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78个世界著名战役
16816000000003

第3章 近代篇

1、三十年战争

——欧洲第一场超级宗教战争

【无名氏点评战争】三十年战争发生于公元1618-1648年,历时30年。它以德国为中心战场,涉及欧洲主要的君主国。参战国按宗教信仰差异,分别组成以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为首的天主教同盟和以法国为首的新教同盟。所以,三十年战争不但是欧洲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宗教战争,也是一场大国战争、王朝战争和同盟战争。三十年战争的意义还在于,1648年参战各方签署了著名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不但开启了通过召开国际会议处理国际争端的国际法先例,也由此催生了一个不同于封建时代的、全新的欧洲近代国际体系。

三十年战争的主要策源地在德国,而德国又是欧洲历史上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这个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以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但它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而是对一个由数百大大小小的王朝、诸侯组成的地理区域的表述。神圣罗马帝国自从宣告建立后,就没有对这些地区形成权威、建立起有效统治。在神圣罗马帝国范围内,始终是战乱连绵、纠纷不断。

在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地区,德意志仍处于诸侯割据状态。几百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因宗教信仰不同以及围绕宗教教产的矛盾,分别组成了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欧洲英、法、西、奥、俄、波、荷、瑞典、丹麦等大国以及罗马教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也各按自已的利益卷入其中,欧洲因而“天下大乱”。

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后,德意志新、旧教诸侯围绕宗教信仰和教产的矛盾仍在继续发展。1608年,以巴拉丁选帝候腓特烈大帝为首的新教诸侯组成了“新教同盟”。第二年,以巴伐利亚公爵马克西米连为首的旧教诸侯则成立“天主教同盟”与“新教同盟”抗衡。双方都积极扩军、备战,争取欧洲大国做后盾,德意志内战一触即发。

德国新、旧教诸侯同盟之间的斗争,折射了欧洲大国的矛盾。围绕德意志新、旧教同盟的对立,欧洲大国也分裂成相互对立的两大集团。一个是哈布斯堡集团,由奥地利、西班牙等所谓天主教国家组成,支持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并得到罗马教皇与波兰的支持。另一方是反哈布斯堡集团,由法国、丹麦、瑞典、荷兰等所谓新教国家组成,支持德意志新教诸侯。两大集团的目的则是力图瓜分神圣罗马帝国遗产,控制德国、扩张领土、扩大影响、争霸欧洲。而德国,就成了欧洲这场国际冲突的中心战场。

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是捷克事件。经过胡司战争,捷克从神圣罗马帝国中独立出来。1526年,捷克又重新合并于神圣罗马帝国,国王由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任。1617年,德皇马提亚指定耶稣会士斐迪南为自己的继承人,并兼任捷克国王。次年,斐迪南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徒举行宗教活动,并拆毁新教教堂,引起捷克新教徒的反抗。于是,德皇马提亚宣布捷克新教徒为暴徒,决定严加惩办。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人民发动武装起义,冲进王宫,把斐迪南的两名使者从窗口抛入壕沟,这就是欧洲宗教史上有名的“掷出窗外事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捷克民族大起义和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前后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618年至1624年,称作捷克——巴拉丁阶段;第二阶段从1625年至1629年,称作丹麦阶段;第三阶段从1630年至1635年,称作瑞典阶段;第四阶段从1635年至1648年,称作法国——瑞典阶段。

布拉格起义后,捷克起义者成立了临时政府,再次宣布独立。不久,捷克议会又选举新教同盟首领巴拉丁选帝侯斐特烈为国王,与德皇斐迪南作战。捷克——巴拉丁联军出师得胜,一直打到维也纳城下。斐迪南在天主教同盟的支持下,进行还击,令旧教联军司令蒂利伯爵统24000大军入侵捷克“平乱”。1620年11月8日,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战役中,两军决战,蒂里伯爵击溃捷克——巴拉丁联军2万人,占领了布拉格,捷克再次沦为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行省,直到1918年才恢复独立。腓特烈逃往荷兰,巴拉丁则被西班牙军队占领,其选帝侯资格被转归巴伐利亚公爵。这是三十年战争的第一阶段。旧教同盟暂占上风。

德皇斐迪南在军事上的胜利,不仅引起德意志新教诸侯的不安,而且加剧了欧洲形势的紧张。英、法、荷三国深感德国强大的威胁,决定支持新教同盟反击。丹麦、瑞典等北欧强国早已对德意志北部诸侯国的领土垂涎三尺,乘机出兵援助新教诸侯、打击其劲敌哈布斯堡王朝。俄国则希望借机削弱波兰,以便吞并乌克兰,也表示声援德意志新教诸侯。这样,德国内战便以宗教划线,扩大为一场国际战争。三十年战争进入第二阶段,由德意志新、旧教诸侯间的内战扩大为欧洲战争。

1625年,法国首相黎世留撮合英国、荷兰、丹麦三国缔造反德同盟,并资助丹麦出兵德国。丹麦国王克利斯丁四世联合德国北部新教诸侯,向德皇斐迪南宣战,出兵占领德境卢特城。英军也乘机出兵,占领捷克西部。在此两面受敌的危急时刻,德皇斐迪南起用德国化的捷克贵族华伦斯坦为武装部队总司令,抗击英、丹麦军队进攻。1626年4月,华伦斯坦率军在德绍与英军决战,击败了英军,孤立了丹麦。8月,蒂利伯爵也乘势反攻,击败入侵德意志的丹麦军队,收复卢特城。此后,华伦斯坦与蒂利伯爵合兵一处,直捣丹麦腹地日德兰半岛,占领丹麦要地梅克伦堡、波美拉尼亚等地,取得了决定性胜利。1629年,丹麦求和,被迫接受《吕贝克和约》,保证此后不再干涉德意志事务。三十年战争第二阶段又以旧教胜利而结束。

但是,此时德意志天主教同盟发生了内讧。经过对丹麦的战争,华伦斯坦声名大震,他打败英国军队更使他获得了军事天才的赞誉。德皇以及众天主教诸侯对捷克贵族出身的华伦斯坦不放心,害怕他的实力过于强大,便于1630年免去了他的职务。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对天主教势力向波罗的海方向发展一直心怀不满,此时见有机可乘,便在法国支持下,联合萨克森等新教诸侯出兵德意志,企图一举打败天主教联军,称霸北欧。于是,三十年战争进入第三阶段。

1630年7月,瑞典军队在古斯塔夫指挥下,在奥得河口登陆,一路打败挡路的德意志旧教诸侯联军,势如破竹,直趋德意志腹地。1631年9月17日,在布赖滕费尔德会战中,瑞典——萨克森联军重创蒂利伯爵,向西推进到莱因河畔,占领了布拉格。次年春,古斯塔夫指挥瑞典——萨克森联军回师巴伐利亚,在莱希河会战中,一举击毙旧教联军统帅蒂利伯爵,震动维也纳。德皇斐迪南惊恐万状,不得不重新起用华伦斯坦为统帅。5月,华伦斯坦重组旧教军队,力挽颓势,初时获胜,相继收复维也纳,出师巴伐利亚,迫使瑞典军队退往萨克林。但在11月16日的吕岑会战中,华伦斯坦战败,古斯塔夫战死。双方已筋疲力尽。1634年,正在战局相持不下时,西班牙出兵德意志,支持德皇。同年9月,兵疲师老的瑞典军与西班牙在讷德林根会战,瑞军大败,不得不放弃前期占领的德意志领土,向北撤退。1635年5月,萨克森和勃兰登堡选侯脱离瑞典阵营,与皇帝签订《布拉格和约》。三十年战争第三阶段仍以天主教同盟获胜而告终。

1635年5月,法国因瑞典失败,天主教同盟迭获胜利,只得从幕后走上台前,直接投入战争,向西班牙宣战。瑞典、荷兰、萨伏依、威尼斯、匈牙利等皆支持法国。于是,三十年战争进入第四阶段。战争初期,法军从德意志、尼德兰、意大利三路出击。瑞典经休整后,也恢复攻势,出兵重占德意志北部和中部。战局天平开始倒向新教同盟一边。在意大利战场,法军重创西班牙主力,切断了西班牙与尼德兰的陆上联系;在尼德兰,法军与荷兰军队协同作战,夺取阿图瓦等地;在德意志,法瑞联军占领阿尔萨斯及梅克伦堡等地。1643年5月19日,法将孔代统法军23000人,在法国北部边境要地罗克鲁瓦与27000西军遭遇,法军一翼迂回,并发挥炮兵优势,轰击西军步兵,歼灭西军15000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瑞典军则在德意志境捷克南部的扬科夫重创神圣罗马帝国军队。1648年5月,法瑞联军又在楚斯马斯豪森会战中大败天主教联军。经此连续打击,德皇无力再战,斐迪南三世被迫向新教同盟求和。1648年10月,参战各方签订了历史上极有名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结束了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里亚和约》主要内容有五条:

一、承认包括卡尔文教和路德教在内的新教与天主教享有平等权利。在法庭中,新、旧教的法官人数相等。教会财产的归属以1624年初持有的情况为准。诸侯在领地内有规定信奉宗教自由之权。

二、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独立,但尼德兰南部仍属西班牙。

三、法国获得阿尔萨斯大部,并追认法国对1552年被其占领的洛林地区的麦次、土尔、凡尔登的所有权。法国有权参加“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国会议。

四、瑞典占有西波美拉尼亚,包括奥得河口、斯台丁和鲁根岛,以及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和威斯马城。得到五百万塔里尔的赔款,并有权参加“神圣罗马帝国”帝国会议。

五、承认德意志几个强大诸侯获得的新领土。勃兰登堡占有东波美拉尼亚和马德堡大主教区,以及哈勃斯达、卡明、明登等主教区。巴伐利亚得到上巴拉丁,仍保有选帝侯地位。萨克森合并鲁沙提亚。腓特烈之子查理·路易继承下巴拉丁,列为帝国第八选帝侯。条约还规定诸侯有与外国缔约的自由;不经诸侯同意,皇帝无权对外宣战、媾和、课税和征兵。

三十年战争及战后签订的威斯特伐里亚和约沉重打击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三十年战争中,法、瑞两国获利最多,成为欧洲强国。三十年战争的直接后果是签订了威斯特伐里亚和约,通过和约划定了欧洲各国的国界。正是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勾勒出了欧洲的基本政治地图,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体系的基础,也开创了通过国际会议、国际条约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2、土伦战役中的拿破仑

——初出茅庐第一功

【无名氏点评战争】罗马社会繁荣了数百年。到公元476年,罗马帝国因扩张过渡、内部纷争、社会腐败和蛮族入侵而崩溃。继起的西欧社会经历了为时1000年的中世纪封建制度兴衰后,在16世纪末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战争手段也由冷兵器时代转向火器时代,战争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三十年战争是战争形式变化的一个标志,而18世纪末拿破仑指挥的历次战争是这种变化的最高点。在拿破仑指挥的大小战役中,土伦战役最有经典意义。正是土伦一战,使拿破仑由默默无闻之辈登上战争大舞台,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拿破仑军事思想在克劳塞维茨的不朽著作《战争论》中有集中表述,并成为此后历代军事名将所坚信不疑的圭臬。史利芬、毛奇、霞飞、福煦等人,甚至枭雄人物如希特勒等,无不受拿破仑军事思想的影响。

公元1793年8月,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进入了第5个年头,法国全境仍然在大震荡的痛苦中呻吟。法国南部历史名城土伦的保皇党人,惊惧革命声威,发动叛乱,引狼入室,把土伦拱手交给了敌视法国革命的英军和欧洲反法联军,英军和反法联军共1.4万人迅速占据了土伦,港口、军械库、炮台和泊于土伦军港的法国海军31艘主力舰都成为其战利品。

土伦位于地中海岸边,是法国南部面对地中海的门户和最大港口要塞,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巴黎的法国革命政府任命卡尔托将军为司令官,要求其指挥3万军队尽快克复土伦。由于卡尔托部队原先的炮兵指挥官负重伤离队,卡尔托将军便任命当时还默默无闻的炮兵少校拿破仑指挥攻城炮兵部队。这最后一个偶然决定,不但影响了土伦战役的进程,而且还势必要引发法国和欧洲历史的长期猛烈震荡。它把拿破仑推上了法国、欧洲以至世界历史的大舞台。

拿破仑1769年8月出生于地中海西部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是个穷律师,母亲出身于意大利贵族。如果不是在拿破仑出生前一年,法国出重价买下科西嘉岛的话,拿破仑就是个意大利人而不是法国人,因而也就永远没有机会登上法国历史舞台了。

拿破仑是家中次子。在意大利语中,拿破仑这一名字是“荒野雄狮”的意思。1779年,拿破仑10岁,以国家公费生身份考入法国布里安陆军小学。因家境贫寒,受到贵族歧视,拿破仑因此刺激,发愤读书,各科成绩全优,尤其是历史、数学两科,始终稳拿全班第一。1784年,拿破仑考入巴黎军校,修习炮兵专业,并于次年提前毕业,被授予炮兵少尉军衔。以后在法国大革命进程中,又逐级晋升为炮兵少校。

