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四签名
16709000000003

第3章 案情的陈述

伴随着一阵脚步声,一位浅发碧眼的小姐缓缓走了进来。她身形瘦弱,一身暗褐色毛呢外套剪裁合体,没有多余的配饰,非常符合她温婉的气质。她手上戴着手套,头上是与外套同色系的帽子,外檐有根白色的翎羽,伴随着她的脚步摇曳生姿。从她的衣着上能判断出,她的生活并不富裕。她有一双漂亮的蓝眼睛,显得她活泼可爱。虽然我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女人,却没见过如此高贵典雅又不失聪慧的女人。摩斯坦小姐有些紧张不安,嘴唇轻颤,双手已经抖得不成样子了。福尔摩斯请她坐在了沙发上。

她有些着急地说道:“福尔摩斯先生,您还记得西色尔·弗里斯特夫人吗?您之前帮她解决过家庭纠纷。她是我的女主人,她很感激您那次的帮忙,并对您的侦探能力赞不绝口。”

福尔摩斯回想了一下说道:“噢,是西色尔·弗里斯特夫人啊,我记起来了,当时是件很小的案子,这点小忙不用放在心上。”

“在您看来是个小忙,对她来说却是件大事。不过,我今天来请教您的案子至少应该不会让您觉得那么简单,因为我觉得自己的遭遇简直太离奇、太不可思议了。”

闻言,福尔摩斯显得很兴奋,边搓手边把身子朝前倾了倾,消瘦俊逸的脸上焕发出别样的光彩,目光专注。“您详细说说案件的经过吧!”福尔摩斯严肃认真地说。

这时,我担心自己的存在会打扰到他们,于是起身说道:“你们慢慢聊,我失陪一下。”

可是摩斯坦小姐伸手制止了我:“您如果能听我说完,说不定能帮我不少忙呢。”

既然她这么说,我只好不再坚持。

她接着说:“我从小生活在英国,父亲是位军官,驻扎在印度。因为母亲早逝,国内没有别的亲戚,所以我被送往爱丁堡,在一所寄宿学校读书。学校的环境十分优美,我在那里一直生活到17岁。1878年,那时父亲已经是他所在的团里资历最深的上尉,他申请了一年的假期,从印度回到了英国,并在伦敦给我发了一份电报。电报里言辞恳切,流露着对我的关爱,说他已平安抵达伦敦,暂时住在朗厄姆旅馆,催我尽快前往伦敦相聚。于是我急忙赶去伦敦,直奔朗厄姆旅馆。但是,我并没有见到我父亲,司事说他在入住的第一天晚上就出去了,之后再也没见他回来过。我在那里惴惴不安地等了一天,没有任何消息,于是我听从旅馆经理的建议,当晚就去了警署报案,之后又在很多家报纸上刊登了寻人启事。可这些都石沉大海,直到现在也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我父亲的消息。他从遥远的印度回来,我本想他终于可以安度晚年,可是不曾料到……”

她说到伤心处,手抵在脖子上,大声抽泣着,再也说不出话来。

福尔摩斯翻开笔记本准备记录:“你还记得你父亲失踪的日期吗?”

“1878年12月3日失踪的,距离现在已经有十年了。”

“他的行李现在在哪儿?”

“行李还存放在旅馆里。我看过他的行李,没发现任何有用的线索——都是些日常的衣物还有几本书。他曾是安达曼群岛的狱警,行李中还有几件从岛上带回的古玩。”

“你父亲在伦敦有其他朋友吗?”

“我只知道舒尔托少校,他隶属陆军第三十四团,驻扎在孟买,和我父亲是一个团的。他早就退伍了,在诺伍德定居,我们之前联络过,但他并不知道我父亲回国的消息。”

福尔摩斯摸着下巴说道:“确实奇怪。”

“最离奇的是6年前。我记得是1882年5月4日,《泰晤士报》上刊登了一条广告,征求梅丽·摩斯坦小姐的地址,广告中还说如果我回应的话,对我有好处,可是广告中并没有任何署名,也不见发广告的人的地址。那时候我刚被聘为西色尔·弗里斯特夫人家的家庭教师,我找她商量对策,最后决定借报纸广告专栏,告知我的住址。就在那一天,邮递员送来了一个未署名的纸盒子,盒子里是一颗很大的流光溢彩的珠子,却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从那之后,每年的那一天我都会收到一个一模一样的盒子,当然里面毫无例外是一颗大珍珠。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查到关于邮寄者的任何线索。我请珠宝鉴定师看过,他们说这种珍珠世上罕见,非常贵重,你们看,看上去确实价值不菲。”她边说边拿出了一个扁平的纸盒子,里面有6颗上等的珍珠。

福尔摩斯说道:“这件事真的很有意思。你还能提供别的线索吗?”

