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经商要防的15种人
16817700000003

第3章 财神

这里所说的“财神”,并不是指我们中国人很早就信仰的“财神爷”,而是那些你自以为能给你带来财运的人。他们抓住人们急于求富的心理,口口声声为你的利益着想,以帮你发家致富为名,引诱你上他们的钩,一旦达到目的,他们就会逃之夭夭。与这种人接触,有时会弄得你倾家荡产。

租借高档写字楼的骗子公司

有些人喜欢利用豪华的门面掩盖其真实的目的,他们开办的公司通常都租有整层的楼面,且装潢气派,工作人员多,电话多,员工分工明细,企业样品多,从而在气势上给你一种大气的感觉,而实际上是一个皮包公司。

此类公司的通常做法是:先向你发一份传真,告知有国外客户需要此产品,请你传真你公司的资料和法人名片等资料。如果你传真过去,他们会在两三天内发一份邀请函,请你公司老总赴该公司面谈,如果你公司老总去后,他们就会向你们索要5000到10000元不等的介绍费;或者索取数量不等的“作业费”,“帮助”你们打开国际市场的大门,而当你们的资金到了他们的口袋,他们就将在你们视线中消失。

在深圳市著名的国贸大厦里,有一家公司,一层楼都是这家公司的商务中心,里面有上百部电话,是用来联系国内企业的;还有一层楼是这家公司的洽谈区,大厅四周的壁柜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由国内几千家企业提供的展品。据了解,公司业务最红火的时候,员工多达800多人,租用国贸大厦好几层楼,国内企业来此洽谈需要排队等候。

据查,该公司是1998年6月由犯罪嫌疑人李某注册成立的一家私营公司,取得某国际联营集团深圳代表处的法律授权,允许其使用国际联营集团的名义进行商业运作。1998年6月以后,该公司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大量向内地企业发送信息,自称在全球有1700余家联营机构,能够为国内企业提供产品促销和信息服务,要求企业为其提供每年人民币18000元的“作业费”和产品成交额1%至3%的佣金。

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该公司利用以上所谓提供服务的方式,共与国内3700余家企业签订了产品代理合作书,已实际收取各家企业有关费用金额高达人民币8300余万元。该公司声称由他们促成交易成功的国内企业有80家,但当工商执法人员调查时,该公司只提供了41家有名有姓的国内企业,对这41家企业,工商执法人员逐一进行了调查。经查,这41家企业中有23家是没有联系电话的,余下的18家企业,其中有两家企业的电话号码是空号,能够达成交易的只有3家,总共成交金额是4万美元。签订了3700多份合同,只做成了3单生意,成功率连千分之一都不到,而且交易额仅仅为4万美元,这与他们收取企业8300多万元人民币的高额作业费相比,更是悬殊得厉害。

商场如战场,兵以诈立,战场中的虚虚实实,在商场中也同样适用,在商场中多一份留心,多一份小心,从而去虚存实,不被其外表所迷惑。

骗吃骗喝、索要好处的人

有些人以订购大量货物为名,要求请客吃饭、索取“好处费”、礼品等。一般情况下,他们在一个地方干一两个月就走,然后再另起炉灶。

朱先生是做礼品生意的,有一家公司打来电话说想要品牌包,便拿样品过去,对方称货还不错,让再拿点高档的过来。第二次朱先生又拿了6套高档包,他们留了3套包和3套名表,说有意向签合同。过了一个多星期,对方便称老总已答应用他们的货,让晚上安排在某俱乐部,请他们的老总吃饭。

晚上,朱先生来到俱乐部,对方的总经理马某、财务总监许某等人来吃饭,饭后又说去歌厅玩了一会儿,最后一结账花了1.3万元。事后,朱先生又给他们送去了6000元和一部摩托罗拉V3手机。

合同签完后,朱先生总觉得有点不对劲,他们的人看上去有点不可靠,但先前上网查过,这家公司有合法资质,而且在写字楼租了一层楼五六间办公室,月租金有上万元,因此便没有怀疑。于是,朱先生只是偷偷求他们写字楼下的保安帮忙盯着点。

一天晚上,保安打来电话给朱先生说,这家公司正大包小包地往下搬东西。当时有点晚,朱先生想第二天早上再过去看看,结果一早过去,发现办公室门全锁了,人都没影了。

幸运的是,朱先生后来托同行帮忙盯住有无特征相似的“骗子公司”,最终在丰台一家写字楼找到了这家另起炉灶的“骗子公司”,自己上门索回了被骗的钱财。

这些人一般在某地租借一个营业执照,然后在中高档写字楼内租几间办公室开始行骗。团伙分工明确,有专门“粘活”的业务员,负责找一些公司洽谈业务、订购大量货物,然后“点”人,让对方业务员出钱“意思意思”。去歌厅消费是最后一道,由“刀手”出面宰人,老总、工程师出马在歌厅大量消费,几个果盘、几瓶红酒能要一两万元,事后骗子公司再从歌厅提成,一般能返回上万元。他们“断人”比较准,知道一些中小企业公司容易上当受骗,从来不打大公司的主意。

他们骗不到大钱,骗一顿饭,骗几条烟,一般先打着紧急需求你方的××产品,说产品很不错符合他们的要求,然后以“由于首次合作,产品具体数量根据实样定量,初步计划××万人民币货物,望尽快落实”的话让对方公司寄样品过去,接着如果你寄给他了,他会说样品验收合格,叫你马上去签合同,并明说什么要给领导礼物,请吃饭,结果大宰你一顿,让你上当受骗。

洞悉他们的常规欺骗手法,有助于你防骗。

打着政府名义行事之人

有一些人惯于打着政府的口号,利用政府的信誉、门面,大行其骗,这类人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信任,从而防不胜防。

2000年的秋天,生产办公用品的张先生收到河南开封一个县发来带有政府办公室公章的传真,说是县政府办公用品采购要招标购买,请他们去投标。因为有政府办公室的公章,张先生就去了。一个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老张接待了他,告诉他整个办公用品招标计划200多万元,张先生的产品是其中的一点点,属于县政府办公室主管,他们办公室主任的意思是这一部分不用参加竞标了,直接15万元购买,但要求回扣5万元,要求在给汇票的时候把5万元回扣现金直接给老张。

张先生计算这批货的进货价格是7万元,如果除去他们要求的5万元回扣,还有3万元的利润。由于这是和政府部门合作,不会有什么风险,利润也还可以,再加上张先生的货有库存,即使货运到对方办公室他们不付款,再运回来,只是损失一点运费而已,所以当时就同意签订合同。

几天后,张先生将货物运到了对方县政府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主任亲自迎接,并在没有卸车的情况下,就安排老张带张先生去财务开汇票委托书办理汇票。

按照事先的安排,张先生和老张一起去银行,很快出了汇票。张先生拿到汇票验证无误后,就把回扣和发票交给了老张。

回来后,天色已晚,政府已经下班,没有人卸车,老张热情安排张先生吃饭以及住宿,把车放到县政府大院明天再卸货。

第二天卸车了,办公室主任把张先生叫进了办公室。

主任:“你的汇票给我看看,是否开错了。”

张先生:“我昨天看了,没错,你看。”

主任接过汇票:“看在你这么实在的份上,卸货以后你快走吧,这汇票你也不用带了,快走吧。”

张先生:“为什么?这是我的货款,要带回去,有合同的。如果你们不购买了,我们把货拉回去!”

主任:“你看,你别发火,我是同情你才告诉你,走得晚了,你恐怕都不能回去了。”

张先生:“为什么?”

