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将星升起
16828800000027

第27章 三省两寺终辗转 注定难识佛法意

(感谢新书推荐,本章为加更。)

这边说,世义听到此行目的已经达成,放下一桩心事,又遇见王家三兄弟这样难得的意气相投的好朋友,便被留下吃酒。再说另一边,释礼将吴忠敏平安救走,带他去寺里见了梁耀武先生后,也要了结自己一桩旧缘。

这桩旧缘,便是还俗。

原来,释礼和尚这些年经历并不简单,可谓是辗转了三省两寺。

父亲古业发与仇家同归于尽的那天,小世礼脸上、身上到处都是血。他呆呆地一个人坐在小山头上,母亲坟后面,眼看着村里众人分别埋了死人,也不知悲伤哭泣。村里人的惊恐或担忧,他全都听在耳里。

听完众人的对话后,他用袖子抹掉脸上的血,心想:这个村庄里的人,他一个也不认识,还是回到老家吧。于是等到众人埋完父亲的尸体,天也快亮了,小世礼给父母、伯父一家分别磕了头,起身向北跑去。

小世礼没吃没喝,一直在跑。山里的路不像平原,没有直线,而是随着山势盘转。天上的雪飘了下来,覆盖山林。走着走着,小释礼就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他既不知身在何处,也不知道该往哪儿去。

雪越下越大了,小世礼觉得身上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他腿软无力,肚子也饿得呱呱叫。

他发现自己在山林里迷了路,走了整整一天,没见到一个村落,一户人家。饿了,就抓把雪团塞进嘴里;绊倒了,就自己撑起来;掉下水,就湿着身子再爬上来……

好在大雪天里,夜晚山林间也是微亮的。老天爷有心照顾这个可怜的孤儿,变天昏地暗为天昏地明。小世礼不知走了多久,转过一个山尖,终于看到远处有一点灯光。

那是一座寺庙,灯火依稀。小世礼加快步伐跑到庙前,用力拍打山门。他几日里奔波劳苦,身体早就不堪承负。再加上这么一使力,顿感头眼发晕。天在旋、地在转,他顺着山门就倒了下去。

这庙名为佛山寺,庙里的老和尚叫知真。天没亮,知真点灯起床,听到有人敲门,打开山门,门外却滚进一团黑乎乎的事物。

知真吓了一跳,他蹲下身子细瞅,见是个小孩。衣角都凝了冰,冻得硬邦邦地。再一摸,小孩子身上烫得不得了。他忙在小孩耳边喊了几声,那孩也不答理,已经昏迷的厉害了。他再向外望望,雪地上仅有一串杂乱的脚印,看来不是从山道下上来的山客,竟是从山林里穿出来的。

知真忙把那孩子抱起,关上山门。

他把小孩放在床上,这才发现小孩身上许多血迹。衣服已经不能再穿了,知真把小孩身上血衣脱下来,查看了一下布料和针脚,心里估摸了一下孩子的身份。又发现他腰间还裹着把匕首。

老和尚眉头一跳,感觉不是什么好事情,就把匕首收起来。他又给世礼盖好被子,叫醒庙里的小和尚起来去烧水。

小和尚睡得迷迷糊糊的,见师父慌慌张张地,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水烧好后,小和尚把热水端进师父的禅房里,诧异的看见师父的床上躺着一个人。

知真吩咐道:“把水放下,茶几上那份药材,你再往里面加块姜,浓浓地熬成一碗端来。”

他见小和尚困惑,就出言解释:“这孩子长相周正,穿的也整齐,应该不是什么坏人。昏在咱们寺门口,可能有些缘故,也只能等他醒来再问。关于他的事,不许对外人说。”

“是!师父!”小和尚听话的端着药材退出禅房。老和尚知真接过热水,耐心为世礼擦洗身子。

在师徒二人的精心照料下,小世礼睡到第二天,退了热,这才清醒过来。

“你从哪儿来?”老和尚问。

“不晓得……”

“你父母呢?”

