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学习井冈山
16183500000003

第3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

第一部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简史

(1927.8-1928.3)

一、秋收起义与文家市会议

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破裂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争取解放的正确方向,这个纲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政治路线,对中国革命具有深远的意义。党的“二大”进一步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全党工作的重心放在领导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上。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开辟了大革命的新局面。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国共合作共同纲领的大会宣言,选举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执委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924年5月,国共两党合作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官学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骨干。1926年7月1日,国民政府发表《北伐宣言》,9日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北伐军在广大工农群众密切配合下,先后占领长沙、武汉、南昌、福州、杭州、南京、上海。北伐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严重地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为革命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北伐战争取得节节胜利之时,蒋介石、汪精卫为了窃取革命果实,先后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等反革命政变,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

2.秋收起义的爆发

大革命失败以后,神州大地,一片白色恐怖,全国的革命形势处于低潮。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的反动统治和血腥屠杀,1927年7月党中央制定了对敌斗争的新政策,提出了湘鄂粤赣四省秋收暴动计划。

这一决定是7月12日由中共中央改组新组成的中央临时政治局做出的。陈独秀被停止了中央总书记的职务,临时常务委员会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7月中下旬,中央临时政治局做出两项重大决定:一是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工农回击国民党反动派;二是将中共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在武汉与南京之间的南昌举行起义,然后到广东建立革命根据地,取得苏联的军事援助,举行第二次北伐。这时候的中国共产党已被逼到唯有武装反抗方能生存下去的境地。

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正式爆发。参加这次起义的部队成分较为复杂,名称、番号不一。他们是:卢德铭警卫团;平江工农义勇军;浏阳工农义勇军;崇阳、通城农军;萍乡、安福、莲花、衡山等县的农军及安源工人纠察队、矿警队。起义前夕,这些武装力量集结在湘赣边界。起义军分别从江西的修水、安源、铜鼓等地出发,进入湖南境内,会同平、浏农军,准备会攻长沙。长沙近郊农民也做出了响应。起义军一度占领醴陵、浏阳县城和一些集镇,但很快遭到当地反革命军队的强力抵抗,加上兵力分散、缺乏作战经验、对敌情估计不足、有的团长指挥失当和收编部队邱国轩团叛变等原因,因而遭受重大损失。最后,一团在金坪失利,二团在浏阳溃散,三团在东门受挫。“军威因之不振”,“竟致溃不成军”。

正当起义军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时刻,毛泽东于9月14日黄昏在浏阳东乡上坪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命令各路部队迅速到浏阳文家市集中。9月15日晚,湖南省委做出决定,停止执行长沙武装起义计划。

上坪会议适时地改变了不切实际的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为文家市退兵和向农村进军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3.文家市会议及“向萍乡退却”的决策

9月19日,遵照毛泽东的信嘱,工农革命军第一、三团及二团余部在浏阳文家市会合。

当晚,前委书记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前委会议,讨论下一步行动。前委委员和师团主要负责人卢德铭、余洒度,及余贲民、苏先骏等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着“攻”与“退”的问题展开讨论,出现了不同意见。一种是以毛泽东为首的多数前委委员的意见,主张“保存实力,应退萍乡”;一种是师长余洒度的意见,仍主张“取道浏阳直攻长沙”。会议争论的结果,毛泽东的战略退却意见得到卢德铭等多数前委委员的支持。会议最后以前委委员会决议的形式,做出了“向萍乡退却”的决策。

文家市会合后,并没有明确提出“向井冈山进军”的问题,而是做出了“向萍乡退却”的决策。“向萍乡退却”就是摒弃攻打长沙中心城市的原定计划,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地区转移。

二、三湾改编与古城会议

1.三湾改编

当工农革命军于1927年9月20日从文家市出发,向萍乡方向退却进至芦溪时,总指挥卢德铭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2岁。毛泽东失之股肱,悲愤不已。