主任:“你和老张签了这个合同吧?老张昨天晚上被检察院审查了,现在还没有放回来,检察院刚才给我打电话,说你给了老张5万元,贿赂老张签订了这个合同。老张涉嫌受贿罪被审查,检察院打电话问送货人在不在,如果在,就要扣留,你涉嫌行贿!”张先生张口结舌!

主任:“快走吧,走得晚了,你也走不了了!”张先生只好哑巴吃黄连,赶紧走了。

这些拉大旗作虎皮之人,以政府机关为门面,大张旗鼓地进行欺骗,一来大打时间差;二来利用汇票的时效性,可以说做到了天衣无缝。

在商业往来中一旦涉及到回扣,就必须保持万分警惕,作为张先生在接到这份传真时,就应该产生怀疑,为什么这个政府部门会找到他们公司,同时莫名其妙地把这样一份好的生意交由他们去做;在给对方回扣的时候,是否有相关的证据。

不要轻信与盲从,要通过实际考证,确认投资者的真实身份,切勿轻易使钱款落入骗子手中。

给你设连环套的人

有人主动替你打广告,帮你赚钱,在你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要求你代理他们的产品,并且几天之后就必然有客户要求大量采购这种产品,好像天上掉馅饼一样美妙的事情,其实,这是不法分子给你设的连环套,又称双簧计。

某商贸公司收到一封来自××公司的一份委托代理他们公司产品“纳米布”的挂号信,其中有着图文并茂的公司介绍、样品、合作意向书、委托书、产品价格表、出厂价、市场销售价。其中差价不小,利润丰厚诱人。同时合作意向书中提出供方负责三包,先发货,售后向供方付款,同时厂家负责宣传。委托书并称:经过考察,我公司认为贵公司实力雄厚、勇于开拓、信誉好、影响广、销售渠道通畅,现委托贵公司作为我公司华东地区总代理,贵公司可派人来我公司考察,路费由我公司报销。

商贸公司感觉这家公司很大气,既要求去考察,又报销路费,颇具大家风范,提出的各项条件以及利润也非常诱人,同时通过一些方法调查,这家公司也是正式注册的公司,也就基本同意代理这家公司的产品。

在了解委托方底细的过程中,商贸公司接到一位自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处的处长李某的电话,询问“纳米布”一事,要商贸公司寄样品给他。几天之后,李某致电表示货合格,订3万米,可预付货款40万,余款在某日(反复强调某日是最后交货期,违约重罚)来公司提货时付清,并在当日下午传真过来商业银行电汇凭证。经查证,在汇出行确有资金汇出,隔日就到。一切都好像水到渠成,供货方先发货后收款,保证质量,需方先付款后提货,来人签收提货,商贸公司不用投资一分钱,只是出点力气,白花花的银子就要流入公司的账号。

商贸公司马上通知供方发货,供货方告知现在公司产品供不应求,供销经理答应跟厂长请示,工厂加班加点,保证按时发货。并让商贸公司和经营厂长洽谈,商贸公司和经营厂长通话中,被告知他正在押车给哈尔滨送货的路上,现在武汉,让商贸公司等到下月中旬提货。但这样一来必然造成商贸公司对部队的违约,在商贸公司的哀求下,经营厂长“勉强”同意,要求商贸公司派人拿着20万元现金到武汉来提卸点货。

商贸公司感觉情况不对,第二天通过银行网一查,所谓的买方根本就没有汇款。

这是一个典型的连环套、唱双簧的骗术,两组骗子按既定方案上演“双簧”戏,以极高的利润,唾手可得的生意,诱你上钩,而他们的诱饵通常是那些大家不熟悉的所谓“纳米布”、“高分子经纬布”、“水晶布”等。在你开始上钩后,给你打款证明,而你打电话过去查询的那个银行营业部电话极有可能是他们利用假证明在电信部门申请的电话,这样一切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随后让你发货、提货,最后演变成让你现金提货,结果可能会让你花钱买大堆废物。

这些都是他们的精心布局,他们一般的做法是一方先告诉你手头有批高新产品需要寻求代理,问你是否感兴趣;不久后,另一方以采购商的面目出现,告诉你他恰好需要这批产品,不仅数量很大而且预付货款,以此来诱骗你买下他的产品,而其最终的结果却是可想而知。

这些人的招数看似高明,其实却是漏洞百出,稍微有点警惕心理,都能发觉其中的猫腻。事先没有预兆,先发代理合同;合同没谈妥,生意找上门;生意刚谈妥,巨款已汇出;生意谈妥后,货源出问题;合同写好先货后款,变成款货两清。这一系列违背常规的做法,其后必然隐含着非常规的意图。在商务往来中,熟悉商务流程,了解商务规则,这对于我们在防止诈骗上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你不了解的行业和产品,千万不能盲目地下决定。不了解代理产品的实际价格、规格,让骗子混水摸鱼、低价高出而得手。

以购买专利为名,骗你没商量

有些人假借其他单位名义,以需要引进专利但要求进行资产评估为名,来骗取评估费用,实际上其真实身份就是该资格存在争议的评估机构。

某专利人收到粤西某公司发来的一份精美的“专利技术征求意向书”,表明经调查研究,他们决定全国独家买断某项刚授予了专利权的技术。

十几天后,粤西公司专门来人洽谈并落实转让之事。但他们要求专利人抓紧时间到他们指定的广州一家顾问公司去做“可行性报告”、“技术评估报告”及“海外市场调查报告”。这些要求也很合情理,于是专利人联系了那家顾问公司,顾问公司马上给专利人传来了上述诸报告的服务报价表,总共超过两万元以上。专利人对粤西的公司提出如果做完报告,他们不要这项专利怎么办,粤西的公司承诺如果他们不要这项专利,将退还所有的费用,同时他们表示为了评估的公正性,他们不先垫付这项款项,也不允许委托其他公司做。专利人感觉这是个骗局,所以当时没有答应。

过了几天,粤西公司的老总亲自来电要求先做“技术评估报告”,等转让了技术后,再做其他报告。专利人考虑到这份报告迟早都要做,也就同意了。结果就在他正准备动身去广州时,又收到了粤西公司对他另一个专利局才刚公告授权不到4天新专利技术的征求意向书。全部文字内容与第一封信函一样,只是换了专利名称。而这专利的技术内容与第一个专利是两个不同行业的技术产品。到这里这个骗局也就昭然于天下了。

此类人的通常做法是:以高价作饵,不进行或只是进行极少量的细节磋商,要求发明人直接到骗子所在地签署协议,并且前期洽谈特别强调要进行专利公证,似乎很可靠,实际上到了该地区并签署了协议后对方就不知所踪了!他的真实目的在于骗取公证费及其他费用。公证单位确实是真的,但费用价格不对,差价被骗走,且不会支付任何转让金额,由于对方以虚假身份作掩护,发现问题时根本找不到他的存在;或者由其同伙乔装公证人进行团伙诈骗!

因此,得到技术转让或服务的消息后,专利人不要急于表态,不要轻易地签合同,更不可随意给对方样品。为确保技术不至于泄密,如确须看样品一定要对方交纳入门费。另外,一定要到可靠的公证单位进行公证,并且要确保咨询或公证时的公证人确实身份真实而不会是徘徊在公证处内的外来闲散人员!同时,我们还发现,使用这种骗术的骗子们往往从来不主动给发明人拨打长途电话,因为他自己根本就是囊中羞涩,如果接到来信后不急于回电话,而是拖它几天,再打电话时,往往发现其手机已经被停机,这很可能是他需要更改号码以便逃避受骗者的查找,因此,对付这种骗术,拖延有时也是一个识别的好方法!

