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艺术创造工程
16434000000002

第2章 编辑前言

最近几年,我国的文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题材内容到表现手段,从文艺观念到研究方法,出现了“全方位的跃动”。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锐气和活力。作家、理论家的想象领域和思维空间迅速拓展。这是时代的改革浪潮,在文艺领域中激起的回响。文艺探索书系,正是在这样一个总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面应运而生的。

书系兼收创作和理论。创作部分,除了按体裁形式选编诗歌、小说、戏剧、电影等作品外,还将考虑出版个人的探索作品集和某一方面的多人探索作品集。理论部分均为组织撰写的专题论著,其中以探讨文艺基础理论为主,兼收对作家作品进行多角度考察和宏观性研究的著作。两者的编辑方法略有不同,但都要求贯串着鲜明的探索精神。我们希望这套书能成为当代文艺变革的一个缩影,从中可窥探到作家、理论家的心路历程和精神状态,了解到作家、理论家的思考的广度和深度。称这套书为“书系”,则是为了突出在整套书的选题结构和每一本书的逻辑结构方面对体系性的追求。

文艺创作,文艺研究,属精神劳动的范畴。精神劳动具有不可重复的特点。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探索精神是一种开拓精神。它体现了追求真理的虔诚和执著,体现了创造意识的清醒和强烈。社会是在探索中前进的。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未知领域进入已知领域,除了探索这条崎岖曲折的道路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捷径。文学发展史其实也可以说是文学探索史,文学创新史。探索是科学发展、艺术繁荣的强大动力。

在创作实践中,探索作品和非探索作品,很难截然分开。凡是成功的作品,都一定会有探索的成分。“书系”突出强调“探索”二字,并不是要否定或轻视未入选的作品的探索价值。我们只是想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探索色彩更为浓厚而又确实在某些方面实现了突破和超越的作品。从编辑思想来说,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积累和交流探索的成果,另一方面则是想提倡和发扬探索精神,以造成一种宽松的、和谐的“精神气候”和文化环境,打破文艺创作和文艺研究中的某种消极的思维定势,更加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地发展。

探索也可以说是实验。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发现和科学发明,往往是要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才获得的。探索过程是实验过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不同的是,它的探索成果一开始便要和社会直接见面,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一定要有严肃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坚持以社会效益为唯一准则。但既然是探索,有时就难免幼稚、粗糙甚至出现失误。我们认为,只要能从中获得新的认识,即使是失误,也是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迈出的可贵的一步。当然,充分肯定探索精神,并不等于说具体的探索作品,包括这套“书系”在内,便无可争议。如果这样要求,是不符合探索的本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一定要提高实践的权威性,把裁判权真正交给实践法庭,由实践来对探索的成果作出抉择。为了使社会主义文艺探索活动健康地、正常地开展,我们将坚持党的双百方针,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交流,不同研究方法的相互切磋。同一论题,只要观点、方法不同,出书并不以一种为限。

编辑出版文艺探索书系,本身也是一种探索。我们等待着指点和批评。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