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汉风遗梦
16409100000143

第143章 整肃吏治3

“三弟言之有理!某家也愿同三弟一道为大军开道,谁人胆敢阻拦我等必将其灭之!”

关羽一直都是这副傲视天下的脾气,在没有人真正击败他之前,他的性格是就是这样,总觉得天下无人能击败他。也许是说他有些傲气的资本吧!

“敢问两位主帅,为何不能西进了?这里面难道有什么是我等还不清楚的事吗?”陈到就相对比较冷静,所问的问题也是关键之所在。

“这个问题就要问甘都督了,他比我等都清楚啊!”诸葛亮巧妙的把问题踢到了甘宁身上。双手抱胸的甘宁正在闭目养神,一听有人提到他的名字了立马睁大眼睛看着诸葛亮道

“你们陆地上打仗的事怎么扯到我老甘身上来了?能不能西进又与我何干?老甘不过是个水师都督,能影响到陆上大军进攻?”

诸葛亮与司马懿玩味的看着他眼睛都没眨一下。

“等等,你们说什么?西进?西进不就是身毒的地方了吗?而且再往前二十里便是吉格皇妃的故乡的地面了,她的父亲所管辖的地方。如果继续西进是不是会惹的吉格皇妃不高兴?”

诸葛、司马二人同时笑眯眯的点点头!其实再西进他们两人就必须得到皇帝的圣旨了,没有圣旨随意进攻皇妃的故乡,哪怕是异国他乡那也有可能被参一本,给他俩安个谋逆之罪应该是很正常的。只是他们就想告诉武将们,接下来的战事不是不能打,而是要慎重的打,就算打也要有朝廷和陛下的许可才行,否则那罪责可是担待不起的。

“这可如何是好?”张飞嘀咕道。

“速速上奏陛下,请陛下定夺,同时请朝廷委派官员前来接收之前被我夺下的土地,我等一年多以来不能白忙活了,这些土地现在是我大汉的了,要好生看管。但凡遇见反抗一律杀无赦!

孔明兄你看是否你我二人联名上奏陛下?”

“理当如此!”

“那接下来我等就在此地打猎?”

张飞这个好战分子依然不死心追问道。

“翼德将军勿躁!仗虽不能打,可事还是可以做的,打猎也可以啊!这里山高林密遍地是宝,陛下不是要寻名贵树木,草药以及农作物吗?你可以去帮着找啊!此事一旦做成亦是大功一件啊!”诸葛亮半真半假的笑道。

洛阳。

御书房。

“喜竹去将吉格皇妃请到朕这里来。”

“诺!”

“陛下您与皇妃说话老典我还是回避一下吧!”

“无妨!都是关于国事,没什么地方不可听得。呆着吧!”

“诺!”

手里是诸葛亮与司马懿联名上奏的奏章,总算是知道他们已经打到哪里了。南方那么大一片土地终于划归大汉了,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可眼下是不是还要继续西进,这让刘辨有些左右为难了。

坦白讲他内心是希望大军继续西进,把身毒的土地变成大汉的土地在这个时代不算无耻,弱肉强食本来就是自然规律,失败的一方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只能怪自己实力不如人。

推开窗户,深深的吸了一口外面清爽的空气,感觉浑身舒坦。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刘辨身上,给屋内留下一副长长的身影。

“恶来,朕是不是许久没有练剑了?”

“额?陛下怎么突然想起来练剑了?是有些日子没练剑了。”

“多久了?”

“末将不记得了,应该有七八年了吧?”

“这么久吗?”

“可能更久。”

“王师的弟子当中恐怕就属朕最为懒惰,剑术最差的也是朕。走,恶来陪朕练会。”

“陛下请!”