拖延也是一种战术。

允诺免费供种、高价回收之人

有些人专门打着“免费供种”的招牌,误导诱骗购买。当你去电去信联系后,他们不是要邮寄包装费,就是要技术合作费或是合同公正费。当你把钱寄去后,有的要么寄来一些所谓的种子,有的甚至音讯全无。

在农村,科技这把钥匙打开农民增产、增收的大门。在粮食和多种经营上,良种占了增产、增收的主导地位。好种出好苗,好苗好收成。一些不法分子就是借良种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地位,行诈骗之事。迫切想致富的郊区农民邱某,经常关注一些农业杂志报刊,那天在一农业报纸上看到一则广告,一家自称是××市惟一一家从事中药材种植研究的科研机构,为帮助广大贫困农户尽快脱贫,受农业部委托特别推出“免费供种、联合种植”的扶贫计划……就是这则广告里,将所谓的“扶贫新技术”吹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看到这则广告,正愁致富无门的邱某像是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机会。带着殷切希望,邱某按照广告上的联系方法与“科研机构”取得了联系。不久便收到了盖着“×××推广站”鲜红印章的“免费供种联合种植合作申报表”和“会员申报表”。致富心切的邱某兴奋不已,第二天就按该“推广站”来信所要求的合作费、会员费、技术培训费等共计1000元钱,给“推广站”邮寄过去了。然而,钱寄出后犹如石沉大海,“推广站”再也没有理过邱某了。此时,当邱某意识到自己被骗时,已悔之晚矣!

细加分析,不难发现这些骗子利用虚假信息骗取钱财常见的行骗方式与基本特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免费供种。近年来,信息骗子利用各种广告媒体刊登“免费供种”的信息,当有消费者去电、去信和骗子们联系时,他们便以要邮寄包装费、技术合作费或是合同公正费为由,让消费者把钱寄去。当消费者将钱寄出去后,有的可能会收到骗子寄来一些所谓的种子,有的甚至音讯全无。这些骗子打着“免费供种”的招牌,误导诱使这些想致富的消费者上当受骗。

(2)高价回收。许多人打着某药材研究所、某药材市场的招牌,销售种子种苗,一些价格下滑的品种在广告中肆意吹嘘,声称是国家规定发展的紧缺药材。在广告中,他们故意给人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所卖种子每亩产值多少万、南北皆宜(即使有的品种对环境及栽培技术有较严格要求,他们也如此吹唬)、易管理,而且对客户承诺“高价回收”,骗人上当。

目前社会有很多骗子都打着种植、养殖高价回收的广告,多半是假,而这些上当者多是农民,所以农民朋友要多加小心。“只有群众不上当,骗子就没有了市场”。在各种防、打措施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我们种植者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想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就必须首先擦亮自己的眼睛,通过学习一些中药材常规知识、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到主产地调查研究等方式来辨别“免费供种”广告真伪。同时一些媒体在刊登广告时也应核准有关部门证件,以免给骗子可乘之机。

美丽的空头许诺背后往往是暗藏的陷阱。

与你搞联营加工产品之人

有些“厂家”在报刊刊登所谓免费供料,寻求联营加工手套或服装的广告,称只要购买他们的加工机械,交押金免费领料加工,厂方负责回收,你就可获得高额的加工费。结果并非如此。当你购买他们的机械,交押金领料加工完产品送交时,厂方也会以不合格拒收,或干脆不知去向。这些寻求联营加工的广告目的是出售他们的劣质机械和骗取押金,使你血本无归。

下岗职工小月,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广告,称某工贸公司为完成一批订单业务,诚寻手套加工户,凡愿合作的加工户,该公司免费提供一台手套编织机,只需加工户交纳一定数量的机器设备押金即可。此广告最吸引人的是该公司声明:加工户加工成的手套一律由工贸公司回收包销,并和加工者签订合同,由公证处予以公证,同时,加工包销合同到期后,工贸公司退回加工户交的押金,回收机器。看到这则消息,正在发愁的小月觉得此项目较为理想,不需其他费用,只有2000多元的机器押金,投资也不大,很适合自己。

为了防止上当受骗,小月和同为下岗职工的另外五姐妹一起去了一趟工贸公司。公司项目负责人强调,为了保障双方利益,实现公平、公正性,他们要和加工户签订正规合同,实行法律公证。小月几姐妹一商量,决定就投资做这个,并与该公司签订了正式合同,也办理了法律公证。

之后,小月她们带着那台并不太大的手套编织机回家,开始了“编织美好生活”的劳作。一个星期后,小月她们的这些手套经工贸公司验收全部合格,且公司如约向她们付了加工费。这使得小月她们信心倍增,于是,她们又把这次收到的加工费和从家里带来的现金,全部换成了棉纱。一个月后,小月她们每人带着600双手套去公司交货,验收员称:质量不合公司要求,一律不收。小月她们一下子愣了,明明与上次织的一模一样,怎么就不合格了呢?小月她们据理力争,可验收员却说:“让收也可以,但只能按次品收购,每副手套只出0.12元加工费”,并表示,这已经是很照顾她们了。

小月她们明显感觉这是一种欺骗手段,于是向公司提出中止合同退回押金的要求,但该公司经理则生硬地说:“不可能退还押金!”并把双方所签合同指给小月她们看,原来在合同里有一条规定:凡加工户上交的产品不合格的,或因其他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则合同中止,机器押金概不退还,所有设备、原料均由加工户自行处理与公司无关。

联营加工行骗的方式多种多样,比较流行的则有以下几种:

一是借联营之名,骗取高额机器押金或合同保证金。公司先以诱人的广告条件吸引客户前来洽谈业务,然后利用客户对合同、生产经营及相关法律的无知,与客户签署一份自制合同,并超值收取机器押金1600~2700元不等。在合同履行期间,该公司则采用高价供应原料,低价回收产品,或拒收产品等各种手段,想方设法让客户完不成任务自行“违约”。

二是借联营之名,高价出卖原材料及相关产品。某地工商局曾查处这样一家公司,该公司以优惠条件诱使他人与之签订产品回收合同,惟一的条件就是必须使用该公司提供的某种原材料,但他们提供给客户的原料大量掺假,根本生产不出合格产品,于是客户自然“违约”。

三是借联营之名,高价推销设备,骗取有关费用。据报载常州某装饰艺业有限公司利用“征寻联营单位、合作生产豪华防火浮雕门板”的广告,先后与7家客户签订了金额高达388万元的委托加工合同,从中骗取项目立项费、设备款等近10万元。

在此提醒那些致富心切的人,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宣传的致富信息,在签订合同,交付风险金、质保金、信誉保证金、材料预付款等费用之前,也应详细询问产品回收时的一些相关细节,以防在合同中给对方半路提出苛刻要求留下漏洞。另外,即使被骗,也不要自吞苦果,应到公安机关及时报案。

不要盲目相信广告宣传的致富信息。

简单的技术、高昂的学费

有些人专以提供技术信息为名,收取所谓的资料费或学费。这主要是欺诈人利用有关媒体发布虚假信息,宣称拥有某种技术能使实施人迅速致富,但必须邮寄10元钱索取有关资料。许多被欺诈人寄钱索取后发现所谓致富信息是一些非常低劣的简单产品的介绍,凭这样的技术根本不可能实现致富梦。

一天,在一本杂志上搜索发财机会的彼得突然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则令他心跳加速的广告,上面说:只要你按照我们的地址,汇款10美元,我们就能给你一个迅速赚到1000美元的致富之路,不要错过这样的好机会,事实已经证明很多人从这个方法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利润,而我就是其中之一……我相信,你不可能找到比这种方法更轻松、更迅速的赚钱方式了,如果你心动了,就赶快行动吧……

