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西夏死书(全集)
1673300000012

第12章 死书里的不死传说(12)

“呵呵,媛媛,你观察得不错,西夏文字就是借鉴了汉字,演化而成的。你们看,西夏文字在结构上很像汉字,也是方块字,也像汉字一样由点、横、竖、撇、捺、折、折钩等笔画组字,就连书体也和汉字一样,有楷、行、草、篆、隶五种书体,常使初见西夏文的人,误以为汉字,其实它完全是另一种文字。目前一共发现了五千多个西夏文字,虽像汉字,却无一字与汉字相同,这反映了党项人强烈的民族意识。我们再看这几个西夏文字,笔画繁琐,多斜笔,特别是撇、捺笔画比较多,所以才有史书上说西夏文‘类符箓’,意思是说西夏文笔画繁琐,晦涩难懂,这也为西夏灭亡后,西夏文字迅速消失埋下了隐患。

“西夏被蒙古人灭亡后,西夏文字也迅速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几百年来,无人知晓。直到清朝嘉庆年间,甘肃学者张澍回乡养病,在武威一座寺庙中发现一间紧闭的小房间,问僧人,房内为何物,僧人说,房内是一块碑,此碑碑文怪异,恐为妖孽,所以才封闭于房中。张澍在外为官多年,见多识广,不信妖孽之说,要求僧人打开房门,见识一下是何妖孽。僧人无奈,只好给张澍打开了房门。张澍发现房内果有一碑,碑文竟是他这个大学者都不认识的文字,顿时大惊失色。当他小心翼翼地转到碑后时,才发现这块碑后面刻着汉字,字数与前面的文字一样多。张澍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碑前面的文字是已经消失的西夏文!这块碑就是著名的‘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现在还保存在武威市博物馆中。

“从此之后,西夏文逐渐开始为学术界所重视。1909年,俄罗斯探险家科兹洛夫在额济纳旗境内的黑水城遗址,盗掘出大量写有西夏文的文献。科兹洛夫将这些西夏文献一起运到了彼得堡,俄罗斯汉学家伊凤阁在科兹洛夫运回的西夏文献中,发现了著名的《番汉合时掌中珠》。这是一本西夏文和汉文的双语字典,由西夏学者骨勒茂才编著,伊凤阁正是通过这本字典,解读了不少古老的西夏文献。我国开始系统研究西夏文字的是著名学者罗振玉和罗福苌父子。1913年,罗振玉和罗福苌父子,从伊凤阁那里得到了一部分《番汉合时掌中珠》。在经过多年研究后,罗福苌用传统的汉字‘六书’法,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假借、转注法去分析西夏文字,使人们对西夏文字构造的认识大大提高。其后,从事西夏文字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但因西夏文字消失多年,已无实用价值,再加上西夏文字笔画繁琐,晦涩难懂,所以直至今日,能掌握西夏文字的学者仍然寥寥无几。”

4

听完罗教授的长篇大论,大家对西夏的历史和西夏文字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众人无不赞叹罗教授知识渊博。接着,罗教授还用幻灯片给大家看了一些西夏文字,并对照汉字翻译给大家。

就在众人对古老西夏文字啧啧称奇的时候,韩江却盯着眼前的那块玉插屏,一声不吭,这玉插屏上面究竟刻的什么内容?竟会有如此离奇可怕的经历?那么多人为此丧命,可怕的血咒!——玉插屏上的文字,他一个也不认识,真是一本天书。不!应该说是死书!想到这里,韩江忽然开口:“教授,那下面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块玉插屏上的神秘死书吧。”

“死书?”大家听到韩江嘴里蹦出的这个词,都是一惊,罗教授也是微微一怔,随即笑道,“不错,韩队长说得不错,这确实是一本死书。”

“死书!难道教授您也不认识吗?”唐风惊问。

罗教授沉吟半晌,道:“我前面说过,西夏文字和汉字一样,有楷、行、草、篆、隶五种书体,但是,迄今为止,楷、行、草、篆四种书体的西夏文,我都见过,唯独隶书的西夏文,从未有人见过。而这块玉插屏上的文字,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既不是楷书西夏文,也不是行书西夏文,更不是草书、篆书西夏文,所以我初步判断,玉插屏上的西夏文字应该是世人从未见过的西夏隶书!”