9月25日,秋收起义部队进至莲花。在莲花,毛泽东通过工农革命军三团团部文书宋任穷与中共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取得了联系,沟通了信息,得知“宁冈县有我们党的武装,有几十支枪”,遂决定引兵井冈,向宁冈进发。9月29日,工农革命军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鉴于秋收起义部队出征受挫、人员锐减(从5000余人减至不足千人)、军心不稳、将士悲观动摇、军阀习气严重的状况,在部队到达三湾的当晚,毛泽东在泰和祥杂货铺主持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

“三湾改编”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一是在组织上进行改编,将部队从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缩编后部队改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毛泽东仍为前委书记。团长陈皓,党代表何挺颖。下辖两个营,第一营营长黄子吉,党代表宛希先,第三营营长张子清,党代表李运启。此外,还设有特务连、军官队、卫生队、辎重队。改编时,愿留则留,愿走则走,走的人发给三至五元的路费。改编后,部队共700余人。人员虽少,却很精干,都是大浪淘沙后的精英分子。

二是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大革命时期,我党就在自己掌握的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但党组织(支部)都是设在团一级,连一级没有党的组织,难以直接掌握士兵。三湾改编时,毛泽东总结经验教训,在部队各级都设立了党的组织,班、排有小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立党代表,担任党组织书记,专做连队以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就从组织上、体制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这是一个重大的创造。毛泽东后来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总结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在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连以上设立各级士兵委员会。为了废除旧军队带来的旧制度及其残余影响,三湾改编时通过设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军队内部的民主制度,建立了新型的官兵关系。士兵委员会有很大的权力,军官要接受士委会的监督,做错了事要受到土委会的批评和制裁。士兵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能是:参加军队管理;维护部队纪律;监督经济开支;做士兵教育和群众工作等。

三湾改编从组织上、体制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是把以农民和旧军人为主要成分的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2.古城会议

三湾改编期间,毛泽东于10月2日会见了中共宁冈县党组织代表龙超清、陈慕平,龙国恩三人,商谈了部队进山的有关事项。

10月3日,工农革命军离开三湾,进抵宁冈县古城。从3日晚到5日,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在古城联奎书院的文昌宫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即古城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前委委员余洒度、余贲民、陈皓、何挺颖、宛希先、熊寿祺,以及部队营以上干部,还有宁冈县党组织负责人龙超清、谢汉昌、肖子南等,以及袁文才的代表,共40余人。

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传达了中共八七会议精神,总结了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他认为:秋收暴动虽然遭受重挫,军事上失利了,但战略上没有失败。现在要鼓足信心,放下担子,轻装上阵,建立后方。龙超清在会上介绍了宁冈及边界的情况。随后,毛泽东分析了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条件与可能。经过充分讨论,与会人员大都赞同毛泽东意见,决定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可在这时,袁文才的代表却提出:袁部可接济革命军一些给养,请革命军“另择高山”。毛泽东靠着龙超清等人的帮助,说服了袁文才的代表。

古城会议是三湾前委会议的继续和发展。这次会议确定了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决策和团结、争取袁文才部队的方针,为工农革命军引兵井冈奠定了思想和政策基础。

袁文才是井冈山上的草莽英雄,是绿林起家的“坐山虎”、“地头蛇”,没有他的认可,工农革命军是难以在井冈山立足的。古城会议后,毛部“伏机始定”。为了进一步说服袁文才本人,得到“山大王”的亲口应允,使部队得以安全进山,毛泽东决定会见袁文才。

袁部闻知毛部近千人上山,戒心很重。袁担心毛部“吃掉”袁部,“鸠占鹊巢”,决计采取请毛泽东“另择坦途”的对策。袁文才将会见地点安排在古城与茅坪之间的大苍。

这是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住着十几户客家籍山民。10月6日,袁文才在大户人家林凤和家摆下“鸿门宴”,一面杀猪迎候毛委员,一面在林家祠堂暗里埋伏了20多个人,暗藏武器,以防不测。后见毛委员没有带兵带枪,只有几个随从,便撤去埋伏,亲切会谈。