在当时的欧洲军队中,炮兵是最重要的兵种,炮兵指挥官的责任与攻城部队副总指挥相当。24岁的拿破仑受命以后,克尽职守,想方设法四处募集有经验的军官、士兵、技师和各种物资、装备,组织起强大的攻城炮兵。他很快收集到100门大口径大炮,炮弹供应也非常充足,还设立了设施齐全的炮兵修械工场。此外,他还兼任工程处长和辎重主任两项技术职务。在拿破仑亲自督促下,炮兵在前线要害部位建造了火炮阵地,每日与守城的反法联军进行炮战,掩护法军进攻,压制敌方火力,消灭敌方步兵,对维持法军攻势作战起了关键作用。

法军攻城部队司令官卡尔托将军是写生画家出身,因为政治立场可靠,才被革命政府逐级晋升为旅长、师长,直至司令官。他不谙军机阵法,尤其对炮兵的运用和相关技术问题更是一窃不通,因而给拿破仑的指挥造成了诸多麻烦。他有时要求炮兵发炮烧几幢市区房屋,有时又要求炮兵漫无目的地轰击敌方炮台。有一回,卡尔托将军把拿破仑带到反法联军三座炮台之间的一处高地上,要求拿破仑赶筑一座炮垒,用以同时轰击敌方三座炮台。拿破仑反复说明,在敌方三座永久性炮台之间匆匆赶筑一座简单炮垒,不消一刻钟,就会被敌方三座炮台的交叉火力彻底摧毁,除了无谓牺牲炮手和大炮外,于法军攻城部队没有任何好处。又有一回,卡尔托将军指示在一栋石头建筑物前构筑炮垒,由于空间有限,大炮的后座力必然要撞碎石头,飞起的石片瓦砾将杀伤炮手。还有一回,卡尔托将军乘拿破仑不在场,以伤亡为由,下令撤下一个重要炮垒上的大炮。

拿破仑对卡尔托将军屡屡外行干预,哭笑不得,他多次拒绝了司令官的荒唐指示,并很正规地用文书请求卡尔托将军只下达总的指示,不要干预炮兵作战的技术问题。卡尔托将军的回答是,命令他用所有瞄准港口要塞区的大炮转向土伦城区,作三天饱和轰击,再令步兵纵队强攻港口要塞。拿破仑忍无可忍,只得写信给上级机关,陈述自己的见解,要求撤换卡尔托将军。不久,巴黎革命政府接受拿破仑的意见,调走卡尔托将军,另委派了一名新司令官。

新来的部队司令官多普将军是医生出身,虽然比卡尔托聪明,同样不懂作战指挥。新司令官到任不久,碰上英军炮击,法军一弹药库中弹爆炸,几名法军士兵阵亡,正在现场的拿破仑险遭不测。新司令官不承认是英军炮弹击中弹药库,非要向上级报告弹药库是被贵族分子烧毁。拿破仑无可奈何,只能暗暗摆头。

又过几天,因阵地上风传联军虐待法军战俘,引起法军官兵愤怒。一支法军部队自发进攻联军阵地,引起连锁反应。成千上万名法军官兵跟着卷入战斗。多普将军一时手足无措。拿破仑当机立场,说了一句名言:“酒瓶既已打开,就该把酒喝干”。说完提枪冲上阵地,带队冲锋。士兵们早建立了对拿破仑的信任感,见状立时士气大振,山呼海啸般猛冲猛杀,眼见就要突破联军防线,忽从后方传来紧急号令,下令撤退。额角受伤、血流满面的拿破仑跑下阵地,打探撤退原因,竟是因为司令官的一个副官在后方中弹身亡,促使多普将军下令撤退,致使法军的攻势功败垂成。

撤军事件不久,又发生了一个令拿破仑更恼火的事情。土伦港口的几何图形看去像一个大葫芦。葫芦小头深深楔于陆地,构成港口内停泊场;大头与地中海相连,构成外停泊场。葫芦腰部有个克尔海角,楔入内外两个停泊场之间,地势险要。英军在克尔海角的制高点上修筑了一个极坚固的炮垒阵地,自称为小直布罗陀堡,用以保障内外两停泊场内英国舰队的安全。拿破仑有心摧毁直布罗陀堡的英国炮兵阵地,夺取克尔海角,因而秘密运来8门发射24磅重炮弹的重炮,在小直布罗陀堡对面的小高地上修筑秘密炮台,并用橄榄树枝严密伪装,以便等待时机成熟时突然打击小直布罗陀堡的英军炮兵阵地。不料刚刚部署完毕,回到炮兵指挥所喘息未定的拿破仑猛然听到阵地上炮声隆隆,大惊失色,急急跑上阵地,原来竟是新来的攻城部队司令官多普将军视察阵地,下令试一试炮兵新阵地的威力,糊里糊涂地暴露了目标和法军意图。拿破仑见状怒不可遏,却又无可奈何。

第二天,感受到法军新炮台威胁的英军和欧洲反法联军总司令奥哈腊将军,亲率7000名士兵强攻法军炮台。法军寡不敌众,拿破仑只得带领炮手们沿一条专为运送炮弹设计的秘密通道回撤。通道两边的高地皆为联军占领,左边是那不勒斯军队,右边是英国军队。拿破仑命令士兵先向左边那不勒斯军队猛烈射击,再向右边英军射击,待那不勒斯军队与英军对射以后,法军潜入下方被丛林覆盖的通道。行至半途,士兵透过丛林缝隙,看到右侧高坡上有一穿红制服的英国军官很神气地巡察战场。拿破仑便命令狙击手瞄准,一个点射,那军官滚下了高坡。法军士兵一拥而上,将其生擒,押至拿破仑面前。那军官主动交出佩剑,自我介绍身份,原来竟是英军和联军总司令奥哈腊将军。联军很晚才知道自己的司令官失踪。拿破仑也因撤退时无意中俘获了敌军司令官而被巴黎革命政府破格晋升为炮兵上校,多普将军则因指挥无能,土伦城久攻不克,被杜戈梅将军替代。

为了尽快夺取土伦,法军指挥部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制订总攻计划。多数人主张沿土伦要塞外围构筑环形工事,东西对进,逐个攻占联军炮台,沿陆地夺取城区。拿破仑先一言不发,等大家叙完见解,他却出语惊人,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计划。他认为法军如单从陆地围攻土伦,即使得手,联军也能从容由海上撤退,并在撤退前烧毁城内仓库、军械库,炸毁港口船坞、洗劫市区,携走泊于港内的31艘法国主力舰,因而是下策。他提出上策应是出敌不意,摧毁英军小直布罗陀堡,夺占克尔海角,构筑炮兵阵地,迫使英军和联军舰队从内、外停泊场撤走。一旦失去海上舰队支援,土伦守军将不战自乱;而且为了争取宽大的投降条件,他们必不敢破坏土伦市区和港口设施。拿破仑的计划条理分明,头头是道,立即为大家接受。第三任攻城部队司令官杜戈梅将军尤其备加赞赏。

杜戈梅将军是职业军人出身,已有40年军龄,久经沙场,为人公正又具有军事眼光。他看准了拿破仑有军事才能,便令他指挥突击部队攻克小直布罗陀堡,夺取克尔海角。拿破仑不负重托,乘夜把15门攻城火炮和30门发射24磅炮弹的重炮埋伏在正对小直布罗陀堡的联军阵地前,筑好掩体,静候总攻。

12月14日,严阵以待的法军炮兵突然开火,连续48小时不停顿的轰击,炮弹雨点般地落向联军阵地,小直布罗陀堡浓烟滚滚,化成火海。16日夜,乌云四合,大雨如注,拿破仑在炮火掩护下,亲率突击部队,攀崖过涧,钻过被炮弹炸穿的墙洞,杀入小直布罗陀堡,夺占了联军工事,又拖过小直布罗陀堡的敌军大炮,掉转炮口轰击联军的反攻部队。天明时分,法军夺占了小直布罗陀堡,并连夜把60门大炮运到刚夺占的克尔海角,乘势猛轰内、外停泊场内的英军和联军舰艇。英国海军司令官深恐舰队被封锁在停泊场内,急令各舰拔锚张帆,乘天阴多雾、法军炮台尚未完工之机,赶紧逃窜,撤到法军炮台射程之外。几天以后,失去海军舰艇支援的土伦市区守军,四面被围,只得打出白旗,向法军投降。历时4个月的土伦战役,以法军胜利告终。拿破仑率军夺占小直布罗陀堡和克尔海角,则是法军获胜的关键原因。拿破仑本人在战斗中英勇负伤,他的座骑也被英军炮弹打死。

夺取土伦以后,法军缴获了一份联军高级军事会议记录,记录中有三个有趣的问题与法方攻城军事会议内容恰成对照。其中第一个问题是会议询问炮兵和工兵军官,如法军夺占小直布罗陀堡和克尔海角,联军舰队能不能在外停泊场找到避开法军陆上炮火的驻泊地?回答是不能。第二个问题是:联军舰队从内、外停泊场撤走后,土伦还能守多久?回答是1.8万名守军,如有足够的粮食,可守40天。当然,联军没有1.8万名守军,也没有足够的粮食。第三个问题是,应不应该立即从土伦城区撤退,焚毁一切战略物资和目标?答案是肯定的,如果继续拖延,城区守军将投降,舰船、仓库、船坞和一切设备势必落入法军之手。但由于拿破仑行动迅猛,抢先占领了小直布罗陀堡和克尔海角,英军和反法欧洲联军方面没有来得及执行毁城和撤退计划,土伦城区和港内舰船及各种设施完好无损地落入了法军之手。

杜戈梅将军读完联军这份军事会议记录后,感慨万千,衷心赞叹道:拿破仑早已预见一切。他亲笔写信给巴黎方面,呈请晋升24岁的拿破仑为准将旅长军衔。他在信中动情地写道:“请你们奖励提升这位年轻人,因为如果不酬谢他,他也会靠自己出人头地。”以后,杜戈梅将军相继出任法军好几个方面军的司令官。每到一地,老将军都不忘反复称颂拿破仑的军事天才。每当打了胜仗,老将军总要打发通讯员,把自己打胜仗的消息告诉年轻的拿破仑。

拿破仑在日后的岁月里,果然没有辜负老将军的垂青、赏识,1796年,拿破仑被任命为意大利方面军司令官;1798年,被任命为东方军司令官;1799年,年仅30岁的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成为法军最高统帅;1804年,35岁的拿破仑宣布建立法兰西帝国,自称帝国皇帝和首席大元帅。20多年时间,拿破仑指挥法军大小数十战,打遍欧洲大陆,创造了许多战争奇迹,并创造了整整一个历史时代。

3、滑铁卢战役

——拿破仑的垓下歌

【无名氏点评战争】土伦战役后,拿破仑青云直上,统率法军远征意大利和埃及,席卷中欧和东欧平原,血战俄罗斯。十几年间,大小数十战,横扫大半个欧洲,用武力建立了法兰西帝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残余。但拿破仑长期用兵,扩张过度,残酷压迫占领区各民族,引起了欧洲各民族的普遍反抗。在英、俄策划下,欧洲各国先后7次结成反法同盟,与拿破仑领导下的法国作战,终于取得滑铁卢战役的胜利,彻底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

拿破仑第一次放弃帝位后,被欧洲反法同盟囚禁在厄尔巴岛。厄尔巴岛面积约230平方公里,位于拿破仑出生地科西嘉东北的地中海西部。拿破仑在岛上保留了皇帝称号,维持了一个小朝廷和5艘军舰以及3000名亲随部队。他平时读书,偶尔也在岛上巡视,奖励农桑,到田间耕作,草场放牧,看似万念俱灰。

这时,战胜了拿破仑的欧洲反法同盟各国在奥地利京城维也纳开会,瓜分胜利成果。因为分赃不均,引起重重矛盾。英国和奥地利积极缔结密约,反对俄罗斯和普鲁士两国,反法同盟因此而发生分裂。在法国国内,复辟封建制度的波旁王朝,大肆反攻倒算,夺走农民从革命中分得的土地;增加赋税和什一税;裁撤军政官员;对英俄各国卑躬曲膝,引起社会普遍不满,法国人民和军队对拿破仑的怀念情绪与日俱增。

拿破仑表面上声称从此不问政事,要老死孤岛,实侧如神龙蛰伏海底,猛虎潜卧荒丘,密切注视时局变化,待机而动。他的老母亲也深知儿子非池中之物,不忍见他英雄末路,囚死孤岛,备受精神折磨,因而鼓励他东山再起,战死沙场。反法同盟分裂波旁王朝不得人心的消息,使拿破仑认定时机成熟。他便秘密筹集经费、武器,在征得老母亲同意后,于1815年2月26日夜,躲开英国监督官和在附近巡逻的联军舰队,率领1050名亲兵,搭乘7艘战舰,悄然离开厄尔巴岛,于3月1日下午在法国南部儒昂湾坎内港登陆。