“啊!这么复杂的啊,既然从没有人见过,那也就没人认识了?”梁媛难掩失望之情。

“呵呵,你们先不要急嘛!虽然我初看这些文字,也没认出来,但是毕竟只是书体不同,文字还是西夏文字,要是楷书或行书这样常见的西夏文书体,我个把小时就可以翻译过来了,之所以闭门一周,就是因为这样的隶书书体,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还好,通过我这一周的研究,连蒙带猜地大概翻译出了玉插屏上的文字,只是我也不能完全肯定……”说到这,罗教授欲言又止。

韩江向罗教授投来信任的目光:“教授,不管正确与否,说来听听。”

罗教授点点头,开始翻译玉插屏上的文字:“玉插屏上的文字,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面这部分字比较小,有点像是整篇的序言,我初步翻译过来,这篇序言全文是,‘子孙有难,四屏合一,千山万水,九死一生,瀚海宓城,耐长生天庇佑,可得复国之资,复国之人,非我子孙,必受血咒。’一共44个字,原文没有标点,中间的标点符号是我后加的,这只是我初步的翻译,心里也没底,特别是‘瀚海宓城’那几个字有点磨损,很不清楚。”

“教授,这44个字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唐风说出了大家心里的疑问。

罗教授面色凝重,似乎顾虑重重,大家等待许久之后,才听罗教授说道:“这44个字,据我初步的推断,关系到西夏王朝一个惊人的秘密……”

5

罗教授接着说道:“下面我一句句来解读。第一句‘子孙有难’,我推测这个‘难’,应该是指西夏王朝遭遇大难,比如有亡国之患的时候,也就是说后世子孙,如果遇到大难的时候。第二句‘四屏合一’,这句我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后来我分析完了全文,回头再看这句时,才似有所悟,所以我们暂时不看这句。往下看,下面两句是‘千山万水,九死一生’,这两句从字面上并不难解释,是在说艰难、危险,什么艰难和危险呢?我想应该是指路途艰险,要经过千山万水,九死一生。再看下一句‘瀚海宓城’,瀚海宓城,是什么意思呢?我开始也想不明白,但我将这句和前面两句联起来看时,似乎明白了,经过千山万水,九死一生,是为了去哪里呢?是为了去瀚海宓城。”

“瀚海宓城?这是个什么地方,要千山万水,九死一生才能到?够神秘的啊!”梁媛问罗教授。

罗教授摇摇头:“我一辈子研究西夏历史,也从没听说过有瀚海宓城这个地方。”

“会不会是这个意思,瀚海是一个地方,宓城是一个地方,‘宓城’听起来像是一个城市的名字。”梁媛猜测说。

唐风也猜测道:“瀚海,我看没有什么特别意思,指的就是沙漠。瀚海宓城,合起来说得是沙漠中的一个城市,叫宓城。”

罗教授听了唐风的分析,微微点点头:“这点我赞同唐风的看法,宓城很可能是一座隐藏在沙漠中的城市。我们再往下看,下句‘耐长生天庇佑’,这句应该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就是祈求长生天保佑的意思。中国古代,北方许多游牧民族,如蒙古、契丹、党项等民族都崇拜长生天,出征、打猎,凡有重要的活动,必要举行仪式,祈祷长生天的保佑。下面两句,‘可得复国之资,复国之人’,据我推测,意思是说,经过千山万水,九死一生,找到瀚海宓城,就可以得到复国之资、复国之人。‘复国之资’还好理解,就是财富,能够复国的财富你们想想得有多少!”

“我有点明白了,怪不得几百年来,那么多人想得到这块玉插屏,原来不光是为了这件珍宝,还是为了那笔惊人的复国之资!”唐风的话,让众人都恍然大悟。

大家豁然开朗,似乎这一连串的事件,已经理出了头绪,但罗教授却依然眉头紧锁:“你们先别高兴,这事不仅仅是为了争夺一笔巨大的财富那么简单。‘复国之资’好理解,可是‘复国之人’又该如何理解呢?”

复国之人!难道是一支军队?这怎么可能?大家全都陷入了沉默。罗教授接着说道:“好!我们暂时不管这个‘复国之人’,再看最后两句,‘非我子孙,必受血咒’。”

当“必受血咒”这几个字从罗教授嘴里读出来时,密室里所有人心里都是一颤,血咒!可怕的血咒!竟然就刻在玉插屏上。

“‘非我子孙,必受血咒。’这两句话虽然可怕,却也好理解,这是当时制作这块玉插屏的人发出的诅咒,若外人得到玉插屏,找到了瀚海宓城,必要遭到血咒。”罗教授解释完,再看向众人,各个心事沉重,就连从不信鬼神的韩江和赵永也是一脸阴沉。

还是梁媛先问道:“那我们也会遭到血咒的诅咒吗?”

