在实际领导活动中,领导者应注意对下属的宽严得当。

孙子所称的将才必须是“仁、智、信、勇、严”。其中,仁即领导者必须爱护他的下级,有一颗仁慈之心;严即领导者必须把握纪律的尺度,对违反纪律的下属不偏袒。然而现实生活中,能把“严”与“仁”两者结合得非常漂亮的领导者并不多,他们大多太“仁”,对下属一纵再纵,以致失去一定的原则,最终导致“天下大乱”,不欢而散。也有的领导者太严,显得非常专制,导致下属对其畏而不敬,或许在表面上对领导者唯唯诺诺,而背地里却恨得咬牙切齿。

这两种领导者都不能称为成功的领导者,前者常被斥之为无能和没有魄力,而后者则被冠之为“暴君”。领导者处理与下级关系时应提倡的一种方式是“恩威并施,宽严交融”,即不仅表现为对下属物质上的奖励和鼓励,而且还表现为对下属精神上、生活上的关心、爱护,以及正常的人际交流。领导者是人,下属也是人,重要的是要让下属感到其工作在一个温暖的、充满爱意的环境中,自己的人格得到了很好的维护,自己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有这样感觉的下属才会以其工作岗位为“家”,敢说实话,领导者也可以顺利地改进工作。领导者以“商量”的语气与下属讨论问题,使下属提升了自信,参与讨论的热情也高了,点子也多了。领导者还应在生活上关怀下属,下属告病,领导者应尽量让他安心养病,而不是催问其几日之后来复班。所有的这些都可以称为“恩”。而严是针对那些目无纪律的下属来说的。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确实有一些下属觉悟不高,浑浑噩噩,不但无功,反而惹一大堆麻烦事。对这些下属,明智的领导者绝不能姑息迁就,而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甚至炒其“鱿鱼”。所谓害群之马就是这种人,如果领导者对其姑息迁就,那么到最后吃亏的是大家;而如果对这些人进行及时的纠正,促其迷途知返,那也是善莫大焉。据说,有一次,松下幸之助的一位下属犯了错误,松下先生决定发谴责状来警告他,事先他将那个人请过来,对他说:“我对你犯的错误,想发谴责状,如果你不满,我就没有必要这么干,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你觉得我应该这样做,那你就不断反省,今天的斥责也就有了代价”。那位下属连忙说:“谢谢先生的苦心”,松下先生则接着说:“你既然已经理解我的意思,那么我也很乐意将谴责状给你。”这件事反映了松下先生在处理下属违规事件中的宽严交融的原则,让下属对领导既尊重又感激,同时不敢违令擅行。

另外,对待下属也要抑扬结合。

当年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要后主刘蝉“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严明赏罚。要在实际工作中真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首先,领导者可能被私情左右,这是严明赏罚的大忌。比如,领导者对某下属的印象特别好,而某一天,偏偏是这名下属犯了错,这时领导者要狠下心来,超越情感,当罚则罚。但往往在这个时候,大部分领导者办不到,因为领导者在与下属相处的过程中多少有点个人感情。每当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应该想一想当年诸葛亮的“挥泪斩马谡”,控制自己,不要让理性受感情左右。

还有一些时候,领导者的铁面无私必定会使小部分人的利益受损,这种情况有时也成为严明赏罚的绊脚石,但是这样做却赢得大部分下属的拥戴。当然,不应该忘记的是赏罚应该及时,而且要适度,把握分寸,千万注意不能只罚不赏,应该“打一巴掌给一甜枣”。在惩罚下属的同时,还要给下属适当的褒扬,给他们悔过自新的机会,当然还可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段让下属首先觉得“扬”得舒服,尔后又感到“抑”得有理。松下幸之助的话最能说明这一点了:“身为领导者,应该适度地指正下属的缺点,以‘四分缺点,六分优点’的角度去观察,才是懂得欣赏下属的领导者。”也就是说,应该假定每个人都有60%的优点,40%的缺点。领导者对下属的缺点要清楚了解,但不必斤斤计较,而对下属的优点则应想办法使其发挥出来。

注意公共关系的建立

对一个企业来说,它总是随时随地与外界进行接触与交流。企业有纵向的领导(上级)与被领导(下级)的关系,也有横向的网状的公共关系。企业公共关系对象一般与企业没有隶属关系,但有利益关联。

一个活跃的企业,就像一个八面玲珑的人一样,在运行起来会左右逢源。为什么一些企业单位要与政府、新闻媒介、消费者搞好关系,道理就在这里。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公共关系策略,组织领导者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选择公共关系的重点,但也要兼顾全面。