拿破仑登陆后,沿山路北进,沿途印发《为逃离厄尔巴岛告法国人民书》和《告将士书》,说明他东山再起的宗旨。沿途农民闻风而起,主动为拿破仑和他的小部队提供食宿粮草,成千上万的农民自动扛起刀叉、锄头和各种旧式武器,高呼“打倒贵族”、“打倒僧侣”的口号,跟随拿破仑北进。被波旁王朝派来阻挡拿破仑前进的军队也接二连三倒转枪口,欢呼着拥向拿破仑,士兵们吻老皇帝的手和膝盖,热泪盈眶,官员们也纷纷表示效忠拿破仑。原来离散的拿破仑军队旧部将士,趋之若鹜,千里万里来归。波旁王朝的军队一队一队地倒戈,法国各城市自南而北,一个一个地自动易帜。待进抵里昂时,拿破仑身后已有1.5万名正规军和无以计数的大批农民。巴黎的报纸也急剧改变态度。3月2日报称:科西嘉恶魔在坎内港登;第二天报称:杀人妖怪向格拉斯挺进;第三天报称:篡夺者进入格列诺伯;第四天报称:波拿巴特将军攻抵里昂;第五天报称:拿破仑将军光复枫丹白露;第六天则报称:欢呼皇帝陛下即将凯旋巴黎。

1815年3月20日,巴黎换下了波旁王朝的蔷薇花标帜,升起了拿破仑帝国的鹫章旗和蜂的标帜。拿破仑在成千成万巴黎市民的热烈欢迎下,重返巴黎。自离开厄尔巴岛后不过23天时间,拿破仑兵不血刃,赶走了波旁复辟王朝,恢复了被欧洲反法同盟百万大军剥夺的、对法国的最高统治权。

拿破仑逃离厄尔巴岛、重返法国的消息传到维也纳时,反法同盟各国认为拿破仑不过是被拔除尖牙利爪的病猫,“铩羽之鹫”,难以有所作为,因而未予重视。及至了解到法国人民举国欢迎,军队纷纷倒戈等情况,惊恐万状,赶紧中止内部纷争,宣布拿破仑“不受法律保护”。并于3月25日组成第7次欧洲反法同盟,调集大军,制订了5路进攻计划,准备杀进法国,重新推翻拿破仑帝国。

5路进攻军队自莱因河下游溯河而上,直到意大利与法国边界,部署成新月状,三面包围法国,密集布阵。第一路是英国与荷兰联军,共10万人,部署在比利时北部,由英将威灵顿公爵指挥;第二路是普鲁士军队,12万人,部署在比利时南部,由布留歇尔元帅指挥;第三路是奥地利军队,21万人,由施瓦岑贝元帅指挥,部署在莱因河上游;第四路是俄罗斯军队,15万人,由俄将巴尔克雷指挥,部署在莱因河中游;第五路是奥地利和意大利联军,8万人,由弗里蒙特将军指挥,部署在意大利北部。五路大军步、骑、工、炮计约66万人,一经集中完毕,将于6月底或7月初从南、东、北三面同时进兵,越过法国国境线,会攻巴黎。除此以外,另组30万后备部队,拟在秋季随第一线部队跟进。

拿破仑回巴黎后,深知与反法同盟决战不可避免,便积极重组军队,迅速征召了30万正规军,20万辅助兵。昔日流散的法国老兵和放回的战俘纷纷归队,使部队有了足够的骨干。但连年征战,造成物资匮乏,枪械、弹药、马匹供应尤其不足,部队也缺乏训练,尤其是将帅不足。拿破仑军队的素质,已与昔日不可同日而语。

拿破仑也深知力量对比对法军不利,不能坐以待毙。他决定以攻为守,机动作战,乘反法联军还未全部集中以前,先进攻已在比利时境内集结完毕的英国和普鲁士军队,得手后,再攻击其他各路敌军。为此,拿破仑先安排好各处驻防部队,牵制次要方向的反法联军和保障后方安全。然后集中步、骑、炮三兵种精锐12.5万人,350门大炮,组成北方军,编成7个军团,于6月12日向比利时开进。出发前,拿破仑利用马伦哥战役胜利纪念日发表演说,鼓动将士为重振法兰西帝国雄风而战,宣称法军将在比利时与英普联军决一死战,不是征服,就是灭亡。

这时,英将威灵顿公爵指挥的10万英军分散部署在比利时北部布鲁塞尔到蒙斯之间65公里长的战线上。布吕歇尔元帅指挥的12万普军分散部署在比境南部沙勒罗瓦、那慕尔、列日直达下莱因河之间80公里长的战线上。

拿破仑率12.5万名法军,日夜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突击动作,从中央突破,突然插入英普两军防线之间,割断了两军联系。然后法军分为两支,左翼一支以两个军团步兵并辅以骑兵2个师,步骑共5万人,由猛将纳伊元帅指挥,控制通往布鲁塞尔的战略通道,牵制英军。主力4个军团和3个骑兵师共7万人部署在右翼,由另一员猛将格鲁希指挥,围歼退守林尼阵地的普军主力。

6月16日清晨,右翼法军向驻守林尼的普军发动进攻。拿破仑根据侦察得来的情报,认为林尼普军约4万人,法军胜算在握,他命令骑兵军团进攻普军左翼,一个步兵军团进攻普军右翼,近卫军团进攻普军中央阵地,三路配合,争取消灭普军大部,迫其残部退往列日,孤立英军。不料普将布吕歇尔元帅将后备军团源源开到,使林尼普军达到8.7万人,超过法军攻击部队。战斗形成胶着状态。拿破仑心中焦虑,感到情报有误,急令纳伊元帅从法军左翼部队抽调一个军团向东进军,迂回普军侧后,支援右翼法军。又令后备军团开上前线,立即投入战斗。

黄昏时分,普将布吕歇尔元帅因应付法军三路进攻,左右频频调动,中路出现空档,法军实力最强的近卫军团乘机奋勇楔入,突入普军中央阵地,拦腰截断普军战线。普军首尾不能相顾,布吕歇尔元帅也因座骑中弹而坠马负伤。8.7万普军损失近3万,余皆溃逃。拿破仑见天黑夜暗,法军又疲惫,未连夜追击。待次晨天明,方令格鲁希元帅率步、骑兵3.5万人和大炮100门,向普军逃窜方向追击,但为时已晚。

6月17日清晨,英将威灵顿公爵得报普军溃败的噩耗后,深恐势孤被围,赶紧率军向北方布鲁塞尔方向撤退。拿破仑一面令纳伊率法军左翼部队追击英军,一面亲率右翼法军剩余部队,随纳伊部队跟进。正在这时,乌云四合,狂风大作,暴雨倾盆,道路皆被冲毁,田野化为泥塘,法军骑兵被迫暂停追击,英军得以从容退到布鲁塞尔大道中段小村庄滑铁卢附近。

滑铁卢北距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20余公里,地势由西北高地向东南倾斜。圣让山如一道长栓,横跨布鲁塞尔大道。两翼各有一列小山伸向前方,间距6公里,而且丛林密布,利于防守。英荷联军退到滑铁卢时,尚有步骑工炮6.8万人,大炮150门。威灵顿公爵决定利用滑铁卢的有利地形,阻截法军进攻,等待布吕歇尔元帅率普军回师,夹击法军。他把部队成梯次作纵深配置,步兵占领制高点,骑兵紧随其后,预备队置于圣让山之后,严阵以待。

6月18日,拿破仑率领法军主力共7.2万人,携带250门大炮,穷追英军至滑铁卢以南。他采用声东击西战术,决定先在右翼佯攻,迷惑和牵制英军,然后从中央突破,沿布鲁塞尔大道夺取圣让山。

中午时分,随着三声号炮冲天而起,法军右翼首先向英军左翼猛攻,威灵顿看透了拿破仑的诡计,不为其迷惑,只令左翼英军坚守阵地。隔一小时,左翼法军也发起进攻。法军百门大炮先排山倒海般猛轰英军右翼阵地,步兵排成师纵队,正面200人,前后24列,奋勇冲杀。在中央阵地,法军骑兵也在炮火掩护下发起攻击。一时间,滑铁卢战场10余公里战线,炮声隆隆,硝烟弥漫,双方10余万军队,来往冲杀,步、骑、炮混战,阵地每每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反复易手。

下午3时半,法军猛将纳伊根据拿破仑命令,指挥预备军团投入中路,两翼法军预备队也投入战斗。战况愈加激烈,英军战线多处被突破,尤其中央战线岌岌可危,眼见全线崩在即。到6时许,红日即将西沉,法军侧后忽然尘头大起。威灵顿透过望远镜,看到是企盼已久的普鲁士援军赶到,英军士气顿时大振。

原来,布吕歇尔元帅16日在林尼失败后,连夜东撤,收拾残部,得步、骑、炮3万余人,摆脱法将格鲁希的追击,绕道北进,及时赶到滑铁卢战场。拿破仑未曾料到布吕歇尔能逃脱格鲁希的追击,赶来救援英军,心中暗惊,却不动声色。他相信格鲁希元帅指挥的法军必然会尾随布吕歇尔赶到现场。因而除调少量部队阻击布吕歇尔部队外,又投入最后10个近卫军营,企图攻克英军防线,打开危局。僵持到晚8时,普军突破法军阻击线,进至法军主阵地背后。威灵顿公爵乘机调动预备队,指挥英荷军队反攻。法军腹背受敌,仍然苦苦支撑,期待格鲁希指挥的3.5万法军和100门大炮救星般从普鲁士军队背后攻到。入夜以后,格鲁希部队依然杳无音信,拿破仑由焦躁而恐慌,由恐慌转为绝望。法军经过连日苦战,伤亡惨重,经不起英、法、荷三国10余万军队彻夜攻击,终于全线崩溃,连夜后撤。英、普、荷军队衔尾穷追。法军在滑铁卢恶战一整天,折损官兵近3万人,终于彻底失败。

6月21日,拿破仑败归巴黎。反法联军随后越过法境,源源而至。法军因在滑铁卢元气大伤,失去了在法境战胜反法联军的力量和信心。拿破仑见大势已去,再次被迫宣布退位,并被反法同盟强行放逐到大西洋圣赫勒拿岛,郁郁而死。滑铁卢之战不但是战神拿破仑的最后一战,而且法军在滑铁卢惨败也最后决定了拿破仑被流放的命运。

4、美西战争

——历史上第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无名氏点评战争】历史上战争不断,但帝国主义战争却有其特定的规定性。第一个规定是其时限,它必须发生于帝国主义时代。第二个规定是其目标,它必须是由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以争夺战略优势、战略控制权和重新瓜分世界为目标的战争。十九世纪末,人类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已经被列强瓜分完毕。美西战争恰在此时发生。发生战争的一方是后起的美国帝国主义,它力图通过战争夺取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的殖民地,因而挑起了这场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因此,美西战争也就以历史上第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而载入人类编年史。

1898年2月15日,停泊在西班牙属地古巴哈瓦那港的美国战舰“缅因号”突然爆炸沉没。美国宣称该舰是被西班牙人用水雷炸沉的,大喊大叫“要为缅因号复仇”,向西班牙施加强大压力。4月20日,美国提出最后通牒,逼迫西班牙撤出古巴。西班牙表示拒绝。4月25日,美国便以西班牙炸沉“缅因号”战舰这一不实指控为借口,正式向西班牙宣战。第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从表面看,美国发动对西班牙战争的起因在于“缅因号”战舰沉没这一偶发事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偶然中有必然。实际上,1898年4月至8月的美西战争,是后起的美帝国主义和老牌的封建殖民国家西班牙之间为重新分割殖民地而爆发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革命导师列宁称它为三次早期的帝国主义战争中的第一次战争。其他两次是1899年的英布战争和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这三次战争标志着资本主义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帝国主义时代来临了。就其战争本质而言,夺取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和菲律宾,是美国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一种需求,有其必然性。

美国内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在美国迅速发展。到了十九世纪末,美国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四位跃居第一位。1900年,美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占世界四分之一,比英国多5个百分点。可是,当它凭借其膨胀的经济实力登上国际舞台时,它发现世界殖民地已经瓜分完毕,美国成了后来者,已经迟了一步。于是,它急不可耐地要按照资本和军事实力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当时在其两洋近侧据有殖民地、而且老大衰朽的西班牙就成了它的第一个打击目标。因此,1898年爆发的美西战争正是美国参与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国际盛筵的第一战。夺取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和亚洲的殖民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是美国发动美西战争的直接目标。

菲律宾是西班牙在亚洲最富饶的殖民地,素称“东方海洋中的珍珠”,又是美国向亚洲、特别是向中国扩张的跳板。古巴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号称“安得列斯的明珠”,是控制通往巴拿马地峡咽喉的要道和向拉丁美洲进攻的桥头堡。经济上和军事上日益膨胀起来的美帝国主义妄图把太平洋变成它的“内海”、把加勒比海变成它的“内湖”,因此,必欲吞并古巴和菲律宾而快之。

此时,古巴和菲律宾人民先后兴起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在古巴人民和菲律宾人民经过长期流血斗争、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美国玩弄两手策略,企图假古巴、菲律宾人民之手,替代西班牙对古巴与菲律宾的殖民统治。它一方面打起“盟友”和“援助”的旗号,宣称承认“菲律宾的独立”,并虚伪地宣称“合众国领土广大,岁收富饶,不必求殖民地于国外”。同时又诡称“古巴人民是自由和独立的”,“美国……绝无在该岛行使主权、管辖权或干预古巴政府的任何意图或野心。”另一方面,它又乘机出兵古巴和菲律宾,并伺机挑起战争。