彼得兴奋得不得了,很快就把10美元按地址汇过去了,然后盼望着赚钱方法的到来,可是一直没有音信,他等不及了,于是又写了一封信询问。终于他收到了一封信,但不是他意料中的教授致富的资料或书籍,信上有一句话这样写道:我刚刚数完赚来的钱,方法很简单,就是找100个像你这样的傻瓜,当然你还需要支付一笔广告费。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培训供给和需求都很旺盛,要注意识别项目的真伪,不轻信媒体上的致富广告信息,特别是“小投入,大回报”之类的虚假广告。尽量采取一些方法识别虚假项目以预防落入骗子的陷阱。如查看公司是否正规,证照是否齐全。有无单位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单位的技术贸易证书、个人的技术经营资格证书、专利证书或专利受理书、国家组织机构代码证书等。要看盖有红印章的原件,不能轻信复印件;有正规的办公场所,要防止一些皮包公司,租了两间房子,除了财务部就是经理办;最好实地去考察,向周围的人打听情况,包括到当地的工商部门查询以及他们办公的物业管理公司咨询。

此外,还要查询有关的技术资料,必要时可向专家请教。千万不要到二传手、三传手甚至八传手那里去学习那些连他们自己也不懂的技术项目。有的单位打着某某名人是本单位“顾问”或代转让“某某发明家”的技术项目等旗号招揽客户。在考察时,要让其出示“顾问”授权书或“代转让授权书”等证件,并和“顾问”及原持有单位及个人取得联系,以查证是否属实。

任何一个致富项目,投资者都要认真考察市场,谨慎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即使真正找到可行的致富门路,也要多学习,多查资料,多问专家,脚踏实地,真正做到脱贫致富。

许诺高额回报集资之人

有些人主要是利用存款高利率骗取民众钱财,然后进行非法占有。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将以后诈骗的集资款返还先诈骗的集资款,或者支付所许高额回报,以此诱惑民众继续上当受骗。

袁某于1994年和几个人合作,租了几间房,以50万元注册资金办起了民营企业陕西A公司,并担任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起初,袁某的企业通过经营针织内衣、运动衫等产品,在当地民营企业中小有名气。后来袁某发现,找一个上级单位做“靠山”,企业才能更快发展。于是,袁某开始一步步地着手计划了。

1997年底,袁某的公司成为陕西某老干部中心的下属单位。从此,袁某得以有机会和离退休人员打起交道。她先后两次为老干部中心捐赠了200套棉毛衫裤等。当老干部中心成立10周年时,袁某又赞助1万元现金;接着,袁某向老干部中心举办的一台晚会交了1万元的举办费;之后她还为北京一家单位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衣物,为某体委老年体协捐赠5万元,为第四届城运会捐赠近10万元现金和价值10万元的衣物……

在经过这些慈善举措后,袁某不仅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更赢得了老干部中心的那些老人们的好感与赞许。

在社会上捐钱捐物,建立良好声誉后,袁某开始非法集资。在国家几次降低存款利息的情况下,袁某许诺的2%的月息无疑对人们有巨大的诱惑力。许多离退休人员心甘情愿存款到袁某那。在非法集资过程中,也就是在2000年以前,袁某对借给她钱的人基本都兑现承诺:利息一分不少,什么时候想取钱都行。

她的“个人钱庄”轰然倒塌,缘于她放出的贷款在2002年前后无法收回,陆续出了“窟窿”,资金链彻底断裂。据调查,袁某放贷对象至少涉及到22个个人和单位,其中多数是丹东市的房地产商、洗浴中心老板等私营业主,不太讲诚信;而其放贷给他们“无抵押担保”,是一种“信誉贷款”,风险注定非常大。

而且袁某的放贷对象很杂,她曾借给一位个体户6万元,这个人用这笔钱吸毒,后来死了,钱肯定不可能还了。她放贷最大的一笔有400多万元,那是2001年,一个印尼籍“结义姐妹”李某找到袁某,说在印尼有一个冷库项目想在丹东找投资伙伴,袁某听后欣然拿出400万元入股,结果这400万元如同“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结义姐妹”也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些集资者为什么屡屡得逞,主要是利用广大群众渴望致富的心理和大量社会闲散资金投资渠道不畅的空隙,以巨额利润为诱饵,大肆进行虚假广告宣传;他们还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种关系,获取一些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通过的各种产品认定,各种荣誉证书、奖状、奖杯,以及荣誉称号。还有的利用政府积极支持经济发展的迫切心情,邀请领导,为他们公司的成立、项目的运作进行剪彩、视察,取得群众对其公司经营发展的信任。

在集资之初,他们往往都能按期发放利息,给投资人以甜头,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是玩拆东墙补西墙、用新资还旧债的把戏,一旦后来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前期利息与本金,这种“金钱游戏”便嘎然而止,一个虚幻的“生钱”机器,也就立即瓦解了。因此,全社会人都要增强分辨能力,切莫贪图高利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因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受到的损失,是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法律不予保护,国家不会代偿。

人们只要不抱着贪图便宜、不劳而获、梦想着高息的心理,这些非法集资的人就不会得逞。

让你加盟连锁创业之人

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之徒,打着加盟连锁特许经营的旗号,利用人们走捷径发财的想法和心理,设下一个又一个的圈套和陷阱,骗取投资者的钱财。

2001年,上海无业人员姚某以前妻名义虚假出资100万元注册成立了A公司,其间姚某拉来上海市一家集体企业公司入股10%(随后让其抽走入股资金),摇身一变由私营企业变为集体企业,并在网站上宣传其为国有企业,以提高其可信度。

2001年底起,姚某以加工宝石回报高为诱饵,大肆招募连锁加盟者,并以虚构国外合作伙伴、开设公司网站,在多家媒体宣传等方式扩大影响。姚某在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蒙骗媒体进行了一系列虚假宣传,上海市多家媒体受其蒙骗报道了该公司的珠宝加工连锁加盟可靠性消息。他利用媒体大肆宣传“加盟连锁新模式”——“连锁宝石加工链”,骗取众多下岗职工及无业人员加盟。

从该加盟合同的单个表面来看,姚某收取加盟费,同时向加盟者交付了加工设备,支付了部分加工费,似乎还在履行合同,即使加盟者经营亏损,也属正常情况。可是事实远非如此,某公司实行“成本销售价格倒挂”,宝石的销售价低于加工费,根本没有长期经营的可能性。姚某承诺支付给加盟者宝石的加工费甚至比该种宝石的市场还要高,而且姚某在媒体上宣传其加工利润高,有人因此发财,实际是严重亏本。即使是姚某反复对外宣传的“盈利加盟者”姜先生,其实在加盟后已经亏损了20多万元,后在姚以收购加盟厂、支付管理费等拉拢利诱下,姜先生才“包装”出盈利的假象。

姚某就是利用多种虚假宣传,高额利润回报,先后吸引了20多个加盟者签订宝石加工合作协议,从每个加盟者手上骗取了2万至15万元不等的加盟费。该案合同标的达320多万元,实际骗取185万元。

我国加盟连锁业目前良莠不齐,一些以企业加盟方式进行的经济诈骗屡见不鲜,而且花样不断翻新。在此类欺诈中,靠杜撰的店名和神奇的产品引诱加盟者的情况较为常见。有的连锁企业根本没有正式经营,就自诩为百年老店;有的经过一番文字包装后即上市出卖自己的“致富秘方”;有的不法之徒则专靠打广告、寄资料的方式骗取他人加盟,获得钱款后一走了之,致使很多加盟者血本无归。通常,这些人多以财大气粗的“企业家”面目出现,针对一些缺乏资金,急于求富的经营者,以骗取的荣誉做幌子,骗签“联营协议”以诈骗钱财。