毛泽东在席间纵谈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总结秋收暴动经验教训,晓以大义,表明工农革命军欲在宁冈落脚,安营扎寨,建立根据地;并热情赞扬袁文才的斗争精神,机敏、果断地提出赠送袁部100条枪。在那“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动乱年代,袁文才深为毛泽东赠枪的举动所感动,慨然答应接纳毛部,并接济毛部1000块大洋和数月军需粮食。

从古城会议到大苍会见,毛泽东以他的睿智和真诚,赢得了袁部的鼎力相助,工农革命军始得在茅坪“安家”,休养生息,渡过难关。毛泽东也由此解除了后顾之忧。

10月7日,工农革命军进驻茅坪,毛泽东入住茅坪八角楼。

当晚,经龙超清、袁文才介绍,毛泽东在八角楼会见了在茅坪一带坚持斗争的永新、莲花、宁冈三县共产党组织领导人,结识了贺敏学、刘真、王怀、刘作述、贺子珍、刘仁堪、刘辉霄、刘克犹等人。

从此,毛泽东领导边界军民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三、茅坪安家与创业奠基

1.茅坪医院的建立

工农革命军进山后,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安置伤员,创办医院。

当时,工农革命军从秋收暴动以来伤病员很多,一直随军行动,未得治疗。部队进驻茅坪后,在宁冈党组织和袁文才的帮助下,很快在茅坪的攀龙书院创办了根据地第一所医院——茅坪后方医院。

说是医院,其实很简陋,条件极差,缺医少药,全凭土法上马。中医中有赖干华、陈金、赖章达、黄少古、谢贻阶,西医有吴鹏飞等。医院可容纳四五十个病人,轻伤员住在楼上,床铺摊在地板上。伤病员用的中药主要从大陇、滩头的药店购买,药没了便上山挖采草药,有金银花、土茯苓、木通、麦冬、金英子、茴香、车前草、五瓜皮、厚朴等70余种。后来,红四军打永新时,缴到400多担药材放在茶山源,并设药库,以备急用。

为了解决医疗困难,边界党组织曾多次向湖南、江西省委乃至党中央报告,请求派几名西医和送一些西药来,但未能如愿。医护人员只好自己动手,用竹子制成镊子、软膏刀、软膏盒等,用消过毒的剃刀代替手术刀,用土布代替纱布,用过的纱布洗了又用,直至不能再用才丢弃。

毛泽东对茅坪医院的建设甚为关心,经常去嘘寒问暖,还把当地群众送给他吃的鸡蛋转送给伤病员吃。靠着这种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精神,红军医院不仅是医治疾病的场所,且成为一个团结友爱的课堂。

2.后方留守处的设置

在建立茅坪医院的同时,工农革命军还在茅坪设立了一个后方留守处,安置部队的辎重,处理有关后勤事务。

后方留守处设在茅坪象山庵。留守处主任由原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副师长、前委委员、毛泽东称之为“贲老”的余贲民担任。留守处负责统管工农革命军的军官队、军需处、卫生队、辎重队、机炮连等后勤单位。后来创建的桃寮被服厂,也归留守处管理。实际上,后方留守处包揽、承担了部队所有的后勤工作。部队所需粮、盐、油、衣等问题,都得由留守处筹措解决。余贲民实际上就是前委和工农革命军的“后勤部长”。他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出色地完成繁重、琐碎的后勤工作。在他手下工作的领导人有范树德、杨立三等。

当时后勤工作最困难、最头痛的是部队的粮食供应问题。开始是依靠袁文才的帮助,但此非长远之计。后来就派出小分队到边界六县的地主土豪家“吊羊”搞粮,按照基本伙食单位配给。

后方留守处的设置,使乍来刚到、鞍马劳顿的工农革命军放下了“担子”,解除了后顾之忧。这对于部队轻装上阵,沿湘赣边界出击拓展割据区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建立了医院,设立了留守处,是以“茅坪安家”。从此,工农革命军开始轻装出击。