虽然很久没练剑了,可是身体的记忆依然还在,本身这副身体原主人就是练过一段时间的剑的,凭借着记忆挥动着手中的宝剑,简单的招式倒是也被舞的轻盈灵巧。

吉格提雅不远处看着刘辨练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可内心已经不淡定了,她知道刘辨单独找她到御书房肯定是关于自己母国的事情,否则定然不会这么正式的找自己,到底是夫妻一场还有什么事情不能随意的说?唯有国事不能随便说。她看刘辨停下来了,赶紧接过采菱手里的毛巾走上前去替刘辨擦拭额头的汗珠

“陛下许久未曾练剑,没想到今日有此雅兴!”

“是啊!许久不练都生疏了。”

“陛下整日里操劳国事,没有空闲练剑,陡然练习有此伸手已经很了不起了,陛下天资聪慧天下无人能及,一招一式都是有模有样的,想必当年王师教授的也好。”

“哈哈哈…王师教授的当然好,可朕没有勤练而已,走书房说话。”

刘辨说完就把剑丢给典韦了,拉着吉格提雅进了御书房。

香炉内袅袅的檀香熏染了整个御书房,给人一种淡雅清香的氛围。

“陛下您召臣妾前来可是为了臣妾母国之事?”

“这里有份奏章,你先看看再说。”

吉格提雅双手接过刘辨递过来的奏章缓缓打开,仔细的阅读起来。虽然汉语她可以没有任何障碍的与人沟通,可毕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汉字,尽管这些年她已经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可是依然有些阅读上的困难。所以一份奏章她看了很长时间才看完。

“陛下!此事您打算如何处置?”

“身毒是你的故乡,那里有生养你的父母,关爱你的乡亲,那里是你眷恋的土地,如今你已是朕的妻子,朕想要怎么做自然是要问问你的意思?”

“臣妾已是大汉皇妃,一切自然以大汉为重,身毒的吉格提雅已经是过去了,现在没有身毒的吉格提雅了,只有大汉的吉格皇妃了,陛下怎么做臣妾都毫无怨言的支持陛下。”

“你真是这么想的?那朕可就下旨给他们了,挥师西进只不过是朕一句话的事。他们之所以停下来也是因为你的原因,否则朕要灭了身毒也是几个月的事,你随朕来看。”

刘辨将吉格提雅拉到沙盘前面拿起细长的木棍开始给吉格提雅讲述为什么说几个月内就能灭了身毒

“吉格,你看,这里是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大军,他们帐下有关羽,张飞,颜良,文丑,陈到,等世之名将,且装备着当世最先进最犀利的武器,据朕估计总兵力不下二十万;再看这里徐晃将军在身毒国的北方不到两千里的地方驻扎着十万大军,同样的武器装备,若是徐晃将军南下呢?

时间虽然过去几年了,可你应该最为了解你的母国,身毒国国土虽大,可国力不强,军队可以说是不堪一击,朕若是下令司马懿与诸葛亮分兵两路西进,再令徐晃南下,灭你身毒国不过只是数月时间而已,从内心来说朕想灭她。可是朕知道你嘴上虽然这么说,可内心还是不希望朕灭了她的。”

吉格提雅脸色很不好看了,她内心确实不希望刘辨灭了自己的母国,她清楚的知道,刘辨并没有吓唬她,对于打仗之事她知道这天下没人能打的赢自己这个皇帝丈夫。

“陛下!臣妾确实不希望陛下灭了母国,可是陛下有宏图大业未完成,臣妾只能选择支持陛下,只是希望陛下善待臣妾家人,臣妾叩谢陛下!”

“你这是说什么话?起来说话,朕是那么凶残无道之人吗?你的家人也算是朕的亲人,朕还没有那么不近人情吧?”

“是臣妾说错话了,请陛下责罚!”

“责罚?当然要责罚,不过不是现在!嘿嘿嘿…”

一想到刘辨说这话吉格提雅脸色立即变得一片酡红,低头不语了。

“若是当初你不是成为了朕的皇妃,想从大汉学到冶铁术是不可能的,这样的技术朕是不会让你带回身毒的,你来大汉也有些年头了,想念家人吧?要不你写封信邀请他们来大汉做客,看看你,好歹你也是我大汉皇妃,不能那么不懂礼数哦?这样,你现在就写,在朕这里写,你的母语还记得吗?”