为此,准备加盟者应尽可能多方面地了解,弄清当事人资信的可靠性,避免盲目签订“连锁加盟协议”,防止上当受骗。

(1)充当“暗钩儿”

投资者考察自己感兴趣的加盟项目时,最好暗中进行。你可以当几回普通顾客,到有意向加盟的加盟店消费,以顾客身份和店主、员工谈谈天,并暗中估算日营业额、经营成本等,分析客户群、消费时段,等等。你在考察中最好有耐心,持续几天,多跑几家加盟店,然后看自己的考察结论和盟主的介绍是否相符,盟主的诚信度随即可见分晓。

(2)充当“检疫员”

正如动植物入境需要检疫一样,对一些国外的加盟品牌也需要加以“检疫”。有的国外加盟品牌虽然在国外经营很成功,然而进入中国市场时,就有可能“水土不服”。如果只是照搬照套国外的模式而不注意结合当地情况,你就要慎重考虑。在国外品牌刚刚进入时就加盟,风险和机遇往往都比较大,这是对加盟者的一种考验。

(3)充当“考官”

你想详细把握加盟项目的完善程度,可以准备一些“考题”去考一考盟主,比如盟主对特许加盟这一模式的认识水平如何,是否有现成的特许加盟管理手册和营运手册,是否对选址等具体问题很负责任,是否重视后续管理和广告支持等,如果能比较充分地解答你的一些问题,这个项目也就考试通过了。

看清那些无故借款给你的人

几乎每个人都希望交好运,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能撞得上大运的。有些人就常常利用人的这种心理,故意做出美味的“馅饼”,单等你上钩去咬。而馅饼并不是白吃的,你要为此付出昂贵的代价。

移居美国的德国人梅里特兄弟,发现密沙比是一个丰富的铁矿,于是省吃俭用,倾其所有购了地产,成立了铁矿公司。闻知此讯的洛克菲勒公司晚来一步而痛失良机。但他们并不愿让别人安稳地享用这块肥肉。

1837年,美国发生了一次经济危机,市面银根告紧。梅里特兄弟也陷入了窘境。正在这时,来了一位当地的牧师。寒暄之后,牧师表示愿意鼎力相助:“我有一位大财主的朋友,看在我的情面上,他可以借给你们一笔巨款,不知你们需要多少钱?”

“42万美元。”

于是牧师就写了封借42万美元的介绍信。

“利息多少?”

“都是朋友,低利,比银行还低2厘。”

两兄弟喜不自禁,感叹天不该绝我!牧师还主动留下笔墨为据:“今有梅里特兄弟借到考尔贷款42万美元整,利息3厘,空口无凭,特立此为据。”

当梅里特兄弟拿回巨款,全部投入铁矿中时,那位牧师又一次不约而至,一进门便说:“我的朋友是洛克菲勒,他早晨来了一个电报,要求马上索回借款42万美元。”

两兄弟此时呼天天不应,无可奈何地被逼上法庭。

法庭上,洛克菲勒的律师引经据典地说:“考尔贷款是贷款人随时可以索回的贷款,故其利息低于一般贷款利息,根据美国法律,借款人或者是立即还款,或者是宣布破产,两者必居其一。”

梅里特兄弟只好宣布破产。洛克菲勒把梅里特兄弟苦心经营多年的颇大的一个铁矿,仅仅作价52万美元就敲到了自己手中。

也有些人利用一些企业和个人因创业和扩大经营而急需资金支持的心理,以手头上拥有充足资金,欲与对方合作经营项目、投资为由引对方上钩,然后再提出先行支付考察费、评估费等要求,等钱骗到手后就一走了之。

广东的张先生开办了一家小型企业,因为刚接了一笔大的订单,所以亟需资金购买原料,但企业规模较小,无法获取银行贷款,正在束手无策之际,他听说某投资公司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可以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和这家公司取得联系后,他发现此公司非常正规,营业执照等各种手续一应俱全,并且公司的注册资本为数千万元,公司人来人往,生意兴隆。经过协商和实地考察,这家公司决定向张先生的企业投资50万元,按照10%的年息享受分红。不过,公司要求张先生先支付5万元的考察费和资产评估费后方能办理注资手续,因为看到这家公司确有投资实力,求资若渴的张先生便想法东借西凑筹集了5万元钱,交给了投资公司。谁知,交款之后公司总是以正在研究等理由进行推托,再后来这家公司竟然突然蒸发了。

因此,对于各种“提供资金”、“注资联营”等信息要辨明真伪,任凭他们说的天花乱坠,只要抱定“不见资金不支付任何费用”的原则,就不会上当受骗。

天上自动掉下来的馅饼不是霉的就烂的,轻易吃下,肯定会弄坏肚子。

以低价格引诱你的人

有些人通常利用一个使你动心的提议作为诱饵来吸引你,一旦你答应与他成交,他就开始变卦了,不慌不忙地与你周旋。

他可以找出许多理由推翻先前的许诺,如上司不同意,原先的条件没说清楚而引起你的误解,数字上的错误,法律方面的原因,等等。总之,他的理由相当充分。然后,他便提出一个更改意见。而这时候,你已经为此事耗费不少精力、资金而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不得不作出让步,接受他的条件。

A君在一处比较理想的街区了解到有两个铺面准备出租,而其中的一个出价低于一般市价,于是登门与其主人商谈。双方口头达成协议。约定了租赁日期,待其生意的收尾工作完结后,再商谈出租的具体事宜。

对方的友善态度和诱人的低廉出租金,让A君欣喜万分。A君自然放弃了同一街区另一个铺面的选择,专心一意地与铺面主人交涉。

约定商谈日期一到,该铺面主人突然变卦了,他当面和A君认真核算了出租铺面的价钱,说先前计算有误,要求更改价钱,把租金提高到市内出租金的最高程度。

由于另一家铺面已租出去,A君又选定了这个街区,并为此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所以他别无选择,只好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对付这种人最佳的方法是:只要看到或了解到对方有信用不好的迹象,就赶紧躲开,千万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要广撒网,同时与别的经营者联系,让对方知道你“过了他的村,还有别的店”。这样,既可使你免遭欺骗,还可使你获得更多讨价还价的余地,主动权在你手里。这样,对方还可能对你做出让步。

互联网上的财神

互联网虽然风光无限,但也并非真空地带,一不小心,也有可能栽进“陷阱”。

广州神龙公司在网上发出了一则十分诱人的广告:网民购买神龙卡后就可登陆这个网站,进入网站后每点击网站的广告一次,就可以获利0.3元。每张卡每天限点击33次,一张卡的有效期为3个月,每10天兑现一次点击费。

先算一下:每天点击33次,挣9.9元,10天是99元,3个月就是891元,扣除380元购卡费,纯利511元。

许多网民都以为网上掉馅饼了。大家纷纷转告,说是点击广告真的能赚钱,上网的开支有着落了,真可谓“以网养网”。

买卡的网民一下子涌了上来。

神龙卡的销售额平均达到四五百万元,最高的时候达到700万元。正愁着没钱付点击广告费,连脚底抹油开溜的心都有的神龙公司,真是发了大财了。

原来,神龙网站成立以后,来做广告的企业只有两家,广告费收入连两万元都不到,一副惨淡经营的样子。

这时候,神龙网站使出来两个招:

一个招是从其他网站下载了国内知名企业珠海格力、创维集团、科龙电器等50多条广告,搞起了假繁荣。

第二个招是把一个月内卖出去的200多张神龙数码卡,按承诺支付了前三期的点击广告费。

拿到钱的网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没拿到钱的网民,没拿到钱的网民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没买神龙卡的网民。