罗教授笑道:“其实,这多半是古人用来吓唬人的。”

“教授,您也许还不知道,这半个月来,除了梁云杰,已经有数人因为这块玉插屏死于非命了。”韩江终于开口。

韩江的话让罗教授也是一惊,沉默了一会儿,罗教授才艰难地挤出一丝微笑说:“大家不用担心,据我多年来研究,西夏王朝灭亡后,许多党项人加入了蒙古大军,蒙古人将这些党项人称作‘唐兀惕军’,其中有一支后来便以‘唐’为姓,在内地定居下来。所以这么说起来,唐风,你倒很有可能是党项人的后代啊!既然是党项人的子孙,也就不必担心什么血咒了,呵呵。”

“什么?我是党项人的后代!罗教授,你就别安慰我们了。”所有人都知道罗教授是编个理由出来安慰大家,偏偏唐风还是揭穿了罗教授。

“好了,不要再在‘血咒’上纠缠了,我们既然加入了老K,就不会害怕什么血咒!”韩江的话语掷地有声。

6

韩江扫了一遍屋中的人,严肃地说道:“揭开玉插屏隐藏的秘密,是很凶险,但是我不相信什么血咒,难道几百年前的人还能复活,为难我们?只有我们那些贪婪、凶残的对手,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敌人!罗教授,您还没解读第二句是什么意思呢?”

罗教授看看韩江,又继续解读道:“我前面说了,开始我也不明白第二句是什么意思,但是我在解读完全文后,返回头再看时,似乎开始理解四屏合一的含义了。四屏合一,我推测应该有四件玉插屏……”

“四件玉插屏?”罗教授此言一出,众人惊得目瞪口呆。

“是的,四件玉插屏,只有将四件玉插屏合在一起,才能知道瀚海宓城的确切位置。你们看……”说着,罗教授戴上白手套,将玉插屏翻到背面,指着背面一些凹下去的地方,说道:“大家看,后面这些凹进去的线条,据我推测,应该是一幅阴刻的地图。”

“地图?”

“准确地说是通往瀚海宓城的地图。”

“那岂不是一幅藏宝图?”梁媛惊问。

罗教授笑笑:“你要这么说也可以,但是光有这一幅是不够的,要把四件玉插屏集齐,拼在一起,才能看清通往瀚海宓城的地图。”

“哦!原来如此。”梁媛点点头。

“同样的道理,玉插屏正面上的西夏文字,除了我们已经破解的第一部分,下面字比较大的正文部分,我推测说的就是四件玉插屏所存放的地点,也可能还有一些其他关于瀚海宓城的信息。下面我们来看玉插屏上的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的文字,比前面的序言部分的文字明显要大,经过我的初步翻译,这块玉插屏的正文部分译成汉字是,‘黑头石室荒水域,赤面父塚白高河,长弥药人国在彼。’”

罗教授念到这,没声了,梁媛催促道:“教授,你怎么不往下念了。”

“完了,我已经念完了。”

“什么?正文部分就这么几个字。”众人十分泄气。

“是的,这块玉插屏的正文部分就这二十一个字。”

唐风听了罗教授翻译的这几句西夏文,忽然惊道:“这……这几句话我好像在哪儿听过。对了,就是那七封信,阿理克院士给孟列夫的信,在那封信的结尾,阿理克突然加了一段话,说是当年伊凤阁临死前曾对他提到几句诗,就是这几句。”

“对!唐风,我翻译这几句时,也是很震惊,这说明当年伊凤阁已经破解了这几句诗,可惜他后来死了,没有进一步研究下去。”

“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和玉插屏又有什么联系?”唐风问。

“一般学术界认为,这首诗的前三句叙述的是早期党项人生活的地方。而‘白高河’,我认为指的就是今天四川西北部的白河流域,这里是党项人早期的聚居地。而结合我对玉插屏的研究和多年积累的知识判断,‘黑头石室’很可能就是存放另外三块玉插屏中某一块玉插屏的地方。如果我的推断都正确的话,那将改写整个西夏历史,学术意义非常重大。”听得出来,罗教授说到这时,明显提高了声音。

“这么说来,找到黑头石室,就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了!”赵永说着向韩江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大家都看着韩江,韩江没说话,倒是唐风开口了:“诸位,我不是怀疑罗教授的研究水平,但是仅凭现在这点证据,就推断有四块玉插屏,并说什么‘黑头石室’存放着另一块玉插屏,我还是不能相信。再说,我们也不知道这个‘黑头石室’的具体位置啊!怎么去找?”

罗教授听了唐风的疑问,很平静地说:“我说过,这一切都只是我个人的推断,不过你这一问,我倒想起来了,玉插屏上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证明我的推断,你们可能还不知道玉插屏上还有一个汉字。”

“哦!玉插屏上有个汉字,我怎么没看到?”唐风满腹疑惑。

罗教授将玉插屏侧过来,指着玉插屏一侧的侧壁,对大家说:“诸位请看,这里有个很小的汉字。”

大家围拢过去,仔细观看,果然,大家都看见了,在玉插屏一侧的侧壁上,有一个小小的“白”字。

“这个‘白’字,又能说明什么?”唐风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