“是的,您看,这是今天早上我刚收到的一封信,所以我才来请您帮忙。”

福尔摩斯说:“非常感谢您的信任,能把信封一并给我吗?上面的邮戳是伦敦西南区的,寄信日期是9月7日。你们看,这个角上有个大拇指印,可能是邮递员留下的。信纸质量很好,信封是6便士一扎的那种,从信纸和信封来看,寄信人非常讲究,可是没找到寄信人的地址。‘今天晚上7点,莱西厄姆剧院外,左侧第三根柱子,请在那里等我。如果不放心,可以找两个朋友一起来,这些年您受的委屈一定会得到补偿。最好不要带警察过来,否则,我不会出现。您不曾认识的朋友。’这事实在是离奇古怪,摩斯坦小姐,您打算怎么做呢?”

“我来请您帮忙就是为了这件事啊!”

“那就去看看吧,咱们3个人一起去,我们需要华生医生的帮忙。信上说可以带两个朋友,华生是我的老搭档。”

摩斯坦小姐转头看着我,目光中带着恳求,问道:“您愿意去吗?”

我真诚地说道:“能帮得上忙,是我的荣幸。”

听我这么说,她显得很开心:“谢谢你们仗义相助。我孤身一人来到这里,没有朋友可以帮忙。我几点钟过来呢?6点钟行吗?”

福尔摩斯说:“可以,最晚6点钟。对了,我想知道信上的字迹与寄珍珠的纸盒上的字迹是否一致呢?”

她好像早有准备,扬了扬手中的6张纸说道:“我都带来了。”

“您准备得很充分,跟我其他的委托人相比,真的算模范了。接下来,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

接过摩斯坦小姐手中的纸放在桌面上,福尔摩斯开始认真地进行比对,他说道:“我敢肯定,纸盒上的字迹都是模仿的,而且是出自同一个人,但这封信是个例外。你们好好看看这两个字母,”他指着一个希腊字母“ε”和一个字末的“s”字母说道,“‘ε’是突出的,而‘s’是弯曲的。摩斯坦小姐,虽然这可能让您产生不切实际的希望,但我还是要问您,这上面是否有您父亲的笔迹,或者有相似之处呢?”

“没有,没有丝毫相似的地方。”

“我想也是这样。既然这样,那我们6点钟见,现在3点半,您把信件留在这里吧,我还需要仔细观察观察。好了,再见。”

摩斯坦小姐站起来,用她那双漂亮的蓝眼睛看了看我们,随后说道:“再见。”她小心地将6颗珍珠收好放入纸盒,抱在胸前,匆忙离开。我来到窗前,不一会儿就看到她走出了这条街,灰色的帽子和洁白的翎毛很快混入人流之中变得难以分辨。

我转头看向我的朋友,说:“她很漂亮。”

福尔摩斯此时放松地躺在椅子上,拿起刚点燃的烟斗,眯着眼说道:“有吗?我没注意。”

我有些受不了他:“你就是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你到底有没有七情六欲?”

他笑了笑,说道:“理智,客观,是一名侦探最重要的素质,不能因为对委托人个人印象的好坏而影响对案情的判断。委托人只是案情的一个方面而已,感性因素对案件的侦破有害无益。举个例子,之前我接过一件案子,罪犯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士,可她为了拿到保险赔款毒杀了三个小孩子,结果被判处绞刑;还有件案子,案件中有位男子,他的长相实在让人难以产生好感,可他是位拿出25万英镑帮助伦敦难民的慈善家。”

“可是,今天的案件……”

“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我不会做任何评价。你也学习过如何辨识字迹吧?过来看看,有没有发现什么?”

我回答:“字迹清晰、有力,下笔者应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坚韧的处事风格。”

福尔摩斯不太赞同我的话,他说:“个性坚韧体现在字迹上应该表现为字母高矮分明,可你看这些长字母,和其他字母差不多高,而且字母‘d’看上去是字母‘a’,字母‘k’的书写也并不整齐,大写字母倒是写得不错。华生,我现在要出去一趟,有几件事需要弄明白,1小时后见。给你看一本书——《成仁记》,作者是温伍德·瑞德,这可不是一般的著作。”

福尔摩斯说完就出门了,我捧着书坐在窗边的椅子上,脑子里想的不是正在读的著作,而是刚刚那位美丽的小姐——她温柔端庄的举止还有古怪离奇的遭遇。17岁时父亲失踪,10年过去了,也就是说她现在已经27岁了——不再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姑娘,而是个成熟稳重的温婉淑女。我的思绪渐渐飘远了,这是个危险的信号,我不能任由自己胡思乱想,所以急忙跑到书桌前找出一本病理学著作认真地读了起来。是啊,我不应该有这种私心杂念,一个拖着伤腿的陆军军医,靠微薄的薪水维持生活,怎么能痴心妄想呢?她只是案件的委托人,是案件的一个因素而已。我应该踏实工作,为自己的前途打拼,而不是妄图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