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要防的15种人
16817600000005

第5章 红眼病

有种人很容易“红眼”,当他感觉到你明显超过他的时候,或者你将有升迁机会的时候,他就会设置种种障碍进行刻薄的挑剔,他们正是要借助于挑刺的方式贬低你所取得的成绩和价值,从而达到一种否定的结果。一旦这种嫉妒恶性膨胀、肆意泛滥,将会构成巨大的阻力,阻挡你获得更大成功。如果这种人就在你的社交圈里,也就更容易打击、迫害、中伤你。

妒贤嫉能的人

有些人不学无术,但极会玩弄权术。他们对一些有才华的人,非常害怕,怕他们在各方面超过自己,因而总是想法设法打击。

嫉妒是胜利和成功的孪生兄弟,不可能彻底清除,要想既获得成功,又不被人嫉妒那是不可能的。

每个有事业心的人都想成功。如果你成功欲强烈,而你本身又很聪慧,那么,身边很可能就会起波澜。

某企业里有位擅长写作的科长。有一天,大学时代的一位朋友、现任某经济杂志的编辑想请他写篇稿子。科长想公司并未禁止过投稿写作,况且稿件内容也不涉及公司机密,所以他欣然应允,不久就寄出了稿件。文章发表当日上司就对他说:“你的文章我看了,写得很不错。”

科长受宠若惊,又为四期连载的专栏写了专稿,题目是《中层管理者的苦与乐》。然而好景不长,科长接到了公司的指示,要他到地方分公司去工作,这虽不是降职,但也不是荣升,至此,他才发现原来是上级部长在嫉妒他。

对他的上司而言,下级职员成为报刊杂志上的名人,是不可忍受的。所以,他必须把科长调到地方分公司去,掐断他在总公司的发展前程。科长被逼无奈,终于提出了辞呈。从那以后,科长加倍勤奋努力,竟然成为经济评论家,自立起来了。

照常理而言,如果在公司里遭到上司的嫉妒则意味着前途受阻,因而有人说,和上级一起喝酒时不可比他更出风头,和上司打球玩牌更是不能赢他半分。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没骨气,但上司——拥有权力的人,有嫉妒心的确是十分可怕的。若你认为无法与此类上司和睦相处的话,那倒不如辞职的好。如果你只想在退休前过安稳日子的话,就要留神千万别被上司盯上。因为上司在嫉妒之余一定会设法为难你,使他的“嫉妒之心”能得以平衡。

遭人嫉妒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嫉妒者暗算。

善待他人的嫉妒

有些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原谅一个身边人的上升。

嫉妒心强的人,感觉到你明显超过他的时候,或者将有升迁机会,他就会设置种种障碍,鸡蛋里找骨头,他们正是要借助挑刺的方式贬低你所取得的成绩和价值,从而达到否定你的结果。

与嫉妒心强的人友好相处的前提便是理解他人的嫉妒心理,这也是你保护自己不被伤害的先决条件。

比如,甲和你是大学同学,你晋升为处长,可他却在你手下当一名科长。其实,他的学识、能力、经验等等与你相比,并没有很大的差距,假如没有你,肯定是他被提升,他现在所处的地位,有很大偶然性。如果你能这么想,就会同情他、理解他,即使他有些嫉妒,也不会怪罪他。在此基础上再采取相应的办法,便可以减弱他的嫉妒。

相反,一旦发现别人的嫉妒,便怒火中烧,形之于色便会使彼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矛盾激化,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只有正确理解嫉妒心强的人的处境和心理,才能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办法减弱对方的嫉妒,使自己不受伤害。

既然嫉妒是一种不可理喻的低层次情绪,就没必要去计较你是我非,更不必针锋相对,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对出于嫉妒的种种“雕虫小技”,完全可以视若不见、充耳不闻,甚至应该以更为出色的成绩来证实自己的实力。

但怎样才能做到既不刺激对方的嫉妒心理,又努力做出被大家公认的成绩呢?我们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巧妙地示弱。比如,一个新近被提升的管理者,一定要特别谨慎小心。因为他从前的大多数同事深信自己应该得到这个职位,并且为自己没有得到它而不快。所以这个被提升的管理者必须想尽办法表现出谦逊,一定不要忘记他从前的共事者。

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将会招致许多麻烦。请看下面两个截然不同的事例:

一位业务员在工厂班子调整时,被任命为副厂长。上任以后,他对可能因此而来的嫉妒没有足够的认识,开始对曾经同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们呼来唤去、动辄训斥。没有多久,就招来一片责难。一天,他正在召集厂中层干部会议,门被猛然推开,进来一位同事大声喊道:“×××,你真够意思!刚扔下要饭棍,就打叫花子!”全场为之骚动,这位副厂长的处境十分尴尬。

例子中的这位副厂长从一名普通的业务员一跃成为副厂长,这种事已经令那些心怀嫉妒的同事愤怒不已了,而他又过分地显示自己,不尊重别人,最终的结果当然是被孤立。可以说他在事业上是小有成就,但在人际关系上却很失败。

事实上,尽管大家对他很嫉妒,如果他能够谦虚和气、尊重下属,特别是尊重那些老同事,让他们觉得:他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偶然的机遇高升副厂长,工作全仗各位同事支持,否则将一事无成,寸步难行。这样,谁还会自讨没趣和他撕破脸皮?