3.水口建党

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安置下伤员和辎重后,从10月上旬起,开始了沿湘赣边界各县的游击活动,游击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部队给养,扩大政治影响,以创造井冈山武装割据的基础。

10月中旬,部队抵达酃县水口。毛泽东在团部驻地朱家祠会见了中共酃县党组织负责人周里,商谈了打土豪分田地之事。

就在这期间,师长余洒度、团长苏先骏脱离革命,不告而别。警哨拦住后报告毛委员,毛委员说:“他们要走,就让他们走吧。”

余、苏的脱逃,引起毛泽东的深思。看来,发展工农分子入党,巩固党的组织,迫在眉睫。于是,毛泽东指示各连队党代表,挑选一批坚定的工农革命分子,秘密发展入党。

入党仪式在水口叶家祠的后厅小阁楼上举行。阁楼正前方贴着两张方形的红纸,一张写着“CCP”字样,一张写着“牺牲个人,严守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服从党纪,永不叛党”24个字的入党誓词。

毛泽东主持入党仪式。这次发展了赖毅、刘炎等6名新党员。

水口建党,是我军历史上一次最早的建党活动。

4.象山庵联席会议

正当工农革命军在水口开展群众工作之际,茶陵敌军两个团向水口扑来。毛泽东当即决定兵分两路:由一营党代表宛希先率一营二、三连插向茶陵、安仁边境,袭扰敌后,迫敌回撤,然后折返茅坪;毛泽东则亲率团部和三营、一营一连、特务连折入遂川县境,继续开展游击和群众工作。部队于24日抵达大井。

在大井,毛泽东会见了赣西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王佐。为了争取王佐,站稳脚跟,毛泽东当即决定赠送70支枪给王佐,王佐回赠500担谷子给工农革命军。

10月27日,毛泽东率部进驻茨坪。毛泽东在茨坪与王佐彻夜长谈,召开调查会,于11月初回到茅坪。

随即,毛泽东在茅坪象山庵主持召开了永新、莲花、宁冈三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永新的王怀、刘真、刘作述、朱昌偕、贺敏学、贺子珍;莲花的朱亦岳、刘仁堪;宁冈的龙超清、刘辉霄、袁文才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重建和恢复边界党的组织,开展群众武装斗争活动。

毛泽东是针对边界党组织的现状,决定召开这次会议的。自从大革命失败后,边界各县的党组织几乎全被敌人破坏了,只剩下若干避难藏匿的党员,在茅坪一带山区坚持地下斗争。毛泽东曾感叹道:“红军每到一地,群众冷冷清清,经过宣传之后,才慢慢起来。”可见,要在罗霄山脉中段创造红色割据,重建和恢复党的组织乃头等大事。会议结束后,永新、莲花、宁冈等县迅速掀起了打土豪分浮财的群众游击暴动,并在游击暴动中恢复和重建了党的组织。从11月开始到翌年2月,宁冈、永新、茶陵、遂川都建立了县委,酃县有了特别区委,莲花县亦开始有了党的组织,并与万安县委建立了联系。

象山庵会议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恢复和重建边界党的组织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改造袁、王部队

袁文才、王佐是大革命前夕盘踞在井冈山上的两支绿林武装首领,大革命后期在党的政策感召下,袁、王两人相继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成为湘赣边界农民自卫军的领袖,井冈山上的“双雄”。

袁、王部队有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是遭受封建军阀、地主豪绅横征暴敛、备受欺压而“逼上梁山”,投身绿林生涯的。他们不同于一般啸聚山林、杀人越货的山寨土匪,而是以打击土豪劣绅为对象、以“劫富济贫”为口号的绿林武装,进而演变成农民革命武装。他们拥兵自重,散荡不羁,带有浓厚的绿林习气。

