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与潞安
16566100000011

第11章 再创水平

1.确定夺冠目标

在1984年的全国煤炭工业计划工作会议上,煤炭部提出在全煤系统建设15个现代化样板矿,并将潞安王庄矿确定为全国首批建设现代化样板矿试点单位之一。根据这个规划,潞安矿务局提出从1985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建成现代化样板局,并要求王庄矿在全煤系统第一个建成高标准的现代化样板矿。

结合全国煤炭工业计划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矿务局建设现代化样板矿规划对王庄矿的要求,1986年1月上旬,矿上召开专门会议,对建设现代化样板矿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出年底必须按照煤炭部、省煤管局和矿务局的标准要求,建成现代化样板矿。会议决定,成立以矿长郭法顺、党委书记沈忠秀为组长的现代化样板矿建设领导组。领导组经过反复调查研究,制定了《王庄矿建设现代化样板矿三年规划》,主要内容是“一少、一多、三高、四好”,“一少”是用人少;“一多”是产量多;“三高”是全员效率高、采掘机械化程度高和管理水平高;“四好”是安全状况好、职工生活福利好、矿区环境好和经济效益好。同时,又制定了以实现“十二化”为主要内容的建设样板矿细则,细则内容是逐步实现采掘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巷道支护金属化、调度通信现代化、运输提升控制自动化、安全监测监控仪表化、统计分析电脑化和管理现代化等等。

从此,王庄矿打响了建设现代化样板矿的新战役。

这个战役的“产量多”,主要是靠综采队来完成。为什么说“产量多”要靠综采队来完成呢?主要是因为1985年综采一、二队再次双双突破百万吨后,矿上才把1986年的生产计划定在了270万吨上,而这270万吨产量能否完成,关键是看综采一、二队,因为当时这两个队的产能都达到了100多万吨水平,两个队也就是200多万吨,如果能有一个队的产量再上一上,再加上普采队和掘进队的产量,全矿完成270万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当时,全国最高综采产量纪录是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煤矿综采队保持的114万吨。我想,综采一队已从1983年开始连续创了三个百万,不但综采实战经验丰富,而且队伍素质也比较高,能不能挖挖潜力,1986年上到130万,打破永定庄煤矿综采队保持的全国纪录?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和孟士通队长反复商量,认真分析了上130万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形成一致意见后,召集全队班组长以上人员开会,统一了上130万吨的思想,会后便以书面形式向矿上请战,要求矿上调整综采一队的产量计划。就这样,1986年综采一队的产量计划从105万吨调整到130万吨。

1986年1月12日,王庄矿召开了“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全面建成全国煤炭系统第一个现代化样板矿”誓师大会。会上,矿长郭法顺、党委书记沈忠秀要求全矿干部职工,要以百倍的努力和忘我的工作状态,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确保年底建成全国第一个现代化样板矿。在讲到全矿生产计划时,郭法顺矿长说:“今年,矿务局给咱王庄矿定的生产任务是255万,但咱们要产到270万,只有这样,产量这个硬指标才能排在全国样板矿的前头,要完成这个产量,主要靠综采一、二队,因为这两个队是王庄矿上产量的骨干队和主力军,特别是综采一队今年主动提出了上130万,有了这130万,全矿上270万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实现。”

誓师大会结束后,全队职工纷纷写了决心书,我们把决心书张贴在了队部值班室的墙上。

2.担任综采办主任

1986年7月的一天,郭法顺矿长找我谈话说:“你上来吧,现在矿上已经有了三个综采队,还要准备组建第四个,需要有人管。”

我说:“行,但就怕自己干不好。”

郭法顺矿长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干好。你上来后,有两个任务,一个是抓好综采,特别是要抓好综采队的创水平;另外一个是协助陈反清副矿长抓好生产,同时要考虑下一步矿上的综采改革。”

1986年7月中旬,矿上下发人事任职文件,任命我为综采办公室主任,仍兼任综采一队党支部书记。

7月下旬,综采一队工作面涌水,而且水量越来越大,综采二队和综采三队的工作面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涌水,大家每天只能在潮湿的涌水里作业,许多职工患了皮肤病,影响了出勤。陈反清副矿长找我商量,撤销普采队建制,将普采队的骨干全部充实到综采一队、二队和三队。郭法顺矿长就我们提出的这个建议,组织召开矿长办公会进行了研究,决定:普采队建制全部撤销,同时组建综采四队。至此,王庄矿的普采队建制成了历史,综采一队、二队和三队的人员力量得到加强,出勤人数也有了保障。

为保证130万吨目标的实现,我们将1986年定为“民主管理年”。根据广大职工的建议,我们在队部的张贴栏上公布每日每班各岗位职工的工资金额,同时成立了青年参政议政会,建立了民主座谈会制度等。为了提高技术攻关力量,我们又成立了“科协活动小组”,推选队长孟士通担任组长,技术员冯保秀担任副组长,成员有张玉元和王一等,主要职责是解决生产中发生的一切机电故障。为了体现民主管理,我们设立了合理化建议奖、技术革新奖和累计升级奖等6个奖项,成立了“女工家属安全帮教组”,聘请三名职工家属担任了队里的“安全信息员”。通过这些措施,队组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队干部职工齐心协力,朝着新目标大步前进。

为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我们完善了以经济承包为主要内容的岗位责任制:一是队干实行了包班、包产制;二是实行了吨煤工资包干;三是将人、财、物三项权力下放给班组长。