1898年初,美国以“保护侨民”安全为由,派 “缅因号”巡洋舰开赴古巴哈瓦那港。“缅因号”进驻哈瓦那后,其舰长在美国领事的陪同下,两次大摇大摆地到哈瓦那斗牛场向西班牙人寻衅闹事,一心想激怒西班牙人。但因斗牛场上的人只对斗牛感兴趣,此计未成。

2月8日,又发生了另外一件事。《纽约时报》突然刊出西班牙驻美大使德洛梅一封写给西班牙马德里《先驱报》一个编辑的私人信件。这位编辑住在哈瓦那旅馆时,信件不慎被一个古巴青年偷走,并转给了古巴驻纽约的代表。在此信中,有一些攻击美国总统麦金莱的话,如说麦金莱是“一个哗众取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自命不凡的政客”。这封信公布后,马上在美国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美国政府指责西班牙外交使节侮辱驻在国国家元首。西班牙为息事宁人,立即陪礼道歉,并召回大使。但美国并不就此罢休,而是不断在公众中制造反西舆论,为对西开战作舆论准备。

美西战争首先在菲律宾展开。5月1日,美国亚洲分舰队7艘军舰,在杜威将军指挥下,突袭马尼拉湾,进攻驻在那里的西班牙舰队。西班牙舰队全军覆没,损失7艘战舰,死伤381人。稍后,美国远征军15000人在马尼拉湾登陆,在菲律宾起义军的支持下,与西班牙军队决战,击败拥有42000人的西军,占领马尼拉,控制了菲律宾。

在古巴战场,美军陆、海并进,首先封锁了圣地亚哥。而后,美军18000人在美将沙夫特的率领下,在圣地亚哥以东登陆,向西军猛攻。此时,被封锁在圣地亚哥湾的西班牙分舰队突围失败,也被美海军悉数歼灭。圣地亚哥西班牙守军24000人,因其舰队被歼,陆上势孤,只得向美军投降。不久,美军占领了波多黎各。

美西战争历时十周,以西班牙的彻底失败而结束。1898年12月10日,美西双方在法国巴黎签订和约。和约规定:一、西班牙放弃对古巴的统治;二、西班牙将波多黎各、西印度群岛的其他岛屿和关岛割让给美国;三、西班牙将菲律宾群岛割让给美国,美国向西班牙交付两千万美元作为“补偿”。

美西战争历时很短,规模有限,却是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分水岭,是美帝国主义最后形成的标志。经过美西战争,美国确立了帝国主义强国地位。在美西战争中,美国之所以能以轻微代价迅速战胜西班牙,主要原因是美国巧妙地利用了古巴和菲律宾人民的反殖民斗争。另一个原因是美军装备精良,海军准备充分,以新式战舰迅速夺得了制海权,为陆战胜利创造了条件。

5、日俄战争

——野兽撕咬,草地遭殃

【无名氏点评战争】日俄战争是标志帝国主义正式形成的三场国际战争之一,但它比另两场战争——英布战争、美西战争更典型地展示了帝国主义战争的特点。英布战争和美西战争都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对一个老牌殖民帝国的战争,一强对一弱,战争烈度有限。日俄战争则在两个帝国主义强国之间展开,战争目的是两强争夺在华势力范围及远东霸权,其规模、烈度、影响远非前两场战争可比。日俄战争的另一个特点是,战争虽然在日俄之间进行,却以中国为战场,而中国则在战争中宣布中立。持续一年多的日俄战争使生活在战区的中国人民流离失所,饱受战祸,人民生命和物质财富损失不计其数。正所谓两只野兽相争,遭殃的是草地和其他小动物。

日俄战争爆发的远因可追溯到中日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后,中日于1895年签署了《马关条约》,约中除规定中国向日本赔偿战费及割让台湾等地外,还规定中国向日本割让辽东半岛。早对中国东北觊觎已久的沙皇俄国对日本企图割占辽东半岛、进而独占东北的野心怒不可遏,便联合德、法两强,以战争相威胁,迫使日本放弃割占辽东半岛的要求,代之以中国向日本额外交付3000万两白银赔款。此后,沙俄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从中国取得了在东北建立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和租借旅顺、大连等特权,把中国东北变成了自己的独占势力范围。日本1895年因久战之后兵疲师老,被迫吐出了已下肚的辽东半岛,但从此对俄怀恨在心。眼见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一天天增长,更是处心积虑,磨刀霍霍,准备对俄开战,报一箭之仇,夺取中国东北。因此,为了争夺中国东北,日俄大战势难避免。

日俄开战前,日本经过10年精心准备,陆军总兵力从7万人增至20万人,海军拥有各种战舰152艘,总吨位达26万吨。日本大本营的作战企图是:以陆军一部从朝鲜出击,渡过鸭绿江,从东面佯攻辽东半岛,牵制俄军;陆军主力则从辽东半岛登陆,直接夺取俄军占领的旅顺、大连;另以海军与俄远东海军决战,夺取制海权,支持陆上作战。

与日本相比,俄军数量上占有很大优势。俄军陆军总兵力达113万人,是日本陆军的五六倍;俄海军各种作战舰艇361艘,总吨位达80多万吨,是日本的三四倍。但俄国土广袤,战略重心在欧洲,在远东方面只部署陆军2个军10万人,驻旅顺口的俄海军太平洋分舰队仅拥有战舰62艘、19万吨,数量上不及日本海军,且作战装备陈旧、作战舰艇无论是航速、装甲还是炮火射程、精确度,都不及日本海军。另外,俄军战略、战术思想也都陈旧过时,部队纪律松驰,准备不足。

沙皇虽然野心勃勃,但却对日俄力量对比缺乏清醒的估计,甚至还对日本有一种盲目的种族优越感,认为日本不敢主动发动对俄战争。1903年10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对当时来访的德皇威廉二世说,日俄之间的战争在1904年还不会发生,俄国还没有做好准备。俄国军官也预计日本人“不敢打”。在旅顺口等地的俄国舰队对即将来临的战争和日本主动开战毫无戒备,也毫无察觉。

1904年2月8日晚,俄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斯达尔克将军在旅顺口为他的夫人庆祝命名日,全体舰队指挥官都被邀请到旅顺口俄国海军俱乐部参加庆典。正当俄国军官们搂着贵妇、兴高采烈地跳着华尔兹、大喝伏特加、糊里糊涂、烂醉如泥的时候,日本舰队对旅顺口俄国海军基地发动了突然袭击。日海军突入旅顺口军港,施放大炮和鱼雷,率先炸毁了俄国两艘战斗舰、一艘巡洋舰,揭开了日俄战争的序幕。

当日本海军袭击旅顺口俄国战舰的炮声传入舞厅时,俄国军官还以为是在鸣放向总司令夫人表示祝贺的礼炮呢。

日俄开战后,日本在旅顺口港外三次“沉船堵口”,布设了四道封锁线,把港口封锁起来,使旅顺口军港成了死港,驻泊在旅顺口的俄国战舰成了不能活动的“死鱼”,从而控制了制海权。同时,日本陆军按计划兵分两路,一路由朝鲜过鸭绿江进入中国,一路直接在辽东半岛登陆,取得了战争主动权。

战争打响后,沙皇急派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为俄满洲军总司令,全权指挥对日作战。经过连续增兵,俄在东北的陆军兵力增至30多万人,在数量上略多于日军。但是,俄军战斗素质却低于日军,一些年过40的俄军士兵早已不习惯于行军打仗,有的甚至不会使用新式的三英寸口径的连发步枪。

日俄战争前后打了一年多,主要是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重大损失。积贫积弱的清政府无力阻止日、俄两头野兽在中国肆虐,只得宣布“局外中立”,并划定“交战区”,让这两头野兽获得了在中国土地上厮杀的合法依据。

日俄战争先后经历了黄海海战、辽阳之战、沙河之战、旅顺口之战、奉天之战、对马海战等战役。俄军在战争中处于守势,处处被动,屡战屡败。1904年8月4日,日本在陆上首先攻占辽阳。同时,日军对旅顺口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旅顺口之战是日俄战争的关键战役。从开战到旅顺口易手,日俄双方在旅顺口血战达135天之久,战况之惨烈,可谓历史上绝无仅有。1905年1月2日,俄军旅顺口要塞司令开城投降。攻陷旅顺口,标志着日本已基本赢得了战争。在旅顺口战役中,日本俘获俄军32000人,缴获了500多门大炮、4艘装甲舰、2艘巡洋舰和20多艘二级舰艇。

攻陷旅顺后,日军于二月下旬在沈阳与俄军会战,双方共投入60万大军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大会战。由于库罗巴特金指挥失误,俄军连吃败仗。1905年3月10日,日军攻陷沈阳,俄军北撤。这时,双方都打得精疲力竭,无力再在陆上组织大规模战斗,战争重心转向了海上战场。

还在1904年8月,当俄军太平洋舰队在旅顺口被日军包围时,沙皇政府命令万里之外的俄军波罗的海舰队组成第二太平洋舰队,由罗日斯特文斯基将军指挥,赴远东参战,支援俄太平洋分舰队。这支舰队包括一些战争开始时还没有建造好的新式装甲舰,这些战舰虽然设计不错,但因匆忙赶工,并不尽如人意。舰队中还包括一部分超龄旧军舰。从人员素质看,这支舰队官兵的素质甚至不及俄太平洋舰队,很多人是后备役,他们习惯于旧式舰艇的操作,不善于掌握最新的海军技术。

1904年10月,俄第二太平洋舰队启航远征,沙皇亲自到码头为舰队送行,指望这支舰队能扭转战局。但直到当年12月底,第二太平洋舰队才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几天后,就传来旅顺口失陷的噩耗。

沙皇为挽救残局,又令波罗的海舰队组成“第三太平洋舰队”,随第二太平洋舰队出征。这支舰队状况更差,甚至包括一些残旧军舰,有人把这些旧军舰称为“旧式胶皮套鞋”。

1905年5月,俄军第二太平洋舰队与第三太平洋舰队在越南西贡湾会合。这支联合舰队虽有38艘舰船,但经过为时7个月、行程一万多公里的远航,早已疲惫不堪。1905年5月27日,俄国舰队行至对马海峡时,遭遇东乡平八郎指挥的日本联合舰队的突然袭击。俄舰仓促应战。经过两天海战,俄舰队不敌,被日军一举击溃。至此,沙俄再也无力挽回败局。

日俄战争历时19个月,俄军参战兵力达120余万,损失20余万,并损失了三支舰队近百艘战舰。日军参战总兵力达109万人,也损失20余万人,虽取得了战场优势,但无力继续扩张战果。因双方已无力再战。于是,便由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出面调停,日俄双方在美国朴茨矛斯议和,于1905年9月5日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特权;俄把对中国辽东半岛的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割让库页岛南部给日本。日俄战争后,日本正式跻身于帝国主义强国行列。中国东北则出现日本控制南部、沙俄控制北部的复杂局面。

6、史利芬伯爵遗嘱

——切莫削弱我的右纵队

【无名氏点评战争】史利芬计划是19世纪末德国名将史利芬伯爵为德国对俄、法同盟作战精心准备的一份军事计划。该计划的要点有两层:第一,先集中主力于西线德法边境,击败法国,而后再移师东线,与俄军决战。第二,在西线对法作战中,德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左纵队佯攻,牵制法军主力,德军主要兵力集中在右纵队,以求用优势兵力,攻入法境,再与左纵队合歼法军重兵集团。在这个计划中,成功的关键是德军右纵队强大。史利芬伯爵死时,对其后继者只留下一句话:“切莫削弱我的右纵队”。但他的继任者毛奇将军在对俄法同盟作战时,恰恰削弱了德军“右纵队”。有人批评说,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之所以失败,就在于毛奇未遵守史利芬伯爵的遗嘱,削弱了德军“右纵队”。是焉?非焉?