“回陛下!臣妾当然记得啊!怎么可能忘记?陛下待臣妾真的太好了,谢谢陛下!臣妾这就给他们写信。”

一连串的文字符号搞的刘辨这个拥有几千年文化积累的奇才都没能看懂,不过他敢确定的是这应该就是古印度语言。

“陛下臣妾写好了。”

“好!朕让甘宁都督把信交给你家人,顺带接他们来洛阳,用不了多久你和家人就会团聚了,朕也很期待这一刻早日到来。”

两眼泪花满满的吉格提雅激动的看着刘辨,她此刻很想拥抱一下刘辨已表示内心的感激,刘辨当然明白她的想法,很大度的直接上去将她拥入怀里

“你我夫妻不用谢,今生今世能够成为夫妻也是上天的安排,是缘分,朕能为你们做的不多,只要我们这一家子人都能开开心心的比什么都好!

朕觉得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当从朕开始要改写。这人啊!最需要珍惜的是便是情!爱情、亲情、友情是连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无形纽带,正因为有了这些情,才会让人有了许多割舍不下的眷恋。”

“陛下总是语出惊人,这种话语臣妾以前从未听闻过,但细细想来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人生不过百年,弹指一挥间,好好珍惜身边的人,事,物,也许不经意间你今日看见的人明日就再也看不见了,而今日所见便成了永决!”

“陛下为何今日如此伤感?”

“朕不是伤感,朕这是在提醒自己不能做那无情无义的帝王。朕也不愿意做无情的帝王。

情义无价!

当倍加珍惜才是!”

“陛下有情有义,是我等姐妹们的福气,臣妾能够得陛下宠爱今生今世再无他求。”

“好了,不说这些了,你先回去吧!朕还有些事情要处理。晚膳我们一起去陪太后吃。”

“诺!臣妾告退!”

吉格提雅离开之后,刘辨就伏案疾书,不一会功夫写了几份密令。

“恶来!”

“末将在,陛下请吩咐!”

“将这两份密函交给王师,让他火速发给甘宁与高顺。不得有误!”

“诺!”

“喜竹将这个给贾诩送去吧!诸葛亮与司马懿想必也等久了。就让他们再多等几天吧!”

京城。

新规划建造好的尚书官职以上的官员住宅区。

皇后蔡琰回到娘家了,许久没有看望自己年迈的父亲了,她有些想念父亲了,所以这就回府看望老父亲了。

她本来打算低调的回府可是蔡邕不乐意了,这个老家伙骨子里那儒家上下尊卑的思想使得他搞的周边街坊邻居都知道当今皇后娘娘回娘家了,府门大开蔡邕率阖府上下都跪迎皇后娘娘,搞的蔡琰也是颇为尴尬,自己的父亲跪拜自己着实有些难受,她赶忙跑过去搀扶起自己的父亲道

“父亲何须如此?女儿只是想念父亲了这才回来看看父亲,如此大礼做甚?”

“上下尊卑有序,礼不可废,老臣今又为大汉书院院长,怎能不做表率?”

“父亲总是有理有据,女儿说不过您。许久未见父亲又添了许多白发,女儿不在身边侍奉父亲当自家保重身体才是,莫叫女儿牵挂。”

“多谢娘娘记挂,老臣谨遵娘娘告诫,娘娘请进屋歇息。”

“父亲一起吧!”

屋内蔡琰恭恭敬敬给蔡邕行了个晚辈敬长辈的礼仪,屋外那是做给外人看的,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果蔡邕不是那么做的,那么很有可能被言官参上一本不尊皇室,目中无人惑乱礼法之罪。

“许久未见父亲可好?如今父亲也上了年岁,还是向陛下辞去官职颐养天年吧?焕儿也渐渐大了,要不专心教授焕儿才学吧?”