结果,大家纷纷上当。到神龙公司出事为止,神龙卡在全国的省、市、县三级代销商将近400个,售出神龙卡87万张,销售金额2.34亿元。

网上的任何信息要加以判断分析,尤其是声称让你轻易就能得利的信息。

披着羊皮的虚假投资者

一些投资者自称资金来自国外的基金,比如硅谷财团、华尔街银行等。但他们很可能是打着国外投资旗号蒙骗创业者的“狼”。

某市政府举行盛大宴会,热烈欢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董事长的女儿岛崎佳子。

市长致欢迎词以后,岛崎佳子即席讲话,说是为了实现父亲的愿望,为了中日两国的友好,她这次来中国共带来折合人民币200亿元的低息贷款,希望能为中国的企业帮一点忙。

在座的企业家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连连鼓掌,争着抢着邀请岛崎佳子到自己那里做客,岛崎佳子笑模笑样地一一点头答应。

岛崎佳子还真是言而有信、说话算话,她答应去的企业挨个全都去了,企业家们怎么样招待、怎么样奉承就不再提了。难得岛崎佳子办事认真,先把什么家书、任命书、委托书等全拿出来让企业家们过目,然后签订贷款意向书,再然后收下企业交上来的十几万、几十万不等的贷款保证金。

岛崎佳子就这样走遍了中国30多个省、市,总共收了中国企业贷款保证金200多万元,给这些企业的是一分钱也没有兑现的600多亿元的贷款承诺。就这么干了将近10年的时间没人怀疑,要不是一个很偶然很凑巧的情况,让人们发现了这个“岛崎佳子”实际上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村妇女,是个骗子,还不知她要闹腾到什么时候、折腾到什么地步。

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招商引资,谁要是能招来个阔外商就是功臣,就是能人,就有地位,就有奖金,各级政府为了这事,整天派人跑天南蹿海北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甚至一些部门、地方和企业,把利用外资数量的多少作为政绩来考核。一些单位为了完成任务,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对送上门的引资人和引资款留还怕留不住、敬还怕敬不过来,什么风险,什么疑点,什么权益,不是不想管,是没那工夫。

引进外资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大量的资信调查、商业谈判、对外签约、工程技术、国际银行结算、商检等方面的知识,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除了政府机关以外,工商、税务、银行、外贸、海关、商务、商检等部门,都要配合、沟通、协调,把引资纳入严格的监督管理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漏洞。但在目前实际过程中,这些工作还有待于提高。

骗子瞅准了这个机会下手,骗了不少地方、不少人、不少钱。

引资切忌盲目。

“代销商”卷货

有些人声称自己销售能力强大,先帮你代销小量货,在得到信任后,便大量要货(先销售后付款),金额越滚越大,然后卷货逃之夭夭。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无业人员常刚承包了该某大学校门口的一个食品店,因为地势较偏,再加上常刚好吃懒做,他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

有一天,他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一个县城。经人介绍,他认识了该县城某副食品公司的李经理。常刚自称是辽宁省某市副食公司的副经理,并拿出介绍信、工作证、名片等证件。他要水果商店老板给他组织2000公斤当地特产枸杞,经双方商谈,以每公斤4.2元成交。双方签订购销合同后,常刚当即拍出了1000元订金。

李经理见常刚给出的价格比当地枸杞的市场价高出3角钱,要货量大,不敢怠慢,赶紧组织手下收货,很快就将收上来的2000公斤上好枸杞托运到常刚所述的指定地点。两天后,常刚来电话说货已收到,货款第三天如数全部汇到。

过了一星期,常刚又来联系,他要求李经理组织4000公斤的枸杞货源,他同时拍出一张2000元的汇票给李经理,李经理大喜,一面叫人拿汇票到银行取款,一面叫手下组织货源。十天后,李经理发出了2000公斤的枸杞,这一次货款仍在三天后结清。

半月后,常刚向李经理打来电话,称他接到一宗出口枸杞的大单,要求订购25000斤枸杞。看着这么大数,心里真是没有把握,但由于已经有两次交往,李经理觉得对方挺讲信誉,又是大单位,于是决定接下这一大单。为保险起见,组织货源之前李经理给常刚拍了电报,称资金不足,要对方先付订金。没打任何折扣,2000元订金如期汇来。经过努力,李经理备齐了25000斤货,并托运到了对方指定的地点。

但今非昔比,这次常刚却迟迟不付款。三个月过去,宁夏的这家副食品公司仍未收到货款。李经理觉得情况不妙,远赴千里之外的辽宁省进行调查。当李经理找到某市的副食品公司时,副食品公司的负责人说,常刚还欠他们一大笔承包金,已经失踪了两个多月了。李经理急得直跺脚,但谁能帮他把货款追回来呢?

此类人的做法通常是利用“钓鱼原理”:巧设诱饵——引人上钩——金蝉脱壳。在这里关键是“诱饵”有没有诱惑力。所谓诱饵,主要指有诱惑力的实物或信息。如果诱饵有诱惑力,那就会有人在不知不觉中上钩。待骗子将钱或物骗到手之后,便设法脱身逃之夭夭了。他们通常在前期商贸活动中表现良好,其商业活动真实有效。如先签订一个数额不大的合同并如约履行,使你能得到出乎意料的收获。有时还以唬人的头衔和巨额的利润诱惑你,这就使得一些盲目追求高利的人一时难辨真假。取得对方充分信任后,对方在项目审查、资信能力、履约能力、担保手续、贷款数额等方面手续时放松了警惕,不再进行充分的调查。随着被钓者的监督和抵制心理逐渐放松,待时机成熟时,这种人抛制出残酷的“钓鱼合同”,当事者最终变成鱼儿,受到致命打击。

因此,做生意时,对任何人的信任都应建立在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规章制度是企业运行的规矩,作为企业的工作人员,不论其职位高低,都应对此十分明了并贯彻在自己行动中。如果对一个人、一个单位的信任而导致放弃了规章制度,那么这种信任给自身利益带来了损害也就不足为奇了。

订立合同时,债权人应在项目来源、资信审查、履约能力、担保手续、贷款数额公证和鉴证手续上严格遵照规章制度办理,将债务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这样即使合同的履约出现一些问题,也不会出现血本无归的惨痛结果。

防止“钓鱼”骗术重在不贪利。

做“无本生意”的人

有些人专门做无本生意,在自己没有货源的情况下,指着别人仓库中存满的货物佯称为自己所有,以此手段诈骗买主的钱财。

2000年2月,湖北武汉利群商贸公司的万经理在一家经济刊物上看见了一条信息,上面称:“本公司有大量白糖出售,每吨只售5000元。”

当时白糖市价每吨5600元。见到这条信息后,万经理认为是一个非常好的商机,遂亲临该公司洽谈购糖业务。

在火车上颠簸了一天一宿,万经理终于来到了浙江某市。一踏进该公司的接待室,公关小姐就为他端茶、倒水、递烟,显得十分热情。

不一会儿,该公司的谭经理与万经理见面。万经理表示要订购120吨白糖。见万经理购糖心切,谭经理临时把糖价每吨提高80元。由于万经理事前已经联系好销售渠道,可以顺利脱手这120吨白糖。因此,虽然谭某单方面将白糖提价,万经理也默认了。

自以为精明的万经理,为防止受骗上当,向对方提出要看一看白糖。他想,这样一来,可以了解该公司实力,同时也可以知道白糖质量。

其实谭某是一个职业骗子,他用借来的资金注册成立了一个公司。公司成立不久,他就把资金全部抽走,该公司完全变成一个空壳,实际上连一包白糖也不存在。对万经理提出看货要求,他们采用了移花接木的伎俩。