为了让综采一队实现创纪录的目标,矿上也给予了大力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生产科室积极配合,各项工作全部向综采一队倾斜;矿工会送来了慰问品;职工食堂送来了班中餐;女工家属自愿组成慰问团,给队里的职工送来了绣有安全警句的鞋垫;在食堂只要遇到综采一队的职工打饭,其他职工便自觉礼让。

全矿上下的支持和关心,更加坚定了综采一队干部职工拿下130万吨的决心。进入9月中旬,工作面顶板压力突然增大,运输巷和通风巷的工字钢棚也被压得变了形,棚梁脱腿现象也非常严重。针对这个情况,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到两巷的修复、端头和端尾的管理上,加强支护,强化顶板管理。由于措施超前,才使工作面的生产条件逐渐好转起来。

3.人人为创水平做贡献

在创水平中,队里的职工人人争先进,个个当典型,涌现出很多感人的事迹。为了创水平,老工人郭栓好本来已经调出了综采一队,到更新厂上了班,听说综采一队工作面两翼压力增大,运输巷顶板被压弯,生产受到影响,他不顾家人的劝阻,主动要求下井参加事故隐患的处理。他说,在处理这些事故上,我比较有经验,可以让大家少走些弯路。

一次,工作面转载机不工作了,影响了生产。而恰在这时,共产党员、副队长张乃林患了重感冒,正在矿职工医院输液治疗,听到这个消息,他不顾医生劝阻,换上工作服就下了井。工作面淋头水很快就把他的工作服淋湿了,但为了争时间抢速度,尽快把事故处理好,他和维修班的职工在井下整整干了16个小时,直到转载机正常运转出煤了,才忍着高烧上了井。

生产一班班长刘贵才老家发洪水,把房屋冲塌了,家里两次拍来电报,说材料已备齐,就等他回去盖房子了。但他看到队里的生产任务重,工作面条件又不好,不放心队里的生产,便让老乡带信回去:“房子今年不盖了,以后再说。”他的班4月份产煤50251吨,创建队以来最高纪录。

生产二班班长张林生和生产一班班长刘贵才,都患了皮肤病,矿上安排他俩去西安疗养。但他俩都怕班里的生产落了后,一起放弃了疗养的机会,两个班开展了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7月份,刘贵才班产了43802吨煤,但张林生班也不示弱,8月份生产了46350吨煤,超过了刘贵才班的产量。

4.实现夺冠目标

1986年,在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矿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在综采办的协调下,王庄矿综采一队和综采二队使用全套国产综采设备,双双打破了大同永定庄煤矿综采队保持的114万吨的全国年产最高纪录。其中,综采一队在1225上分层和1221下分层工作面生产原煤140.2662万吨,第四次连续突破了百万吨,年产量、回采工效等6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居全国煤矿综采队之首,被煤炭部评为全国十佳高产高效综采队。综采二队连续第三次突破百万吨,年产达到120万吨,夺得全国使用全套国产综采设备年产百万吨“三连冠”。

1986年12月13日,在全国首批样板矿验收时,煤炭部委托山西省煤管局组成验收组,对照煤炭部关于煤矿现代化的10条标准,对王庄矿进行了验收打分,最终,王庄矿以总分1295.6分的最高成绩名列全国煤矿榜首。从此,王庄矿建成了一座用人少、效率高的现代化矿井。

在综采的带动下,王庄矿1986年的原煤产量达到288万吨,全员效率跨上了每工4吨的台阶,继续保持全国煤矿冠军。

在王庄矿的带动下,局里1986年的原煤产量达到802万吨,全员效率每工达到3.005吨,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5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为全国最高。

1987年1月10日,煤炭部首批现代化矿务局、矿命名表彰大会在潞安职工俱乐部召开,我作为王庄矿综采办负责人,有幸参加了命名表彰大会。煤炭部部长于洪恩、副部长胡富国、山西省省长王森浩、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钦安、长治市市长杨月生,还有全国近百个矿务局的代表等参加了命名表彰大会。会上,潞安矿务局被煤炭部命名为中国煤炭工业现代化矿区;王庄矿、石圪节矿、漳村矿被命名为中国煤炭工业现代化矿井。同时,潞安还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现代化矿区。

从这一天起,潞安成了全国第一个现代化矿区,王庄矿成了全国首批现代化矿井之一,王庄矿综采一队和二队成了全国综采的冠、亚军。

综采一、二队双双打破了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煤矿保持的114万吨全国综采队年产最高纪录后,郑州煤机厂、西安煤机厂、西北煤机厂都派人到王庄矿祝捷,大红的喜报和感谢信摆满了王庄矿办公楼的一楼大厅。

煤炭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全国总工会,还有山西省煤管局等上级部门发来了贺电。

我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了“特级劳模”称号,并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各种光环和荣誉面前,我没有自满,而是想到了今后的目标。虽然王庄矿综采一队、综采二队在全国百万吨队劳动竞赛中夺得了冠、亚军,但这两个队就没有再次超越的空间了吗?就没有更高更远的目标可挑战了吗?肯定还有。因为140万吨不是我们想要的最终目标,我们应该放眼全球,有一个更高更大的目标,把综采一、二队的产量再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只有这样,王庄矿的产量才能更上一层楼,全员工效率才会更高。

煤炭部命名表彰大会后不久,我在煤炭部印发的内部资料上看到一则消息:1986年苏联有个波塔波夫综采队,创造了年产165.4万吨的世界纪录。

看到这个消息,我产生了一个新想法,一定要与外国人比比看,打破他们创造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