与这位副厂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所大学的系主任,他深懂示弱之法,知道怎样才能不刺激同事的嫉妒心理。事情是这样的:

这位系主任刚刚被提拔时,有一位同事有点嫉妒他,总找茬想让他难堪。后来,这位系主任到这位同事家,诚心诚意地和他谈心,并把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全部亮了出来,说:“我本人无论教学还是教学管理,经验都很贫乏,管理一个系的教学工作,实在勉为其难。以后,请你一定尽力帮助我。”示弱之法很有效,从此以后,那位教师再也没有找他的麻烦,反而经常为他出主意。

对嫉妒者最佳应对方式是胸怀坦荡、从容大度。

防范他人抓自己的小辫子

有些人总是小心寻觅他人的错处,以此作为把柄诬陷他人,最后再借助别人的力量扳倒对手。

俗话说,“明枪易挡,暗箭难防”,在官场上,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人抓住把柄,背后给你温柔一刀,让你乌纱帽不保。一般来说,这种人是不会与对手进行正面交锋,往往摆出推心置腹、亲密无间的姿态,使对手放松警惕。

某镇镇长何某一上任就烧了“三把火”:

一是狠抓廉政建设,杜绝大吃大喝。来客一律在政府食堂吃5元钱的份饭,镇干部下乡吃饭必须交钱。

二是调整干部作风,狠刹赌博风。在到任的第一次干部会议上,何某明确宣布,目前正值汛期,干部上班、下乡时严禁打牌,谁违反撤谁的职。

三是对机关干部实行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大量裁减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临时工。对优化组合掉的包括3名党委委员在内的7人统一抽调到政府督办组,督办水利建设进度。

这“三把火”引起当地一些干部的反对,包括6名镇领导在内的18名机关干部联名上书区委反映何某的问题,并强烈要求将其调离。同年8月,何某被调任区科技局局长。

区里的一些干部是如何看待他的呢?时任区长、现任区委书记的黄浩军坦言:“何某是个有个性、有特点的人,放到某些岗位上也是能干些事的人。他瞧不起有些区、镇干部,包括市里的,缺乏人情味。有一次,市里副市长和农委主任来了,到食堂连盒饭也没吃上。他是个清官,但也是一个不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人!”

区委分管组织的一位副书记说:“调动何某的起因是18名机关干部的上告信。我认为信中反映的问题都很客观,我也知道老百姓都很拥护他,但现在从上到下风气不好,让上面来的人都吃盒饭,来一次别人都不愿再来了!最终还是影响当地的工作。”

官场之中,你的上司,你的同事,你的下属都有可能会对你“发箭”。当你作出了成绩,同事们嫉妒你,他们害怕你对他们的前途造成阻碍。毕竟,面包就那么多,你拿去了,他们就没有了。所以,他们不能容忍你,会想方设法抓你把柄,来扳倒你,替代你。

何某的被迫调离,其主要原因还是锋芒太露,被人抓住了小辫子。他没有像许多下级一样对待来的上级曲意逢迎,服务欠周到,吃没吃好,玩更谈不上,叫领导心里很不舒服,自然会被某些领导认为太死板,不灵活,不适应“农村的市场经济”。

锋芒毕露,不知隐藏,是官场最忌讳的。锋芒毕露,往往遭人嫉妒,给人以可乘之机,进行陷害。

官场险恶无比,只有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去小心行事,才能防患于未然。

落井下石之人

社会上总有因嫉贤妒能而落井下石之人,,此类人一般品格低下、心胸狭窄、学识能力相对不足,为了自身的既得利益或名誉地位,不惜用造谣手段贬低他人,以抬高自己。

在当前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人性的弱点,在种种包装下成为潜藏于心理深处的“暗流”。这种暗流既然存在了就会找寻宣泄的途径,这途径由于每个人的修养品格不同呈现为不同的方式。尤其应该受到注意的则是一些品格低下、思想卑劣的小人在受挫后并没有放弃,而是转化为嫉妒,想方设法对胜利者进行花样繁多的“背后”袭击:传播流言蜚语、向上级进谗言、设置重重障碍阻碍他人的顺利前进。

