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
1610600000008

第8章

能够做到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

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着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执着有一个人经常出差,并且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不过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有人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这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心态决定一切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里有一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40厘米,高度有10厘米。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那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块石头?从你爷爷时代,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年,这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孩子他爸,菜园里那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里非常不是滋味,那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

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

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可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起来了,看看大小,这块石头没有想像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导师兔子坐在山洞的洞口打字。狐狸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兔子说:"别忙,等我把学士论文打完!"

狐狸很奇怪:"什么学士论文?"

"我的论文是《兔子为什么比狐狸更强大》。"兔子一本正经地说。

狐狸大笑起来:"这太可笑了,你怎么会比我强大!"

兔子仍然一本正经:"不信你跟我来,我证明给你看。"他把狐狸领进山洞,狐狸再也没有出来。

兔子继续在洞口打字。狼跳到他的面前:"我要吃了你!"兔子说:"别忙,让我把学士论文打完!题目是《兔子为什么比狼更强大》。"

狼大笑起来:"你怎么敢说自己比我强大!"

"真的,我可以证明!"兔子领着狼走进山洞,狼再也没有出来。

兔子继续在洞口把他的论文打完,然后拿着论文走进山洞,交给一头打着饱嗝的狮子。

沟通有一个妈妈把一个橙子给了邻居的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便讨论起来如何分这个橙子。两个人吵来吵去,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由一个孩子负责切橙子,而另一个孩子选橙子。结果,这两个孩子按照商定的办法各自取得了一半橙子,高高兴兴地拿回家去了。

第一个孩子把半个橙子拿到家,把皮剥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果肉放到果汁机上打果汁喝;另一个孩子回到家,把果肉挖掉扔进了垃圾桶,把橙子皮留下来磨碎了,混在面粉里烤蛋糕吃。

从上面的情形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两个孩子各自拿到了看似公平的一半,然而,他们各自得到的东西却未物尽其用。这说明,他们在事先并未做好沟通,也就是两个孩子并没有申明各自利益所在。没有事先申明价值导致了双方盲目追求形式上和立场上的公平。结果,双方各自的利益并未在谈判中达到最大化。

试想,如果两个孩子充分交流各自所需,或许会有多个方案和情况出现。

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遵循上述情形,两个孩子想办法将皮和果肉分开,一个拿到果肉去喝汁,另一个拿皮去做烤蛋糕。

也可能经过沟通后是另外的情况:恰恰有一个孩子既想要皮做蛋糕,又想喝橙子汁。这时,如何能创造价值就非常重要了。结果,想要整个橙子的孩子提议可以将其他的问题拿出来一块儿谈,他说:"如果把这个橙子全给我,你上次欠我的棒棒糖就不用还了。"其实,他的牙齿被蛀得一塌糊涂,父母上星期就不让他吃糖了。

另一个孩子想了想,很快就答应了。他刚刚从父母那儿要了五块钱,准备买糖还债。这样他可以用这五块钱去打游戏了,才不在乎这酸溜溜的橙子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