史利芬伯爵是德意志帝国陆军参谋本部第三任参谋长。他毕业于柏林陆军学校,早年曾参加过普奥战争与普法战争,立有军功。从1891年至1905年,他担任德国陆军参谋总长达15年之久。在其任内,德国无大战,但他断定德国与法、俄必有一战。俄、法处于外线,东西呼应,对德国构成了陆上向心包围。德国要战胜总实力超过德国的俄法同盟,只能靠军队素质和精心构思的战略计划。于是,他呕尽心血,制订了针对俄法同盟的史利芬计划。

史利芬计划的核心思想是根据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所阐述的战略思想,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等原则,利用德军素质高、机动能力强、处于内线作战易于调动、而俄军动员迟缓等条件,先集中优势兵力于西线,赶在俄军主力开上前线前,用4—6周时间击败法国,而后再集中主力,在东线与俄军决战,击败俄军,夺取两线胜利,在3-4个月内结束战争。而在西线作战中,则要集中主力于右翼,以大迂回突入法境,迅速夺取巴黎,然后迂回到法军主力背后,与左翼协作,夹击法军主力于阿尔萨斯和洛林。据此,史利芬规定德国陆军在东线部署1/10的兵力,计9个师,牵制俄军;在西线部署9/10的兵力,计78个师,进攻法国。而在西线78个师中,又按左轻右重原则,在左翼正对法军主力的阿尔萨斯——洛林方面,使用8个师,牵制法军;其余70个师全部用于正对法国西北部的右翼,以突击动作,冲过中立国荷兰、比利时与卢森堡,向未设防的法国北部进逼,先占领多佛尔海峡地区,切断英国与欧洲大陆的联系,然后从巴黎西北的鲁昂南下,渡过纳塞河,绕过巴黎西方与南方,将法军主力逼到东部洛林地域,再以德军的左纵队和右纵队相互协同,一举消灭法军主力,夺取对法战争胜利。

史利芬死后,小毛奇继史利芬出任德军参谋总长。他根据战略形势的变化,对史利芬计划作了修改。一是在东线,德军兵力由史利芬计划中的9个师增至16个师,增加了7个师;二是在西线,左纵队也增加了7个师,使之达到15个师。虽然在修改后的史利芬计划中,德军右纵队达到72个师,较原计划增加了2个师,但按德军总数的比重看,德军右纵队实际上被毛奇削弱了。

此时,法俄等国也相继制订了自己的秘密军事计划,与德国抗衡。法国总参谋长霞飞于1914年4月制订了“第十七号计划”,它把主要兵力放在东部,准备在战争初期夺回阿尔萨斯——洛林,并从东线攻入德国,而在东北部法比边界不设防。这是法军初期失败的原因。俄国于1910年制订了“第十九号作战计划”,准备从西北和西南两翼分别向德奥进攻。英国的作战计划是利用海军优势,对德国进行海上封锁,派遣远征军到法国西北地区协同法军对德作战。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按修改后的史利芬计划,在东线取守势,在西线取攻势。战争一开始,德军右纵队150万大军,以牛刀杀鸡之势,侵入中立国比利时,欲从比利时借道进攻法国。德军一向瞧不起比利时军队,认为他们是“巧克力兵”,不堪一击。但出乎意料的是,比军对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列日一战,德军死亡4万人,攻势受阻,直到20日才占领布鲁塞尔。这大大有利于英、法军队调配兵力。随后,德国右纵队分五路向法国北部边境挺进,英、法联军连连失败。最危急时,德军前锋距巴黎只有15英里,法国政府急忙迁都波尔多。

在西线左翼,法军在阿尔萨斯——洛林一带向德国发起了主动进攻。但当霞飞发现德军主力在法国北部时,及时重新部署兵力,从右翼调兵到左翼,加强巴黎防卫。同时,他还将法国北路军南撤。使德军反而受到法军两面夹击。1914年9月,德、法两军主力在从巴黎到凡尔登长达200公里的战线上,举行了有名的“马恩河会战”。双方投入兵力200万人、火炮6600多门。战斗持续四天,结果、德军全线撤退,法英联军取得胜利。马恩河会战之后,双方经过三个多月互有胜负的激战,便各自在德法边境长达700多公里的战线上构筑强固的堡垒,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由运动战转入了阵地战。

马恩河会战标志着史利芬的速决战计划遭到破产。此战刚结束,德军参谋总长小毛奇就向德皇呈报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德皇盛怒之下,以健康不佳为由,撤去了毛奇的参谋总长职务,派陆军大臣法尔根汉继任。此后,德军由于在西线闪电战的破产,不得不放弃史利芬计划。1915年,德国改变战略,决定主力东调,企图首先在东线决战,打垮俄国,迫使俄国单独媾和,然后再集中兵力对付英法,以挽救战局。

1915年,德军在东线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并没有达到制服俄国的目的。而西线的法军始终是德国最大的威胁。1916年,德国又将突击方向转向西线。可是,德国由于兵力不足,虽狼奔豕突,却不能夺回战略主动权。由于德军在西线不可能再展开全面进攻,只能指望选择某一有利阵地,“消灭和消耗其预备队”的方法来打败法国。于是,突击目标就定在了凡尔登。1916年,德国发动了历时10个月的凡尔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作战双方损失了近120个师,死伤近100万人。但德军却未能拿下凡尔登。此后,德军士气低落,内外交困,一步步走上失败之路。

1917年以后,美国派兵欧洲,支援法军,与德军作战。战局发展对德国更加不利。德国本土也因连年战争,经济凋弊,民不聊生,爆发了人民起义。在内外交困中,德国不得不派出谈判代表,来到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在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将军的行军火车上接受了停战协定。1918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接受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战后,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的人们,常把德国战败归因于小毛奇,说他违背了史利芬遗嘱,削弱了德军右纵队,致使德军在西线对法军未能速战速胜,从而导致了全盘失败。其实,这是不公正的。小毛奇削弱右纵队有不得已的苦衷,是适应当时客观形势变化的正确调整。因为第一,当时俄国受日俄战争失败影响,加快军事改革,军事实力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其动员体制、铁路运输系统都有很大改进。德军以9个师在东线与俄军周旋,兵力确实太单溥。第二,法国自普法战争失败后,一心复仇,经济、工业、军事实力也有很大加强,德军左纵队凭7个师,也难以抵挡法国百万大军从阿尔萨斯——洛林发动的攻势。因此,小毛奇不得已才被迫加强这两个方向的兵力。德军右纵队从绝对意义上说,并未真正削弱,反而增加了两个师。德国失败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小毛奇修改了史利芬计划,也不在于史利芬计划有漏洞、不严密,而在于德国野心太大,超出了其实力的承受力。要凭德国一国,战胜俄、法、英甚至于整个欧洲的军队,无异于痴人说梦。可以说,打败德国的不是别的什么力量,而是德国自己的野心。

7、一将功成万骨枯

——列日攻防战

【无名氏点评战争】拿破仑帝国垮台后,英国成为欧洲霸主。1871年,德意志帝国从普法战争的硝烟中崛起,向英国霸权挑战,欧洲俄、法各国以英、德划线,结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个军事集团。双方整军经武,积极备战,终于酿成了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为迅速击败法国,夺取战争胜利,不惜破坏比利时中立,强攻比利时列日要塞,拉开了西线作战的战幕。

1914年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宣战当日,西线德军前锋马斯河部队10万官兵,携带200门大炮,由司令官冯·埃姆米希将军指挥,拔营起程,骑兵挥舞马刀当先,步兵各旅鱼贯跟进,乘曙色进攻比利时,企图一举击败比利时边防驻军,取道比利时,向法国腹地推进。

战争开始,德军进展似乎很顺利,只两天时间,就突进了50公里,进抵比利时境内天险马斯河东岸。埃姆米希将军以为大功告成,乘骑来到马斯河边,指挥大军乘胜渡河。不料德军大队人马刚涌到桥中央,就听到惊天动地一连串巨响,河对岸驻守列日要塞各炮台的比利时守军,突然发炮轰击,沿河上下,顿时浓烟滚滚,马斯河上的5座大桥顷刻间皆被炸成数段。德军已经冲上桥的部队,皆血肉横飞,死伤无数。挤到桥头的部队,不及收步,皆自相践踏,一片混乱。

比利时是欧洲小国,只有几百万居民。但它正当西欧交通要冲,处在德国和法国两大敌国之间。尽管比利时一再宣布永久保持中立,但欧洲一旦发生战事,它依然首当其冲,成为德法两国必争之地。为防止德国从东方入侵,比利时在战前不惜动用巨额资金和人力,依托国境东部的马斯河天险,修建了以列日城为核心的环形要塞体系。

列日要塞由12座炮台组成,各炮台距城中心约6公里,炮台之间的距离也约为6公里。12座炮台成放射状,在列日周围散开,如众星捧月一般,把古城列日围在核心,跨马斯河构成一道环形火力网,周长50公里,直径15公里。

列日要塞的每座炮台都自成体系。炮台顶部呈三角形,用3公尺厚的钢筋混凝土整体浇铸而成。炮台内部署着8门从法国购置的120毫米要塞炮,8门从德国购置的210毫米榴弹炮。所有的炮塔都用钢甲防护,可作360°全方位旋转,还可以自动升降,平时深藏地底,战时再升出地表。炮台里有探照灯供夜间指示射击,还有轻、重机关枪封锁炮台四周旷野。炮台之下,有隧道与巨大的地下室相通,地下室里储有大量粮食、饮水、弹药、医药用品以及供电设施,以保证长期防守需要。

列日各炮台四周,还挖有10公尺深的环形防护壕。壕外又布设有带刺铁丝网和各种障碍物,以防敌军步兵偷袭。每座炮台分别由2个炮兵连、1个步兵连共400人守卫。炮台之间的旷野另有野战步兵机动防守。列日城连同周围12座巨型炮台,共由3万官兵、400门大炮守卫,真正是金城汤池、火网陷阱。

德军马斯河部队司令官冯·埃姆米希将军见进攻受阻,不禁怒气冲天,当时急调全军200门大炮,沿马斯河东岸一线摆开,向列日要塞射击。列日要塞各炮台的比利时守军,也纷纷发炮还击。德比两军几百门大炮你来我往,相互对轰,自晨至午,各发炮弹数万枚。自午至晚,又各发炮弹数万枚。马斯河两岸,终日炮声隆隆,烟尘蔽日。

德军马斯河部队炮兵训练有素,射击精确,命中率极高。德军所用大炮,一色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1909式野战榴弹炮,口径105毫米,弹重15.7公斤。不料德军炮弹虽急如雨点,纷纷击中比军炮台,却只能惊起白色烟尘,对比利时炮台几米厚的钢骨水泥顶盖却无可奈何,对炮台内的比利时守军更无半分伤害。与之相对照,德军驻扎在野战阵地上,战壕匆匆掘就,隐蔽不严。比利时炮台守军对要塞区地形了如指掌,炮台火力配置经过精确计算,严格校射,因而与德军炮战时,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一枚枚直飞德军阵地,追逐德军官兵爆炸。至黄昏,冯·埃姆米希又调来几门特别攻城臼炮,口径各为210毫米,使用100余公斤重的炮弹,劈头盖脑猛轰,仍然不能奏功。

入夜以后,东南风大起,天空阴云四合,似有大雨将至。德将冯·埃姆米希将军因列日要塞久攻不下,无法夺取马斯河各渡口,深恐贻误军令,阻碍后续德军百万主力的进军速度,心中十分焦虑,见暴风雨即将来临,推断比利时军队所依恃者不过是炮台坚固,必不善野战,更不敢夜战。况且白天炮战中小胜,夜间必然松懈。当下召来各步兵旅旅长,令夜间出击,袭占列日要塞各炮台。

午夜时分,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德军马斯河部队几万步兵,在夜幕和暴风雨掩护下,径直插向比利时各炮台之间的旷野。德军偷袭部队未见比军动静,正暗自应幸得手时,比利时各炮台忽然探照灯齐明,穿透重重雨幕映照出旷野中落汤鸡般的德军大队人马。埃姆米希将军见状,情知中计,正要传令大军后撤,列日要塞各炮台已抢先开火,远则炮轰,近则机枪、步枪横扫,德军阵形大乱。伏在野战工事内待机的比军步兵也端起刺刀反击。德军夜袭部队被打得丢盔卸甲,死伤无数,匆忙溃逃。

接下来三天三夜,冯·埃姆米希将军指挥马斯河部队,白昼与列日各炮台炮战,夜间依样派兵偷袭,连输数阵,10万官兵伤亡过半,比利时炮台却毫发未伤。埃姆米希将军原以为统10万大军进攻小小的列日要塞,不过是举手之劳。未曾想到进攻连连受挫。眼见取城限刻即到,心下烦躁,无计可施,只得向德军总参谋部报告,请求火速增派重炮兵支援马斯河部队攻城。

德军总参谋长毛奇得报马斯河部队猛攻三日三夜,未能摧毁列日要塞,打开横渡马斯河天险的进军通道,吃惊不小。连夜召见德军西线部队第2集团军副参谋长鲁登道夫上校,面授机宜。大意是说:德奥同盟国与英法俄协约国之间的战争是生死决战。海陆相比,陆战是关键;陆战各线,西线是关键;西线关键,又在于马斯河部队能否按计划迅速夺取列日要塞,为德军西线百万部队打开西进通道。如不能尽早夺取列日,就不能实现6个星期打败法国的计划。如不能迅速击败法国,就不能回师东线进攻俄国;如不能击败法、俄,控制欧陆,就不能在海上打败英国。毛奇要求鲁登道夫指挥一支援军,携带新式攻城秘密武器,即刻启程,赶到列日前线,帮助马斯河部队尽快攻占列日。

鲁登道夫40多岁年纪,中等偏下身材,体魄健壮,蓄一撮黄色小胡须。他原籍德国东部波森地区,兼具混血儿各种优势,智商犹高。先后毕业于德意志帝国陆军童子学校、陆军士官学校、帝国陆军大学,由少尉升至上校,先在参谋部任职,后外放作过野战部队旅长。

鲁登道夫接到攻打列日的命令后,连夜启程,天色未明已率军赶到列日前线,会见过马斯河部队司令官埃姆米希将军,了解了前几日战况后,便左挂德皇威廉二世御赐军刀,右挎左轮短枪,带几名随从卫士,亲到前沿督战。从望远镜中看去,列日城东,沿马斯河东岸10数公里地段,炮声隆隆,杀声震天,烟尘滚滚,遍野皆是残肢、断腿、伤兵,人马尸骨以及被炮火击毁的各种车辆器械,狼藉不堪。鲁登道夫想一试身手,亲自督令炮兵瞄准炮台密集射击。待炮火延伸,又督令大队步兵拼死冲杀。初时顺利,一路无阻,及至德军大队人马冲近比利时炮台铁丝网和壕沟,忽从比军炮台中迎面射来铺天盖地的弹雨,德军官兵暴露在开阔地上,无处藏身,死伤累累。