当晚,谭某等人陪同万经理一起坐车来到该市火车站的仓库,请万经理前去检查白糖质量。谭某道:“您放心,这些都是本公司的白糖,您看这些白糖的质量都很不错吧。”看完白糖后,万经理感到很满意,立即回到骗子所在的公司签下了合同,并当场支付了近7万元的白糖费和运糖费。

万经理当时提了一个要求,要把白糖直接发到他的客户所在地,谭某等人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万经理再次到火车站查看白糖装车情况。车站工人正忙着往车上装白糖,谭某指着其中的两个车皮对万经理说:“这些白糖全都发到您的客户那里。”工人装车的假象蒙骗了万经理,他认为这次买卖十拿九稳,便与他们一起离开了车站。

沉不住气的万经理,当天即购机票飞往客户所在地。到目的地后,万经理朝思暮想盼着白糖车皮早日出现。可他一连等了四天,也没见到白糖车子的踪影。当他前去找该糖业公司时,整个公司人影全无,万经理急得直冒冷汗,赶紧到公安局去报案。

有些人自己本身没有货源,针对客户求货的急切心理,把事先准备的他人货物说成是自己的货物,将其经营状况说得天花乱坠,分散你的注意力。他们往往还盛情邀请你实地考察货物,借他人货物来冒充自己的货源,给人以货源充足、经济实力雄厚的假象。但一旦签订合同,骗取了你的预付款或定金后,他们就逃之夭夭了。也有的人还利用双合同进行调换,有的更换标的物,有的趁当事人不注意偷偷更改合同的关键条款,使你受骗上当。

防范此类人,你必须全面考察,了解货物的真正主人是谁,要多问多看多想,不能麻痹大意。看货时要注意查看供方的货物和提货单,并询问货场的邻居或货场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派出所,以了解货主和货场的真实状况,以获得可靠的信息,确保交易安全。

多看,多问,多查,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警惕:所谓的香港或美国公司

有些人利用国内对香港或美国的好感,也有人利用两地调查的困难,打着香港或美国公司的招牌四处骗人,其实这些公司很多是国内人开的或者国内新移民,甚至是一些落泊的港人。

香港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最大窗口,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转口贸易的港口城市之一。在进出口贸易中,港商的多数资信情况较好,守信有度。然而也有少数不法港商,不是依靠生意场上的正道贸易行为和国际贸易规则与大陆企业进行正常交易,而是自交往初始就图谋不轨,暗藏杀机。他们其中有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为以后的欺诈鸣锣开道;有的专营“偷鸡摸狗”之事发财。有时,为了能达到目的,他们甚至能潜伏1~2年,忍让数笔小额生意。他们的骗术策略是:放长线钓大鱼,一旦取得一定的信任,便立即侍机签订大额合同,狠咬一口致你半死,便杳无音信。

这类不法港商一般比较喜欢寻觅国内薄弱环节,以投资或融资救世主的身份亮相,博得暂时信任引诱企业上钩,企业入套便立即收网提款脱身,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是他们的最大特点。所以,当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之际,当中小企业缺乏国外渠道之时,国内企业更要警惕和严防“内外勾结”的欺诈行为。一般是开放的越宽,骗子就越多,行骗的领域就越广。

经熟人介绍,某司某处认识了港商S先生,他自称本人所在的香港××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的分公司,他们全球资产工厂多少多少,银行存款多少多少,向世界融资多少多少,准备在大陆投资多少多少等,吹得神乎其神,令人陶醉。似乎认识了他就像与财神相伴,巨款相舞,感觉是莫大的荣幸!与他见面几次均说太忙,说找他的人太多了,尽是一些省、市的头面人物,说自己近日大陆某省、某市、香港的漫天飞,都累昏了头,快招架不住了等。

好不容易等到富翁有了空余时间,与他见面,商讨他对某一项目投资情况,某司所占比例该有多大时,发现“富翁”经常说大话使小钱,非常抠唆,而且选择的下榻经常为郊区的饭店,并说喜欢郊区的清净。对此,有头脑的人士便打上了问号,是为清静还是为省钱?便对他夸海口的财力产生了疑问。

后来该公司通过“美国邓白氏调查机构”调查得知,该“富翁”竟是香港一小毛巾作坊的小老板,欠银行一屁股债,同世界任何跨国公司根本没有什么瓜葛。为此谈判者当即断定:他此次进大陆的目的就是打算“空手套白狼”骗取“银子”回港还贷。真是庆幸因警惕性较高,初始交锋就识破了“庐山真面目”,避免了受骗挨宰。

此类人的一般做法是:首先漫天撒谎吹牛,夸大不说小。他们多数吹自己的企业为跨国公司或国际大公司,资金实力雄厚,人才济济等,但经调查证明实际只是几人小公司,或几人小作坊,资金拮据,资信较差,甚至其中有的已经是劣迹斑斑;其次,寻找国内熟人,勾结国内不法商人共同欺诈进出口公司,共同分利,共同套汇、逃汇,肥自己,坑国库;其三,内外勾结,走私不同时期不同品类紧俏商品,如:石油、汽车、不锈钢、冷轧板、手机、电脑等;第四,持大额假知名国际大银行的汇票、本票,以融资或投资方式赢得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的信任,骗取和套取现汇等。

因为与台、港商人同族同种和语言相通,加之国内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国外渠道确实贫乏,及有的官员的急功近利,另加多少媚外的心态使得港商的欺诈行为往往成功率高于外商。而国内进出口公司几乎95%以上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均依赖国家银行的贷款,企业蒙受的重大经济损失也就直接导致国家银行外汇和贷款受损,并易产生银行呆坏账。

外来的和尚不一定会念经。

谨防“供销连环”

供销连环骗术又称“供销双簧”,是一种较难防范的新式诈骗手段。骗子双方扮演供货者和购买者角色,互相配合对某一经销部门(单位)或个人进行欺诈。

这种骗术多出现在推销伪劣产品的经营活动中,采用的诈骗形式主要有签订经济合同和试销两种。骗子设立的圈套相当隐蔽、巧妙,很多经营者见有利可图,极易上当受骗。

采用经济合同行骗,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由相互勾结的一方冒充某种产品的求购者,手持伪造的、真假难辨的各种证件,与行骗目标(一般为经销单位或个体经营者)联系,要求签订购货合同,给被骗者造成有购货客户的假象,然后,由相互勾结的另一方到诈骗目标推销此种“购方所需货物”。“双喜”临门,经销者自然不会放过机会。在利的诱惑下便与两方签订购货和销售的合同。结果,前者的货物一到,钱款付清,再找后者把货物出手时,后者竟然无影无踪。

采用试售方式行骗的办法稍为简单一些,也更为巧妙一些。一般是由相互勾结的一方冒称××厂,向经销单位游说有某种货物,并要求为其经销。为消除经销者的疑虑,答应给予一定数量的产品试行销售。经销单位或个人觉得可以经销,再进行大宗交易。试售时,相互勾结的另一方很快便把试售的货物购完,给经销者造成此种产品销路畅旺的错觉,疑心大解,于是大批进货。

供销连环诈骗尽管容易引人上当,但并非防不胜防,只要了解此类诈骗的特点及手法,掌握其规律,就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1)保持清醒的头脑。任何时候与他人从事交易,都应抱着“不可全不信、不可全都信”的态度。如果全不信即无生意可谈,如果全都信,则极可能上当受骗。

(2)由于对方证件一时难辨真假,很有必要打电话或派人查询推销货物和购货方的真实所在地,了解其单位或个人是否存在?以前是否在你的所在地推销过货物?其单位或个人最近的经营情况,如其固定资产、法人代表,近期盈亏情况等。这个手续,尤其在大宗交易时更是必不可少的。如签订合同的对方如不是法人代表或法人委托代表,造成你方损失时,对方单位可不负责任。