1. 新闻单位

大众了解信息的窗口就是各种新闻媒体。关于企业的新闻宣传是否对你有利,对企业的发展甚至将来的生存具有重大影响。

2. 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是国家方针、政策的最终执行者与政府部门的广泛联系则可以掌握政策变化的新动向,便于灵活改变企业策略。

3. 大众

任何企业,它的设立与运作不可能独立于大众而孤立起来。企业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为大众提供服务。领导者在处理与大众的关系时,必须要处理好众口难调的矛盾,寻找一种使大多数人都能接受而对企业又有利的组织策略。

4. 其他类似组织

这些企业的存在对本组织的发展构成挑战,这是显而易见的,故所有类似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是竞争关系。但是一个有眼光的领导者绝不会忽略由于企业的相似性而生成的可以借鉴的东西。这些东西一般可直接拿来使用,而不存在适合于他不适合于我的情况。如果有可能或者有必要的话,应该与同类企业之间加强联合,产生规模效应;如果不可能,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东西。

至于不同的企业在处理公共关系时的具体策略,领导者要根据企业特点的需要制定,但最基本的公共关系仍不能轻视。

不较真的人有真朋友

怎样做人是一门大学问。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试图探究其奥秘,以借此来领悟生命的真谛,并塑造自己辉煌的人生。虽然人性的复杂使人们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洞悉人性的全部秘密,但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事件的感悟还是让他们对人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做人不能事事较真便是其中一理。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有胸怀,有魄力,豁达而不拘小节,做事从大的方面着眼。他们从不斤斤计较,目光短浅,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这使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地去做他们认为该做的事,所以他们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秦穆公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优秀代表。

有一年,秦国大旱,秦穆公亲自出行视察旱情。刚走到岐山,他的马车坏了,左边驾辕的马趁机脱缰逃跑了。不得已,秦穆公只好亲自带人去找马,筋疲力尽之际,终于在岐山北面将马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马正被一群农夫架在火上烤着吃。秦穆公的侍从们十分生气,纷纷建议将食马肉的人抓起来重重处罚,但秦穆公拦住了侍从。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由于旱情严重,致使农田颗粒无收,这些农夫已经有好几天没有吃上饭了。

秦穆公看着这些面有菜色的人,叹息道:“吃了骏马的肉而不喝酒,恐怕会伤害你们的身体。”于是又命侍从送了一些酒给他们喝。

一年以后,秦国与晋国在韩原交战。开战后不久,由于晋军攻势凶猛,秦军势孤难支,情况陷入险境,就连秦穆公的兵车都被晋军团团围住了。晋国大夫梁由靡已经抓住了秦穆公车子左边的马,在晋惠公车上的有路石举着长矛刺中了秦穆公的铠甲,秦穆公的七层铠甲已经刺穿了六层。秦穆公仰天长叹道:“我命休矣!”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晋军后面突然杀出了一群兵马,顿时令晋军的阵脚大乱。秦穆公放眼望去,只见几百个手持各色农具的农夫,正奋不顾身地击杀晋军。一会儿的工夫,他们已将秦穆公救离险境。

秦穆公脱险后,秦军的士气大振,结果是反败为胜,全歼晋军,而且俘虏了晋惠公。

战斗结束后,秦穆公要重赏那些在战斗中立功之人。谁知农夫们一起跪拜道:“我们只是为了报答国君去年不杀、赐酒之恩,并不是为了封赏而来。”

原来这些人就是一年前在岐山分食马肉的农夫。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个人只有宽宏大量,人们才会乐于同你交往,朋友才会越来越多,社交的成功伴随着事业的成功,难道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吗?更何况人生如此短暂和宝贵,要做的事情太多,又何必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浪费时间呢?

宋朝郭进任山西巡检时,有个军校到朝廷控告他,宋太祖召见了那个告状的人,审讯了一番,结果发现他在诬告郭进,就把他押送回山西,并交给郭进处置。有不少人劝郭进杀了那个人,而郭进没有这样做。当时,正值他国入侵,郭进就对诬告他的人说:“你居然敢到皇帝面前去诬告我,也说明你确实有点胆量。现在我既往不咎,赦免你的罪过,如果你能消灭敌人,我将向朝廷保举你。如果你打败了,就自己去投河,别弄脏了我的剑。”那个诬告他的人深受感动,果然在战斗中奋不顾身,英勇杀敌,后来打了胜仗,郭进不记前仇,向朝廷举荐了他,使他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