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教学生养成爱心的28堂课
16819800000009

第9章 挽救失足青少年

浪子回头金不换,衣锦还乡做贤人。

——(中国)谚语

一把漂亮的阿马提小提琴

布里奇斯的少年时代是在无止境的顽皮和悖逆中度过的。直到有一天,他意外地得到了一把小提琴——一把漂亮的阿马提小提琴!

在一天的下午,少年时的布里奇斯,眼看着他盯了许久的一辆豪华汽车驶出了一幢公寓,他认为时机来了,就翻身跃入院子,从窗户爬进了那户人家,悄悄地潜入了卧室,准备行窃。但进入卧室时,最惶恐、最尴尬的一幕出现了——卧室的床上赫然躺着一个女孩。

短暂的惊慌过后,女孩微笑着说话了:“请问,你是要找五层的麦克劳德先生吗?”

布里奇斯只好机械地向她胡乱点头。

“哦,那么,这是四层,你走错了。”

那时,布里奇斯大脑一片空白,听她这样讲,如获大赦,慌忙掉头就走,这时身后又响起了那个甜甜的声音:“你能陪我坐一会吗?我病了,每天躺在床上非常寂寞,我很想有个人跟我聊聊天。”少年转回身,默默地坐在了她的床边,慢慢地,他们聊得很开心。

当布里奇斯下定决心尽快离开时,她给他拉了一首小提琴曲——《女王的舞蹈》,他陶醉在优美的旋律中,女孩看出他喜欢小提琴,执意将那把小提琴送给了他。

更让他惊讶的是,当他走出大楼,心情复杂地回头张望时,他发现身后那个建筑只有四层——根本就不存在五层。

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当他后来再次去拜访女孩时,从她父亲口中知道了那个不幸的消息——她已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怀着沉重的心情去祭拜了她的墓碑,青色的石板上刻着一首小诗,给他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把爱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我是快乐的!”

多年后,布里奇斯已是一位声誉卓著的音乐人。

一天,他在一次外出回家时,发现楼上的卧室里传来轻微的响声。

出于职业的敏感,他听出了那是自己那把阿马提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有小偷?

布里奇斯快步上前,果然,一个大约十一二岁,蓬头垢面的小男孩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用衣服包着布里奇斯新买的皮鞋,另一只手提着那把小提琴。

就在这一瞬间,布里奇斯的愤怒被眼中浮现出的青色墓碑所代替,他转而微笑了,说道:“你应该就是拉姆斯敦先生的外甥鲁米吧?我是他的管家,我从他那听说你要来,你和他长得真像啊!”

少年愣在了那儿,但他很快就反应过来说:“是吗?”

“我舅舅出门去了吧。我还是先出去转转,待会来看他吧。”

他同时打算放下那把小提琴,因为没有人会拎着它出去瞎逛。

“你很喜欢拉小提琴吗?”布里奇斯问道。

“是的,先生,但我买不起。”少年回答。

“那么,我将这把小提琴送给你吧。”少年再次惊呆了。他似乎不相信这把小提琴的主人会是一个管家,但还是拿起了它,走下楼梯,他站在客厅回头向他张望时,看到了一张布里奇斯在悉尼大剧院演出时的巨幅海报,那个特大的头部特写让少年浑身一颤——随即他从布里奇斯的视线里消失了。

3年后,在墨尔本市的一次音乐竞赛中,布里奇斯应邀担任了那次活动的评委。

在最后,一位叫梅里特的小提琴选手夺得了第一名。

布里奇斯颁奖结束后准备离去,那个得了冠军的孩子提着一把小提琴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脸色绯红,说道:“布里奇斯先生,您还认识我吗?”

布里奇斯困惑了。

“您曾经送过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它,直到今天。”少年热泪滚滚。

“以前,几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都认为我是一堆垃圾,是您让我在贫穷和苦难中重拾起了自尊,让我的心燃起了改变自己的烈火。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琴还给您了。”

布里奇斯明白了,他就是那个“拉姆斯敦的外甥——鲁米!”

人常说,路是自己走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命运痕迹曾经被许多人更改过,在我们即将走向另一个岔路口时,有人曾扶了我们一把,将我们拉向了阳光大道。那些失足的青少年,他们的命运走向了另一岔路口,他需要什么?他需要我们用爱将他拉回来。仍旧记得法国作家雨果所写的《悲惨世界》中的那个冉阿让,染上恶习的冉阿让偷了主教的银器,然而主教不但原谅他,而且把银器当作礼物送给他。由此为契机,冉阿让重新做人,开始走向善德的道路。

爱可以感化一切,上例故事中的两个少年亦充分论证了这一点。少年的心是善良的,那些偶尔失足的青少年更值得人们去关怀,如果你冷漠地对待他们,必然会将其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请记住,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会在无意中影响到某些人,恶带来恶,善带来善,所以,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请时刻献出你的爱,爱的宽容、爱的智慧……将会使这个世界不再有纷乱。

建议一:为少年犯进行心理辅导

少年犯在改造期间,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心理学专家崔景贵教授认为,很多失足青少年自我意识存在偏差,认知方式不够合理,人格不够健全,心理状况令人担忧。对他们的改造要从“心”入手,通过科学的心理辅导方式,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维护他们的心理权益,引导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