在古城会议讨论对袁、王部队的改造方针时,有人提出:解除他们的武装,把他们解决,他们那几十支枪,一包围缴械就完了。毛泽东坚决不同意这种主张,坚持对袁、王部队采取团结、改造的正确方针。毛泽东认为:历史上有哪个能把三山五岳的土匪消灭掉?这不是几十支枪的问题,而是个政策问题。对他们只能用文,不能用武,要积极地改造他们,使他们变成跟我们一道走的革命武装。根据这一理念,毛泽东在实际操作上采取了三个步骤,以改造袁、王部队。

(一)第一步:步云山练兵

1927年10月中旬,当工农革命军游击到酃县水口时,应袁文才之邀,毛泽东即派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金蒙秀到袁文才部帮助工作,在茅坪步云山练兵。练兵期间,主要是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政治教育内容为讲形势、讲时事、讲革命、讲出路;军事训练着重练习射击和基本队列等。与此同时,前委还指示在部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和士兵委员会,使部队的政治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毛泽东对步云山练兵极为关心。有一次,他来到步云山,见战士们正在开饭,议论纷纷。原来时值冬季,市场上没什么菜卖,这餐吃的是野菜。毛泽东舀了一勺野菜放在碗里,大口吃了起来。一战士问:“毛委员,野菜这么苦,你真的吃?”毛泽东回答说:“这野菜虽苦,可有丰富的政治营养呢!我们干革命,就要吃大苦。没有今天的苦,哪有明日的甜呢?”战士们听了,深受感动。

袁文才部队经过“步云山练兵”后,政治军事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战斗力也大为加强。

(二)第二步:何长工受命

1928年1月上旬,毛泽东又应王佐之邀,委派何长工到王佐部队工作,改造王佐部队。何长工根据毛泽东指示的“既不能缓,又不能急”的方针,单枪匹马到了王佐部驻地茨坪。王佐开始对何党代表存有戒心,不让他察看营地、接近士兵。

何长工从接近王佐的母亲、哥哥和心腹入手,沟通感情,消除了王佐的疑心。随后,何长工设计在旗锣垇设伏,一举擒获了王佐的宿敌、拿山反动民团总指挥尹道一,王佐为之欣喜万分,摆宴庆功,真诚表示:“从此以后,我王佐跟定了共产党。你党代表怎么说就怎么办,刀山火海也不含糊。”

随后,前委增派康健、肖万侠、宋任穷等到王佐部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政治文化教育。王佐本人于1928年春夏交也加入了共产党。

(三)第三步:大陇升编

根据袁、王的要求及其所部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和前委将袁、王部队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的条件业已成熟。

1928年2月上旬,袁、王部队升编大会在大陇的朱家祠前举行。毛泽东和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张子清代表前委和团部主持大会,宣布将袁、王部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为团长,王佐为副团长,何长工为党代表,贺敏学为团党委书记。

大陇升编标志着袁、王部队的新生。从此,这支起源于绿林武装的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茁壮成长。1928年5月红四军成立时,以袁、王部队为基干的第二团又改编为红四军第三十二团,袁、王分任正副团长,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支红色劲旅。

毛泽东和前委改造袁、王部队的成功,为我党我军改造绿林武装、扩大人民军队,创造和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五、边界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

(一)茶陵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象山庵会议后,边界出现战机。国民党新军阀李宗仁对唐生智发动战争,湖南敌军大部卷入;茶陵敌军亦已调离,城内防守空虚。毛泽东和前委决定乘李、唐开战之机,攻打茶陵。

1927年11月16日,工农革命军全力出击,由团长陈皓和一营党代表宛希先率领,从宁冈大陇出发。

毛泽东因脚疾未能随部队前往。随后,毛泽东在茅坪的坝上、马沅、洋桥湖一带进行社会调查,写成了《宁冈调查》。

11月18日凌晨,工农革命军先头部队化装成卖柴、卖菜的老百姓,混进了茶陵县城,解决了守护城门的敌兵。随即工农革命军一拥而入,进入城内。湘东清乡司令罗定和敌县长刘拔克闻风而逃,工农革命军轻取茶陵。