鲁登道夫经此一阵折损,心知埃姆米希向总参谋部求援事出有因,并非无能。断定按平常野战条令攻击,决不可能摧毁列日要塞炮台,占领列日,控制马斯河渡口。便令侍从传令,火速调运从总参谋部拨来的特种攻城秘密武器,到前线助战。

鲁登道夫的特种攻城秘密武器有两样:一是齐柏林飞艇,一是“大贝尔塔”攻城臼炮。齐柏林飞艇由德国退伍将军齐柏林伯爵设计建造,内以金属枝条为骨架,外包织物蒙皮,再充进氦气。充气后的齐柏林飞艇,中腹溜圆,两端尖滑,容积约2万立方米,长宽高可包容一栋5层大楼,飞艇腹内可载大炮、机枪、炸弹和人员若干,每小时可飞行90公里,飞行高度3000公尺。德国陆军总共不过50艘飞艇,为攻取列日,毛奇破例拨来2艘,早在鲁登道夫将令发出前,已潜入前线秘密基地,随时准备出击。

“大贝尔塔”臼炮,由欧洲著名枪炮设计大师冯·克虏伯设计、欧洲第一大兵工厂克虏伯兵工厂铸造,专用于攻击列日炮台这样的超级堡垒。“大贝尔塔”巨炮炮管内径420毫米,一次装药200公斤,可将一枚900公斤的巨型弹丸抛至14公里以外。炮弹弹头又装有延时引信,待弹丸在重力加速度作用下穿透目标坚壳,钻入内层后,延时引信再引爆弹头,因而破坏力加倍。“大贝尔塔”巨炮重几百吨,先要由铁路运送,由一辆火车头牵引,运至铁路线尽头,再铺设专用公路,由36匹健马拖拽,移入发射阵地。当时德国陆军总共有“大贝尔塔”巨炮5门,毛奇一次拨出4门,交鲁登道夫指挥,专用于攻打列日要塞。

8月8日清晨,鲁登道夫得报飞艇和巨炮已准备完毕,精神振奋,传令飞艇首先出击,4门巨炮摧毁列日要塞12个炮台中最坚固的弗莱龙炮台。

将令传出,飞艇首先升空。不消一刻,便飞越几十公里,抵达战地。远远看去,两个黑色飞行物大鸟般由东方日出方向钻出,眨眼已到近前,硕大无朋。列日城内的比利时官兵、居民,皆不知飞艇为何物,纷纷上街看西洋景,顽童们甚至攀树登高,想看个仔细。正吵吵嚷嚷、比划指点时,飞艇中腹开门,母鸡下蛋一样,抛下一串串黑色炸弹,触地便炸。投弹的同时,飞艇腹部又吐出一条条火舌,横扫过来。列日城顿时弹片横飞,硝烟四起。比利时军民人仰马翻,四处逃窜,竟觉得无一处不在飞艇攻击之下。

飞艇出动后,鲁登道夫又下令“大贝尔塔”巨炮开火。炮手们得令,瞄准弗莱龙炮台三角形顶盖,装满药,填好弹,又用护塞护好耳朵,退到离巨炮300米之外的防护壕内,发一声喊,启动电钮。旋即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宛如骤发地震,邻近树木落叶纷飞,房舍门窗多被冲击波震碎。伴随巨响,一枚弹丸从浓烟中钻出,直冲上3000米高空,作抛物状飞行,一分钟后落地爆炸,眨眼间烟雾升上1000米高空。

尽管德军“大贝尔塔”巨炮第一发炮弹距炮台1000米爆炸,守炮台的比利时官兵也为之胆寒。经过搭乘气球在高空观察的德国炮兵观察员校正,德军第二发炮弹落点靠近炮台500米。以后几发又逐渐前移。至第8发炮弹,正好命中弗莱龙炮台顶部正中。弹丸从高空落下,借助惯性,径直穿透整3米厚的混凝土顶盖,在炮台内炸裂,顿时浓烟四起,烈焰腾空,守军死伤累累。鲁登道夫见巨炮奏效,急令4门巨炮一齐发射。各炮依令校好标尺,对好射角,调好药包,连连发炮,不一刻,每炮各发射9发炮弹,弹弹命中。弗莱龙炮台纵然钢打铁铸,也经不起36枚巨型炮弹在中心开花。顷刻土崩瓦解,化作一片瓦砾场。待德军大队步兵冲到,炮台守军已无一人生存。满目之间,尽是残肢断体,血淋淋地在硝烟中发出焦臭。

打开弗莱龙炮台后,鲁登道夫将4门巨炮分为两组,每组2门,分左右两路横扫,逐次荡平比军各炮台。炮手们得令后,在一周内推动两组巨炮沿列日要塞炮台线各反向运动半圈,相继摧毁了10座炮台。8月16日,4门巨炮在列日城西会师,合攻列日要塞最后一座炮台。几次齐射过后,这最后一座炮台也被命中起火,大火又引燃炮台地下室里的弹药库,猛烈的内部爆炸把炮台顶盖冲开,飞到几十米外的旷野上。

12个炮台既破,列日城当天就被德军攻陷。德军占领马斯河各渡口后,百万大军便蜂拥西进,直扑法国边境,紧紧掌握了战略主动权。鲁登道夫因破列日要塞有功,亲蒙德皇威廉二世召见,被授予一枚蓝白黄三色相间的十字形最高军功奖章,破格晋升为陆军少将。此后,鲁登道夫青云直上,先后被任命为德军第8集团军参谋长、司令官、德军参谋总长等职务,成为德国军界的一颗新星。

8、大将难过美人关

——马恩河会战中的克卢格将军

【无名氏点评战争】德军在1914年8月夺占比利时列日要塞后,穿越比利时,在法国东北边境四战四捷,迫使法军由边境仓惶后撤。但法军主力并未受创。法军总司令霞飞审时度势,把法军主力撤至马恩河一线,收缩兵力,拱卫巴黎,改善了态势。德军各部队在穷追法军主力时,各自为战,战线出现漏洞。待德军进至马恩河一线,兵疲将骄、态势虚弱时,法军乘势反攻,击退德军,扭转了战局。

年届古稀的德国陆军第1集团军司令官冯·克卢格看去体魄魁伟、皮肤黝黑、豹头环眼、吼声如雷,在德军中素有日耳曼黑豹之称。将军的性情和传奇经历一如外形,也像一头日耳曼黑豹。1870年普、法两军大战,冯·克卢格率一营步兵参战。正碰上法军一个炮兵阵地,横挡住德军进攻通路,火力猛烈。德军大队屡次冲锋,尸横遍野,却不能越雷池半步。克卢格临危受命,率自己一营步兵乘夜偷袭,攀过刀削斧劈的百丈高崖,突然从法军炮兵阵地背后冲去,一气夺取法军25门大炮,掉转炮口,猛轰法国守军阵地,终于为德军数十万主力打开了前进通路。参加偷袭的一营德国步兵十折其九,生还者不过三四十人,还个个带伤。克卢格更几处重伤,血浴全身,连续击毙法军10余人,立下奇功。那一年,克卢格年仅26岁。50岁时,克卢格因屡立军功,蒙德皇威廉二世恩典,赐姓为冯。

克卢格指挥的德国陆军第1集团军,辖有步兵5个军,另有3个后备旅,共计21万官兵,拥有800门大炮,齐装满员,训练有素,是300万德国陆军主力中的主力,尖刀上的刀尖。在这次欧洲大战中,第1集团军为西线德军右翼部队,负有迂回法国首都巴黎,掩护全军之责。

根据德军已故参谋总长史利芬伯爵生前拟订的军事计划,一旦德国对法、俄两强国同时开战,德军将先以一支偏师牵制东线的俄军,然后集中主力在西线进攻法军。在西线对法军作战时,又要将主要兵力集中在右翼,穿越比利时狭道,由法国东北边境迂回巴黎,争取在6个星期之内消灭法国,再回师东线,消灭俄军。

1914年8月3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根据史利芬计划,迅速击溃比利时军队,夺占列日、那慕尔两大要塞,又在法国边境与法军恶战四场:一战洛林,二战阿登,三战沙勒罗瓦,四战蒙斯。德军四战四胜,击溃法军百万,连占法境大小百余座城镇。克卢格统领第1集团军各部,一马当先,势如破竹,继连下比利时10余城后,又与英国远征军大战三天三夜,夺占法国东北部重镇蒙斯。

刚占蒙斯,克卢格忽然收到德军总参谋部急电,令他统帅所部,继续沿阿腊斯、亚眠、鲁昂轴线单独向巴黎以北迂回。而原来与之并列的德军其余各集团军则折而向南,向巴黎正东方向进兵。

参谋总部的命令不但临战修改了史利芬伯爵原先计划,而且令克卢格一军迂回巴黎,把夺取巴黎的使命交给了其他部队。克卢格大为不快。他希望第1集团军首先打进巴黎。简单用过晚餐,克卢格只身离开司令部,沿蒙斯城街道信步漫行。这是将军的习惯,每当心中有事,便出司令部,信步漫游。卫士只能远远跟随,暗中护卫,绝不许打扰。

蒙斯城经过几日血战,已经破烂不堪,遍地断壁残垣,瓦砾成堆,烟火不绝。克卢格信步而行,竟至郊外。暮色中,前面一大片梨园,枝叶茂盛,硕果累累,清香扑鼻,已熟至九成。梨树丛中,隐隐露出几处圆顶建筑,竟如中世纪古堡。克卢格不禁紧走几步,眼前出现一栋别墅,门侧有一大铜牌,上书“香槟伯爵宅第”字样。将军正打量时,闻得有清脆的娇笑声。梨树林中转出一中年美妇,看去约40岁年龄,穿曳地白色长裙,风姿绰约,笑靥如花。旁随一少女,从装扮上看应是贴身女仆。及至来人走近,克卢格仔细打量,见中年美妇双眼碧蓝,发如金丝,肤如霜雪,似曾相识。

克卢格正要出语相询,中年美妇却抢先开口,尊呼其名,向克卢格问安,请其入室。克卢格大是惊奇,犹豫一阵,禁不住中年美妇姿色诱惑,随其进入宅内。

这时天已黑定。女仆点起蜡烛,满屋生辉。中年美妇又端来冰镇香槟,亲自把盏,二人边饮香槟,边说闲话。克卢格从谈话中方想起中年美妇名叫路易斯,原是巴黎上流社会交际花,现下嫁香槟伯爵。克卢格当年在巴黎呆过一段过日,与路易斯很有一些交情,战地重逢,更禁不住中年美妇灯下风姿,一丝警觉尽消。中年美妇路易斯却是有心之人。一面搔首弄姿调情,说些巴黎旧话,一面频频敬酒。三杯两盏之间,克卢格醉态渐生,竟任由妇人伺侯,倒在妇人床上,折腾一阵,便觉疲劳,沉沉睡去。妇人却乘机摸出克卢格衣袋中的记事本,仔细翻看,从中弄清德军变更部署及其他重大军情,再从从容容把记事本放回。

次日天色微明,克卢格从大梦中醒来,见妇人还在梦中,便悄然起身,很礼貌地留下纸条,书面告辞,即起身回营。将军对军情泄露混然不觉,他不知道此刻的路易斯只是装睡。不消片刻,中年美妇将匆匆起床,把窃来的军机送往法军司令部。

法军总司令霞飞将军根据路易斯用美色从克卢格处换来的情报,准确地推断出经过调整的德军新部署和战略意图,将计就计,设下战略陷阱,引诱克卢格一步一步上当。克卢格离开香伯爵宅第后,统领第1集团军20万大军,出蒙斯城,衔尾追杀英法溃军。英法军后卫部队据险节节阻击,溃而不乱。德军从蒙斯追至勒卡托,50公里地连打10余阵,费时三日三夜。然后又一路西进,连取圣康坦、努瓦荣各城,不知不觉间,在英法败军引诱下,竟脱离德军参谋总部指定的进攻路线,孤军进至巴黎城东垣。

这时,英法军主力佯装溃败不支,绕过巴黎城东,渡过埃纳河,继续南撤。克卢格一路追踪英法军后尾前进,虽又连占数十城,总不能消灭英法军主力,一时性起,把德军参谋总部关于沿阿腊斯经亚眠至鲁昂轴线,渡塞纳河下游,迂回巴黎城西,掩护全军右翼的战略指示早抛到九霄云外。除留一支部队在右翼乌尔克河占领阵地,警戒巴黎法军外,亲统主力离开阿腊斯、亚眠、鲁昂轴线,向南急进,一路渡过埃纳河,又进至马恩河南岸,穷追英法主力。

法军总司令霞飞见克卢格第1集团军脱离德军主力,孤军进至马恩河南岸,下令法军反攻。巴黎城内的法国守军,由600辆民用出租车运送到乌尔克河前线,一举包围了克卢格留在乌尔克河的警戒部队。