(3)如果对对方详情不了解,宜静观其变,别忙于签订合同,不论是与供货方还是购买方。骗子因为急于引鱼上钩,担心时间一长,诡计败露,因而会无可奈何地转向另外的目标。当然,其中也有正直的供货者,因为时间、人员、经费的限制,不得不让利给你代销的情况,你担心会失掉这笔生意而决定合作,但也应谨慎从事,先了解了对方的详情为好。

(4)充分了解货物的来源、声誉及质量,该品种的市场行情,清楚其是否为滞销品,抑或是劣质冒牌、掺假产品或通过偷盗、走私等不正当手段获得的销赃物,以免惹祸上身。

(5)供货、购货两方几乎同时出现的巧合场面以及货物迅速脱销时,请你一定保持足够的警戒心。

(6)与购货方面签订合同时,请考虑对方能否预交一定或相当数额的货款。

(7)如果对方对你方充分信任或你方已在商界树立较高的信誉,可考虑代对方销售,并分期付款的办法。如产品在一定时期内销售不完,可退回给对方。可签订有关合同使自己得到更充分的保护。

记住,演得再好的戏,它也是一场戏。

索要好处费的人

那些说什么跟你签几百万订单的人,没付定金,先要回扣,十有八九怀有不良用心,如果被他们许下的暴利蒙住了眼睛,则免不了掉进陷阱,赔了夫人又折兵。

某日,江苏张家港某公司姚总经理坐在老板桌前,正在看着网络营销员刘小姐刚刚拿上来的订货意向书,这份意向书刘小姐已经跟踪联系了一周。

那是一周前,这家公司自动接收的传真机上有这样一个传真:

一个简称叫ABJ的公司,说是有外商要他们生产的一种设备,请报价,同时请提供产品样本和营业执照复印件。于是,这家公司立即把报价传真过去,并将产品样本用EMS寄过去。

过了几天,该公司来电了,说外商对产品比较满意,能否价格再降一点?于是,刘小姐经请求姚总下浮了5%。今天,这张意向书就是ABJ公司传真过来的,要求订购10台设备的订单,每台18万计,正好是180万!而且,这个意向书条件十分有利于本公司:订货时付30%的货款,货到上海外运仓库凭进仓单付清全部货款。更妙的是:他们竟然不来工厂看货,说是万一外商来厂,我们会甩了他们而直接跟外商做。

3天后,姚总一行三人冒着非典的危险,坐上了飞往深圳的航班。第二天,当他们来到联合广场18楼的ABJ公司时,看见前台大厅墙上的那几个闪闪发亮的大字,产品展示厅里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样品使姚总觉得不虚此行。公司柯经理接见他们后,提出他个人要3%的回扣,姚总想如柯总搞不定,这生意会泡汤,就和随行人员去银行,在卡上取了54000元现金,又回到会议室,交给了正从外面进来的柯经理。

收好钱后,柯经理说:“真是不巧,老总开会去了,这样吧,明后天是周末,你们先回去,等周一老总一回来,马上给你办,你放心好了!包在我手上!”看看柯经理这么热心,这又是个大公司,于是,姚总经理就带着随从回到了江苏。

岂知,这一等就是大半年,ABJ公司先是以种种理由骗他们,后来干脆就来个翻脸不认账,气得姚总经理直吐血。

要想防范此类事情再次发生,事先一定要充分了解对方实际情况,事中稍有发现对方不履行合同,马上停止发货,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一般来说,外贸公司为外商采购产品,是十分慎重的,他们要看你工厂的生产规模,以便确认你有没有这个生产能力,同时,也要看看你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情况,借以对比产品质量和外商的要求是否一致或接近。这类既不看厂,又不看产品的业务,很明显就是做了一个套,叫你去钻。

最简单的一个方法是:他要货,你邀他来厂考察,如果他不肯来的,十有八九是骗子。

市场经济中,除投机钻营外,要想一下子捧个“金元宝”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有人向你掷来“金元宝”的时候,你千万要掂掂份量,多问几个为什么。

利用“海外关系”骗取保证金的人

有些人声称可以帮企业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或者引进新的产品,并以优惠的价格作诱饵,促使你与其签订合同。之后,便以种种借口挑剔你违约,最后骗取你的保证金。

去年10月,某部直属化工公司要进口5000吨聚丙烯,公司新成立的国际部急于找外商,让一个私人老板帮忙介绍韩国客户,私人老板冲着朋友面子,才将这条“黄金线”亮出来。果然,韩商报价每吨低出30美元,因当时聚丙烯价格不断上扬,化工公司主动下“聘礼”,按合同付出3%定金,以防外商“一女二嫁”。

但付款之后,外商发来传真,说现货聚丙烯拉丝度一项指标与原合同稍有出入,希望中方正式发函确认新指标。中方一心想着5000吨货尽快到手后狠赚一笔,认为细枝末节不必较真,当下发函确认。外商却说中方要求改变技术指标,构成违约,定金已没收。中方觉得事出有因,请驻韩使馆出面查询外商的底细,才得知这家公司信用等级很低,根本没有这么大的供货能力,他们是用中方付的定金,现收现支去生产厂家定货,未成后反咬一口。化工公司损失了近200万元和大好的商机,此后全公司立下规矩:“不知底细,宁可不做。”

骗子公司的伎俩并不止于此,他们还声称有大额合同订单,并在媒体刊登广告,诱使生产企业与之签订购销合同。内地一些企业得到该信息后,马上与之联系。骗子公司则利用对方急需把产品销售出去的心理,要求支付一定的履约保证金,部分企业还没有掌握对方真实的情况,便贸然把履约保证金打入了骗子公司的账户。拿到保证金后,骗子公司开始采取拖延战术,最后要么谎称海外合作方有变、自己也是受害者,要么干脆一走了之。

客户的一个电话,一份传真,网上的一个地址,往往是一笔生意的引子,也可能是一桩官司的起因。因而,弄清对方的底细,判断来者的真伪,至关重要。事实上,交易风险是无时不在的,我们只能最大限度地防范风险,将风险减少到最低。

钱到了别人的口袋,我们就失去了主动权。在经济活动中决不可轻信对方的口头承诺。

网上做生意最好实地调查

网络带来了便捷的交易方式,但同时也引得不少骗子乘虚而入。面对各种各样的骗子,我们一定要睁大眼睛。

王先生是在生意场上跌爬滚打了30年的“老供销”了,最近在某著名电子商务网站上开了个账户,开始网上创业。

一次,王先生在网上看到一则信息,某位有着“高资信度”标志的客商低价批量提供优质黄沙,经验老到的王先生并未急着下手,而是通过工商部门了解供货商的情况。在确认供货商的“身份”后,王先生便从下家那里预收了30%的货款,按照网上提供的账号汇了过去,可他等的黄沙船却迟迟到不了,下家又三番五次地催他交货,一急之下他只好亲自前去催货。到那里后王先生发现,那家企业确实存在,不过只做钢铁贸易,不搞建材,而且从未涉足电子商务领域,至于网上的那家企业,是行骗者盗用了该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后虚构的。最后,王先生赔了下家客户几十万元。

电子商务虽然有着快捷、便利的特点,但与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风险更大。一些不法分子正是利用高科技来移花接木,借用正规企业的名号行骗,不少创业者由于不熟悉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和特点而上当受骗。其实,网络只是交易的一种媒介,通过网络获得商业信息后,必须进行网下的考察。特别是业务量大的单子,高利润的项目往往风险也相对较高,创业者更要小心谨慎,亲自走访是非常必要的,不能仅是坐在家中敲敲键盘。有条件的话,可请投资、法律方面的专家把关。

经商一定要注重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