“妈死了,爸也死了……哇——”老和尚问到他的伤心处,小世礼放声大哭起来。

知真忙把他抱到怀里,摸着小世礼的头发哄到:“莫哭!莫哭!别怕了,你家里还有什么人?”小世礼闻言收了声,垂着眼泪摇摇头。

“不要怕,到我这里就没事了,既然你尘世无亲无故,就跟着我当和尚吧!”小世礼止住哭,擦了一把眼泪,点点头算是答应了。

小世礼就这么当了和尚,法号“释礼”。这个名字虽与原名同音,但字不同,意义就不同,身份也更不相同。

就这样,佛山寺里多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小沙弥。原来,佛山寺位于东高官安县古王台乡,小世礼竟然在不知不觉间穿过了省界,来到了东省。四十多年前,知真云游到此,见这里山青水秀,安静隐蔽,便停下来,建了一座寺庙,一直只有一人主持。十年前知真感到老了,便收留一个孤儿充做弟子,法号“释友”。

知真大师喜欢清静,除了外出为死人做做法事,便是在寺里教释友学佛法,颂经文。因他佛法高深,性子也恬淡,也吸引了一些信民,“佛山寺”香火渐渐旺盛起来。

释礼留在灵佛寺,和释友一起跟着知真大师认字学佛法。佛经大多晦涩拗口,释礼学的很是吃力,经常读着读着就睡着了。

一年多过去了。

正是初夏,天亮的早。释礼早早起床,见到师兄释友还在熟睡。他知道师兄昨夜挑灯夜读经书,天快亮时才躺下,必是倦了,便不声不响一人下床。他来到杂间找出水桶,打开山门先从小溪里挑回一担水,点火煮粥。

庙里的柴快用完了,释礼又找出斧头,捡几块木材到门外去劈。他年龄不大,身子骨却很壮实,手上力气也不小,干活又快又利落。熬粥的时间里,释礼已经劈了很多柴,抱进厨房。做好这些事后,他洗洗手,打了盆热水送进师父房间。

待师父起床洗漱后,释礼又走出来。拌好咸菜,盛了三碗粥端进去摆放在桌子上,这才叫醒师兄。师徒三人一起吃早饭。

吃完早饭,释礼又把碗筷洗干净,刚准备进师父禅房去倒马桶,却被知真叫住:“释友、释礼!今天上午,就考考你俩背诵昨天的功课。”

“是,师父!”

释友前夜做足了功课,自然流利的背了起来:“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地,修学妙门,求菩萨道。……”

知真大师点点头:“经文上面,先背的熟了,日后水到渠成,自然领会。不必急于求成,有些东西,慢慢领悟也是乐趣。”

他又看看释礼,说:“释礼,你也背一遍。”

释礼木讷地站着不动,脑中一片空白,不要说背,书上的字他还认不全呢。

释友退到了释礼身后,小声给他提醒,开了个头:“阿难。汝问摄心。”但是释礼仍然一言不发,呆呆地看着知真大师。

“哎!”知真大师虽说早就心里有底,但也忍不住摇头叹气。

他在心中想到:释友入门的早,久受佛经熏陶,虽然还年轻,领悟不深,但是佛法背诵却很用心。可惜早年做孤儿时,身子骨脆弱,学不了自己的武艺。但今后继承衣钵,佛山寺传承香火倒也够了。

然而释礼确是恰恰相反,看他话也不多,老实木讷,成天象哑巴似的,就知道不停地干活。读起经来,不是昏昏欲睡,就是两眼发呆,一棍子打不进一个字。佛山寺到底庙小,香火微薄,养不起武僧。不如把他送到“灵佛寺”的知虚师弟那里,跟他习武。

知虚是知真的师弟,在灵佛寺当住持方丈。灵佛寺在南省西城县的灵山上,传承悠久,声名远扬,香火旺盛。灵佛寺可比这个佛山寺大的多了,也养了好些武僧,把释礼送去习武,倒也是个好出路。

知真大师考虑清楚,拿定了主意,便捏着释礼的手说:“释礼,我知你不是不想学,而是天生没开佛法这一窍。既然佛法你学不好,不如教你习武,你可愿意?”

释礼一听,眼就亮了。他从小也跟着父亲习过两手拳脚,但出家以后整天对着佛经,整个人都浑浑噩噩的,没想过还有重新学武的一天。

见释礼点了点头,知真大师就说:“那好,你随我去一趟灵佛寺,我让我师弟灵虚收你为徒,教你习武。释友,你关好山门,自己在寺里,没事不要出去,有事等我回来。我送释礼去你师叔那里,路上得几天。你晚上少看书,早点睡,留心火烛。”

“是!师父!”释友有点惊讶,但还是听话的答应了。