远在马恩河南岸的克卢格闻报法军主力由巴黎城出击,猛攻德国第1集团军右翼阵地,心知不妙,深恐法军切断其后路,赶紧指挥第1集团军主力撤离马恩河前线,回救乌尔克河。到这时,德军第1集团军官兵出征1个多月,绕全军外围运动,每日行军打仗,少则一日进兵10余公里,多则一日进兵数十公里。又逢8月天气,骄阳似火,将士负重行军,日夜征战,早已精疲力竭。忽然奉令由马恩河后撤,士气顿解。20万大军稀稀拉拉溃向乌尔克河。原来退向马恩河南岸的法军主力,在精锐部队的支援下,反守为攻,强渡马恩河,衔尾追杀,把克卢格第1集团军主力紧紧围困在巴黎城东。

克卢格部队先孤军冒进,后又擅自从马恩河南岸撤退,彻底打乱了德军战略部署。德军战线被撕开了几个大裂口。法军乘机楔入,有包抄德军全军之势。德军陷入被动。德军参谋总部深恐全军覆没,只得下令进至马恩河一线的所有德军部队,往北退过埃纳河。克卢格部队也放弃乌尔克河阵地,突破法军包围圈,从巴黎城东后撤。

由于在马恩河会战中失败,德军失去了6周战胜法军的机会,从此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克卢格也因刚愎自用,不服指挥,招致德军在马恩河失败而被解职。

9、印度洋上的变色狐

——德舰“埃姆登号”的破袭战

【无名氏点评战争】马恩河战役后,德军丧失了战略主动权。第一次世界大战陷入僵局,战争转化为比人力物力、比工业生产水平和原料物资供应能力的总体战。德国为削弱协约国总体战能力,出动潜艇和水面舰艇攻击英国海上运输线,取得了巨大战果。在印度洋活动的德国袭击舰“埃姆登号”战绩尤佳。后来,英国和协约国海军积极开展反潜战,大举搜捕德国袭击舰,取得了海洋运输线作战的胜利。由于海洋运输线畅通无阻,协约国获胜就有了可靠的物资保障。

中国青岛在1914年10月被日本攻占后,失去基地的德国海军太平洋分舰队,只得冒险出海,驶离青岛,准备横渡太平洋,经南美绕道大西洋返回本土。这时,“埃姆登号”舰长卡尔·冯·米勒上校请求自率“埃姆登号”战舰,到印度洋活动,破坏英国印度洋运输线。得到批准后,便率领“埃姆登号”战舰,脱离本队,掉头向西,往印度洋驶去。

“埃姆登号”是德国海军的一艘轻巡洋舰,专为袭击英国的海上运输线而设计。战舰排水量3600吨,装备105毫米舰炮10门,航速30节,乘员360人。米勒舰长深知大海茫茫,敌舰云集,孤舰深入龙潭虎穴,存亡难测,因而分外机警。“埃姆登号”在米勒舰长指挥下,一路保持无线电静默,避开协约国舰船出没的航线,昼伏夜行,航行十余日,悄悄潜入了印度洋。

印度洋是世界四大洋之一,位当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面积近7500万平方公里。大英帝国的海外殖民地,大部分环绕印度洋。英国供作战所需的兵员、粮食、原料和各种军事装备,大部分须从印度、马来半岛、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和中东各地征集,经印度洋运回本土。因此,印度洋航线继大西洋航线之后,是英帝国生存的又一条海洋运输生命线。每天都有成百艘巨轮,载运各种作战物资和人员,在印度洋往来穿梭。

米勒上校指挥“埃姆登号”袭击舰进入印度洋后,一路游弋,不断袭击协约国运输船。第一日,遇上一艘英国货船,不下万吨,米勒舰长令发信号迫其停航。船长见是德国军舰,急令货船全速逃跑。奈何“埃姆登号”更快,不消一刻,便绕行到英船前方,截住去路,只一炮便击中英船驾驶舱。英国船长见“埃姆登号”来势凶猛,不敢再逃,连忙挂出白旗投降。“埃姆登号”靠上英船,德国水兵一拥而上,将英船上的淡水、燃料、食品等航行、生活物品,尽行搬上“埃姆登号”。临行,米勒舰长见英船上各式油漆堆积如山,也令一并捎上。随即令战舰驶离,引燃船上爆炸物。在轰轰隆隆一阵巨响声中,那艘英国货船顷刻沉入海底,从印度洋航线上消失。“埃姆登号”扬长而去。

自此,米勒舰长指挥“埃姆登号”沿印度洋航道,忽进忽退,忽左忽右,神出鬼没,像一条狡猾凶险的狐狸,不停袭击协约国商船。有时三日俘两船,有时又一日俘三船,总有斩获。进入印度洋头两周,就击沉协约国15艘商船,不下5万吨。舰上所载俘获来的协约国船员,已超过舰上德国官兵定员,将舰上生活空间,挤得满满当当。舰上德国官兵多有怨言,甚而有人建议将俘虏推下大海,用机枪射杀,一概为米勒上校拒绝。他下令德军官兵务必善待俘虏,其一应生活供需,医药保健,与舰上德军官兵同等对待。

又过几日,再击沉几艘协约国船舶,舰上俘虏已不下500人,远远超过“埃姆登号”供应能力。舰上还必须抽调大批官兵日夜看守。米勒舰长也觉得这是一个棘手难题,开始琢磨解决办法。这日午后,了望哨报前方有一艘协约国货轮,朝印度驶去。米勒心生一计,令战舰全速追赶,同时连连发炮示警,迫货船停航。米勒令水兵登上货船,捣毁船上的无线电通讯设备。把“埃姆登号”上的俘虏,尽行押解上货船,任其开走。随即率“埃姆登号”全速驶离现场。俘虏们目送“埃姆登号”远去,恍若做了一场梦,惊吓之余,寻思米勒上校其人,像一条狐狸,既狡猾,又凶恶,狡猾凶恶背后,又略有几分人味。他们多感谢米勒优待,上岸之后,亦绝不多提“埃姆登号”内情。

远在伦敦的英国海军部,每天都要接到英国商船在印度洋航线失踪的报告。海军大臣丘吉尔既恼且怒,下令查明商船失踪原因。英国海军情报部门立即着手调查。经过反复侦察、搜索、讯问被俘归来的船员,才弄清楚是一些德国袭击舰所为。在印度洋航线活动的几艘德国袭击舰中,又以“埃姆登号”最凶险。它每日像狐狸一样,忽东忽西,飘忽不定,狡猾异常。丘吉尔特别调来有关德舰“埃姆登号”的档案材料,见对该舰舰型、颜色、吨位、航速、性能、外部特征、指挥官性格等各项记载十分详尽,大喜过望,令速将“埃姆登号”袭击舰的有关资料发往印度洋水域的英国各分遣舰队,按图索骥,迅速剿灭。又从英国本土和地中海抽调舰只,并请求日本、法国、俄国等国海军也出动舰队,一齐开赴印度洋,参加搜捕、围剿行动。

旬日之内,英国支援舰艇和日、法、俄各国舰队纷纷开到。总计印度洋水域协约国战舰不下百余艘,分为护航舰队和搜索舰队两支,护航舰队专为商船护航,随商船行动;搜索舰队则机动巡航,专往德舰经常出没的水域搜寻追歼。不过数日,便捷报频传,接连有几艘德国袭击舰落入协约国舰队撒下的大网,被协约国海军捕获、击沉。印度洋航线危机一时缓解,只“埃姆登号”仍下落不明。

米勒舰长闻协约国英、日、法、俄并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100余艘战舰云集印度洋,展开大搜捕,初时并不在意,以为茫茫印度洋,多几条协约国战舰,无妨德舰继续进行打了就跑的海上游击战。不料数日过后,噩耗接踵而至,德国袭击舰多艘尽被协约国海军俘获、击沉。米勒顿时警觉起来。一日,乘天气阴沉,云低雾重,米勒指挥“埃姆登号”出航。不久,遇到英国货船两艘,米勒驱舰冒险冲过去,正要用前法攻击,忽见两艘英国巡洋舰,一左一右,夹击过来。米勒见势不妙,指挥“埃姆登号”丢下猎物,掉头逃遁。幸亏英国战舰航速不快,追赶不及,“埃姆登号”方逃出劫难。此后,“埃姆登号”又几番出击,皆遇到协约国军舰追捕,凶险异常。

米勒舰长见协约国海军四面撒网设伏,防卫果然无懈可击。“埃姆登号”连番出击,一无所获,每次都落荒而逃,心中焦躁,苦思无计。这日无事,到甲板漫步,见一水兵,正在为战舰伤痕除锈刷漆,顿时眼睛发亮,心生一计。令将战舰开往僻静处,动员全舰官兵一齐动手,变换舰体颜色,用缴获的油漆,将海蓝色的战舰漆成铅灰色。官兵们会意,全力以赴,一夜之间,便将战舰油漆一新。米勒上校乘小艇绕舰一周,感觉战舰面目大变,只“埃姆登号”几字暴露实情,略一沉思,亲用漆刷,将舰名改为“纽伦堡号”。改完又绕行一周,方觉十分满意,遂令战舰启锚出航。

不出半日,果然遇上协约国一艘商船。那船长已得通报,印度洋水域只“埃姆登号”一舰云云,舰体海蓝色。远远望见水天相接处一艘铅灰色战舰破浪驶来,以为是协约国战舰巡航,并不在意。不料那舰驶近后,突然打开炮衣,连连发炮。船长欲驾舵转向,已然不及,只报出“遭遇铅灰色战舰袭击”等语,电台便被击中。随后又一阵弹雨袭来,商船便连人带货,一并沉入印度洋。一连几日,“埃姆登号”用同样办法攻击,果然频频得手。

又过三周。米勒上校思量事不过三,须再为“埃姆登号”化装。便再次将战舰开往僻静处,将舰体漆成黑色,加装一根假烟囱,再次更换舰名,挂上俄国海军军旗,伪装成一艘俄国巡洋舰,大摇大摆,向东航行。几天以后,二度化装的“埃姆登号”驶入马来西亚海岸的槟榔屿,撞见俄国巡洋舰“珍珠号”泊于港内,一阵急袭,击沉“珍珠号”巡洋舰。出港时,又迎面撞上法国战舰“摩斯克号”打旗语问讯。米勒也不回复,只令开炮。法舰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连中数弹,糊里糊涂地沉下海底。

英国海军部闻报德国袭击舰在印度洋重新活跃,“埃姆登号”之外,又有铅灰色、黑色袭击舰若干,皆在印度洋活动,不知德舰究竟有多少,又从何处开来,大是迷惑。查遍海军档案,仍然不得要领。只得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将所有战舰,开往商船新失事地点,拉网搜捕。

米勒袭击槟榔屿后,顾虑行踪暴露,愈加小心翼翼。不数日,无线电侦听台探得附近海域有大批电台活动。米勒料是协约国战舰撒网围捕,下令关闭舰上无线电台,悄无声息向东急驶,冲出协约国海上包围线,进抵印度洋东部的一个小岛群驻泊,等侯约定的补给船运送燃料,并乘机再为“埃姆登号”化装。

午后时分,远处海面,黑烟滚滚,有舰船迎着“埃姆登号”驻泊处驶来。米勒舰长抬腕看表,正是与补给船会合的时刻,也不在意。片刻之间,那船驶近,却是澳大利亚海军的“悉尼号”巡洋舰。米勒和舰上官兵大惊失色。正要拔锚启航,对面“悉尼号”上已迎面一排重磅炮弹射到。

原来,附近岛上有一座英军通讯站。英军人员见“埃姆登号”通体漆黑,烟囱怪异,既似战舰,又似商船,不伦不类,行动诡秘异常,便发出电讯,召来附近的协约国战舰。“悉尼号”正在附近水域为商船护航,得报发现怪船行踪,便全速驶来,正撞上“埃姆登号”,便抢先攻击。

米勒舰长见“悉尼号”来势凶猛,欲待逃遁,出路已被封住,只得令德军官兵开炮还击。海面上顿时水柱冲天,硝烟弥漫。和“埃姆登号”相比,“悉尼号”吨位多2000吨,航速快3节;“悉尼号”上的8门152毫米舰炮,不但炮弹大得多,而且射程也比“埃姆登号”的大炮远。两舰激战半日,“埃姆登号”连中数弹,化成火海。“悉尼号”却在“埃姆登号”炮火射程外发炮,完好无损。米勒上校见逃无可逃,战不能战,再挣扎无益,只得下令挂出白旗,向“悉尼号”投降。舰上360名官兵,17名阵亡,余皆被“悉尼号”俘获。

捷报传至伦敦,英国海军部上下既高兴,又惊奇。根据海军部掌握的德舰档案材料,“埃姆登号”是海蓝色舰体,如何俘获的却是黑色战舰?再三探询,方知如狐狸般狡猾的米勒舰长为逃脱协约国搜捕,将“埃姆登号”多次改装。这才恍然大悟:印度洋出没无常的蓝、灰、黑各色军舰,实际是同一艘战舰,即是像狐狸一样经常改头换面的“埃姆登号”袭击舰。