某校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们的暑期社会实践以帮助少年犯解决心理问题,走出心理阴影,重拾对生活、对社会的信心为主要目的,来到了看守所开展活动。活动一开始,应用心理学博士后崔景贵教授为参加活动的少年犯进行了一个以“积极心态·阳光人生”为主题的心理辅导交流,他主要提了3个问题:你的心理健康吗?你的心理成熟吗?你的心态积极吗?并就此提出几点建议:学会学习,学会负责,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们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锦囊”游戏、“背靠背,站起来”等团体心理辅导游戏,活跃现场气氛,让少年犯尽量放松,同时也令他们克服羞怯心理,从游戏中感悟、培养自信心,明白团结协作意识的重要性等。

消除了少年犯的陌生感后,到场的心理学专业的老师和大学生们为他们提供了心理咨询。

建议二:参与“失足青少年关爱计划”

“失足青少年关爱计划”由北京师范大学赛扶协会发起,受到北京市监狱管理局、北京市未成年犯管理所和海淀区司法局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失足青少年关爱计划”分为针对北京市即将刑满释放人员的关爱培训和针对已经刑满释放人员的创业帮扶两个部分。根据关爱培训计划安排,从2006年12月19日起,北京师范大学志愿者将对北京市未管所失足青少年进行每周一次,每次三节课的关爱培训课程,以帮扶失足青少年矫正观念、提升知识、为改善其生活状况并最终实现经济独立做出努力。课程内容涉及市场经营理念、成功经验分享、企业家精神培养、商业道德与法律、时事政治宣讲、奥运知识普及,以及具有北京师范大学专业优势的心理特色课程。

建议三:为出监班的少年犯讲述创业知识

出监班是未管所为即将刑满释放的孩子特别开办的。许多少年犯出去后要自谋职业,由于他们进未管所的时候年龄都不是很大,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在出去后,很多人会感到难以适应社会,而通过对他们讲述一些经济知识和法律知识有助于他们对以后人生充满希望,并能够在社会中立足,能够开始新的美好人生。

如:由于出监班的学员在3个月以后就要走向社会,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对他们的就业创业都有很大的帮助,他们也都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相关知识,为今后的出路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最后的电子商务课程,来自北师大电子商务专业的相项同学,向学员阐述了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

建议四:帮助失足青少年编织美丽梦想

北京师范大学赛扶协会的同学在校园里组织募捐。他们将募集到的图书和其他物品在SUNACT(阳光行动)跳蚤市场进行义卖,所得资金全部用来帮扶失足青少年。

李天(化名)是这项计划的直接受益者。几个月前,他接受了这项计划的辅导。课堂上,当老师问他有什么特长、有什么梦想时,他说自己喜欢跳舞,希望能够在舞台上一展身手。赛扶协会的志愿者们回去后四处打听,终于在附近的一所高校里为李天找到了一个位置——学生舞蹈团。刑满释放后,李天便加入了这个大学生舞蹈团,一边表演、一边学习,慢慢地,他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舞者了,现在,他在这所大学的舞蹈团里当“老师”,有着不错的收入。

像李天这样的学员还有不少,他们出来后,在北师大赛扶协会的帮助下,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很多人与志愿者成了好朋友。志愿者们还与这些学员结成“一帮一”的对子,随时与他们进行沟通,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思想上的各种问题。

建议五:为少年犯进行捐书活动

由“情感热线”和浙师大教育学院学生会共同举办的“积极人生大行动”系列之——“捐一本好书,特殊的爱献给高墙内的特殊同学”活动得到了师大学子们的热烈响应,10天时间,大学生们共捐赠了法律、心理、英语等方面的图书及《青年文摘》杂志等700余册,800多名大学生在题有“知心姐姐”卢勤的留言“知心的关爱,心灵的关爱;知心的家园,由我们创造”的横幅上签名,对高墙内的少年犯表达了一份特别的关爱。市区一家不愿透露名字的企业也积极响应,主动承担了义务送书的任务。

这次捐书活动可以说是一次有益的输血。由于很多青少年犯罪都是由于不懂法、道德缺失和心理失衡造成的,因此这些书对他们来说非常需要。而且,这还有一个特殊意义就是,能够感受到来自大学生的关怀,对少年犯世界观的改造更有特别的鼓励作用。

建议六:给予少年犯精神抚慰

很多未成年服刑人员也是由于不懂法律,一时不慎而走上歧途的。他们需要他人的帮助和爱心。而来自年轻人的影响对他们来说是巨大的。为此,宁夏大学政法学院的120多名大学生与30多名未成年服刑人员建立起“四帮一”的结对子关系,大学生们通过面对面交谈、书信、电话、赠送图书等多种方式帮助未成年服刑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积极改造,能够以良好的面孔回归社会。大学生与未成年服刑人员建立起深厚的友情,他们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各种精美饰品等送给结交的“小弟弟”,未成年服刑人员也将自己心里话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从心灵深处忏悔,并表示一定要好好改造,以一个全新的面孔回归社会。这项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方面能够使未成年服刑人员学习到法律知识,解开他们犯错误的心结,另一方面给他们树立学习榜样,将来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