蔡琰的话让蔡邕琢磨了一阵子才谨慎的回答道

“皇后娘娘此话可是转达陛下的意思?”

“父亲为何如此生分?此间只你我父女二人为何还是这般言语?”

“皇后娘娘先回答老臣的问题,老臣才好回答娘娘问题。”

“这是琰儿自己的意思,看着父亲渐渐老去的身形,女儿内心总是有些不舍,如今父亲已是耳顺之龄,何必如此操劳国事?陛下最重亲情,想来他也不愿您继续这样操劳下去,他倒是没有在女儿面前提过什么?只不过他觉得有些过意不去,您都六十多了还在这般操劳。”

“既然不是陛下的意思,那么为父如今身体尚可,辞官一说再缓缓吧!你应该了解为父并非舍不得这一身官衣,而是为父想在有生之年看着我大汉在陛下的英明指引下能走到什么样的田地?如今看来陛下当真是无比睿智与英明。

想当年那站在西城头的稚气少年一首忧国忧民的《潼关怀古》道尽了我大汉之沧桑,自那时起为父就认定陛下将来定然不同凡响;再过了不久凉州平叛陛下又让世人为之惊叹!

替陛下治理凉州数年感慨良多,陛下的每一条政令,每一项举措都是符合国情,民心的,大汉能有如今这盛景当真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父有幸跟随陛下一路走来,是多么的幸运,多么的荣耀啊!

自你入宫的那一天起,我蔡家就已经青史留名了,我蔡邕的名字想必也会随着历史车轮一路向前,这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有时候为父觉得这一切就好像是在梦中一般,可确又实实在在的存在,六十四个年头了,走到今日为父很多的时候都是身不由己的。

大汉书院数十个学科,将为我大汉各行各业培育出大批的人才,这些人才一旦学业有成就会成为大汉中底层官员,最后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官员体系,这在官场上可以说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革,如此一来那些独霸朝政数百年的世家大族将会慢慢的淡出历史舞台。

陛下的高瞻远瞩当真是我等无法企及的,莫说将来新皇继位,即便是再过一百年我大汉亦不会出现时局动荡,更不会出现人才凋零这一说,陛下的普遍实施教育之法厉害啊!当时想来着实大胆,可陛下说时间能够证明一切,为父当时还是十分不屑的,可如今看来陛下又对了!为父不明白的是陛下是怎么做到对未来的判定的?这份眼光与自信难道是天生的吗?一件事做了之后就能肯定几年、十几年甚至百年之后会是什么样子?这还是凡人能够做到的吗?

很多时候吧为父就在想陛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过至今没有答案。你说是不是为父太过愚昧了?

你看看现在的大汉,也许整个天下你看不到,可你去大街上看看。

南来的,北往的,各式各样的货品琳琅满目,别的不说,单说一个盐。先帝朝以前盐对于百姓来说那是一种奢侈品,每天能够吃上盐那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敢想吗?有钱买吗?记得你还未出世呢?那会不要说盐,普通百姓就连一日一餐能填饱肚子都是一件幸事。

现如今呢?粮食,盐,茶这些稀缺物资已不再遥不可及,只要你是大汉子民,这些物资你尽可购买足够你家人食用的。

你再去看看这满城百姓身上的衣,尽管还有些破旧,可百姓脸上的笑容那是最最真诚的,不会欺骗人。

至于这些年来陛下东征西讨为我大汉赶走曾经戮害我边民千年的胡虏不说,还扩地万里,试问历朝历代又有哪位帝王做到了?你这个皇后可是古往今来最大帝国的皇后。

为父如今也只能从朝堂的那副巨大的沙盘上看看我大汉河山了,太大了,为父即便是从现在开始走,到断气的那一刻也走不完如此辽阔的土地啊!

琰儿,你说说这样的时代为父赶上了会轻易的离开吗?会轻易的放弃吗?只有跟着这样的时代一起走才不枉此生!

这一切只因当初西城头的那一悟!也许都是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