茶陵打下了,但政权依旧。工农革命军成立了县人民委员会,委派曾在上海政法大学就读、北伐战争时做过旌德县长的谭梓生担任茶陵县长,一切按旧政府、旧衙门的程序,升堂审案,收税完粮。

毛泽东接到宛希先有关此情况的报告后,回信指示说:新的政权不能搞国民党的一套,要成立工农兵政府,发动群众,开展斗争。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宛希先召集茶陵县委、总工会、县农会负责人和军队各连党代表开会,宣读了毛泽东的来信,重新讨论茶陵政权问题。经协商,因来不及召开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就由各方推选出代表,组成县工农兵政府,其中包括工人代表谭震林,农民代表李炳荣,士兵代表陈士榘。会议一致推举学徒出身的印刷工人、县总工会主席谭震林,担任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

11月28日,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领导广大工农群众建立工农武装,惩治土豪劣绅。县政府进入有序的工作,茶陵各地掀起了建立红色政权的热潮。

正当工农革命军在茶陵分兵开展群众工作的时候,湘敌吴尚第八军返回老巢,以一团之众从安仁向茶陵扑来。工农革命军撤至湖口。毛泽东也率部急抵湖口。在湖口工农革命军指战员大会上,毛泽东闻知陈皓一伙投靠湘敌方鼎英部的罪行,下令逮捕了陈皓等人,同时任命张子清为代理团长。

12月29日,工农革命军返回砻市。在砻市沙洲大会上,处决了陈皓、徐庶、韩昌剑、黄子吉4个叛徒。

随后,毛泽东总结了攻打茶陵的经验教训,首次颁布了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三大任务”的颁布,是根据地初创时期人民军队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遂川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为了拓展红色割据区域,解决部队冬衣问题,毛泽东和前委根据遂川守敌薄弱的情报,决定攻打遂川。1928年1月4日,工农革命军在毛泽东、张子清率领下,从砻市出发,在大坑击溃了遂川恶霸肖家璧的反动武装,于5日兵临遂川城下。

驻守遂川的敌军只有一个连和农民武装,闻知肖家壁在大坑惨败,即弃城而逃。工农革命军顺利占领遂川县城,并缴获了敌军几百担白布和6架缝纫机。毛泽东当即批示速运宁冈茅坪,委派余贲民筹办被服厂。

在遂川,毛泽东在县城天主教堂主持召开了遂川县的党员大会,重建了以陈正人为书记的中共遂川县委,并组建了遂川县工人赤卫队,恢复了县城商业秩序和草林圩场。随即兵分三路,到于田、草林、大坑等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暴动,打土豪筹款子。

1月10日,毛泽东来到草林圩。工农革命军三营九连党代表罗荣桓汇报了草林圩被土豪劣绅破坏、残害的情况,毛泽东立即指示“拔掉这个钉子!”部队随即开展行动,没收了土豪劣绅的商铺,查封了烟馆、妓院,保护了中小商人,恢复了草林圩场,受到周边群众的交口称赞。

1月中旬,毛泽东在县城五华书院主持召开了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遂川的陈正人、王瑞麟、王佐农,万安的曾天宇、张世熙、曾延生、刘光万,工农革命军前委代宛希先、张子清等,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上部署了工作,并首次提出了“敌来我去,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争“十二字诀”。会后,亲自修改了《遂川县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

1月24日,正是大年初二,遂川县工农兵政府在县城张家祠的大草坪前宣告成立。遂川县近两万工农群众及工农革命军战士参加了成立大会。会场主席台两侧,挂着一副醒目的经毛泽东挑选、修改的对联:

想当年你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加利;看今朝我斩杀土豪,怕就怕,刀上加刀。

在一片锣鼓声、欢呼声中,毛泽东、陈正人、张子清、宛希先、王次淳等登上主席台。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他说:新年伊始,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了!我们的工农劳苦群众解放了!他指着新当选的县工农兵政府主席王次淳说:这位就是你们的县长,叫王次淳,西庄人。前几天还在挑大粪,现在要当县长了。但是,革命单靠一个县长不行,还要大家团结奋斗。一根稻草,一拉就断,把稻草拧成一股绳,就不容易断了。

大会从上午10时开到下午2时。会后,处决了大劣绅郭渭坚,群众莫不欢欣鼓舞。老百姓唱起了新编的歌谣:

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同往常年;

工农革命军来了,又分谷子又分田。

过新年,过新年,今年不同往常年;

打倒肖家壁,活捉罗普权!

1月25日,毛泽东在李家坪召开工农革命军全体指战员大会,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六项注意”。六项注意的内容为:1.还门板;2.捆铺草;3.说话和气;4.买卖公平;5.不拉伕,请来伕子要给钱;6.不打人不骂人。

(三)宁冈工农兵政府的成立

湘赣边界红色区域的发展,引起江西国民党政府的惊恐不安。1928年2月上旬,省政府主席朱培德下令驻吉安的赣敌杨如轩第二十七师,以八十一团和七十九团的一个营进攻万安,进逼遂川;以七十九团的另一营进占宁冈新城,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进剿”。

毛泽东闻讯,即令工农革命军迅速集结,撤离遂川,返回茅坪。

2月17日,毛泽东和前委在茅坪攀龙书院召开军事会议,部署攻打新城方案,确定了“围三阙一、开门打狗”的战术。当天深夜,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新升编的第二团(袁、王部队)像一支利箭,直射宁冈县城—新城。拂晓前,各部队进入指定位置,毛泽东、张子清等登上新城门外的旗山亭指挥战斗。驻守新城的是赣敌第七十九团王国政独立营及宁冈靖卫团。清晨,当城内守敌来到南门外操场架枪支做徒手操时,张子清发出战斗信号。敌人如惊弓之鸟,弃枪逃入城内,紧闭城门。敌营长王国政急令9挺机枪投入战斗,与工农革命军成对峙状态。战至中午,工农革命军在当地群众帮助下,火攻东门得手,随之南门、北门亦相继攻破。三路部队进入城内奋力拼杀,敌县长张开阳、敌营长王国政率部急往西门逃窜,正中在此等候半天的袁、王第二团的埋伏。混乱中,敌营长王国政被击毙,敌县长张开阳被活捉。

是役,歼敌300余人,生俘100多人,并有重大缴获。工革命军取得了创建根据地以来的首次辉煌胜利。

新城大捷后,工农革命军回师茅坪,并适时地颁布了对待俘虏的政策。

打下新城后,前委即着手筹建宁冈县工农兵政府。毛泽东提议,新成立的县工农兵政府设在砻市,首任县工农兵政府主席由活捉敌县长张开阳的贫苦农民、古城大江边村暴动队长文根宗担任。这一建议获得前委和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等人的一致赞同。从此,砻市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新县城。

2月21日,宁冈县工农兵政府宣告诞生。在砻市沙洲的成立大会上,毛泽东讲了话,并将文根宗请到主席台前,介绍说:这就是文根宗同志。就是他,在新城战斗中活捉了张开阳,立了头一功。从今天起,他就要担任宁冈县的工农兵政府主席、新县长,大家要拥戴他,支持他,把宁冈的工作做得更好!

这次大会上,还正式宣布成立中共宁冈县委,龙超清为县委书记,成立县赤卫大队,石敬庭任大队长。龙超清、文根宗分别代表县委、县政府在大会上讲了话。大会最后公审和处决了敌县长张开阳。

会后,宁冈各区、乡工农兵政府相继成立。在县委和县工农兵政府的领导下,宁冈县的对敌斗争和地方武装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局面。

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红色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初步形成。这是工农革命军在朱毛会师前所取得的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