嫉妒往往导致阴谋,也往往使被嫉妒者在探索前行时遇到厄运。“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毁之”,正是这个道理。其实,按照心理学家的分析,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嫉妒往往不仅导致各种情绪,诸如愤怒、怨恨等,大多还普遍带有程度不同的破坏行为,譬如中伤、诋毁等等。而且嫉妒还具有变异性,就是说,当被嫉妒者由优势跌落到劣势,尤其是比嫉妒者还劣的地步时,原来存在的嫉妒可能就会发生变异。这变异往好的方面发展就是怜悯,往坏的方面发展则是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以上的分析告诉我们,在取得成绩的时候,你一方面不要骄傲自满,要再接再厉,另一方面也要防范嫉妒心重的小人背后捣鬼,拉你的后腿。要登高临远,统揽全局,识别小人,防备陷害,以取得更大成功。

某一厂家准备从国外进口一批设备。主管发现这批设备是一些废旧机器,不过略加修理后又涂了一层新漆而已,不仅机器陈旧,价格也偏高,因此,该主管据理力争。谁知他的一个副手却放出风来并悄悄投递黑函,说他受贿赂浪费公款。很快,他被停职检查,而副手则接任了主管职位。设备终于引进来了,使用不久就故障百出。后来他才弄清楚谣言都是他的副手一手制造的,是那位副手自己贪图财物,接受“回扣”,陷害他人,终于爬上主管宝座,官财俱得。此事后来不了了之,那位原来的主管却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翻身。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小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奉为座右铭置于案头,置谦虚、正直、诚实、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等传统美德于不顾,不讲礼义廉耻,不讲行为准则,不讲社会道德,勾心斗角,阴谋百出,许多拥有一技之长或佼佼出众者成为他们袭击的目标。一方面小人们的贪婪欲望由此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被害者苦不堪言。从这个角度来讲,生活在社会这个复杂的环境中,你若想不被人暗算,若想在前进中摆脱小人,一往直前,就要洞悉谗言诡计的各种伎俩、手段,采取有针对性的防守措施。

尽量避免同有妒心的人合作共事。

奚落嘲笑他人的上司

奚落他人的上司常喜欢嘲笑贬低下属,几乎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或者,他用拙劣的玩笑表达批评,误以为靠开玩笑的方式能使你更容易接受指正,而实际上却严重地挫伤了你的自尊心。

张明和李斌是大学时的同学,毕业后在同一个单位工作,李斌虽是张明的顶头上司,但无论在学业还是才能上,张明都比李斌稍胜一筹,李斌觉得很不是滋味,而他平衡自己心理的方法便是伺机对张明进行奚落。

工作中,张明虽是一小主管,但经常获得各式各样的先进奖状,李斌最喜欢对他说:“脑袋那么好使,叫咱这样的老脸往哪儿搁呀?”在背后,李斌总是开玩笑似的对其他员工说:“张明的拍马屁功夫肯定是家传的,否则怎么会弄得领导们那样服服帖帖,双手将奖状奉上给他?哈哈!”此话传到张明耳中,他曾经想过反击,但又担心这样做会被李斌骂他小气、开不得玩笑,只好作罢。

李斌除了到处宣扬张明是“拍马屁世家”的嫡传弟子外,还不失时机地挫伤张明的锐气。例如,张明在开业务会议时提出新的推销方案,李斌便会打哈欠,装成被闷坏了的样子,或者在张明的听觉范围之内说:“看看我们的天才这次又有什么发人深省的创意了!”

李斌一面以张明的“老朋友”自居,一面不断地诽谤中伤张明,还故意当面揶揄他,打击他的信心。

由于李斌时常强调自己与张明是老朋友,加上他是张明的顶头上司,旁人便以为李斌对张明的揶揄及诽谤只不过是同事间善意的捉弄,因此李斌奚落张明愈来愈起劲。

张明被李斌的“老友”身份弄糊涂了,他一直容忍李斌对他造成的伤害,这使得李斌变本加厉,更加嚣张,对张明的自尊心倍加打击。

李斌之所以奚落张明,完全是出于对张明才能的嫉妒。

通常情况下,喜欢奚落他人的上司,都有自己的某种动机,要么是针对你的短处进行嘲讽,要么是对你的长处进行贬低。他自己的表现就像是舞台上的喜剧演员,除非你指出这样做不合适。否则,他一直会认为贬低和嘲讽是一种不错的发泄不满的办法。

上司通过对你的奚落已经向你明确地传达了某种信息。这时,你的反应应该是请上司坦率、直接地告诉你他的要求和条件。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

(1)找时间与上司私下交谈。开门见山地承认那种奚落令你很不舒服,你想消除彼此间的误会。切记不要批评上司奚落你,你要就事论事,哪里对,哪里不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请上司直言不讳。坦然对待所有善意的、建设性的批评,不找任何理由为自己开脱,要认真听,并且保证改进。

懦弱的态度只能使奚落者更加变本加厉,最好与其坦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