10、最后一场战列舰大决战

——日德兰海战

【无名氏点评战争】 1915年,德军把战略重点转向东线,企图首先打败俄国,夺回战略主动权,但没有成功。1916年,德军又把作战重点移回西线,猛攻法国中部要镇凡尔登,以求打开战争僵局。为配合凡尔登作战,德国海军冒险出海,在日德兰海域与英国海军决战。但是,德国海军在日德兰海战中未能战胜英国舰队,夺取制海权。凡尔登战役也演化成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此后,德军日益被动,终于在1918年11月战败投降。

北海位于欧洲英国、德国、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6国之间,水深百米左右,东西长1000公里,南北宽600公里,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莱茵河、易北河、泰晤士河分从东西岸注入;周围安特卫普、鹿特丹、汉堡诸港环立。北海东有斯卡格拉克海峡,可直通波罗的海;西有丹麦海峡,连接大西洋;南经英吉利海峡,可达西欧、地中海;北越挪威海,可航至俄国北极地区。中部又有多格尔沙滩,水深仅10米,向为欧洲渔场,又是海军舰艇巡航歇息之所。

北海东西岸有两支相互敌对的世界头号和二号海军舰队。一支是东岸的德国公海舰队,拥有24艘战列舰、5艘战列巡洋舰、11艘巡洋舰、63艘驱逐舰,总计103艘大型水面战舰、共70万吨排水量。舰上共装有300毫米以上大炮244门,一次舷炮齐射总量超过80吨。共编为战列舰分队5个、装甲舰分队1个、巡洋舰队分5个、驱逐舰分队8个。另有潜艇队、布雷舰、扫雷舰若干助战。德国公海舰队以英格诺尔上将为司令官。

北海的另一支强大舰队是英国海军的主力舰队。英国海军主力舰队拥有战列舰28艘、战列巡洋舰9艘、巡洋舰34艘、驱逐舰80艘,总计大型水面战舰151艘、共125万吨排水量。舰上装有300毫米以上大炮334门,一次舷炮齐射总量比德国公海舰队多100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主力舰队迅速移驻英伦北端、北海西岸的斯卡帕湾,封锁北海通向北大西洋的出口。又遣分舰队一支,在英吉利海峡巡航,锁住北海通往南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出口。英国主力舰队的意图是要困死德国公海舰队。英格诺尔海军上将几度试探,企图冲破英军主力舰队封锁,都以失败告终,此后公海舰队便困守威廉港。

1916年新年刚过,德国陆军计划猛攻法国要镇凡尔登,要求海军配合凡尔登作战,加紧海上攻势。海军上将舍尔乘机向德皇威廉二世提交一份奏折,批评公海舰队开战两年多,一直泊于威廉港内,无所作为,主张冒险出击,与英国海军决战,夺取制海权,以海军切断英国海上运输线,消灭英国海军,制服英国。

威廉二世读过舍尔奏折,深为赞许。当即召见舍尔海军上将,询问如何进行海战。舍尔海军上将具体提出先用潜艇封锁英国海运,用飞艇、飞机攻击英国军港,迫英国主力舰队分散兵力。再出动公海舰队,与英国主力舰队决战。威廉二世大喜过望,当即敕令舍尔接任德国公海舰队司令,部署与英国海军决战。

舍尔海军上将走马上任以后,感谢皇恩浩荡,立功心切,便加紧整顿公海舰队,准备出战。恰好海军部又为公海舰队增拨新造巴登级战列舰2艘,排水量各为2.86万吨,装甲厚达350毫米,各装381毫米巨型舰炮8门,鱼雷发射器5具、防水雷炮16门。另有巡洋舰、驱逐舰若干,一并增拨过来。公海舰队实力大增。舍尔便照计划,派遣潜水艇、飞机、飞艇协同作战,连续袭击英国海运线和海军基地。英国主力舰队果然分兵应付。舍尔却乘机于1916年5月31日午夜,命令海军上将希佩尔指挥一支拥有40艘战舰的巡洋舰编队驶出威廉港,驶入北海,搜索英国主力舰队。一小时后,舍尔坐镇“柯罗斯号”战列舰,亲率主力舰队的24艘战列舰和其他辅助舰艇,随后跟进。舍尔的意图是,用希佩尔分舰队作诱饵,诱使英国主力舰队出战,并把英国舰队骗进德国战列舰伏击圈内,予以歼灭。

英国海军主力舰队司令官约翰·杰利科海军上将因见德国潜艇、飞机、飞艇连日骚扰英国舰队驻泊地和运输线,心下不安。将舰队分为几支,在英国沿海作扇形展开,却不见德国公海舰队踪影。正大惑不解时,无线电侦听站探到北海东岸威廉港内无线电讯号往来频繁,大大超过平常。未久,破译中心根据缴获的德国海军密码本,破解了截获的无线电讯号。杰利科从中获悉德国公海舰队即将出动,准备寻找英国主力舰队决战。

杰利科与众将商议以后,决定出海迎战。先由海军中将贝蒂指挥一支战列舰分舰队,计辖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6艘、水上飞机母舰1艘、轻巡洋舰14艘、驱逐舰27艘,总计大小52艘战舰,在5月30日出海,自西而东,驶进北海,迎击德国公海舰队。主力舰队其余大小战舰共98艘,统由杰利科亲自指挥,随后跟进。杰利科的意图与舍尔大同小异。贝蒂舰队若遭遇小股德国海军分遣队,便独立将其歼灭。如遭遇舍尔主力部队,便佯装溃败,将舍尔主力诱至杰利科主力舰队的伏击圈。

贝蒂舰队航行一日,于次日午时,驶近北海东岸的日德兰半岛附近海域。海军中将贝蒂歪戴一顶战斗帽,登高眺望,看见远处云海相接处,雾蒙蒙似有蒸气团体,便令随行的水上飞机母舰派飞机侦察,不料飞机母舰航速太慢,已经掉队。贝蒂改派轻巡洋舰“加拉蒂号”前往侦察。10分钟后,“加拉贝蒂号”高速驶近目标,发现引起蒸汽团块的是一艘丹麦商船。一条德国驱逐舰因为同样的原因前来探查,并先于英舰“加拉蒂号”赶到现场。“加拉蒂号”见状一面向德国驱逐舰开火,一面电告贝蒂。

贝蒂坐镇“狮号”战列巡洋舰上,闻报发现德舰,再登高远眺,见东南海面,有黑烟冉冉升起,又渐渐转浓。知是德国舰队驶来。再仔细观察,德国分舰队有战列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30艘共计40艘战舰,却不见战列舰。贝蒂舰队却有4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等共52艘战舰,不但比德国分舰队多12艘战舰,而且还有装甲厚重、火力威猛的战列舰。贝蒂只略一估算,断定英国分舰队占有优势,下令各舰全速前进,迎战德舰。

希佩尔海军上将坐镇“吕措夫号”巡洋舰上,远远望见英国舰队驶来,计有大小战舰52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若干,以为英军中计。一面通报跟在后面的舍尔海军上将,速率主力赶来参战。一面指令各舰以攻击姿态全速开进,设法把英国分舰队诱至舍尔主力部队的炮口下。

两支敌对的舰队,近百艘战舰,各以28节航速,相向行驶。隔20公里海面,贝蒂下令英舰抢先开炮。希佩尔舰队也发炮还击,却因战舰吨位小、大炮射程较近,对英舰威胁不大。贝蒂舰队却拥有381毫米巨炮,不但威力大,而且射程也远。双方炮战,英舰占尽上风。贝蒂正暗中得意时,希佩尔舰队忽然急转180°航向,全速向东退去。贝蒂见状,不知是计,以为德舰惧怕英舰火力,准备逃跑,便指挥各舰全速追赶。

贝蒂亲率6艘快速战列巡洋舰,一马当先,企图超越希佩尔舰队,迎头拦截,不知不觉中把战列舰分队甩到队列后尾。德将希佩尔见英国战列舰在海上追逐中掉队,只几艘英国战列巡洋舰不知死活赶来,畏惧之情顿减。急令各舰重新展开,再次迎战贝蒂的战列巡洋舰。

失去战列舰支持的贝蒂舰队现在与希佩尔舰队旗鼓相当,6艘战列巡洋舰对5艘战列巡洋舰。英舰多一艘,而德舰训练水平高,战舰样式新。两支舰队重新接近,隔20公里,各以舰炮对射,边射击边相向行驶。海面上顿时炮声隆隆,硝烟滚滚,水柱冲天。德国战列舰“冯·德尔·塔恩号”一马当先,率先冲入英舰队列,10门280毫米舷炮瞄状英舰“不屈号”一齐发射。浓烟起处,“不屈号”连中两弹,其中一发穿透“不屈号”200毫米厚的甲板,直落弹药库,引起连锁爆炸。在惊天动地的巨响声中,“不屈号”舰体开裂,无数尸骨、杂物随气浪飞腾翻滚。一艘15米长的舰载鱼雷艇,当时被抛上60米高空,再坠下大海。不出半分钟,“不屈号”连同不及撤离的1000名舰员,一齐沉入北海。德舰旗开得胜,先得1分。

英舰“玛丽王后号”排水量26000吨,装有8门381毫米巨炮,甲板厚300毫米,见“冯·德尔·塔恩号”凶猛,便恃船坚炮利,直扑“冯·德尔·塔恩号”,巨炮齐发。“冯·德尔·塔恩号”中数弹,水线以下被击穿一个大洞,海水如潮涌进,看看难以支持,另两艘德舰赶到,一左一右,截住英舰“玛丽王后号”,救应“冯·德尔·塔恩号”。“玛丽王后号”只顾攻击,不及闪避,也连中德舰数枚重磅炮弹,皆穿透300毫米厚装甲,在舰体内部开花。不消片刻,“玛丽王后号”化成浓烟烈火,在一连串爆炸声中,断为数截,分几次下沉。1275名舰员,只9人生还。

贝蒂歪戴一顶战斗帽,在旗舰舰桥上指挥作战,见前后不过几分钟,两艘英国巨舰被击沉,触目惊心。正焦虑时,又听一声巨响,座舰“狮号”也被一弹击中。目力所及,舰体破损,大炮变成废铁。破烂的甲板上下,尽是死尸、伤员、断肢残臂。贝蒂的战斗帽也被炸飞。贝蒂心惊胆颤,正欲令驱逐舰施放鱼雷烟幕,掩护舰队后撤,掉队的4艘战列舰适时赶到,立刻启动舰上巨炮,猛揍德舰。贝蒂得战列舰支援,声势复振,海战形势逆转。英舰又将希佩尔舰队围在垓心,猛烈攻击。希佩尔的轻型战舰经不起英国战列舰敲打,急切中又不能脱身,赶紧一面施放烟幕逃避攻击,一面向舍尔海军上将求救。

舍尔海军上将正统率德国公海舰队主力在希佩尔舰队一小时航程之外。接到希佩尔求援报告,又隐隐听到远方海面传来隆隆炮声,立即下令舰队全速航行,飞赴战场,远远向贝蒂分舰队包抄过来。贝蒂久经沙场,见势不妙,一面向杰利科报告战况,一面率领各舰佯作溃败,慌不择路,投杰利科舰队方向回驶。

舍尔遥见英舰溃逃,率德国公海舰队100余艘战舰衔尾穷追。看看赶上,正待下令攻击,忽见西方海面,浓烟蔽日,数十艘巨型战舰,破浪驶来,却是杰利科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赶到。舍尔海军上将从旗舰“柯罗斯号”远远看去,杰利科舰队的24艘战列舰排成6行,每行4舰,舰距150米,行距600米,排成了正面宽4公里,侧面宽1公里的战列舰大方阵,浩浩荡荡,排山倒海。舍尔心下吃惊,却不慌乱,下令各舰加紧攻击,抢在杰利科战列舰大方阵赶到以前,消灭贝蒂分舰队。德国海军官兵训练有素,瞄准发炮,贝蒂舰队又在德军炮火攻击下,连失4舰,只“勇敢号”和“新西兰号”尚能战斗。

正当贝蒂舰队在德军弹雨下苦苦挣扎时,杰利科舰队赶到。英国主力舰队的24艘战列舰排成单行,列阵4000米,横切过舍尔舰队前卫舰,在海面上划出一道巨型丁字舰艇线。一声号令,24艘巨型战列舰右舷巨炮一齐发射,100余发重磅炮弹一齐砸向德舰,立时就有几艘德舰中弹受创。舍尔座舰“柯罗斯号”也连中几枚381毫米重磅炸弹,引起冲天大火。舍尔算计一阵,深感英舰势大,再战对德方不利,便下令驱逐舰施放鱼雷烟幕,掩护撤退。各舰得令,一齐左转掉头,循来路飞速回撤。杰利科刚占上风,正要猛敲猛打,扳回损失,烟幕中却失去了德国公海舰队的踪影。急率舰队穷追一程,已然入夜,虑及德国海军长于夜战,又恐遭鱼雷、潜艇暗算,不敢再追,只得在吃了哑巴亏,率主力舰队怏怏返回母港。

日德兰海战,是历史上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战列舰大编队之间的舰队决战。双方200余艘大型水面战舰在数十里海面上往来飞驰,用巨型舰炮相互轰击,惊心动魂。半日激战,英国主力舰队阵亡6000人,损失14艘战舰,人员舰艇损失皆2倍于德国公海舰队。不过,德国公海舰队虽然险胜,却未能实现突破英国海上封锁的战略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